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內· 笛卡爾《談談方法》

2020-12-25 現代出版社

「『我思故我在』這句真理堅固穩定,不因懷疑論者任何不合理的設想而動搖。」

近代哲學有兩大支柱:其一是認識論,其二是社會哲學。笛卡爾奠定了認識論的根基,霍布斯打下了社會哲學的基礎。兩人處於同一時代,還曾進行過學術交流。

笛卡爾與霍布斯何以成為近代哲學的奠基人呢?為什麼偏偏是認識論與社會哲學成為近代哲學的兩大支柱呢?要想弄清楚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要重溫歐洲當時的時代背景。

彼時,路德宗教改革引發了宗教戰爭,德國及法國各地均被捲入紛爭,隨著政治利害關係夾雜其中,狀況越發複雜,整個歐洲都陷入血債血償的混亂局面。宗教戰爭是基督教史上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轉折點,自此以後,人們從根本上質疑以基督教為唯一真理的絕對世界觀。

在這樣的情況下,近代哲學不再以傳統的基督教世界觀為前提,嘗試揭示有關生存的普遍原理。

探求作為共識的原理

笛卡爾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即便你不是哲學專業的學生,想必也曾聽說過這句名言吧。這句話在哲學史上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

笛卡爾在《談談方法》中首次明確提出,「哲學必須從任何運用理性進行思考的人都能認同的出發點出發」。笛卡爾的這一觀點揭示,可能存在著一種超越文化與宗教差異的「共識」,這可謂是哲學史上的裡程碑。

無論懷抱怎樣的信仰,無論生活在怎樣的社群中,只要手握思考的方法及原理,任何人都能夠獲得真理。這就是「我思故我在」的深意。

人人同樣具備理性

笛卡爾認為,每個人都天生具備良知及理性。這保證了只要使用方法正確得當,任何人都能獲得真理。

我們一直以來稱審慎判斷、 去偽存真的能力為良知或理性, 這是所有人生來就有的能力。

人類通過理性對世界進行合理的推論,進而獲得關於世界整體圖景的認識。人人同樣具備理性,只要沒有錯用理性,那麼推論也不會錯誤,因此人們最終是可以達成共識的。

我們在這裡應該關注的是,應以什麼為展開認識活動的出發點,也就是說,以什麼為原理。不論如何正確地使用理性,如果出發點各不相同,最終獲得的認識也會有所不同。

對此,笛卡爾提議,應該以「懷疑方法」作為哲學的出發點。

「懷疑方法」的要點在於懷疑一切。懷疑萬事萬物,徹底懷疑到底。笛卡爾將這種徹底的懷疑稱為「懷疑方法」。

那麼,我們應當如何將「懷疑方法」付諸實踐呢?讓我們來看一則實例。

首先,感覺是可疑的。感覺會欺騙我們。除了我們自身之外的事物本身是否存在也是可疑的。因此,我們不能以之為原理。

那麼,我們自身內部的思索如何呢?乍看確實無誤的幾何學證明也有可能出錯。夢也同樣可疑。

這樣一想,似乎沒有什麼是確實可信的了。但是,我們無論如何無法否定的是,這個不斷懷疑一切的我們,確實是存在著的。

「我思故我在」 這句真理堅固穩定, 不因懷疑論者任何不合理的設想而動搖。我認同這一點, 因此我以這句真理作為我一直以來尋覓的哲學的第一原理。我認為我能夠放心地接受這一點。

以任何人都能接受的原理為出發點,基於此正確使用理性,那麼即使所處的文化環境和擁有的習俗迥乎不同,我們能獲得關於世界的共識。笛卡爾的觀點開拓了哲學的視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為什麼我們評價說這個觀點是劃時代的呢?因為,只要具有一定理性,任何人都能將懷疑方法付諸實踐。懷疑方法也正是因此而被稱為一種「方法」。

我們可以重複笛卡爾推論的過程,分析品讀笛卡爾理論的合理性,汲取優秀的見解,以更好的觀點置換錯誤的觀點。懷疑方法這一原理,賦予了哲學重編再造的可能性。

近代哲學的出發點

說起哲學,有人可能會覺得,哲學就是聰敏的人脫離實際生活、不斷咀嚼各種觀念,孤傲自傲地探求真理的活動。

這種哲學家也確實存在。但是,在讀過被奉為哲學名著的作品之後,我意識到哲學未必一定如此。名垂青史的哲學家都曾將傳統的世界觀和常識放在一邊,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提煉問題,使之轉化為任何理性的人都能理解的形式,然後給出回答。這是哲學自柏拉圖起延續至今的發展方式。

