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陝菜,並不在大眾所熟知的八大菜系中。即使早在30年前,「振興陝菜」的口號已提出,但陝菜的菜系認可度並不高。「陝西第九怪,秦人不知有陝菜」就是力證。
頂著陝西文化、旅遊景點的盛名,略遜一籌的陝菜緊跟潮流,借勢翻盤
陝西官府宴的一桌經典宴席
一顆白菜,淋上高湯,是川菜開水白菜;澆上蠔油,成了粵菜蠔油白菜;扒掉外幫,剩菜心與蟹黃同炒,變身北京菜蟹黃白菜;只用外幫,切成長條,用花打四門的絕技爆炒,則出爐陝菜之「金邊白菜」。
藉助《舌尖3》,金邊白菜被貼上陝菜名菜的標籤走入國人視野,陝菜也水漲船高,關注度持續攀升。
如今,在陝菜核心地西安,政府的引導和網絡的助推下,一個個網紅菜品、明星餐廳頻現,成為刺激旅遊、拉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靚麗名片。
給「誤讀」的陝菜正名
民間有說法:川菜是百姓菜,粵菜是商人菜,淮揚菜是文人菜,而魯菜是宮廷菜。那麼,陝菜呢?
陝菜,並不在大眾所熟知的八大菜系中。即使早在30年前,「振興陝菜」的口號已提出,但陝菜的菜系認可度並不高。「陝西第九怪,秦人不知有陝菜」就是力證。
網上有笑稱:陝西飯就是碳水(肉夾饃)+碳水(涼皮),吃完就飽了;因為面太好吃,不用吃菜。
許多人對於陝菜,都有著「街頭」的刻板印象。陝西無菜,或者陝菜=小吃,似乎就是大眾普遍的認知。
但實際上,據相關史料記載,陝西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我國歷史上最早成系統的菜系便是誕生在陝西的西周宮廷菜系。早在漢唐時期,陝菜就形成自己的技法、味型、文化、食俗等制式,代表當時中國餐飲文化的最高水平。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菜系之一,陝菜博採各地餚饌之精華,兼收各民族佳餚之風味,繼承歷代宮廷菜之技藝,菜式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古色古香。
經過千年的飲食文化積澱,陝菜體系包羅萬象,有宮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寺院菜等種類,擅長氽、熗、蒸、炒、燉的烹飪方式,囊括辛辣、濃鬱、清爽、酸辣、鮮香的口味,傳承陝菜與創新菜上千道,面點小吃品種上千個。
正因陝菜的歷史淵源,陝菜被認為最有文化的菜。
陝菜名菜——葫蘆雞
陝菜名菜——三皮絲
在渭南召開的第26屆廚師節上,「陝菜十大名菜」葫蘆雞、燒三鮮、紫陽蒸盆子、帶把肘子、海參烀蹄子、糟肉、溫拌腰絲、金錢釀髮菜、生煨魷魚絲、奶湯鍋子魚向大眾發布,每道菜品幾乎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但也招來部分本地網友的質疑:有些不僅沒吃過更沒見過,怎麼算名菜?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陝西省餐飲商會名譽會長王喜慶這樣解釋,西安自古帝王都,陝菜主要為政治與經濟服務,面向達官貴人與商賈,因此陝菜大多都是傳統意義上的「山珍海味」,也有了不夠親民的印象。
要麼「街邊」,要麼無菜,要麼不接地氣,陝菜似乎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
