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昕:高質量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為強國建設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2020-12-14 中國政協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要把我國建設成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科技強國、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網絡強國、體育強國、交通強國、貿易強國。實現新目標、完成新任務,必須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建立支撐強國建設的教育體系和人才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職業教育的重要論述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職業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發表了系列重要論述,為新時代中國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為世界水平的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的批示中強調,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新時代新形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教育和學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抓住機遇、超前布局,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對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作出總體部署和戰略設計,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強調,「人力資源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依託。要優化同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教育結構、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要完善全民終身學習推進機制,構建方式更加靈活、資源更加豐富、學習更加便捷的終身學習體系。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培訓,有效提升勞動者技能和收入水平,通過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釋放內需潛力。」

職業教育的歷史成就與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職業教育戰線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戰略部署,積極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緊跟科技進步,對接市場需求,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了數以千萬計的生產、服務一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支撐國家經濟發展作出重要的歷史貢獻。

第一,職業教育為增加受教育人口總量、建立科學的教育結構作出了歷史性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年均向社會輸送1000萬畢業生,年培訓量達1.5億人次左右。中、高等職業教育分別達到普通高中階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規模的「半壁江山」。2019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1.01萬所,招生數、在校生數分別佔高中階段教育招生總數、在校生總數的41.70%、39.46%;高職院校1423所,招生數、在校生數分別佔高等教育階段招生總數、在校生總數的52.86%、42.25%。

第二,職業教育為推動產業門類齊全、經濟轉型升級作出了歷史性貢獻。職業教育專業覆蓋所有產業門類,在現代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新增一線就業人口中70%以上來自於職業院校。黨的十八大以來,職業教育重點加強智能製造業、精準服務業和現代農業領域重要職業和關鍵崗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高鐵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現代物流業等領域培養了數以億計的技術技能人才,為我國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

第三,職業教育為促進就業、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比重作出了歷史性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職業教育學生就業持續走高、走好。中職畢業生就業率在95%以上,高職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0%。初次就業率僅低於「985」高校,超過「211」高校和普通本科高校。全國技能勞動者佔當年就業人口的比例從12.8%提高到18.4%。2019屆高職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平均月收入達4295元、年收入為51540元,畢業半年後年收入顯著高於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麥可思調查顯示,高職生畢業3年後工資實現成倍增長,顯著跑贏城鎮居民收入的增幅。職業教育通過提高勞動者素質、技能和就業能力,提高收入,持續服務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

第四,職業教育對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教育公平作出了歷史性貢獻。職業教育直接服務於民生,服務脫貧攻堅,促進教育公平。我國職業院校學生多為農村或者家庭經濟較為困難的學生,職業教育承擔著提高農村和經濟困難家庭就業質量、提升生活水準的重任。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不斷完善中高職助學金和免學費政策,中職免學費、助學金分別覆蓋超過90%、40%的學生,高職獎學金、助學金分別覆蓋近30%、25%以上的學生,使更多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上得起學。每年有近300萬家庭通過職業教育實現了擁有第一代大學生的夢想。「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職業教育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力量。

十四五時期職教改革創新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十四五」時期,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力。

第一,加強體系建設,為高質量教育體系構建提供類型支撐。「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職業教育類型建設是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一方面,通過鞏固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創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引導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完善職業教育人才多樣化成長渠道,加快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完整的技術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另一方面,通過大力發展中等、高等、本科職業教育,優化高等教育結構,為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奠定科學合理的結構基礎。

第二,落實評價體系改革,提高教育適配新發展格局能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的具體目標,要求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深化供給側改革,提升供給體系的適配性。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時強調,要優化同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教育結構、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提高教育適配新發展格局能力,要從評價體系改革入手,一方面以職業教育為供給側改革的重點,優化教育結構、學科專業結構、人才結構;一方面紮根中國,引導職業教育發展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和產業布局,助力實現既能設計又能製造、有原料也有材料的發展目標。

