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今文博
鑑別書畫作品是需要一定功力的,有些小技巧可以讓大家有效的區別一些普通印刷品,但對於運用高科技手段仿製出來的高級印刷品,還需仔細斟酌,並不能作為專業的鑑別方法來普及。
1、紙張特性
手繪作品對紙張的洇水有需求,講究意在形之上,不似勝相似之說,故手繪作品作畫紙張多採用生宣紙,反之,印刷品多為半熟宣與熟宣為材,多不洇水或洇水較慢。
2、畫面變化
手繪自然,有墨跡立體感,相對來說印刷品表面是光滑,缺少立體感;手繪線條粗細不一,濃淡不一,色彩變化多,水墨味足,墨跡染料暈水暈色自然不呆板生硬,生動隨意,反觀印刷製品墨跡發死僵硬,粗細無變化,濃淡無變化,色彩平塗不分濃淡;觀察畫面色塊邊緣,色塊與色塊銜接多為隔色與疊加,有細微圓潤鋸齒,有則多為手繪,反之則為印刷。
3、筆觸筆韻
中國畫的工具主要是毛筆,落筆有筆觸,成畫有筆韻。人在書寫時也是一種運動,有先後順序,所以放大後可以看出寫字的筆畫順序,還有字跡放大後看著斷掉的筆畫還有隱隱相連的筆跡,墨水也因落筆而濃淡不一,印刷版的最大缺點是沒有中國畫的揮灑自如的筆韻。
4、蘸水輕擦
畫心易損,大多會進行簡單託裱處理方便保存或深化加工,在託裱狀態下的畫作可嘗試紙巾蘸水輕擦畫面進行鑑別。手繪作品擦拭後紙巾著色較為粗糙,畫面顏色如初;反觀印刷品顏色成塊,畫面擦拭處易掉色,影響畫面。
市場上常見的印刷書畫作品,一般情況下有兩種方法:
第一是木版水印,第二是噴繪。
一、木版水印
木版水印是中國最古老的也是最有效的仿製方法,第一步是畫稿,第二步是刻版,第三步是分層印。水平的高低取決於畫稿師傅和刻板的師傅的手藝,如果技藝不精湛的話,還是可以通過肉眼觀察出來的。如果一幅畫的線條有一些比較彆扭的地方,那就說明這個可能是仿製的。其中技藝最高水平的代表是榮寶齋。
木版水印在一定程度上不容易辨別真假,因為其中還包含了二次加工做舊的環節,很難一眼看出,常作為名畫的替代品進行展出,為保護原作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真正的繪畫作品,在不著墨的地方沒有墨點,但印刷品由於多次印刷,空白處偶有呈現「版髒」。一些博物館的展覽作品有一部分是木版水印的,有一部分是噴繪的,都能還原原作的神韻,又能有效保護文物,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二、噴繪
如果是噴繪複製,代表作是日本的二玄印社。一般簡單的噴繪複製畫作也是分層噴繪,先用相機原色高清拍攝,然後用電腦分色、製版。這種作品噴出來,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技巧來辨別。
1、聞味道
用鼻子聞一聞,印刷品是沒有墨汁墨香味道的,有的只是油墨、油彩的化學味道,或者無味。
2、看墨色
印刷品的顏料是噴上去的,這與作者用畫筆畫上去的力度有著明顯的區別,所以仿製印刷品的墨色會比較虛浮。
3、看層次感
再看墨的疊加效果,一般一幅畫是通過水和墨來傳達的,所以正常的墨和墨的疊加有著堆積的層次感,在線條周圍那些細節的部分是可以看到墨滲透入紙的效果的。畫畫的基本技法就是皴、擦、點、染,類似於用毛筆在"殺」紙,也就是說這些力度伴隨著墨和水在紙面摩擦的時候,是會把紙皮上的纖維給帶上來的,師傅們在裝裱的時候並不會刻意的改變這些。
4、看背面
紙背透色多為手繪,有些噴繪作品是只噴正面不噴背面,這種作品通常都是以裝裱後的面目示人,用託裱的方法來掩蓋它背後沒有噴繪的事實;而有些反面雖也有噴繪,但顏色很均勻豔麗,筆觸效果和手繪有著明顯的不同,透光觀察正反兩面的畫面也不完全契合。早些時候在市面上有一些不正規的街頭拍賣,只賣價位很低的作品,只是賺了一張裝裱費,然後加幾十塊錢的利潤,不懂的人感覺買到了便宜,其實只要把裝裱作品拆開,從託背紙上取下來看一下背面就知道。
本文由古今文博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轉載請註明出處公眾號「古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