其實早在2007年,在餐飲拉動經濟的刺激下,陝西省就啟動了陝菜品牌創新工程,開始有體系、系統地挖掘、整理有代表性的陝菜菜品。
但在當時,連陝菜廚師都不以陝菜為榮,為獲得更多工作機會,他們甚至會掩蓋自己「陝菜」的標籤,並且問:需要什麼菜系的廚師?我都能做。
陝菜體系不夠系統、陝菜餐廳顧客不夠盈門、陝菜拉動經濟疲軟,為之憂慮和做出行動的,還有諸多民間組織、行業人士。
中國陝菜網就是在當時成立的。在陝西省商務廳的指導支持下,陝菜網一成立就聯合大唐博相府酒店組織、發起了一系列活動,加深陝菜的品類存在感。
「陝菜並不缺菜,從一開始的宣傳和挖掘,我們就放在了提高品類存在感上,大家聽多了陝菜,認可了陝菜,陝菜的影響力才能越來越大。」陝菜網CEO、大唐博相府酒店總經理劉曉鍾召集了一批有志于振興陝菜、宣傳陝菜的學者、行業人士、年輕人,開始了陝菜的「走紅」旅程。
陝菜網的潼關探秘活動
已走過全省70餘個區縣的88場「陝西美食探秘之旅」,發現挖掘了2000餘道陝菜。用陝菜網營銷總監金傳梅的話說:「我們所到之處,吸引了眾多的目光與關注。每一次活動,都能在享受陝西各地美食的同時,了解陝西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希望更多人成為陝菜推廣宣傳的志願者。」
「尋找您身邊的陝菜旺店」113家,連續舉辦9屆中國陝菜文化研討會,出版了《陝菜品牌創新工程系列叢書》12本。作為一種品類,陝菜被越來越認可,陝菜網也成為陝西餐飲屆影響力最大的媒體之一。
「一個菜系的生命力,在於普及。」從陝西無菜到2000餘道高中低檔陝菜的亮相,陝菜品類被挖掘,存在感越來越強。伴隨2017年陝西省政府《推進陝菜品牌建設行動方案》的發布,陝菜品牌四大體系建設已初見雛形。
今年絲博會2019「中國菜」藝術節暨陝菜國際美食文化節,還發布了以陝菜菜系主題名宴15桌,美味、精緻的菜品收穫國內外眾多關注。
人氣小吃「風頭正盛」
1000多種的小吃品類,註定陝西小吃的不平凡。
在8月9日在江蘇、南京舉行的陝西名優產品展銷活動展覽會上,除了展出的陝西官府菜、九品十三花等宴席,肥而不膩的臘汁肉夾饃、酸辣香口的涼皮、肉爛湯濃的牛羊肉泡饃等多種小吃,讓往來參觀的南京市民紛紛駐足品嘗,大呼「過癮」,賺足眼球和人氣。
這兩年,陝西小吃可謂出盡了風頭。毛筆酥作為陝西美食的代表在抖音上迅速躥紅;受影視劇影響的《白鹿原》油潑麵,《那年花開月正圓》甑糕,前段時間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水盆羊肉頻繁登上熱搜榜。
相比陝菜菜品,陝西小吃根植民間,群眾基礎深厚,加上相對簡單的製作方式、現代化的傳播手段,更容易成為美食產業爆點。
在8月8日舉行的第九屆中國陝菜文化研討會暨2019陝菜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北京陝味食族、秦門陝西菜、索哥食品有限公司創始人陳雷談到,振興陝菜、陝菜產業化,其抓手就在陝西小吃。甚至未來十到二十年,中國乃至全球餐飲市場最大的機遇之一,就在陝西小吃產業化。
第九屆陝菜文化文化研討會暨陝菜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中國餐飲行業潛在市場巨大,中國能否出現如肯德基、麥當勞一樣的世界連鎖,陝西小吃品類,是有力競爭者。
然而陝西小吃在全國各地多呈現個體店面形象,群體小、散、亂,利潤微薄,品牌難以複製擴張。如何打破這個現狀,開拓陝西小吃的萬店疆土?