第三,提高培養質量,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重點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培養一批又一批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一是全面深化教師、教材、教法數位化改革。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重構教師綜合素質、重建教師能力結構、重塑教師教學理念;創新教材知識體系、內容體系、呈現形式;轉變教法方向,推動教學內容與產業需求對接,教學目標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技術運用與教育規律對接。二是推動職業教育專業升級與數位化改造。堅持就業導向、能力導向、市場導向,從縱向、橫向兩個維度一體化設計,培養具備數位化知識、數位化能力的大國工匠(技能工匠、技術工匠、智慧工匠、知識工匠)。

第四,深化產教科融合,為科技強國建設提供人才支撐。當前,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5G、量子科技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不斷推動各領域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職業教育必須對接科技發展趨勢與市場需求,以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學校為落腳點,服務和支撐區域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化產教科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為「十四五」時期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一是聚焦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專業鏈、人才鏈,為建設價值鏈高端、助力產業升級培養人才。二是圍繞重要產品和關鍵核心技術,發揮職業教育科技成果轉化中試車間優勢,踐行工匠精神和匠心文化,為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培養工匠人才。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

相關焦點

  • 高質量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為強國建設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要把我國建設成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科技強國、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網絡強國、體育強國、交通強國、貿易強國。實現新目標、完成新任務,必須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建立支撐強國建設的教育體系和人才隊伍。
  • 魯昕:70年,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歷史軌跡
    12月21日,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9學術年會在北京開幕。兩院院士、教育部部門、職業院校、企業等近千名代表共聚一堂,圍繞「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現代職業教育責任與使命」主題,回顧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共謀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 唐仁健:推進農民教育培訓高質量發展 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人才...
    唐仁健:推進農民教育培訓高質量發展 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2020-12-12 16: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京彩好評:厚植高質量發展強大人才支撐
    要更加重視技能人才培養,緊扣需求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完善技術工人職業發展機制和政策,使更多社會需要的技能人才、大國工匠不斷湧現,依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新動能成長壯大。12月10日,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在廣州開幕。
  • 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中國教育新聞網
    一、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這次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標誌著中國教育進入了全面提質創新的新的發展時代。有五大方面我們必須給予應答。一是在教育發展中明確工作的新方位。
  • 鍛造中國職業教育新型智庫——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系列學術成果發布
    、問題導向,努力推進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認真履行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歷史使命。二是建設新型智庫,收穫系列學術成果。學會以全新理念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堅持跨界融合,擔當類型教育,跳出職教看職教。學會組建了高水平學術委員會,建設院士和專家資源庫,匯聚了涵蓋41大工業門類的80餘位兩院院士,為提高職業教育的類型層次提供支撐。聚焦職業教育重大問題推出了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
  • 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
    一、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這次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標誌著中國教育進入了全面提質創新的新的發展時代。有五大方面我們必須給予應答。一是在教育發展中明確工作的新方位。
  • 復興全局:現代職業教育及產教融合的歷史擔當
    他認為,區塊鏈主要通過「學籍鏈」、「學分鏈」、「師資鏈」、「人才鏈」四個方面支撐和服務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未來,職業教育信息化程度仍須提升,‍‍教育過程將在時間、地域、‍‍空間進行轉換,‍‍讓教育本身變得更加立體,促進整個教育生態的‍‍智能化‍‍、數位化、綠色化。
  • 魯昕:保定「十四五」規劃應重視人才因素
    保定市宜結合當前數字經濟時代的特徵,將基礎教育、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重點,充分利用已有平臺和資源為「十四五」規劃培養生產服務一線高端技術技能人才,以更好服務京津冀產業發展。日前,在河北省保定市召開的「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建設現代化保定」高級諮詢會上,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委員魯昕提出,保定市宜結合當前數字經濟時代的特徵,將基礎教育、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重點,充分利用已有平臺和資源為「十四五」規劃培養生產服務一線高端技術技能人才,以更好服務京津冀產業發展。
