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高校外語社團建設 助力傳播好中國聲音

2020-12-11 中國社會科學網
加強高校外語社團建設 助力傳播好中國聲音

2019年08月08日 07:2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楊洪俊 胡元江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高校;外語社團;中國聲音

作者簡介:

  當前,伴隨著以信息技術為引領的話語空間的極大發展,中國逐漸進入全球話語體系。中國博大精深的古代哲學和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能夠為當代世界和平與發展中所遇到的很多難題提供中國方案。世界渴望了解中國,中國也亟須在世界舞臺上展現中國元素、在全球治理中體現中國智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際話語體系建設和對外宣傳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創新方法手段,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

  在世界舞臺傳播好中國聲音,離不開外語人才培養,這對高校外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多年的大學外語教學改革與實踐表明,單純的課堂教學已經無法充分滿足這一需求,必須大力拓展第一課堂以外的三個課堂的內涵與外延。高校外語社團以其宗旨的鮮明性和活動形式的靈活性已經成為外語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也是高校社團建設的一支生力軍。這些外語社團在提高大學生外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同時,使外語社團活動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豐富了外語教學模式和方法,並將外語學習的實踐性在活動中體現出來。加強高校外語社團建設,助力傳播好中國聲音,需要做到理念創新、內容創新和手段創新。

  理念創新

  首先,將外語社團建設視為外語教學改革的必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我國大學生存在的最普遍問題就是外語綜合應用能力不強,尤其是聽說能力,「聾子外語」和「啞巴外語」的現象很普遍。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大學外語教學側重以培養較強的閱讀能力為主,對聽、說等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視不夠。而外語社團建設著眼於語言的實際運用,並通過在社團活動中的主動參與使學生樂於學習,在活動中體驗成功與進步的快樂,強化學習動機。在外語社團中,學生將自己的外語知識應用於實踐,通過各種活動提高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使外語社團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有利於達到外語教學改革的目的。因此,加強高校外語社團建設是推動外語教學改革的內在需要。

  其次,將傳播好中國聲音當作外語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中國聲音是否能傳播好,取決於國家整體外語能力,這也是一個國家外語教學的終極目標。教育部最新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將大學外語的教學目標定位為:培養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同時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使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和未來工作中能夠有效地使用外語,滿足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發展的需要。可見,外語應用能力培養的落腳點之一是國家和社會需要。在當前的國家戰略和國際環境下,輿論戰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對我國外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在這一背景下傳播好中國聲音,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又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內容創新

  首先,以高校外語社團建設統籌四個課堂。第一課堂為課內教學,第二課堂側重課外活動,第三和第四課堂側重國內外各種創新創業活動。高校外語社團建設以其實踐性,兼具第二、三、四課堂的功能,可以成為第一課堂的有益補充,並作為檢驗外語教改成果的有效手段,促進教改在全國範圍內向縱深領域展開。外語教師可以把部分課堂上不能完成的互動活動轉移到社團活動中,同時布置一些任務型作業。教師在社團中起著答疑解惑的作用,學生是社團的組織者,其活動的內容、方式和每個人的角色都由學生自主決定。此外,社團活動要有外教的參與,以營造一種必須用外語表達的語言環境,當學生與外教無法有效溝通時,出於交流的需要,學生便有目的地回到課堂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這樣,外語社團活動就成為檢驗課堂教學和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而外語課堂教學成為外語社團順利開展活動的有力保障,使外語社團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相互促進。

  其次,將內外有別的話語體系建設融入外語社團活動中。傳播中國聲音即對外宣傳,要將外宣話語內容與形式的深層辯證關系統一起來。堅持中國文化自信、突出中國價值,是外語社團傳播中國聲音的內容,亦即靈魂;以目的國受眾能接受和願意聽的話語模式傳播是形式,亦即載體。外宣話語的核心是以說服為目的,要用受眾聽得懂、有效果的目的語話語模式進行宣傳,要把外宣話語同以往所強調的內外兼顧的話語體系區別開來,提升國家外語能力,進一步「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手段創新

  首先,以第一課堂教學為主向四個課堂相結合的「學習+實踐」轉變。實踐環節要發揮應有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在內涵上充分挖掘潛力,豐富內容,在外延上擴展其活動的範圍和空間,強化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決定作用,增強成就動機,提高學習效率。學生把課堂所學內容應用於社團活動,當學生在社團活動中無法完成某項外語任務時,他們會有意識地去學習這方面的知識,然後再通過社團實踐檢驗所學內容。這樣,通過四個課堂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對有關學習各方面的問題進行自主決策。此外,要加強各高校外語社團之間的聯繫,使各高校外語社團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還要使外語社團走向社會,與外資企業、翻譯社、外語報刊等機構合作,並讓學生爭做國際活動的志願者,為學生提供長期的用外語進行社會實踐的舞臺。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外國文化,用外語推介中國文化、唱響中國聲音,更能使學生的外語學習和語言應用面向社會,為畢業後走向社會和就業奠定基礎。

