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2020-09-05 貴妃講物理

學習目標

本部分主要包括聲音的產生、傳播、聲波和聲速,其中重點的內容是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聲速。本部分常以填空題和選擇題的形式考查。

本部分目標具體如下:

  1. 能準確複述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2. 能利用水波來理解聲音的傳播方式
  3. 能準確比較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的大小

課程引入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中。鳥鳴清脆如玉,琴聲婉轉悠揚……聲音對於我們來說再熟悉不過,但你知道聲音是怎麼產生的,又是怎麼傳播的嗎?


知識講解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聲音的產生

(1)條件: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

振動是指物體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復運動,往返一次叫振動一次。

(2)固體、液體、氣體在振動時都能作為聲源發聲。例如:在生活中所聽到的鐘聲、海浪聲和悠揚的笛聲,分別是由固體(鍾)、液體(海水)和笛子中的氣體振動發出的。

(3)將不易直接觀察的現象或不易測量的物理量,通過某種方式把它形象、直觀地呈現出來的方法叫轉換法。

2.聲音的傳播

(1)真空罩實驗現象:


① 沒抽氣時:能聽到鈴聲;

② 抽氣過程中:鈴聲逐漸變小;

③ 抽到接近真空時,幾乎聽不到鈴聲;

④ 重新通入氣體:又能聽到鈴聲。

(2)實驗結論: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中不能傳聲。

(3)注意事項:

① 確保實驗裝置的氣密性,營造一個近似真空的環境;

② 由於實驗中不可能把玻璃罩內的空氣完全抽出,只能通過聲音逐漸變小,推斷真空不能傳播聲音,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理想實驗法。

典型例題

1.(多選)下列實驗能說明聲音產生條件的是( )

A. 將正在發聲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

B. 將紙屑放到正在發聲的喇叭紙盆上,看到紙屑在「跳舞」

C. 將正在發聲的音叉去輕觸靜止懸掛的桌球,桌球被彈開

D. 將正在發聲的手機密封在塑膠袋內放入水中,仍能聽到手機發出的聲音

2.如圖所示,在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實驗中,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桌球,發現桌球被多次彈開。這樣做的目的是( )


A. 使音叉的振動儘快停下來,便於觀察

B. 延長音叉的振動時間,便於觀察

C. 把音叉的微小振動轉換放大,便於觀察

D. 使聲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聲,便於觀察

3.小方和小園合作探究「固體能否傳播聲音」,他們的探究過程如圖所示:小園在桌子的一側敲擊桌角,小方把耳朵緊貼在相對的桌角且聽到了清晰的敲擊聲,於是得出結論「固體可以傳播聲音」。請你評估:從他們的探究過程能否得出「固體可以傳播聲音」的結論?如果能,寫出理由。如果不能,在他們的探究實驗基礎上,不增加其它器材,提出改進建議(即寫出實驗步驟和實驗現象)。


隨堂練習

1.(多選)下列四個實驗中,能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的實驗是( )

A. 放在鐘罩內的鬧鐘正在響鈴,把鐘罩內空氣抽出一些後,鈴聲明顯減小

B. 使正在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水面濺起水花

C. 吹笛子時,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D. 在吊著的大鐘上固定一枝細小的筆,把鐘敲響後,讓紙在筆尖上迅速滑過,可以在紙上畫出一條來回彎曲的細線

2.如圖所示,將一隻發聲的小鬧鐘放在接有抽氣機的玻璃罩內,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用抽氣機把玻璃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小鬧鐘的聲音逐漸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空氣又逐漸地通人玻璃罩內,小鬧鐘的聲音逐漸_________________;

(3)此實驗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發現自己家的玻璃就是將兩層玻璃之間空氣做了抽真空處理,請你從聲學角度說說這樣做的好處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結

聲音的產生這一知識點比較簡單,中考中常圍繞「振動」兩個字出填空題。近幾年對轉換法的考察成為熱點,如揚聲器紙屑實驗、桌球音叉實驗等,考查體現振動的方法、看到的現象、實驗的目的、紙屑和桌球的作用等。

課堂回顧

1.聲音的產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

(1)聲音在傳播時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2)通常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常溫下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340m/s 。

