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菜之鄉」的認定堪稱陝西餐飲界的「高考」,是由陝西省烹飪餐飲行業協會主導,組織專家,到條件具備的各區縣,通過聽、查、看、品,認真鑑賞和召開座談會、評審會等多種方式對區縣推薦的餐飲名店的菜餚及當地特色小吃從食材選用、製作工序、味道口感、文化內涵等多方面進行嚴苛的考量,再進行反覆篩選得出的結論。冠名「陝菜之鄉」的目的是為了打造和提升區縣地域餐飲品牌效應,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區縣可以將申報和獲得「陝菜之鄉」的冠名作為契機,進一步挖掘弘揚區縣飲食文化內涵,將發展區縣餐飲的設想和計劃,變成切實可行的項目實施計劃,制定出各項具體政策措施,大力推動「陝菜之鄉」餐飲業的全面發展,帶動區縣食品工業發展;餐飲業骨幹企業要繼續挖掘弘揚當地傳統風味菜點,研製、創新、推出一批地域傳統風味宴席,面向大眾化,深入發展繁榮當地餐飲市場。可以說,評審「陝菜之鄉」是推動陝菜發展的一件大好事,省烹協兩屆領導班子也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從2005年至今,有八個區縣獲得「陝菜之鄉」的榮譽,分別是岐山縣(2005年7月)、漢陰縣(2012年3月)、藍田縣(2012年9月)、華州區(以前的華縣,2013年7月)、臨渭區(2014年9月)、大荔縣(2015年12月)、陳倉區(2016年4月)、太白縣(2016年10月)。除岐山縣的評審是在2007年5月陝西省商務廳公布實施的《「陝菜品牌創新工程」工作方案》之前進行的,其餘都是在2007年至2017年這十年間經過評審並獲得的。
「陝菜之鄉」的冠名,對拉動區域經濟和推廣陝菜的發展,效果是顯而易見的。獲得此殊榮的區縣在保持現有水平的基礎上,會不斷努力創新,將陝菜和陝菜企業推向新高。
岐山縣在陝西一百多個區縣中獲得首個「陝菜之鄉」是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的。這裡不僅是周文化的故鄉,而且這裡的民風民俗,飲食文化也是既深且厚的。千百年來的名優小吃,以其獨特的風味和精緻的工藝名揚四海。
岐山飲食文化內涵豐富,民俗節日飲食多有傳統,紅白喜事飲食比較講究,飲食文化禮儀規範嚴格,形成了一整套豐富的飲食文化體系。最具特色的是風味小吃種類繁多,豐富多彩,是陝西風味中的精品。岐山臊子麵以其面質薄筋光、味酸辣香、湯煎稀汪,吃法特殊,風味多彩,獨樹一幟。岐山鍋盔製作精細,色黃皮脆,幹白酥香,風味獨具。岐山掛麵、稍米包子(燒麥)、岐山臊子、油胡旋、麥仁、酒麩、醋糟粉、酥餃等也都是當地的風味小吃系列名品。岐山的菜品、民間宴席獨具風味,膾炙人口,如:民間宴席十碗飯、肘肚飯、海菜飯,有十三花涼菜、有肘肚、海味熱菜,選料有雞鴨魚肉、海鮮、蔬菜,物料豐富,風味獨特。
2005年後的岐山,品牌餐飲發展勢頭良好。蔡家坡十大碗民俗莊稼院由中國烹飪大師肖紅軍創辦。十多年來,每日顧客盈門,參觀學習者絡繹不斷。現旗下有十大碗民俗莊稼院、又一家·流水席、豬蹄世家·肖蹄坊、褒河·魚道火鍋四個實體品牌店。
總部位於岐山縣鳳鳴鎮北郭民俗村的百年美陽民俗食品有限公司,創始於2008年,近年來,公司在致力於挖掘傳承「西周飲食文化」,著力打造飲食文化品牌,先後開發研製出的美陽系列醬滷肉、調味料、特色小吃、麵粉製品等十大類幾十個種類特色食品品牌,先後榮獲了中國楊凌第十屆農業高新科技博覽會后稷獎、中國森林旅遊博覽會縣區產品金獎、農村自產自銷原產地綠色食品等榮譽稱號。