  其次,外語社團建設和傳播中國聲音要兼顧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明確指出,大學外語課程是高等學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工具性側重語言技能的掌握,而人文性則突出跨文化能力培養。外宣話語同樣不能過度重視工具性而忽視人文性,要以受眾看得明白、產生共鳴的方式,準確而生動地展示中國特色和中國發展成就,提升外宣推介的親和力、感染力、吸引力,進而塑造、維護和提升國家形象。

  通過高校外語社團建設,著力培養一批熟知外宣規律、精通新聞傳播、具有中國情懷和國際眼光的外語人才隊伍,切實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斷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從而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本文系江蘇省研究生教改課題「基於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的研究生外語教學改革研究」(JGLX18_106)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南京工業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相關焦點

  • 教育部認可中國高校外語慕課聯盟及平臺工作
    響應國家培養「一精多會」「一專多能」國際化複合型人才的需求,打造外語「金慕課」、建設一流外語專業成為當下主流。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倡議發起的中國高校外語慕課聯盟(CMFS)和由外研在線運營的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臺(UMOOCs),在推進外語慕課建設、應用和傳播方面一直走在前列。
  • 加強外譯與傳播平臺建設 講好河南故事
    省委外辦報送的《構建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的「河南實踐」——「翻譯河南」工程對外傳播案例》在眾多案例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中宣部部務會成員、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郭衛民,中國外文局局長杜佔元等領導為獲獎單位頒發了證書。來自中央國家機關、全國各省(區、市)外宣部門、高校、企業、智庫與科研機構代表和專家學者共300餘人參加了會議。本年度參評的110餘個案例涵蓋地方、企業、媒體、高校等領域。
  • 打造外語特色 助力優質發展
    打造外語特色 助力優質發展——北外附小外語特色教學現場會發布時間: 2017-12-18 15:31:55   |  來源: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王子楓  中國網訊(郭江)  12月15日上午,以「打造外語特色、助力優質發展」為主題的外語特色教學現場會,在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小學隆重召開。
  • 遼寧大學加強高校學生會建設及規範學生社團管理
    開展學生會主席論壇活動,各學院的學生會主席從各基層團學組織工作實際出發,相互交流討論各學院在校園文化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志願服務、社會實踐、科技創新、創先爭優等方面的特色工作和亮點工程;邀請部分校友重返母校,做客主席論壇,分享成功的人生收穫;積極搭建各高校之間的交流平臺,組織邀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南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學生會主席以及東北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省內知名高校學生會主席參加主席論壇
  • 強勢 | 讓世界聽到更多中國高校的聲音
    讓世界聽到更多中國高校的聲音2018年8月8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三部門聯合下發《關於高等學校加快&34;建設的指導意見》,&34;指導意見賦予高校新時期國際化建設新使命——&34;。如果高校國際化使命是&34;,好的國際化網站將是聲音傳播最好的媒介,助力中國高校將聲音更快、更好的傳播到更多地方,傳遍世界。英文網站助力高校建立國際一流網絡形象高校建設世界一流的國際化網站,有助於建設國際化的學校品牌,建立國際人才交流紐帶,完善高校對標世界一流高校的多語種校園信息服務體系。
  • 歐萊雅助力高校公益性社團組織
    除繼續提供助學金外,今年歐萊雅還特別設立了「大學生發展基金」,助力高校建設公益性社團組織,為在校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平臺和機會。    在該基金的支持下,歐萊雅將首先在全國10所高校建立「歐萊雅校園社團」,並資助大學生開展針對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就業創業扶植、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對其他弱勢群體的幫扶、社區服務、環保可持續發展、女性及兒童教育等切實可行的公益活動。
  • 西華大學外語課堂: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傳遞中國聲音
    近日,「首屆全國高等學校外語課程思政教學比賽」在北京落下帷幕,由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李學芹、彭旭、王成珍3位老師組成的團隊憑藉出色的發揮,獲得本科英語組全國一等獎,學校獲得優秀組織獎。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然而,如何將外語教學與課程思政相結合?
  • 第二屆中國高校外語慕課聯盟大會在京召開
    12月23日,第二屆中國高校外語慕課聯盟大會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召開。恰逢中國高校外語慕課聯盟(CMFS)成立一周年,在中國高等外語教育信息化發展進入深化應用、融合創新的新形勢下,來自全國146所高校的200餘位院校領導及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共展聯盟成果、共商聯盟未來,共話新形勢下外語類在線開放課程創新發展新方略。
  • 強化建設管理 深化育人功能 《中國農業大學學生社團建設管理辦法...
    本網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中共教育部黨組、共青團中央《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管理辦法》有關要求,全面加強學校學生社團建設管理,深化學生社團育人功能,促進學生社團健康有序發展
  • 甘肅省高校棋類社團建設座談會在蘭舉行