相關焦點

  • 科普知識-聲音是怎麼產生和傳播的!
    科普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並且需要通過一定的介質(如空氣、固體或液體)傳播才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它是一種波動現象。
  • 來,邂逅一場關於聲音產生與傳播的美麗試驗!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既有優美的樂音,又有吵雜的噪音,還有一些我們人類聽不到但是動物卻可以感知到的聲音!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它又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向外界傳播? 來個小實驗
  • 七三課堂:八年級物理知識點——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物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並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生活也缺不了各種各樣的聲音。今天,七三課堂為大家整理了「聲現象」的系統知識,希望能夠給努力學習的你帶來幫助。七三課堂知識講解: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七三課堂演示:聲音的產生與傳播1.聲音的產生與聽到聲音。
  •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精講與練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解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正在傳聲的介質處于振動狀態;聲音在三種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傳播最慢;聲速還與溫度有關;當聲音從空氣進入水中傳播時,聲速會發生變化。
  • 《聲音的傳播》教學設計
    本課包括四個主要活動,第一個環節聽聲音,進一步闡釋聲音的傳播方向是四面八方的;第二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探索聲音在不同物質中的傳播,首先是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這一部分,採取除去介質的方式來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其次探索聲音在水中的傳播,採樣直觀方式,聽浸沒在水中的手機鈴聲,體現聲音能夠在水中傳播,最後是聲音的在固體中的傳播,這部分採用了對比實驗,驗證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傳播能力不同。
  • 光可以在真空環境下傳播,為什麼聲音卻無法在真空中傳播?
    引言:每個具有聽力能力的人生活在充滿各種聲音的世界裡,形形色色的聲音填充了我們的生活,很難想像我們生活在一個完全無聲的環境中是什麼樣子。如果人類是生活在太空中的話那麼就可以感受到無聲世界是怎樣的,因為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播。
  • 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聲音的發生與傳播,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l 1. 聲的產生   聲的產生:聲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 Adobe Audition聲音是如何產生的,看大理寺三塔寺與蛙鳴石關係
    在前面的幾個章節中我們說到了關於聲音的音調頻率的介紹,在學習au之前我們還需要了解聲音的產生以及音色的差別的影響因素的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其實對於聲音的產生我們在小學自然科學課本上就能了解到聲音是以振動波的形式從聲源向四周傳播,所以簡單的理解就是需要傳播介質和聲源(即振動),就按大理寺三塔寺和蛙鳴石就是由於三塔寺的聲音和蛙鳴石直接產生振動導致石頭髮出蛙鳴聲聲音的產生聲音是依靠介質的振動進行傳播的,所以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和衰減率是不一樣的
  • 科學家通過超聲波來傳輸音頻信息,實現聲音的「定向傳播」
    匡正介紹,基於人們對於「聲音是分散、多向、立體傳播」的傳統認知,定向傳播聽起來很神奇,但事實上,從基礎研究到技術應用,聲音定向傳播在國內外有著悠久的歷史,並從本世紀開始不斷出現相關的技術應用。19世紀中葉,德國物理學家亥姆霍茲證實了兩個音調在空氣中傳播可以通過非線性作用產生它們的差頻與和頻信號,他的理論和公式測得的數據吻合支持了「塔爾蒂尼音調」結論的正確性。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各國科學家對聲音定向傳播技術的研究進入了新的階段。
  • 聲音傳播的極限速度是多少?
    但是,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而在所有介質中絕對最高音速是多少呢? 測量每種材料中的聲速是不現實的,但是科學家現在設法根據自然定律中的基本常數為聲音的傳播確定了速度上限。 根據計算,聲音在所有介質中的最高速度不能超過每秒36公裡,大約是鑽石中傳播速度的兩倍。
