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聽潮說廣東:和諧社會 共建共享是根本

2021-01-15 廣東省人民政府網

  兩會聽潮,民生如雷。

  本次全國人大會議將於今日(16日)閉幕,我們發現,「民生」成為使用最為頻密的詞彙。無論是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是代表委員的熱議,或是記者的筆鋒所及,都傳遞著一個溫暖的聲音:高度重視民生問題,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最廣大的人民群眾。

  共建共享和諧社會,是人們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之後,一個新的社會體認。

  經濟社會發展一直高歌猛進的廣東,近年來以「十大民心工程」為載體,奏響了「共建共享」的先聲。在本次兩會上,排頭兵的思考,理性而深沉。

  讓發展成果惠及群眾,執政為民暖民心

  這是一場探索發展的思辨,更是一場改善民生的盛宴。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派出了4700多億元的民生「大禮包」。在代表委員如雷不息的掌聲中,我們聽出了決策和民意的和諧對接。

  而廣東目前的發展現實,讓代表們在構建和諧社會、重視民生冷暖的指向中直面困難與矛盾:廣東改革開放先行一步,為社會的進步和民生的改善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執政為民的理念,使廣東的廣大人民特別是困難群眾感受到一樁樁實實在在的實惠。然而,由於廣東經濟轉軌早、社會轉型早、利益分化更加明顯,各種社會矛盾暴露得較早、較多、較充分。所以,儘管前年廣東GDP和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就雙破2萬億元大關,但由於發展的不平衡、體制的不完善,以及其它原因,要很好地解決「讀書難、看病難、住房難、就業難」以及農民工待遇、社會保障等一系列民生問題,仍然任務艱巨。

  廣東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始終堅持在狠抓發展的同時,不忘讓發展成果回饋社會,惠及群眾。3月2日,人民大學行政管理教授毛壽龍做客南方報業「報網互動直播室」時,以專家的理性評價,道出了代表們的切身體會———從幾年前解決群眾「四難」問題,到實施「十大民心工程」,從出臺《關於構建和諧廣東若干意見》,到明確「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群眾強烈呼籲什麼,省委、省政府就重點解決什麼,攻關目標始終鎖定輿情焦點。

  蘇耀榮代表對去年廣東省啟動「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免費培訓」政策非常讚賞,他在這次兩會上會同多位代表,聯名建議將該做法向全國推廣。

  李秉記代表深受廣東省農村免費義務教育鼓舞,特別建議將城市貧困家庭也納入免費義務教育的範圍。讓他欣喜的是,省財政廳廳長劉昆代表告訴他,省裡已經考慮到這一點,正在做相關調研,爭取今年秋天首先惠及城鎮低保家庭。

  針對「看病難」問題,鍾南山委員在會議上不忘向其他委員和衛生部部長高強「推銷」廣東的經驗:每年補貼村醫1萬元,給予鄉鎮衛生院醫生類似公務員待遇,讓農民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鎮。一席話,說得兄弟省份的委員豔羨不已。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張德江代表結合廣東實際指出全社會共同促進發展、共享發展成果的重要性。他強調,廣東要採取措施及時救助低收入者和生活困難群眾,努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外電評論,從廣東到全國,一個重大變化就是,從過去突出強調經濟建設,到現在經濟、社會發展並重,使得「民生」在本次兩會上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凝聚各方力量,兌現「共享」期待

  如果要給本次兩會評熱門詞彙,「共建共享」是當然之選。

  3月7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政協聯組討論時強調:一定要在黨的領導下,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最大限度地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和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把共同建設、共同享有和諧社會貫穿於和諧社會建設的全過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共建共享」提出的一個重要背景,就是我們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仍然是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

  所以,和諧社會不可能一日建成,民生問題不可能一夜解決,需要凝聚社會共識和各方力量,拓展「共建」的成果,逐步兌現「共享」的期待。

  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來自基層的代表們深有體會。李林楷代表表示,和諧社會建設,人民群眾是主體,只有全社會各個階層都行動起來,才能將改革發展的成果深入下去,才能讓共享成果成為可能,「等靠要」的思想萬不可取。

  簡單的例子足以說明問題:在廣東乳源乳城鎮龍頭新村,村民住上了整齊的別墅,水泥村道旁裝上了漂亮的路燈,而政府並沒有投入一分錢。錢從哪裡來?