    2016-11-15 09:22來源:蘭州日報 記者徐曉君   每日甘肅網11月15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日前,由甘肅棋院舉辦的「支持高校棋類社團建設座談會蘭州大學、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蘭州城市學院等27所高校的棋類社團負責人參加了座談會,並就高校棋類社團建設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和交流。此次活動將對進一步加強蘭州高校棋類社團建設,引導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座談會以「支持社團、以棋會友,完善自我、共同提高」為主題。
  • 培養更多站穩中國立場的外語人才
    作為跨文化交際的橋梁和接觸外來思想文化的前沿,高校外語教育面臨著更多不同意識形態之間的碰撞與磨礪,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也面臨更多挑戰,是亟須思考、解決好的重大課題。  培養有國家意識、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人才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更高質量的開放勢在必行。
  • 共青團中央 教育部關於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
    在高校黨委領導下,構建「一心雙環」組織格局,以團委為樞紐和中心,以學生會組織為學生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主要學生組織,以學生社團及相關學生組織為外圍延伸手臂。加強和改進團組織對學生會組織的指導,高校的各級學生會、研究生會由同級團委歸口指導。高校團委履行對學生社團的主要管理職能,設立專門機構指導和管理學生社團工作,學生會組織配合團組織加強對學生社團的引導、服務和聯繫。
  • 上外這項賽事以漢語為「接力棒」 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
    上外這項賽事以漢語為「接力棒」 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 2019/7/4 16:38:07    來源:上海教育新聞網    作者:程媛媛
  • 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臺UMOOCs正式發布
    當晚,中國高校外語慕課聯盟舉行特別活動,正式啟動了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臺(UMOOCs),中國首個以外語學科特色為主的國際化慕課平臺就此誕生。圖為活動現場。外研在線供圖  中國高校外語慕課聯盟理事長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王定華指出,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發生變革、全球信息技術井噴式爆發、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角色對人才培養要求逐步提升,聚焦教育、放眼世界、著眼未來,三者共同的作用使得慕課教學成為高等外語教育必然的選擇。  王定華表示,傳統教育應充分接納新技術,通過通識教育實現新形勢下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師隊伍建設。
  • ...教育部 全國學聯關於表彰第二屆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及...
    為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中央〔2004〕16號文件和《共青團中央 教育部關於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精神,積極支持學生社團活動,促進學生社團健康發展,切實加強學生社團管理,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於2005年11月―2006年1月組織了第二屆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及標兵評選活動。
  • 滬兩高校成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學生社團-中國...
    據了解,兩者均為學生社團,新社團的成立體現了新時代大學生的政治站位和思想境界,以及過硬的思想素質,將為同學們提供新的學習平臺和載體。  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  昨天,華東理工大學在徐匯校區舉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會成立暨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座談會。
  •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舉行高校學生社團工作交流會
    為進一步規範我院社團聯合會的管理,提高學生社團的工作水平,增進與兄弟院校社團的互動交流, 日前,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舉行第十一屆社團聯合會第一次全體大會暨高校學生社團工作交流會。    據悉,本次活動分為主會場與分會場,主會場旨在對各社團聯合會過去一年的工作進行總結與回顧,聘任社團指導教師,搭建平臺,謀求社聯工作更好更快發展;分會場旨在就社聯、社團管理及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與交流,集思廣益,共同開闢社團發展新思路。
  • 新時代中國文化翻譯與傳播學術研討暨煙臺市翻譯協會代表大會在魯...
    水母網12月6日訊(通訊員 畢越)12月5日,「新時代中國文化翻譯與傳播學術研討會暨煙臺市翻譯協會代表大會」在魯東大學舉行。本次活動首先舉行了「新時代中國文化翻譯與傳播學術研討會」。魯東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亢世勇教授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來自南開大學、山東大學、蘇州大學、大連外國語大學和駐煙高校、本市企事業單位的百餘位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中國文化翻譯與傳播研究這一主題展開了研討。研討會上,南開大學張智中教授、蘇州大學陳大亮教授、大連外國語大學霍躍紅教授、山東大學李克教授、煙臺大學裴書峰副教授、魯東大學文學院翟江月教授和外國語學院林麗副教授分別進行了主旨演講。
  • 我校召開學生社團管理建設評議會
    為貫徹落實中共教育部黨組、共青團中央《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管理辦法》精神,切實加強學生社團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學生社團育人功能,支持學生社團健康有序發展。6月10日下午,學校2019-2020學年學生社團管理建設評議會在東區理化大樓一樓科技展廳召開。
  • 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臺(UMOOCs)正式發布
    3月23日,第三屆全國高等學校外語教育改革與發展高端論壇在北京舉行。當晚,中國高校外語慕課聯盟舉行特別活動,正式啟動了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臺(UMOOCs),我國首個以外語學科特色為主的國際化慕課平臺就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