時隔七年,2012年3月31日,在漢陰縣第七屆油菜花節」開幕式上,陝西省烹飪餐飲行業協會會長李有堂宣讀《關於漢陰縣「陝菜之鄉」冠名的決定》,省商務廳副廳長李生榮向漢陰縣人民政府授牌,標誌著漢陰縣正式成為陝西省第二個「陝菜之鄉,吃在漢陰,名不虛傳!自2012年「陝菜之鄉」的美譽落戶漢陰之後,漢陰連續三年舉辦各類烹飪大賽,漢陰富硒特色美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秦康牌大米、興利粉條等15種食品獲得富硒認證,「蠟燭山」商標被認定為陝西省著名商標,白火石汆湯、油炸餃子、炕炕饃等小吃製作技藝,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漢陰美食「陝菜之鄉」的金字招牌,吸引眾多遊客紛至沓來。2016年3月舉辦的「漢陰美食文化周」活動中,推出各類漢陰美食、特色小吃、富硒食品,還有冬季養生宴、沈氏家宴、漢陰富硒宴、秦巴山珍蘑菇宴、毅成美食宴都是在獲得「陝菜之鄉」榮譽後推出的新品,秦巴山珍蘑菇宴老闆石燕介紹: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綠色、天然、健康的飲食理念越來越迫切,漢陰推出以食用菌為主體的蘑菇宴以及其他養生宴席,就是為「中國硒谷·養生漢陰」量身訂製營養餐。
2012年9月,陝西烹飪協會向藍田正式授予了「陝菜之鄉」的光榮稱號。藍田民間婚、喪、壽、慶或逢年過節制辦的「八八席」(即八涼八熱菜)、「三蒸六燉席」(也叫九大碗)、「十全席」、「十二件子」等,葷素並舉,樸實無華,原本就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後被藍田廚師引入市場,同樣受到城鄉廣大群眾的寵愛。尤為使人欣喜的是陝菜中的又一組成部分,竟是紅燒肉、全家福、熗白肉、炒肉絲、芹黃千絲、蘿蔔燉牛肉、蒜拌青辣子、醋溜蓮花白等三秦大地的家常風味菜餚。其它如什錦麻食、水盆大肉、紅肉煮饃、煎餅夾菜、鱔魚煮饃、地軟包子、涼粉炒米飯及肉夾饃、涼皮子、菠菜面等這些民間小吃,也被藍田廚師逐漸納入陝菜體系,使陝菜的大眾氣息更加濃鬱而多彩。
2013年7月,省烹飪餐飲行業協會依據《「陝菜之鄉」冠名認證條件、認證程序辦法》,決定授予華縣為「陝菜之鄉」地域餐飲品牌。這是華縣繼「中國少華山」、「國家級無公害蔬菜基地」、「中國鉬業之都」、「中國皮影之鄉」之後榮獲的又一殊榮,也是繼漢陰、岐山、藍田後陝西省第四個獲得「陝菜之鄉」的縣(市)。
2014年9月,省烹飪協會專家組來渭南市臨渭區對餐飲市場、飲食產品生產基地進行了詳細的實地考察。專家組經過座談、討論、認證等一系列嚴格程序後,一致認為臨渭區達到「陝菜之鄉」的評選標準,決定授予臨渭區「陝菜之鄉」榮譽。「陝菜之鄉」的冠名促使臨渭區進一步弘揚臨渭「陝菜之鄉」飲食文化,讓臨渭特色小吃美食走出渭南、走向全省,乃至全國,打造和提升臨渭區地域餐飲品牌效應,繁榮城鄉經濟。
大荔縣是全省第六個獲得「陝菜之鄉」冠名的縣,2015年12月,省烹飪行業地協會專家組授予該縣「陝菜之鄉」地域餐飲品牌冠名。冠名當年,大荔縣註冊登記餐飲服務企業2489家,其中,三星級以上賓館飯店3家,特色農家樂、漁家樂180餘家,餐飲服務業年營業收入達5.6億元,年從業人員達到3.8萬人。有家喻戶曉的「中國名菜」1種、「陝西名菜」15種、「陝西名小吃」19種、陝菜示範店3個,飽含文化底蘊的帶把肘子、九品十三花等百餘種美食蜚聲全國。
2016年7月8日,陳倉區被省烹飪餐飲行業協會正式授予「 陝菜之鄉 」稱號,餐飲品牌和餐飲大師認定數量居全省同類縣區之首。同時,該區申報的「陝西名小吃 」「陝西名宴」「陝西名店」「陝西烹飪名師」等項目獲得省烹飪餐飲行業協會多位專家的一致認可。此舉開啟了陳倉區美食品牌化的新紀元,為陳倉美食走向全省乃至全國奠定了良好基礎。
2016年10月11日上午,太白縣創建「陝菜之鄉」評審結果通報會在太白縣舉行,太白縣獲得「陝菜之鄉」命名。太白縣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地域特色明顯,處處體現著傳統飲食習俗。逢喜事或節日以吃臊子麵為主,也要擺「四碗一品」或「八碗一品」酒席。目前,全縣擁有各類餐飲主體達到160多家,年實現餐飲營業收入上億元。