  「村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用。」據介紹,其中光做生意致富的村民林月開一個人就捐了1000多萬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前往考察時,動情地稱讚:「你這是共產主義精神啊!」目前,有了能人帶動,村民幹勁迸發,該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了20多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5300元。

  群眾的合力是強大的,回歸「人本」的發展才是根本的發展模式。

  正如著名「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談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時所說,黨和政府的重視支持十分重要,但農民的自力更生、自強不息更是新農村建設的力量源泉。

  湛江市委書記徐少華代表舉例說,湛江市政府曾以「一包水泥」帶動農民投資出力,蓋起一座座新村。新農村建設中,政府主要抓好政策引導和公共產品的投入,但建設主體還是農民。

  「廣東號」民生巨輪,正駛在共建共享的航道上

  共建共享令人期待,和諧社會美好期許。政府公共財政的投入和廣大群眾的奮發有為,是這一社會系統工程和諧相生的兩個層面。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說:「共建和諧社會是共享和諧社會的前提,共享和諧社會是共建和諧社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代表們也形成共識:「共建」讓「共享」有了物質基礎,「共享」讓「共建」有了積極性和動力。二者的同步偕行,實現了更高層次的社會公平,讓廣東的現在與未來「獲益良多」。

  省財政廳廳長劉昆代表用廣東實行激勵型財政政策所取得的成功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省裡鼓勵欠發達地區多收入,讓他們主動去關心經濟的發展。同時通過對他們發展經濟進行支持,幫助他們財力提高,這兩年清遠、河源等地的財政收入取得了非常明顯的增長。」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這個暢意民生的春天,代表們熱烈討論,積極籌劃廣東的共建共享之路。

  「要重視解決困擾城市的民生問題,對失業人員實施就業援助,幫助他們重新就業。」湯維英代表如是說。

  「要著力解決城鎮困難家庭和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趙菊花代表對此寄予厚望。

  「要儘快解決農民工社保關係跨地區轉移接續問題,縣級以上社保應實行全國統一聯網管理。」農民工的現狀讓陳雪英代表牽心掛肚。

  ……

  「一瓢一飲非小事」,從義務教育到農村合作醫療,從社會保障到就業,無論是在代表團駐地還是在人民大會堂,無論是分組討論還是全體會議,廣東的排頭兵地位讓人們對廣東的共建共享和諧社會為全國探路充滿期冀。

