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亂窩子」建成「和諧大家庭」
——記全國模範軍轉幹部、河南新鄉市新興社區居委會主任王挺軍
菅建敏 翟耀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07-29 [
列印] [
關閉]
7月24日,在河南省軍轉幹部座談會上,掌聲陣陣。一位副團職軍官自主擇業紮根社區8年的人生經歷,引起與會者的共鳴。這位軍轉幹部在最基層社區這個舞臺上,用行動書寫著他「為黨分憂,為民解愁」的錚錚誓言,數百名軍轉幹部深受啟發。
他就是河南省新鄉市紅旗區洪門辦事處新興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王挺軍。
2001年,已在甘肅艱苦地區服役23年、副團位置上工作5年的王挺軍,被組織確定轉業了。按照常理,王挺軍曾擔任過指導員、教導員、政治教員,並多次榮立三等功,被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安排個像樣的工作沒問題。
但王挺軍抱著「為黨分憂」的思想,謝絕了組織安排,毅然選擇自主擇業,成為我軍第一批自主擇業的軍轉幹部。
王挺軍選擇了自主擇業的道路後,許多親友也為他介紹工作,教師、企業管理幹部都有,但他就是想從社會最基層做起,選擇一個能直接服務群眾的崗位。2001年5月,新鄉市紅旗區決定面向社會公開招聘12名社區居委會幹部。他就主動去報名應聘。沒想到競爭很激烈,有500多人參加,其中還有幾名碩士研究生。經過嚴格的政治理論考試、面試和答辯,他以明顯優勢被區委推薦為春夏社區居委會主任候選人。
2001年7月11日,春夏社區召開社區成員大會,王挺軍穿著那身舊軍服,面對著48名代表,真誠地說:「我在外當了20多年兵,現在回來為大家服務了。」居民代表看著眼前這位憨厚樸實的轉業軍人,雙手高舉表示肯定。最後,王挺軍以全票當選春夏社區居委會主任。
春夏社區是新鄉市的老居民區,居住環境差,汙水橫流。由於水管損壞,許多居民用不上自來水,居委會辦公地點也僅有5平方米。為了改變居民生活環境和社區面貌,王挺軍先是為轄區2300多戶家庭建立了家庭檔案和聯繫卡片,然後自費到上海、廣州學習考察,學習他們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服務理念。
他還拿出了兩萬多元轉業費,在紅旗區、辦事處的支持下,籌集了10多萬元資金,改造社區廢掉的自來水和汙水管道,增設了4臺變壓器,解決了轄區居民吃水難、排水難、用電難的問題。
1年後,他又帶領居民鋪設了3000多平方米的水泥路面和樓間空地,建成了280平方米的標準化社區服務樓,設立了居民學校、室內健身房、圖書閱覽室等,成為新鄉市乃至河南省第一批花園式現代化社區。
2005年,正當春夏社區建設如火如荼之時,新興社區的狀況牽動著王挺軍的心。該社區地處城鄉接合部,是一家國有大型企業下屬單位所在地,因企業實施「減員增效」,居民生產生活面臨困難較多,有1400多人失業,居民連年到北京、鄭州上訪,是新鄉市有名的「亂窩子」,省、市兩級維穩人員已進駐社區8個多月,想辦法做居民的穩定工作。很明顯,這是一個情況複雜的社區。
王挺軍聽到這個消息後,主動請纓去這個社區工作,並很快得到了批准。
王挺軍到任後,提出了「和諧社區,和美家庭」的建設理念。為了解決居民下崗這個「老大難」問題,他一個一個地與黨員、失業居民談心交流,徵求他們對解決問題的意見,並把180名黨員組織起來,成立了5個黨支部、16個黨小組,開展了「為政府分憂,為黨旗增輝」活動,黨員分片包幹,結對幫帶,做好失業人員的思想工作。
他還圍繞居民普遍關注的再就業問題,先後在轄區內5家企業跑了110多趟,進行反覆協商,最終安排1000多人走上了企業安全保衛、衛生保潔和一些公益性崗位,讓他們「日常有工作、生活有保障」。
近幾年,他先後幫助過兩個社區100多個特困戶申請了「低保」,幫助1800多名失業人員上崗,實現了社區失業人員100%再就業,成為新鄉市第一批「充分就業型社區」。
現在的新興社區,鄰裡糾紛少了,助人為樂的多了,社區穩定了,真正成了和美和諧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