笛卡爾絕不算是高產的哲學家。比起在他之前的經院哲學家,笛卡爾反而算是寡作的。那麼,笛卡爾如何擔得起開拓哲學新時代的美名呢?這是因為,笛卡爾把握住時代的問題,以其對理性的堅定信賴,重新樹立了哲學的根基。

在讀過笛卡爾的《談談方法》之後,我更加認為,在哲學的世界裡,最重要的不是有多麼博學多聞,而是以怎樣優秀的原理為出發點。

在以基督教為中心的中世紀世界觀分崩離析的環境中,近代哲學直面如何才能確保認識的普遍性、是否存在使所有人都能過上「好」的生活的條件等問題。笛卡爾的《談談方法》正是一部被打上近代哲學出發點印記的著作,是近代哲學最初的宣言。

推 薦 閱 讀

《一本書讀懂50部哲學經典》

打破「哲學書太難」困境,零基礎也能讀懂的超人氣哲學入門書

50部西方哲學經典著作,一口氣讀完,毫不費力

[日]平原卓 著,呂雅瓊 譯

定價:56.00元

ISBN 978-7-5143-8586-1

相關焦點

  • 新冠時期,和笛卡爾談談方法
    __笛卡爾:知道一點殊方異俗是有好處的,可以幫助我們比較恰當地評價本鄉的風俗,不至於像沒有見過世面的人一樣,總以為違反本鄉習慣的事情統統是可笑的、不合理的。[2]就像一些人認為這次疫情完全起源於「不合理的」飲食習慣。我想你應該不會稱其為「中國病毒」。你對陰謀論感興趣嗎,勒內?
  • 笛卡爾《談談方法》讀後感
    知識的學習,和知識的創造,是兩回事;學習有學習的方法,創造有創造的方法。笛卡爾總結了他為了進行哲學研究而採取的方法,他確信是長期堅持這一套方法,給自己帶來了「能夠達到的最高高度」。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每個人在生活、學習、工作上,都應該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其簡潔、正確、可落地,長期必為我們帶來超出預期的成果。
  • 掌握四個原則,學會笛卡爾的思考方式
    17世紀,現代科學剛剛萌芽,法國哲學家笛卡爾(René Descartes)就提出,科學最重要的就是學會批判性思考。這思想對科學的影響綿延至今,所以要理解現代科學,學會現代科學的思考方法,絕不能錯過笛卡爾的這本《談談方法》。
  • 數學教育-笛卡爾
    勒內·笛卡爾1596年3月31日生於法國安德爾-羅亞爾省的圖賴訥(現笛卡爾,因笛卡兒得名),1650年2月11日逝世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是世界著名的法國哲學家
  • 笛卡爾:你懷疑過這個世界嗎?
    1662年出版的勒內·笛卡爾的著作《論人》中的插畫自然運行有規律,人類生存有規則,而人類世界裡,至少存在三類人勒內·笛卡爾並非第一個開始懷疑世界的人,卻是將懷疑形成確定理論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是近代哲學中繞不開的高峰。「重生」與「晨思」1596年3月31日夜,勒內·笛卡爾(Ren  Descartes)出生在法國中部安德爾-羅亞爾省一個貴族家庭。
  • 笛卡爾大腦前額葉突出—新聞—科學網
    笛卡爾大腦3D模型 圖片來源:C. Philippe等 勒內·笛卡爾始於「懷疑」。「 我無法否認自己的存在,雖然我們懷疑……我思故我在。」這位生活在17世紀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寫下了這樣的名句。但不幸的是,當科學家希望進行研究時,笛卡爾的遺體已經腐爛了。 因此,研究人員藉助通常用於分析史前人類的技術,掃描了笛卡爾顱骨中的殘餘物,建造了其大腦的3D模型(如圖)。該顱骨已經在法國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保存了近200年。 結果顯示,在很大程度上,笛卡爾的大腦十分平常。與其他102名現代人類相比,笛卡爾大腦的尺寸屬於正常範疇。
  • 笛卡爾:西方現代哲學之父
    笛卡爾(1596—1650年)笛卡爾(1596-1650年),全名勒內·笛卡爾,17世紀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數學家、物理學家。笛卡爾代表作《幾何學》笛卡爾作為西方"近代科學的始祖",他的成就和貢獻是多方面的。
  • 施璇 | 如何理解笛卡爾的 「Morale par Provision」
    Plus la Dioptique, les Météores et la Géométrie qui sont des essais de cette Méthode),一般簡稱為《談談方法》。Morale par provision是笛卡爾在《談談方法》法文本中的表述。