陳雷認為,重視產業化,打通供應鏈、門店管理、品牌營銷,解決陝西小吃複製、開店的痛點,才能借勢迅速出海,走向全球。
2018年的夏天,一條《潼關肉夾饃將漂洋過海,擺上美國洛杉磯人的餐桌》的新聞曾在陝西人的朋友圈裡刷了屏。
肉夾饃,作為陝菜小吃代表早已在全國遍地開花。早在2014年4月,首次在北京五道口亮相的西少爺,曾在10平方米的小店創下100天賣20萬個肉夾饃的記錄。
肉夾饃有世界性食品的潛質,具備國際性的消費基礎。兩片面夾肉,與漢堡異曲同工。
改革開放以來,當漢堡包攜手洋快餐進入中國大陸,肉夾饃亦跟隨陝菜振興的步伐走向世界各地。
這批肉夾饃漂洋過海,為潼關縣出口創匯2000萬(人民幣),潼蘇祥首次自行出口,打破陝西省肉夾饃外貿出口零紀錄,並為陝西肉夾饃產業開啟了全球化模式。
據媒體報導,已在北京布局50餘家連鎖的西少爺,計劃今年實現首家海外門店落地。根據這個戰略,西少爺在產品標準化方面下足了功夫。不僅制定產品標準,還獨立開發了工藝設備,用自動設置時間溫度的機器取代人工,提高效率的同時最大程度保證產品品質。
和肉夾饃同為「三秦套餐」的涼皮,也有了知名連鎖。
魏家涼皮從一個小小的地攤小吃,到如今直營及全國加盟連鎖餐廳數百家,僅西安市就有魏家涼皮150家左右。
為了保證各店口味與品質的統一,魏家涼皮已經在西安、北京、天津、蘭州、太原等地擁有標準化生產基地,實現了全產業化管理。
陳雷的索哥食品建立了自己的涼皮生產工廠,針對不同人群開發多種口味,產業化的同時對市場進行細分。生產、銷售一體化,日產涼皮50噸,如今已贏得300多家品牌客戶的青睞。
「一張涼皮,也要掌握核心技術。」陳雷看好西安美食市場,認為這個市場可達千億級,並且未來的美食,工業技術將佔據半壁江山,核心技術可以成就美食。
儘管自帶流量,但羊肉泡饃卻帶有「走不出去」的魔咒。不似涼皮、肉夾饃標準化產業化的先機,超市裡一些供遊客帶走的方便泡饃也被貼上「不夠好吃」的標籤。
但「保鮮」泡饃卻打破了這個魔咒。為了保證速食泡饃的口感以及湯汁的濃厚,陝西秦吼食品研發、生產專門配有濃縮湯汁的牛羊肉泡饃半成品,可以服務於全國各地有泡饃銷售的陝西餐飲類門店。
這份「保鮮」泡饃,還跟隨2019年陝西美食展示團到了美國芝加哥,在芝加哥華僑華人聯合會上打響了名氣。
如今,秦吼食品在夏季每天要生產8000份泡饃,而在冬季能達到15000份。
明星品牌C位出道
在陝西文化、旅遊景點的盛名下,陝菜雖然略遜一籌,但也在政府主導的「振興陝菜」的計劃和民間輿論場的推波助瀾下開始翻盤。
餐飲老字號,承載著老一代人的味覺記憶,也被年輕人認為守舊跟不上潮流。
素以「陝菜正宗」聞名的西安飯莊,曾是遊客必選品嘗陝菜之地。但近兩年,大眾化、個性化、休閒化餐飲漸成主流,如何順應市場走出新路,西安飯莊嘗試改革。
2018年,西安飯莊相繼在大唐芙蓉園旁邊、科技路、大融城開設「小而精」「小而美」的新店。網友感嘆「沒想到老字號也可以裝修的這麼洋氣」,也帶動新店在線上線下吸引著年輕化的客流。
除了「放下身段」主動引客,西安飯莊廚師團隊也緊抓「一帶一路」建設契機,重新調整完善「絲路花雨宴」「長安八景宴」,不斷提升西安飯莊品牌的影響力。
與老字號發展模式不同的新品牌,更懂得用網際網路思維培養自己的忠誠客戶。
定位西安,翻開各大美食App,搜索人氣、口味排名靠前的陝菜館,醉長安、遇見長安、長安大排檔、大廚小館、窄巷子、奔跑吧陝菜、粉巷13號等品牌人氣爆棚,甚至也出現了需要排位等待數小時的盛況。
