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太子要學李世民,康熙為何重用胤禛和胤禵應對?大智慧

2020-12-24 清朝那些人

導讀:康熙皇帝復立太子後,開始了人生中最後一次「南巡」,但被復立的太子胤礽非但沒有痛改前非,反而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寫過江夏鎮任伯安的書信被康熙皇帝掌握後,太子胤礽決定鋌而走險,想當第二個李世民。

但太子胤礽畢竟不是李世民,身邊也沒有諸如魏徵、長孫無忌等幕僚;更重要的是,康熙皇帝也並非李淵,其餘皇子更是早就憋足了勁想要再次扳倒太子。

如此前提下,太子胤礽想要武裝政變成功的概率本就微乎其微,以至於康熙皇帝在遠離京畿的情況下,只用了三道詔書就平息了這場叛亂。

只是,這三道詔書卻絕對不簡單,而是康熙皇帝帝王心術的巔峰表現!

康熙皇帝畢竟是一代明主,對於太子胤礽的廢黜決定,始終不能下定決心,畢竟其身後還有著「千秋萬代的史書記載」,畢竟太子胤礽的復立是康熙皇帝剛剛「力排眾議」以後的結果。

所以,才有了康熙皇帝對張廷玉所言:

「衡臣,如果朕再次廢了太子,那麼千秋萬代以後,史書會怎麼評述?」

對於康熙皇帝的擔憂,張廷玉自然非常清楚:

「皇上對太子的一片苦心,天下臣民是有目共睹,臣擔心的是皇上現在遠離京畿,當前最要緊的是穩住太子,以防他再幹蠢事。待到聖駕回京以後再說!」

只是,康熙皇帝卻不這樣認為:

「作為上書房大臣,你的顧慮不是不對,但你想的是現在,而朕想的是將來。」

也就是說,廢黜太子胤礽是康熙皇帝心中早就明確的決定,他之所以這樣問就是為了得到張廷玉那句「皇上對太子已經仁至義盡」。張廷玉畢竟是時任「上書房首輔大臣」,代表著朝廷,更代表著百官。面對廢除儲君這等國家大事,他必須爭取到張廷玉的同意。

只是,康熙皇帝為什麼等不到返回京城再行廢黜太子呢?

1、太子胤礽對於皇權的威脅,康熙皇帝不會也不能有任何猶豫,他必須在威脅出現之前就將其消滅於搖籃之中。所以,對於太子胤礽的處置,他不能等,也等不起!

2、這次廢黜太子和第一次明顯不同,第一次可能會背負上「謀奪儲位」的嫌疑,但這一次卻是維護康熙皇權的最佳機會。太子被廢,儲位虛懸,康熙皇帝就勢必會考慮新任儲君的人選,而這次扳倒太子的行動就是凸顯這位新任人選的最佳機會。所以,康熙皇帝還必須將這次行動交給他默認的儲君人選執行,那就是皇四子胤禛。

3、康熙皇帝那一句「朕想的是將來」,也能直接說明問題:不能留給太子胤礽幹出有損皇家顏面的機會;更不能讓他傷害到其餘皇子,尤其是被康熙皇帝默認的皇儲人選——皇四子胤禛;這才是康熙皇帝真正需要擔心的所在。所以,他必須提前行動、提前安排,以防不測!

剩下的就是康熙皇帝的具體安排了:

「馬上以上書房的名義,把胤礽寄給任伯安的信,寄還給他!」

對於康熙皇帝的舉動,張廷玉同樣有著疑惑:

「皇上,您看,這樣一來豈不是逼太子!」

對啊,既然要提前防備,提前計劃,為何還要主動逼迫太子政變呢?

還是那句話,太子胤礽的復立是康熙皇帝「力排眾議」的結果,已經讓很多朝臣生出了不滿情緒;如果再無故廢黜太子,康熙皇帝豈不成了言而無信、朝令夕改的昏君了嗎!

