以前的鐵器是比較貴重的,因此在很多老百姓家裡,大多數工具都是用木頭製成的,比如扁擔和水桶等都是用木材做成的,你知道扁擔和水桶用什麼木材比較好嗎?有句農村俗語叫:「楸木水擔柏木桶,千踢萬踢踢不響」,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楸木水擔
在農村,幾乎每家都有水擔,要知道水擔和扁擔還是有區別的,水擔的兩頭掛著鐵鉤,主要是用來擔水的,也可以擔筐,而扁擔一般比水擔要長很多,又能擔又能抬,主要是用來挑東西的,比如挑兩大捆麥稈或者玉米杆等,而且扁擔的兩頭各有兩個小孔,可以插進去一小段樹枝,主要是防止在擔東西的時候,物體從扁擔上滑落。
無論是水擔還是扁擔都是用來擔一些重物的,因此選擇木頭的時候,一定要結實有韌性,農村人用得最多的就是桑木,這種木頭做水擔韌性很好,由於扁擔比較長,一般選擇用刺槐木,這種木頭比桑樹要硬一些,在製作的時候,一般要用火烤一下再定型,這樣可以增加韌性。
其實可以做扁擔的木頭有很多種,但是農村人一般是不用楸木來做的,首先楸木比較珍貴,以前主要用來做仿紅木家具的。再一點就是楸木長得特別慢,幾十年才能長到碗口粗細。最關鍵的還是楸木的木質比較軟,不適合做扁擔。
由於楸木比較名貴,農村人一般用來做棺材的,雖然楸木棺材沒有柏木的珍貴,但是楸木棺材也是非常好的,雖然楸木材質比較軟,但是楸木很耐腐蝕,所以是做棺材的上好木料,因此農村人一般是不會用楸木做扁擔的。
柏木桶
大家都知道,柏木是非常珍貴的,因為這種木頭生長非常緩慢,因此很少能找見成材的柏樹。農村人一般用柏木做棺材,老人們說:柏木有一種特殊氣味,用這種木頭做成棺材之後,身體就不會被穿山甲咬了,如果是其它木頭,穿山甲就會鑽進去的。
前段時間非常紅火的崖柏,就是柏樹幹掉之後,經過多年的風化而形成的,由於柏樹有一種氣味,因此也不能用來做水桶。不過以前有柏木水桶,但那都不是用來擔水的,而是達官貴人們上廁所的東西。因此農村人一般用杉木或者橡子樹木頭做水桶。
為什麼會有「楸木水擔柏木桶,千踢萬踢踢不響」的說法呢?
因為楸木和柏木都是生長非常緩慢的木頭,除了比較珍貴之外,而且這種木頭比較沉重,用腳踢一下,發出的聲音比較沉悶。其實這句話並不是說水桶和扁擔的,農村人一般用這句話來形容一些過於老實的人,就像「榆木疙瘩」一樣,怎麼踢都沒反應。
因此「楸木水擔柏木桶,千踢萬踢踢不響」這句話帶有諷刺的意思,要知道以前的老實人在村裡是很受歡迎的,但如果過於老實就不好了,就像農村人常說的:「一棍子打不出個屁」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