一個地區的餐飲要發展,單靠企業自身的努力還是不夠的,政府的支持和行業協會的扶持也是很重關鍵的。一個榮譽可以促成一個品牌的誕生,也可以催生更多優質餐飲企業的誕生,打造區縣地域餐飲品牌就是要政府、行業協會、餐飲企業共同努力。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古人告訴我們,不要為一時的困難險阻和挫折所嚇倒,要看到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勝利總是會和勇敢者在一起。「陝菜之鄉」的冠名有力地推動了區縣餐飲的發展,這一點毋庸置疑,希望更多的區縣和企業看到這一點,爭取成為下一個「陝菜之鄉」。
陝西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民俗文化和飲食文化研究專家 、陝西省烹飪專家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世界中餐業聯合會飲食文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陝菜協會副會長、三秦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關中十三珍陝西小吃博物館策劃人之一。
「陝菜網」微信平臺由陝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劉陸訓、劉瑞、金凌律師團隊提供法律服務,如有侵權行為,必將追究責任。轉載請聯繫「陝菜網」公眾平臺。
關鍵詞搜索陝菜網
回復以下關鍵詞查看相關內容
陝西美食探秘之旅:
大荔 | 蒲城 | 富平 | 華陰 | 白水 | 潼關 | 澄城 | 合陽 | 韓城 | 華縣 | 臨渭 | 三原 | 乾縣 | 禮泉 | 涇陽 | 興平 |長武| 旬邑| 淳化 | 彬縣 | 永壽| 武功 | 秦都 | 渭城|漢苑| 周至 | 戶縣 | 清真專場|藍田 |官府菜| 高陵 | 臨潼| 閻良 | 長安 | 岐山 | 鳳翔 | 眉縣 | 金臺 | 扶風 | 麟遊 | 隴縣 | 太白 | 鳳縣 | 陳倉 | 渭濱| 千陽 | 楊凌| 耀州 | 王益 |印臺| 宜君 | 2015 研討會 |漢陰 | 嵐皋 | 漢濱 | 留壩 |略陽 | 養生宜君 | 城固 | 白水味道 | 養生印臺 | 陝菜在北京 |白水研討會| 陝菜品牌高峰論壇|
陝菜旺店:
手擀麵 | 蒸餃 | 菠菜面 | 郭老三面莊 | BiangBiang面 | 小田園食府 | 澄城水盆 | 八福長安餃子 | 大秦面莊 | 明輝樓 | 老陳家燴菜 | 大海子 | 西泰厚 | 老城味道 | 九大碗 | 福潤德 | 細柳臊子十三花 | 建行大廈 | 老秦味道 | 關中小廚坊 | 九煲一鍋 | 遇見長安 | 開鍋羊肉 | 一碗麵 | 海榮鍋貼 | 森鹿 | 尋味記涮吧 | 禧田園 | 天下第一面 | 星月樓 | 紫竹煎餅屋 | 元寶席面 | 德泰樓陝菜館 | 砂罐豆腐丨胖嫂威海海鮮 | 長安大牌檔 | 長安真味丨天順樓 | 春發芽 | 陽光森林丨香酥雞 | 聶家牛羊肉泡饃 | 大秦山莊 | 德泰樓宴會廳 | 雷記澄城水盆羊肉 |
陝菜專欄:
如畫陝菜 | 陝菜春秋 |陝菜人物| 白劍波專欄 | 高巖專欄 | 何金銘專欄 | 朱立挺專欄 | 徐長安專欄 | 王子輝專欄 | 典藏陝菜 | 陝菜向東 | 陝菜培訓 | 陝菜情緣 |
陝菜在北京:
秦門陝西菜 | 京城陝菜 | 陝菜大講堂 | 陝菜文化沙龍 | 陝菜企業專題活動 |
其他:
永興坊 | 陝菜探秘 | 陝菜小鎮 | 關中十三珍 |
陝菜文化傳承創新的領導者!
陝菜信息服務第一平臺!
頭號陝菜新媒體!
圖片:田建國、李亮、朱立挺、陝菜網、網絡
編輯:小林
聯合運營:大唐博相府文化藝術酒店、陝菜研究院、中國陝菜網、陝菜文化研究會
支持單位:陝西省商務廳、陝西省烹飪餐飲行業協會、北京陝菜協會、三秦文化研究會
協辦單位:關中十三珍、陝菜小鎮、北京秦漢風韻、北京秦門陝西菜、索哥食品、紅餐網
媒體支持:華商報、地鐵報、微博大V自媒體、陝西電視臺影視娛樂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