所以,他必須擁有一個廢黜太子胤礽的理由,而且這個理由還必須能讓天下臣民都心服口服!但康熙皇帝的這個決定也絕不是盲目行為,因為與此同時,康熙皇帝還有「提前準備」的三道詔書。

讓你主動謀反的同時,我已經做好了準備!如此,才能在保證康熙皇帝正面形象的前提下,控制一切、穩定一切!

我們來看下康熙皇帝的三道詔書:

第一道密旨

寄給四阿哥胤禛:命他即刻召見隆科多,嚴密注視太子一黨的動向,一旦發現他們圖謀不軌,即著胤禛捉拿太子,隆科多將太子黨羽一體捕獲。

注意,在說明這道詔書是下給皇四子胤禛的時候,張廷玉有一個明顯的疑惑反應:

「四阿哥?」

然後,康熙皇帝予以了確認:

「是四阿哥!」

很多人在糾結張廷玉是何時確認皇四子胤禛的皇儲身份,就是這個時候!

康熙皇帝之所以將這次扳倒太子胤礽的任務交給皇四子胤禛,目的很明顯:

1、將皇四子胤禛身上的「太子黨」標籤徹底摘除;

2、上文我們已經提及,讓皇四子胤禛在維護康熙皇權時做出貢獻,為其成為儲君做好鋪墊;

3、趁機讓皇四子胤禛兼任更多的差事,掌握更多的權力,增加其奪嫡成功的勝算。

另外,一直將隆科多視為「寶刀」的康熙皇帝,還必須找機會讓隆科多向皇四子胤禛靠攏,或者給兩人製造親近的機會。顯然,這次扳倒太子的行動就是最佳時機。

而對於張廷玉這位忠心耿耿的上書房首輔大臣,康熙皇帝自然沒必要隱瞞自己對皇四子胤禛的寄予厚望,所以才會加重語氣予以了確認——「是四阿哥」

第二道密旨

寄給十四阿哥胤禵:命他以兵部的名義布置西山銳健營,嚴密注視熱河駐軍的動靜;布置豐臺大營,嚴密注視密雲駐軍的動靜;只要這兩支隊伍擅自行動,就立刻接觸凌普、耿索圖的兵權!

既然康熙皇帝已經默認了皇四子胤禛的皇儲身份,為何還要將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隸屬「八爺黨」的皇十四子胤禵呢?

就算皇十四子胤禵乃係帶兵出身,可此時隸屬於「四爺黨」皇十三子胤祥還沒被圈禁呢,為何就不能將這個任務交給更能出色完成的胤祥呢?如此一來,豈不更能壯大「四爺黨」的勢力嗎?

這就是康熙皇帝的帝王心術:

讓胤禛負責扳倒太子,而且還讓其和時任「九門提督」的隆科多合作,這本就足以令其它皇子產生懷疑;如果再將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控制權交給胤祥,那麼其他皇子就能直接認定胤禛的新任皇儲身份。更何況,在這次事件中,胤祥還因為「助太子暗殺鄭春華」、「擅自派兵剿滅江夏鎮」而被眾多朝臣視為了太子黨羽。所以,康熙皇帝不能選胤祥。

至於選擇皇十四子胤禵的原因,則更高明:

1、胤禵當時正監管兵部,負責此事名正而言順。

2、只有讓「八爺黨」的成員參與其中,並發揮更為關鍵的作用,才能保證胤禩、胤禵等人不會生出異心,不會對康熙皇帝的真實意圖產生懷疑。

3、更重要的是,在如此關鍵的事件中給予胤禵重用和表現機會,還能直接挑撥「八爺黨」的內部團結關係,削弱胤禛的敵對勢力。

其實,自皇十四子胤禵仿造太子「調兵手諭」的時候,康熙皇帝便已經明確胤禵的奪嫡之心;而後令其監管兵部,包括這一次交給他這麼重要的任務,目的幾乎完全相同:讓胤禵誤以為自己才是康熙皇帝認定的新任儲君,從而令其將進攻矛頭對準皇八子胤禩,而非皇四子胤禛!反過來,皇八子胤禩等人也會將胤禵視為主要對手,從而將放在胤禛身上的注意力,轉移到胤禵身上。這就是「亂了敵人、好了我們」,這就是對皇四子胤禛最好的隱藏和保護。

再下一道明詔

通告天下,朕定於八月十六日到京!