  •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邁向教育發展新徵程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描繪了藍圖,為邁向教育發展新徵程指明了方向,對於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義。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就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高質量發展中包含了「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容,全會提出的「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可以為之提供知識支撐和人才支撐。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指明坐標方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工程,教育必須全面發揮好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率先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三是在教育功能上發揮好服務、支撐和引領作用。「小邏輯」服從「大邏輯」,教育自身發展要服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 教育部長陳寶生撰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成教育強國
    貫徹落實好五中全會精神,要錨定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國的奮鬥目標,主動面向全局、應對變局、服務格局,加快謀劃開局、優化布局、實現新局。建設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提升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高度。把高質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為教育發展的行動自覺和內在追求,以高質量為統領,推動整體性流程再造、機制塑造和文化打造。
  • 陳寶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加快建成教育強國
    要深刻理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發生的變化,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補短板、強弱項,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努力提供更加公平、優質、包容的教育,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準確把握新發展理念對加快轉變教育發展方式提出的新任務。
  • 也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是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階段的戰略必需。當前,中國經濟已經穩步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這為穩步提升教育投入水平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在中國經濟實力增強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時期,需要面向所有學校增加教育投入,提高辦學保障水平,實現高水平投入基礎上的資源分配公平,推動中國教育高原的形成,同時,依然要著力創建起中國高等教育的世界高峰,實現中國教育高原與教育高峰的相互支撐。
  • 王永傑: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交通支撐
    水母網12月3日訊(通訊員 於天洋 YMG全媒體記者 楊春娜)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要求,為交通部門在新起點開啟新徵程錨定了基點、指明了方向。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將認真貫徹全會精神,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築現代綜合立體交通新格局,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交通支撐。高點定位謀長遠,提升行業規劃發展水平。圍繞全會擘畫的「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藍圖,高起點修訂完善全市交通運輸「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升規劃的前瞻性。
  • 刀刃向內優化營商環境 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刀刃向內優化營商環境 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2021-01-06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共建品質職業技術教育研究院 傾力打造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試驗區
    座談時,黨曉龍代表市委、市政府對魯昕會長一行來保表示熱烈歡迎,對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給予保定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隨後介紹了保定經濟社會發展、主導產業體系和編制「十四五」規劃等情況。他說,剛剛閉幕的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保定發展總體思路。奮進中的保定期待大批高質量職教人才作支撐,期待同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開展全方位、全領域、全天候務實合作。
  • 「人才強教」戰略支撐深圳教育高質量發展
    過去40年來,深圳始終堅持「優者從教,教者從優」,將教育人才工作作為重點納入全市人力資源強市建設範疇,強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師資隊伍。經過40年的發展,深圳教師隊伍的規模不斷擴大,素質持續提升,結構日趨合理,為深圳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同時,也成為新時代深圳教育先行示範、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
  • 教育科研支撐驅動引領教育改革發展
    從全球現代教育發展歷程來看,教育科學研究始終發揮著支撐、驅動和引領作用   縱觀現代教育史,教育科研伴隨了教育現代化的整個過程,兩者相伴而生、渾然一體。近現代以來,在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和三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歐洲資本主義快速發展,對教育產生了巨大影響,湧現了許多新的教育思想,有力支撐、驅動和引領了現代教育的發展。
  • 中國職業外語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暨首屆中國職業外語教育...
    北京外國語大學領風氣之先,擔有為之責,率先成立中國職業外語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憑藉北外的專業品牌優勢,形成廣泛共識、匯聚強大合力,專注職業外語教育發展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魯昕同時指出,外研社作為承擔中心具體工作的載體,不可替代,責無旁貸。她希望,中心通過在職業英語教材、評價體系、線上終端等方面多作探索與創新,助力中國的現代職業教育真正達到現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