  • 【面試備考】小學科學說課稿之《聲音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是科教版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第5課的內容,這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聲音的大小、高低以及產生的原因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教材呈現的兩個活動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聲音的傳播方式。二、說學情在教學過程中,想要更好的因材施教,就要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
  • 為什麼在水下與人交談聲音比在空中傳播更困難?
    聲音在水中傳播的速度比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快。在典型條件下,空氣中的聲音速度約為每秒343米,而水中的聲音速度約為每秒1,480米。圖註:聲音在水下的傳播是如此之好,以至於潛艇使用基於聲音的聲納來成像其周圍環境。
  • 聲音傳播速度的比較及相關應用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但是聲音在不同介質裡傳播的速度是不一樣的,一般情況下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在液體中次之,在空氣中最慢(V 氣=340m /s ),即V 固>V 液>V 氣經典題型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的比較如上圖,在一根足夠長的鋼管內注滿水,在鋼管的一端輕鬆敲擊鋼管,則在另一端能聽到幾次聲音?
  • 加強高校外語社團建設 助力傳播好中國聲音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創新方法手段,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  在世界舞臺傳播好中國聲音,離不開外語人才培養,這對高校外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 少林寺新媒體當傳播"清淨"好聲音
    少林寺玩新媒體其實無可非議,更不必大驚小怪,此次招媒體總監充其量只是一種傳播方式的出新而已。少林寺最早的傳播是依靠講壇播道,信眾民間口耳相傳。後來建有官網,並辦有雜誌,就是一種進步,但仍滿足不了需要。現在的新媒體公眾號《少林禪修中心》的建立,是傳媒發展與時俱進的體現。這些都只是「喉舌」的工具,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隨著少林的聲名遠播,自然需要配套的新的傳播方式。
  • 聲音能在真空中傳播?量子力學新發現使它成為事實
    如果周圍沒有原子或分子,攜帶熱能的原子或分子的振動就無法傳播。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量子力學的古怪之處可以徹底顛覆經典物理學的這一基本原理。這項研究發表在本周的《自然雜誌上。研究表明,由於一種名為卡西米爾相互作用(Casimir interaction)的量子力學現象,熱能可以跨越幾百納米的完全真空。
  • 圖文傳播技術系圖文好聲音初賽
    你想聽真聲音嗎?圖文好聲音即將開場為您帶來一場視聽盛宴!2015年9月29日下午5點首屆圖文好聲音初賽拉開帷幕此次活動可以充分展現圖文傳播技術系學子的藝術品質及文化氛圍,讓校園更多師生了解本系,也豐富了同學們的課餘生活;同時這次活動也是給我系熱愛唱歌的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讓我系更多同學熱愛藝術、熱愛音樂,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培養高尚的情操。歌曲:(清唱1~3分鐘以內的一小段歌曲)。參賽選手進行抽籤號碼決定演唱順序。
  • 人民日報:創新傳播,放大主流聲音
    通過創新傳播,成為抗疫信息傳播與輿論導向的引領者,發揮好「定海神針」作用,是主流媒體的應盡之責。疫情發生以來,中央媒體在新媒體領域快速出擊,將輕量化的新媒體產品作為重要信息發布窗口,通過多元信息產品滿足群眾需求,形成強大主流聲音和立體化的傳播格局,其中的不少經驗值得總結。   主流媒體必須主動發聲,把握正向價值引導,有序做好信息傳播分發。
  • 學好用好民法典 | 知名主持人聲音被惡搞並在網上廣泛傳播!法官...
    學好用好民法典 | 知名主持人聲音被惡搞並在網上廣泛傳播!01惡搞他人聲音侵犯人格權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參照適用肖像權保護的有關規定。自然人的聲音具有識別性,與肖像權相似,具有人格屬性。聲音的識別性可以產生一定商業價值。案例中,視頻網站未經劉某同意,擅自使用其聲音進行惡搞,並通過網站廣泛傳播,甚至產生醜化、汙損的影響,無疑侵犯劉某的聲音權。劉某主張其權利,網站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 大聲歌頌"好人好事好地方":發出好聲音 傳播正能量
    中國文明網10月29日報導(張殊凡 張青玲)「傳播正能量,拒絕負能量!」「傳播是一種力量,親,今天你傳播了嗎?」近期,眾多網友在中國文明網、新華網、人民網、新浪、騰訊、人人網等各網站的論壇、博客、微博、QQ群等網絡空間熱情傳播和分享自己喜歡的「正能量」故事和作品,喜迎黨的十八大召開。有網友說:「正面聲音就應該廣而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