  3月7日,省長黃華華面對上百中外記者鄭重宣布,廣東今年各級財政投入170多億元解決民生難題,主要是解決群眾最關心的「一保五難」問題。

  170多億元的投入將激發南粵大地上「共建共享」的民生熱浪。

  萬眾一心的創造與辛勤,必將迎來萬木爭榮、天籟和鳴的春天。

  「廣東號」民生巨輪,將駛向和諧幸福的彼岸。

相關焦點

  • 王思斌:社會工作在構建共建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中的作用
    顯然,這裡的治理是「共建」的,似乎也有「共享」的性質,但是這並不是理想的治理。   十八屆五中全會把共建共享作為社會治理格局的重要特徵,顯然不是就其最小程度而言的,而是希望在最大程度上實現共建共享。按照上面所說的治理的基本特徵,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就是各治理主體比較充分地參與,進行比較充分地協商,達到儘可能大的共識,進而採取相互配合的治理行動。
  • 從多維度認識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特徵
    維護國家安全,離不開社會的和諧穩定和長治久安,社會安全涉及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各個方面,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黨的十九大報告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問題,明確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 中國婦女報社論:以小家庭的和諧共建社會大和諧
    中國婦女報社論:以小家庭的和諧共建社會大和諧 2021-01-01 0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專題探索:和諧社會與新聞宣傳】和諧社會呼喚媒體的和諧音
    和諧社會成為全國人民矚目的焦點,特別是在2005年全國「兩會」期間,「和諧社會」更是成為代表委員和媒體的熱門詞彙。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對我們的新聞報導提出了新的要求。那麼,媒體如何在和諧社會中奏響和諧音呢?下面以我國的「兩會」報導為例試做分析。 一、2005年「兩會」報導的亮點 「其實關心兩會的是全中國人民。
  • 「 黨建引領紅色物業 共建共享和諧家園 」
    黨建引領紅色物業,共建共享和諧家園。2020年12月10日上午,新城街道西湖社區舉行東方今典紅色物業展示館揭牌儀式。新城街道黨工委書記付晨,東方今典地產公司總經理賈登霞等參加揭牌儀式。賈登霞對各位嘉賓表示誠摯的謝意並致辭,東方今典紅色物業的成立,是建設幸福社區的重大舉措,要堅持認真做事、創新服務,促進社區和諧穩定。西湖社區表示,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是小區治理中三個主體,實施「紅色物業」要三方聯動,堅持以社區黨組織為引領、以黨員入樓棟為號召,讓社區居民提升幸福感、獲得感。
  • 【2018兩會·改革新徵程】習總書記叮囑廣東創新發展持續發力
    【2018兩會·改革新徵程】系列評論(7)    法制網特約評論員 徐代軍2012年,習總書記在考察廣東時的這一番講話鏗鏘有力,向我們傳遞出創新發展的積極信號,讓廣東在創新的引領下再續輝煌。對於廣東的發展,習總書記格外關注:2012年,黨的十八大之後,習總書記首次地方調研就選在了廣東;2014年全國兩會,習總書記到廣東代表團參與了審議;2018年全國兩會,習總書記再次來到廣東代表團。
  • 深圳:加強共建共治共享 促進社會和諧格局
    深圳市各級各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和參與下,堅持以打開路、打防並舉,以決戰決勝之勢持續對黑惡勢力掀起強大的攻勢,推動專項鬥爭全面深入開展,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   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一是聚力快查徹查,決戰決勝線索核查攻堅戰。
  • 姜曉萍:社會治理須堅持共建共治共享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共建共治共享從主體、路徑、目標三個維度體現我國社會治理制度的內在邏輯和要素構成,對於實現社會治理理念科學化、結構合理化、方式精細化,彰顯我國社會治理制度的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要點問答:如何認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
    今日推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要點問答。如何認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的重要意義?(一)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 共建共治共享,「美美與共」的東湖實踐
    近年來,東湖街道以黨建引領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打破各領域黨組織行政隸屬壁壘,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讓駐地各單位和街道、社區之間「各美其美」,讓「美美與共」的和諧理念深入人心,最終凝聚起基層黨建握指成拳的「天下大同」整體效應。 如今在東湖街道,通過聚全民之力,集全民之智,黨建「朋友圈」成為服務群眾的「幸福圈」,現代化基層社會治理繪出了共建「同心圓」,奏響了共治「同心曲」,形成了共享「同心體」,生動展現了共建共治共享「美美與共」的東湖實踐。
  • 【和美快訊】和諧共建 未來可期
    首先,成都市實驗小學戰旗分校魏開勝校長以《攜手同行,共同發展》為題介紹了學校,並表示實小戰旗將肩負牽頭學校的使命,堅持與時俱進,實行和諧共建,力爭多校奮進;借成都市區域教育聯盟的契機,組建跨區域學校發展共同體,構建五校參與、整體聯動的互動格局,促進五校在行政管理、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提升、課程和科研、遠程共享平臺、研學旅行等方面全方位多元互動,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推動五校教育跨越發展
  • 加強裁審銜接 共建和諧勞動關係
    加強裁審銜接 共建和諧勞動關係 2020-12-18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08年廣東兩會-搜狐新聞
    survey 大洋網08廣東兩會專題 南方網08廣東兩會專題 奧一網兩會熱點調查
  • 福州:共建共治共享 社會治理開新局
    記者 池遠 攝  福州日報記者 楊瑩 莫思予 王玉萍 朱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成為關鍵詞。  近年來,福州圍繞「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的時代命題,加快構建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交出了一份溫暖的治理答卷,並作為典型案例在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第一次交流會上進行交流。
  • 以公園社區規劃治理為紐帶共建共享幸福城市
    城市也不再是快速擴張的機器,而是人與社會、自然和諧融合的生命共同體。城市應該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這個人民嚮往的家園裡,美好生活已不僅僅是簡單的衣食住行的「硬需求」,而是應該更多地關注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等精神方面的「軟需求」。「公園城市」理念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
  • 【觀點】龔維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應急管理體系
    他說,「公共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體現,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一頭連著千家萬戶,是最基本的民生」。他進一步強調,「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自覺把維護公共安全放在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中來認識,放在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來思考」。總書記視野開闊,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了解人民群眾的新期盼,要求把民生這個概念放在更大的範圍裡、更高的層次上來理解,把安全定位為最基本的民生。
  • 國務委員陳至立:加強學校管理 共建和諧校園
    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要把加強學校管理、共建和諧校園作為一件大事來抓  目前,我國城鄉有45萬多所中小學校、9萬個左右農村教學點,有12萬多所幼兒園,有2億1千萬中小學生和2200萬在園兒童。確保中小學生的安全健康成長,直接關係億萬家庭的和諧幸福,直接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關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一件大事。
  • 玉山匯集志願服務力量共建和諧社會
    玉山訊 玉山縣著眼於百姓個性化、差異化需求,通過整合志願服務資源,梳理特色服務項目,在縣級層面組建「16+X」支志願服務隊伍,由相關縣直單位組成16支專業隊伍,社會公益組織形成X支志願服務力量,鄉鎮(街道)、村(社區)設支隊、分隊,常年深入群眾開展活動,解決群眾實際問題,有效打通縣鄉村三級志願服務渠道。
  • 【關注】弘揚養老孝老敬老傳統,共建共享老年友好社會!上海市...
    【關注】弘揚養老孝老敬老傳統,共建共享老年友好社會!上海市「老年節」大型為老服務活動昨日成功舉行!10月25日上午,由市老齡辦、市退管辦、市醫務工會等單位主辦,以「弘揚養老孝老敬老傳統,共建共享老年友好社會」為主題的上海市「老年節」大型為老服務活動在復興公園中央廣場舉行。
  • 中國譯協中譯英最新發布詞彙—建設和諧社會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development for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to the benefit of the people4.和諧共贏 all-win harmony;harmony and all win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