聯手網絡,「本地人最愛的陝菜館」「來西安必吃餐廳」「最地道的陝西美食」「陝西人的待客菜」等標籤通過美食App貼到各個特色餐廳,這些新起之秀和老字號錯位發展,更傾向於年輕化、時尚範兒,都想在陝菜市場搶佔先機。
在深耕河南市場的陝菜品牌「熙長安」出品總監王治國看來,一家品牌店要想贏得更多客源,注重菜品品質、餐廳環境多個因素的同時,還要藉助新型的宣傳方式。
由於多為商場店,在前期大數據調研的基礎上,「熙長安」在菜品和環境打造上都傾向於年輕化、休閒化。如今,除了品質菜品本身的吸引力,「網紅拍照打卡地」也成為熙長安的標籤。
深圳老碗會群星廣場店顧客熙熙攘攘
用一碗麵打開深圳市場的「老碗會」,5年開了40家直營店,平均每年有300萬人光臨,講好「老碗會與深圳300萬白領的故事」「用一碗陝面連結整個深圳」,成為老碗會的品牌追求。
老碗會創始人楊富強善於把飲食文化和其品牌所在城市的文化結合。源於陝西民俗的老碗會,本指陝西地區百姓在農村日常群聚吃飯,端著老碗吃麵、閒聊的場景,傳遞的是「生存與希望」。而在深圳,這個品牌則被楊富強賦予了「拼搏與夢想」。
「年輕人玩兒的地方,就是老碗會活躍的地方」,時尚感、歸屬感,使老碗會吸引了眾多年輕白領,這也正是其打造的品牌力量。
今年8月8號召開的中國陝菜文化研討會暨2019陝菜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主題正是「陝菜產業的品牌力量」,聚焦產業、聚焦品牌,陝菜已經從盲目生存到有目標的品牌發展階段。
作為論壇的承辦方,劉曉鍾認為,陝菜要振興、做強做大,必須要有品牌運營的思路在其中,這才是破解陝菜困局的重要利器。
七年前的大唐博相府酒店並沒有名氣,劉曉鍾通過市場調研,排除了粵菜和陝西仿唐官府菜,最終看準從1991年之後再沒人涉足的「陝西官府菜」,並不斷通過媒體為陝西官府菜發聲,如今成為高端陝菜領導者。
「把定位理論應用在企業的發展當中,消費者心中能記住的品牌最多只有七個」,劉曉鍾說,品牌的背後是品類,大唐博相府就是代表陝西官府菜這個品類,這也成就了大唐博相府如今的江湖地位。
2018年,西少爺CEO孟兵宣布推出全球品牌「Bingz」。西少爺也曾是網紅餐飲,憑藉爆款文章一炮走紅。走紅後,西少爺開始通過布局線下門店獲得流量,逐步擴大品牌線下影響力。如今,其國際品牌的發布邁出了全球化擴張第一步。
網際網路對品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但在《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等美食紀錄片的影響下,美食類紀錄片的強大帶貨能力不輸短視頻。
短視頻帶貨效應爆發性強、可持續性弱,很快會被新的爆點衝淡,很少能留下持續性的口碑。但美食紀錄片更具人文氣質和溫度,能為商家持續創造銷量、積累品牌。
今年5月,紀錄片《千年陝菜》開機。正如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民俗研究學者朱立挺所講,不斷出版的陝菜書籍,為陝菜積累了理論基礎;即將出品的紀錄片將打破文字的限制,呈現更生動、形象、立體的陝菜。這部紀錄片也被寄予振興陝菜的厚望。
契合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1400年前,陝菜撐起一個大唐盛世;1400年後,藉助陝西文化的陝菜,已翻盤再啟航。(記者 秦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