這道明詔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能讓康熙皇帝控制整個政變過程的開始、發展和結束時間!

這道明詔一下,太子胤礽發動政變的計劃勢必會圍繞「八月十六日」這個時間展開,那麼,康熙皇帝就等於始終在牽著太子胤礽的鼻子走!可如果沒有這個明詔,康熙皇帝甚至連太子胤礽政變的時間都沒法掌握,將其挫敗的概率自然會大幅度降低。

康熙皇帝的帝王心術,可見一斑!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當面諷刺康熙,太子師傅王掞為何如此牛?這才叫忠臣
    可胤禟為何直接將話頭扔給了皇十四子胤禵呢?要說,胤禟的「毒蛇老九」稱號絕非虛言,這小子的智慧水平也絕對能在劇中排上名次。讓一個壓根就不懂軍事、不懂排兵布陣的皇子擔任「大將軍王」,不是開玩笑是什麼?康熙皇帝還認真地聽,用心的思考,不是我王掞瘋了,也不是我王掞昏聵,而是你康熙皇帝糊塗、昏聵了!好,既然這樣一位皇子都能擔任「大將軍王」,那麼,廢太子胤礽為何不能擔任?講道理、擺理由?
  • 《雍正王朝》老八和老十四為什麼會忽略真正的對手四阿哥胤禛?
    (他們感覺胤禛已經被排除出去了)無論是胤禵還是胤禩都覺得,老四胤禛就是「胤礽黨」,胤礽被廢,他們被打壓也是情理之中的。加之胤禛一直是」立志」做康熙」孤臣」的。而胤禩在二廢太子之前,議立太子人選之時,已經被康熙名言打壓。而在胤禩的眼裡,覺得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康熙在考驗自己;一種康熙看中了老十四。所以在胤禩的眼裡,太子只可能出在自己或者老十四身上。
  • 雍正王朝:胤祥被圈禁,十阿哥胤俄為何第一個求情?這才叫聰明
    熱河狩獵途中,康熙皇帝撞破了太子胤礽和後宮妃嬪鄭春華的醜事,讓本就行將被廢的太子胤礽,再無迴旋餘地。而後,一份仿照的「太子調兵手諭」帶來了凌普的兩千兵馬,進駐行宮,大有發動武裝政變的意思。只是,胤禵低估了康熙皇帝的智慧,更低估了朝廷重臣張廷玉的智慧,甚至對自己所屬「八爺黨」的同黨們,他也沒能考慮周全。皇十子胤俄,就是胤禵忽略的一個極為關鍵的人物!
  • 雍正王朝:讓胤禵爭取「大將軍王」,胤禩的目的何在?用心太險惡
    說白了,西北大敗的幕後黑手就是兩個人——監管戶部的皇四子胤禛和監管兵部的皇十四子胤禵。康熙皇帝剛一接到西北奏報,為何就立即單獨召見了胤禛和胤禵商議對策?原因就在這裡!所以,等到胤禛和胤禵達成政治交易,主動舉薦胤禵以後,康熙皇帝便立馬任命胤禵成為了「大將軍王」。當然,康熙皇帝之所以如此安排,還有著其他幾方面的考慮,其中追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重用胤禵,將胤禵派往西北,既能削弱「八爺黨」的勢力,還能直接挑起「八爺黨」的內訌。
  • 雍正王朝中大將軍王胤禵,為什麼在奪嫡的關鍵時刻和胤禩起內訌?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67期)在《雍正王朝》中最精彩的劇情就是九子奪嫡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大、老二、老三挨個退出了競爭,老八胤禩的對手只剩下了老四胤禛,可是為什麼在關鍵時刻他調換了炮口,開始對老十四胤禵發炮呢?
  • 雍正王朝:胤禵頂撞康熙,為何還能監管兵部?你看他都說了什麼