  • 【物理數學】數學家的故事丨從笛卡爾到解析幾何
    中文名字勒內·笛卡爾出生日期1596年3月31日身屬國籍法國英文名字Rene Descartes出生地點安德爾-羅亞爾省逝世日期1650年2月11日勒內·笛卡爾1596年3月31日生於法國安德爾-羅亞爾省的圖賴訥(現笛卡爾,因笛卡兒得名),1650年2月11日逝世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是世界著名的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
  • 笛卡爾
    伽利略的實驗的意義在於,推翻了亞里斯多德在歐洲人心中永恆真理的化身,極大地觸動了,整個中世紀所維護的神學理論,伽利略有實驗證明,沒有被實驗證明的真理是可以打破的,人類對自身、社會以及宇宙的思考,通過科學的實驗方法,得出的結論才是真理,但隨著人的認識提高和使用方法的進步,完全有可能將以前視為真理的東西全面否定。
  • 實不相瞞,笛卡爾的一生既沒心形曲線也沒愛情,卻用一本書徹底顛覆了數學界!
    勒內·笛卡爾 1596年,笛卡爾出生於法國貴族家庭,剛出生的笛卡爾就生了一場大病,家人好不容易才把他救回來。因此,勒內·笛卡爾的名字"勒內"一詞,在法語中就是"重生"的意思。 後來,他的父親再婚。笛卡爾便一直由外祖母撫養,父親忙到只有休假時才跟他見面。這讓「留守兒童」的他,不理解父親的做法,覺得父親是不喜歡他。
  • 我思故我在 | 笛卡爾
    勒內·笛卡爾Rene Descartes(1596.3.31 — 1650.2.11)
  • 我思故我在 笛卡爾
    》要想知道他們真正的看法一定要看他們的實際行動不能光聽他們說的話《談談方法》血液從右心室經動脈血管流出造成肺部突然膨脹反覆多次地迫使血液中的空氣猛烈地從肺部呼出由此產生一種響亮而含糊不清的嗓音同時,膨脹的肺部一邊排出空氣一邊運動了橫膈膜、胸部和喉部的全部肌肉
  • 笛卡爾:要想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得堅持完成四個步驟
    黑格爾在《哲學史講演錄》中說:「勒內·笛卡爾事實上是近代哲學真正的創始人,因為近代哲學是以思維為原則的。」笛卡爾在哲學史上有一個功績,他將獨立的哲學思維與神學論證分離開,結束了中世紀以來哲學作為神學之婢女的可悲狀態。
  • 現在哲學創始人——笛卡爾的傳奇人生
    勒內·笛卡爾是著名的哲學家,被認為是現代哲學的創始人。他於1596年出生在法國中西部一個名叫拉哈耶的小鎮。笛卡爾試圖調和現代科學與宗教信仰之間的矛盾,從而建立了現代科學哲學。笛卡爾的哲學是在350多年前一個快速變化和政治分裂時期產生的。
  • 法國哲人笛卡爾十九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唯物論開創者——笛卡爾 勒內·笛卡爾(Rene Descartes,公元1596年3月31日~公元1650年2月11日),法國著名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神學家,他對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創造了笛卡爾坐標系的人,試圖用哲學證明上帝的存在
    勒內·笛卡爾「上帝存在的證明」是他在1641年的論文(形式哲學觀察)「第一哲學的冥想」中提出的一系列論點。笛卡爾以這些最初的論據而聞名,這些論據希望證明上帝的存在,但後來的哲學家們經常批評他的論據過於狹隘,依賴於「一個非常可疑的前提」,即上帝的形象存在於人類內部。
  • 笛卡爾 | 我思故我在
    勒內·笛卡爾,1596年3月31日生於法國安德爾-羅亞爾省的圖賴訥拉海
  • 我思故我在,竟是哲學巨匠笛卡爾所說,這十句智慧語錄,豁然開朗
    笛卡爾最著名的一句話,被人們廣為流傳並且應用的,應該就是那句「我思故我在」,這句話也代表笛卡爾的哲學思想和立場,深深影響很多人。勒內·笛卡爾,1596年生於法國,1650年2月11日去世於瑞典斯德哥爾摩,今天是他逝世370周年紀念日。
  • 笛卡爾與松果體
    笛卡爾認為這個組織就是人類的靈魂位置所在,而我們的所有思想就在那得以形成。在這篇文章裡,我們會介紹在《人論》中笛卡爾關於松果腺的觀點,同時我們也會把放到一個歷史背景下去探討人們過去和現在對它的看法。  今天,勒內. 笛卡爾(1596-1650)因為他對哲學和數學的貢獻而被人們熟知。但他其實也對解剖學和生理學非常感興趣。他對這些主題非常關注,以至於被認為「如果笛卡爾現在還活著,那麼他將會在一個大的研究醫院裡面負責CAT和PET掃描」(Watson 2002,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