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1年,國內著名的童書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就聯手全球最大的綜合性出版集團之一麥克米倫集團在北京成立了合資公司,推出了「麥克米倫世紀」這一童書出版品牌。雙方約定,麥克米倫全球最好的童書資源進到國內必須通過該合資公司。六年來,麥克米倫世紀推出了包括《阿莫的生病日》《別煩我》等在內的一系列凱迪克大獎繪本,以及《時代廣場的蟋蟀》《不老泉》等一批獲紐伯瑞大獎的兒童小說。
近日,麥克米倫(美國)童書出版集團總裁喬納森·雅戈德(Jon Yaged)出席了上海國際童書展的相關活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童書展現場就麥克米倫與二十一世紀的合作、中國童書市場的現狀與前景以及童書數位化等話題採訪了喬納森·雅戈德。
喬納森·雅戈德(Jon Yaged)
澎湃新聞:麥克米倫與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的合作始於2011年,迄今已經六年了,在中國市場推出了不少受到讀者歡迎的童書,您覺得這種合作關係較之一般的中國出版社引進外版童書的合作關係有什麼不同或者說優勢?
喬納森·雅戈德:優勢在於我們的合作關係更加緊密。我們會共同討論中國和美國市場的動向,進行「交叉授粉」(cross pollinate),就是說我們試圖找到適合每個市場的最佳方案,並且把這些方案運用在我們自己出版事業中。所以說,我們的緊密合作讓我們的出版更加富有策略性、更加貼近市場,這樣,我們出版的書也更有優勢,更容易在市場中有搶眼表現。
《阿莫的生病日》,2011年凱迪克金獎作品
「麥克米倫世紀」成立以來,在中國市場運作得最成功的童書品種是什麼?從銷量情況來看,在中國市場最受歡迎的童書與你們在美國市場最暢銷的品種是否基本一致?
實際上是不一樣的。在美國最受歡迎的書不一定在中國受歡迎。在中國最受歡迎的書在美國也未必如此。「麥克米倫世紀」最成功的幾本書比如《時代廣場的蟋蟀》(The Cricket in Times Square)和《不老泉》(Tuck Everlasting)在美國很多年以來都是暢銷書,但有些在中國銷量很好的書在美國就不怎麼受讀者青睞。所以,要看情況,有的書在一個市場暢銷,有的書在另一個市場暢銷,其中並沒有規律可循,書的暢銷與否比較隨機。但我認為,那些討論所有孩子都會面對的基本問題的兒童書在中美兩個市場都會比較暢銷。儘管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不盡相同,但是有些特定的方面,比如怎樣學會獨立,怎麼學會做人,這樣的主題無論在哪個國家都能被理解。所以這樣的書可能在兩個市場都有機會。另外有搞笑的動物角色出場的故事會受到所有人的歡迎。
目前中國的童書市場,一方面是市場和需求很大,另一方面競爭也異常激烈,您對中國童書市場的現狀和前景怎麼看?對「麥克米倫世紀」的市場定位和競爭策略又是怎麼考慮的?
對於中國市場,我也仍然處於學習和了解階段。我知道中國市場在擴大,並且在快速擴大,尤其是幼兒圖書市場,所以我們有機會在這一潮流中取得優勢。「麥克米倫世紀」從一開始就致力於打造「高質量」的品牌形象,我們受讀者歡迎的除了繪本之外,還有小說,讀者認為這兩類都是質量上乘的作品。
讓讀者一看到「麥克米倫世紀」的名字就知道這本書有品質保證,這就是我們自我定位、區別與其他品牌並且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方法。中國圖書市場上有不計其數的圖書,競爭非常激烈,因此我們把重心放在提高圖書品質和挑選優秀作品出版上,不管是繪本類還是小說類,這樣我們才能獨樹一幟。
《別煩我》,2017年凱迪克銀獎作品
中國童書的定價比國外童書低很多,而價格戰又很激烈,但童書相對於其他圖書品種,對於質量、環保、安全性等的要求又要高得多,請問,「麥克米倫世紀」在產品的價格和質量這兩方面會如何平衡?