    可沒等皇八子胤禩發作,「八爺黨」成員,最起碼錶面上堅定支持皇八子胤禩爭奪皇位的皇十四子胤禵就在乾清門外發作了。先是和皇十三子胤祥廝打,然後和康熙皇帝正面對決。可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胤禵當面頂撞康熙皇帝以後,竟然被委以重任,成為監管兵部的實權派皇子。皇十四子胤禵,到底說了什麼?康熙皇帝,又為何不計前嫌,將其委以重任呢?
  • 《康熙王朝》為何省略雍正?只因《雍正王朝》珠玉在前要揚長避短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
  • 雍正王朝:雍正和老十四才是親兄弟,為何與他最親密的卻是老十三
    ,本來雍正和老十四胤禵才是真正的親兄弟,可是和雍正關係最鐵的人卻不是老十四,而是老十三,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胤祥作為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個兒子,自從生下來之後,由於生母身份卑微,康熙皇帝讓德高望重的德妃(也是就胤禛的生母)來撫養胤祥,就這樣胤祥便有了與胤禛長期的接觸,而且兩人志趣相投,胤禛對胤祥也很關照,胤祥也一直視胤禛為最親的人。在九子奪嫡中,胤祥就為雍正立下了大功,而且雍正在當上皇帝之後,胤祥更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見兩人的關係的確不一般。
  • 康熙最能打仗的皇十四子究竟叫什麼?雍正改法很無情
    胤禛之所以能成為雍正,靠的就是制度! 當然,他最關鍵是知道隱忍,擅長給康熙做「孤臣」。那著名的鄔先生,教給他的也是隱忍。 而其一母同胞的十四弟,卻不像四哥這般聰明。這不,《雍正王朝》第12集,特地為他安排了一場打抱不平的武戲。
  • 雍正王朝:胤祥為何落得善終——鄔思道失算了還是雍正帝心軟了
    這個手握重兵、掌控西北、康熙朝後期繼位呼聲最高的皇子,雖然有川陝總督年羹堯的鉗制和約束,但胤禵如果真的擁兵自重甚至發動武裝政變,以奪回他認為屬於自己的皇位,即使不會成功,也將嚴重動搖雍正皇帝的統治根基,嚴重影響他在朝中的權威和地位,更會讓原本就是「虛晃盛世」的大清王朝雪上加霜,雍正皇帝立志改革弊政、改善民生、整頓吏治的治國理想將會化成泡影。
  • 雍正王朝:廢太子老師王掞為什麼轉投四爺?只因康熙送了他一副藥
    在《雍正王朝》中很多人不理解,作為太子胤礽的老師王掞,一直堅定的支持太子胤礽,為什麼會在「死鷹事件」後上書康熙帝舉薦老四胤禛為儲君呢?更蹊蹺的是,舉薦失敗被免職之後,他還不吸取教訓,又跑到老四胤禛府上力勸他奪位,這是為何?本期楊角風談雍正王朝:雍正王朝中王掞為何會深夜拜訪老四胤禛?
  • 雍正王朝中,胤禛為何對鄔先生「言聽計從」,原來是因為這兩件事
    導語:雍正王朝中,胤禛為何對鄔先生「言聽計從」,原來是因為這兩件事文/小青菜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有個鄔思道,此人是四阿哥胤禛的師爺,對外是胤禛的兒子們的教書先生。在電視劇裡,鄔思道幾乎是神一般的存在。
  • 《雍正王朝》為何被稱之為神劇,看看這些細節就知道了
    到了太子被廢被圈禁,還有老十三和大阿哥也被圈禁之時,康熙只讓圖裡琛給太子和老十三送碳火取暖,而不給大阿哥。這個細節也是刻畫的厲害,足以證明康熙在釋放一個政治信號,那便是太子和老十三還有救,大阿哥已經是無藥可救了。後來太子果然被復立,老十三也被放出。
  • 太子胤礽的兩位老師「互鬥」,看康熙和王掞誰技高一籌?
