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家庭
黃河似乎尤為鍾情和眷顧海南這塊聖潔而神奇的土地,它蜿蜒曲折貫穿海南的五個縣,晝夜不息、滾滾向前。河水流經之地,藏族、漢族、回族等二十多個民族的兄弟姐妹,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匯就了「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信念與力量,經久不息。
觸摸海南藏族自治州在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州道路上鏗鏗前行的足跡,我們感受到的是熾熱的溫度、真摯的情感……
聖潔海南
充滿民族團結進步的美好願景
海南州共和縣鐵蓋鄉上合樂寺村,一條寬廣平直的村道貫穿村莊的中央,道路兩旁規劃有序、院落整齊的住戶中,多數為藏族、漢族,還有為數不多的幾戶回族和土族群眾,各族群眾聚居在這裡,雖說各有各的習俗和語言,但在長期的相濡相融中,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情緣,藏語伴著漢語,在村子裡像「普通話」一樣通行。
民族團結是進步之魂。在上合樂寺這個古樸的村莊,鄉風鄉情在民族團結創建過程中變得有情有義。為了脫貧致富,村裡的青壯年多數外出打工或做生意,但每到「九九重陽」這一天,外出的鄉親便不約而同像「候鳥」一樣回到村裡,舉辦「敬老節」,在村中央的廣場上擺開「流水席」,一口大鍋裡燴出的是民族團結進步和「誰也離不開誰」的骨肉親情,各族老人共聚一堂,你說我笑,其樂融融。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上合樂寺村把民族團結進步的元素融於其中,藉助村道兩旁的牆壁,把民族團結進步的內容,變成通俗易懂、寓教寓樂的畫廊。在天長日久的耳濡目染中,民族團結進步的理論、政策,像汩汩泉水流進鄉親們心田。
如同上合樂寺村的氛圍一樣,在位於興海縣城環城東路北側的一所敬老院裡,藏族、漢族等民族的近80位老人和殘疾人在這裡享受著民族團結帶來的和諧與美好。
這所敬老院建於10年前,具有濃厚的藏式建築風格,該縣先後給敬老院投入資金達800餘萬元,良好的設施條件、豐富的文化活動、團結友愛的氛圍,讓這裡的老人們再無「空巢」之憂。
走過一片樹木間的小路,老人們每天一日三餐的餐廳裡,正是一片忙碌。各色果盤擺在桌上像是過節。敬老院工作人員尕藏多傑說:「老人們沒有後顧之憂,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享受黨給我們帶來的美好生活。」
興海縣民政局局長南措吉是這個大家庭的常客。見到南措吉走進「家」門,住在這裡的35歲女性殘疾人王海燕,跑上前與南措吉擁抱在一起,看上去像姐妹一樣。
南措吉說,只要自己能抽出點空閒時間,就要到這裡來看看,日子一長,與老人們相處得像親人一樣,有時忙了幾天不見,心裡就覺得空落落的不踏實。
和諧海南
奏響民族團結進步的嘹亮和聲
朗朗的讀書聲不絕入耳,民族團結之歌響徹不斷。在海南州第一民族高級中學,記者看到不少學生在課餘時圍坐在一起開展各類社團活動,有藏族民間頌詞說唱比賽、漢文課本劇表演、學生辯論賽等特色鮮明的系列活動,學校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形成了各民族互相學習、團結友愛的氛圍。
在校園的一角我們看到了漢文課本劇社團正在表演的《武松打虎》,同學們用自己畫的布作景,雖然只有簡易的服裝和自製的道具,但同學們表演起來十分認真,一幕幕課本中的場景都被大家搬到幕前,惟妙惟肖。
「每場劇目我們大家都要一起討論、編排,通過這個過程我們不僅從中學到了知識,而且大家互相協作、幫助的意識也越來越強了!」漢文劇社團的一個藏族同學說道。
確實,不論是對在校的學生,還是學校本身來說,民族團結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和師生人數的不斷增多,有漢、藏、回、撒拉、土、蒙古六個民族2800餘人的這所學校,在民族團結創建過程中讓學生和教師自己去認識民族團結,自己去體會民族團結,不僅增進了師生的關係,同時將民族團結融入進學校的各種活動當中的方法,促進了學校整體素質教育水平的長效發展。
「我們是多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只有各民族群眾團結友愛,祖國大家庭才會欣欣向榮。」海南州第一高級中學九年級6班的關卻卓瑪在她民族團結為主題的作文中這樣寫道。
無論是學校、機關、軍營、街道……還是在遼闊的草原上,持續發力的海南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從州府到偏遠的農牧區一路輻射、一路升溫,匯成了步履鏗鏘的方陣。
美麗海南
彰顯民族團結進步的華麗篇章
在海南,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不僅僅帶來了社會和諧、安定有序的新氣象,同時,也成為助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新引擎。
一場持久而又看似波瀾不驚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之旅,為曾經欠發展的海南搭起了經濟社會蓄勢而發的階梯。對於民族團結進步產生的巨大推力,海南有了更深的體會和話語權……
國網同德縣供電公司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中創新服務理念、內容和領域,通過細緻入微的周到服務,增進與農牧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在公司服務大廳,已在這裡工作兩年的同德藏族姑娘才讓卓瑪說:「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用藏漢雙語,為前來辦理各種業務的農牧民鄉親做好服務。」
企業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承擔起了自己的責任和擔當。家住貴德縣工業園區的青海洛藏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洛藏說,企業把為民族地區服務作為根本,不是跟著利潤走,而是跟著社會服務走。在推進精準扶貧中,瞄準藏區科技支撐較弱這塊「短板」,從「扶智」入手,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同處貴德工業園區,青海黃河畜興農牧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科技型企業,專業從事牛、羊等配合飼料的加工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師林平是一位直言快語的土族漢子。
師林平說:「我們公司主要為藏區畜牧業服務,業務上打交道最多的是少數民族群眾,因此,公司的經營過程,也是增進與各族群眾情誼的過程。在帶動各族群眾通過發展科學養殖等脫貧致富的同時,也為企業自身築起了寬廣的發展之路。不能不說,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為民族地區的整體發展蓄積了活力和希望。」(蘇烽 李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