我覺得你已經說出來了,我們需要的正是「平衡」。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繼續聚焦於質量,因為你需要先出版高質量圖書,然後再去思考如何在合理的價格範圍內實現。目前我們已經看到,只要質量有保證,中國市場願意為其買單。這一點對我們很有幫助。有了這樣的基礎,我們就可以專注於繼續保持高水平的質量,並且開始關注安全、環保等問題。這些問題我們在美國也會思考,它們很重要。因為如果我們在中國印了許多書,然後再把它們用卡車和船輪運到美國,這對環境當然是有傷害的,我們也得思考該怎麼辦。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也是「麥克米倫世紀」會常常思考的問題。我認為隨著市場的擴張,這些問題會逐漸得到解決。
「麥克米倫世紀」目前還是以引進外國童書到中國為主業,那您對中國的原創童書情況是否了解?有沒有將中國原創童書推介到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計劃呢?
我會非常樂意。我目前也是慢慢在增加對中國原創作品的了解,許多作品非常美。我讀了一些書的譯本,裡面的故事非常豐富。但是有些作品可能在美國很難賣出去,因為兩個文化情感和審美體驗不同。
我們目前致力於兩件事:第一,尋找能被美國市場接受的中國作品,這是我們一直定期在做的事,實際上我們昨天剛開了一個會,希望能在這個方面做得更多,花更多時間,找到一本能帶到美國的中國圖書。這是我一直很想做的事,但是我們必須要找到一部合適的作品,因為我們希望第一次的嘗試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並以此為基礎繼續開拓。第二,聯合創作。我們目前在思考有沒有可能共同創作一個故事,比如由一個美國作家寫故事,一個中國畫家來繪製插圖,或者換過來也行。聯合創作一本書,這會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一個部落的孩子》,2017年凱特·格林納威金獎作品
據我所知,在美國的童書中,有聲書的形式非常普遍,而一直以來,中國的家長也非常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這些年提倡用原汁原味的繪本和兒童文學來學習語言的看法也受到了追捧,「麥克米倫世紀」對於有聲書以及帶有英語學習目的的產品在中國市場的的引入和落地有相應的布局和考慮嗎?
這是一個我們必須考慮的新領域。目前我們還沒有什麼計劃,但是我們未來會把這個問題納入考量並且進一步規劃。因為用繪本來學習語言,不管是什麼語言,都是一個非常好的主意。
我看資料了解到,美國與中國一樣,童書數位化的比例都不高,這當然跟童書的特性和受眾有關,那對童書數位化的前景和發展方向您怎麼看?
我認為紙質的兒童書,尤其是繪本,將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存在。對於人類,或者說對於兒童來說,有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物件能夠與他人分享是不可取代的。和孩子躺在床上一起分享一本書的感覺總比一起看iPad要好。
所以,我覺得數位化會一直進行,這是毋庸置疑的。幼兒圖書的數位化推進較慢,但是許多比較老的繪本的數位化反而更普遍。在美國,青少年讀物的出版市場非常龐大,許多非常成功的青少年作品大部分的銷量都來自於電子書,有時候可能達到50%,不過都是在青少年讀物市場。繪本的銷量主要還是來自於紙質書,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情況會發生改變,可能繪本也會更多地採取電子書的形式。
數位化其實是非常適合發現新繪本的方式。因為數位化的繪本很便於探索,人們可以看到更多的東西,可以用特定的方式搜索。買繪本是很難的,因為繪本的數量龐大,而且讀者必須要親自看到,但是如果你能在網上看到繪本並且閱讀,你讀過後可能會覺得,「這是我想要買的繪本」。所以,數位化能夠幫助人們發現繪本,但這一技術還在發展。未來電子化一定會進步,但是目前紙質繪本還是略勝一籌。
最後想問下,麥克米倫既出版了很多經典繪本和兒童文學,也發掘不少充滿靈氣的新銳作品,在旗下這麼多的產品中,能談談您個人最偏愛的作品或者作者嗎?
我都喜歡,我沒法具體說是哪一本,這就像讓我在自己的孩子中挑一個最愛的一樣。我這麼說吧,我覺得書籍的美好之處就在於,你不用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因為在特定的某一天,如果你很傷心,某一類書可能會讓你振作;如果你心情不錯,可能有另一類書適合你。這就是書籍的魅力,讀者每天都可以有不同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