    話說一代聖君的康熙皇帝因為「兩廢兩立」的事,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先後兩次被人當年頂撞過,一次是在一廢太子後選新太子時,被十四阿哥胤禵當面頂撞,把康熙皇帝頂的啞口無言,最後氣的差點用刀殺了十四阿哥胤禵!可結果雷聲大雨點小,十四阿哥甚至用「家有諍子,不敗其家!」的言論感動了康熙皇帝,最後不但無罪還得到管理兵部的差事!
  • 《雍正王朝》雍正死亡時一口血滴在奏摺上,這是在暗示著什麼?
    血雨腥風的一生 在《雍正王朝》裡,康熙末年的九王奪嫡,雍正即位之後的逼宮亂政,以及後來雍正皇帝殺子,都是以八爺胤禩和胤禛之間的政治鬥爭為主線的,雍正殺死自己的兒子弘時,不過是這種政治鬥爭的延續而已。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血雨腥風的,這種鬥爭就是你死我活的鬥爭。
  • 跳出《雍正王朝》,四十年太子被廢,到底是康熙疑忌還是胤礽暴戾
    當年,一部《雍正王朝》,風靡大江南北。在劇中,太子胤礽被塑造成一個氣量狹窄、志大才疏的大草包,最終被恨鐵不成鋼的康熙廢黜並圈禁,似乎所有錯都在胤礽身上,所有對都在雍正身上,所有無奈都在康熙身上。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保舉老十四做大將軍王,他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聽取了鄔思道的建議,保舉了自己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將軍王」,而這一舉動可以說是為雍正最終能夠成為「九子奪嫡」的勝利者,進而在康熙去世後成功繼承皇位,奠定了非常的堅實的基礎。
  • 老十四和雍正是親兄弟,為何關係最不好,雍正第一個便打擊他
    四皇子胤禛(後來的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都是德妃烏雅氏,最親的兄弟。按說兩人較其他皇子應該關係更親厚些,然而這兩兄弟卻並非如此。康熙十七年,烏雅氏生下了四皇子胤禛。由於位分低微,再加上康熙最寵愛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正經受喪子之痛,康熙便將胤禛交給佟佳氏撫養,以慰其心。
  • 雍正王朝:康熙圈禁十三爺胤祥十年,是懲罰還是別有用意?回答!
    雍正王朝:康熙圈禁十三爺胤祥十年,是懲罰還是別有用意?回答!《雍正王朝》裡康熙二廢太子後,圈禁了十三阿哥胤祥十年,究竟是為了懲罰他,還是為了保護他,還是有什麼別的用意?保護和有意為之皆有康熙臨死以前,將四阿哥叫到床前,詳細的將所有的事情說了一遍。談到十三爺的時候,康熙說他俠肝義膽,古道熱腸,嫉惡如仇,把他圈禁起來,是想磨一磨十三爺的稜角,以便將來更好的被四爺所用。康熙很早就認為四爺胤禛為理想的接班人,十三爺的嫉惡如仇,遇事不冷靜,很容易壞了大事,連累四爺,比如鄭春華事件,江夏鎮事件,十三爺都大包大攬到自己身上。
  • 八阿哥胤祀與雍正鬥了一輩子,到頭來得到了什麼
    雍正王朝》老八胤祀的結局很不好,精心策劃的「逼宮」不但以失敗告終,還落得「阿其那」的壞名聲,可謂身敗名裂。想起康熙在世時,他原本是最有希望奪嫡的一位皇子,可惜一失足成千古恨。起初,他把雍正當作太子的黨羽看待,平日裡矛頭所指主要針對太子胤礽。在與太子胤礽的鬥爭中,多多少少會把雍正當作阻礙、絆阻,比如四阿哥追討國債引起眾人不滿,辦砸了差事,八爺黨就藉機分化胤禛的黨羽,先是打壓幹吏田文鏡,貶去陝西當小縣令,後又拉攏能將年羹堯,打掉胤禛的左膀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