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律成為孩子的一種生活方式,孩子不優秀都難

2020-09-03 Abb小可耐

經常有家長抱怨:「孩子做作業要大人守著,電腦一玩一整天,睡覺、吃飯、上學都得催,總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著,否則,別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現。

何謂自律,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自我管理的狀態,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受外在限制或壓力所產生的迫不得已的行為。


培養孩子的自律,

幾歲是關鍵?

0—3歲不是合適的時機,因為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父母傾注大量的愛,讓這個階段的孩子明白道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到了3-6歲的時候,是孩子規則意識和早期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孩子的自我管理開始萌芽,他們會開始表現出強烈地證明自己能力的意願,而且開始在遊戲中制定規則,並且樂於接受管束。

3-6歲的孩子各種能力都開始發展了起來,可以理解你的指令,並且能順暢表達自己的想法。

所以,從3歲開始,父母就可以著手培養孩子的自律,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般要到10歲才能真正形成自律,內化成自己的習慣。而能做到自律的孩子,在學習上的習慣和效率都會高很多。

其實總的來講就是說:孩童時期的可塑性最強,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律習慣比教授知識更有益。

要想孩子做得好,

首先讓他感覺好

如果大人焦慮緊張,是會直接傳染給孩子的,他們會跟著煩躁不安,自動降下速度。

如果家長仍然以超我的標準來看待孩子由自我調節後的自律,很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為了化解這種焦慮,很多家長會對孩子進行負性的評價,而這種評價會傷害孩子的自尊,使之對自己自律的能力產生懷疑,於是事情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那麼,我們該如何有效的提高孩子的自律力呢?


1

制定合理的家庭規則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即便是在家裡,也要制定合理的規則。

對於孩子來講,他們天生是沒有「我只能吃一顆糖」、「我只能看十分鐘的電視」這種意識的。也就是說,孩子不是天生就會自律的,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講,自律的前提應該是他律。

他律是自律的基石。對於孩子而言,自律最開始源於家庭規則建立。

孩子小的時候,常常控制不住自己,比如看電視、吃糖果,這時候就需要來自父母的「他律」。

比如孩子想要玩電腦,那麼就規定時間,和孩子講好每次只玩15分鐘,時間到了後,就讓孩子去做別的事,如果孩子還鬧著要再玩一會,父母也別輕易放棄執行。

通過制定符合孩子認知水平的規則,讓孩子知道,想不想做是一回事,能不能做是另外一回事,每個人的行為必須在一定的規則和邊界內。


2

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在自律的反面,有個詞叫拖延:

「作業周一交,我明天晚上再完成」

「爸媽還沒催,我再多玩會手機」

「沒事兒,再睡會,上學應該不會遲到」

「反正不急……」

本該現在完成的事,總會給自己找很多的理由,然後拖延下去。面對這類孩子,想要培養他的自律,就要引導孩子認識時間、管理時間、利用時間。

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時間計劃去做事,給孩子制定時間表,比如當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願意做的事情時,讓孩子自己給出一個完成時間,告訴他在這個規定時間內做完後,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3

先「苦」後「甜」,延遲滿足


日常生活中家長應當引導孩子按照先「苦」後「甜」的原則做事情,教會孩子先將享樂推遲,先完成自己的小目標,再去「享受」。

不要總是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要求或欲望,給他們一個等待的時間或是通過做事情來交換,這是一個意志力鍛鍊的過程,可以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和抵抗誘惑的能力。

比如已經上學的孩子,讓他放學回家先做完功課,再去玩。

或者帶孩子逛商場,孩子總是要這要那,那麼出門之前,父母就該提前告訴孩子「一次只能買一樣」,其他東西等到下一次再買。這個等待的過程中也能讓孩子逐漸學會自我控制,學會等待。

當然,如果父母承諾了,就一定要兌現。


4

孩子的自律,根源在於父母


不自律的家長很難教育出自律的孩子。

如果你做事拖拖拉拉,經常拖延,但是要求孩子自律的話,這是沒有說服力的。尤其家長是孩子模仿的對象,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孩子也可能會成為那樣的人。

所以,想要孩子自律,不妨自己先做到自律。這樣家長能為孩子起到一個表率作用,有時候不用你說,在耳濡目染中,孩子已經成為自律的人了。

試想如果我們小時候,一個不自律的大人,反覆對你說:「你要多看點書」、 「你怎麼就知道玩」......這樣的「言教」對孩子來說,毫無說服力。

家長是孩子學習的一面鏡子,父母的生活毫無自律,行為缺少基本的自控力,孩子極有可能有樣學樣。

畢竟,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抵不過「身教」這兩個字。

那些懂得自律的孩子,才更能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相關焦點

  • 「健康寶貝」讓自律成為孩子的一種生活方式,孩子不優秀都難
    何謂自律,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自我管理的狀態,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受外在限制或壓力所產生的迫不得已的行為。3-6歲的孩子各種能力都開始發展了起來,可以理解你的指令,並且能順暢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從3歲開始,父母就可以著手培養孩子的自律,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般要到10歲才能真正形成自律,內化成自己的習慣。而能做到自律的孩子,在學習上的習慣和效率都會高很多。其實總的來講就是說:孩童時期的可塑性最強,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律習慣比教授知識更有益。
  • 孩子被盯著才乖?讓自律成為孩子的一種生活方式
    很多家長總抱怨自己的孩子太不自律了,做什麼事情都得看著,到底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主動起來呢?1、制定合理的規則俗話說的好「無規矩不成方圓」,所以家長也要給孩子制定一定的規則,不讓孩子覺得怎麼做都可以。比如:看動畫片,和孩子講好每次只玩15分鐘,時間到了後,就讓孩子去做別的事,如果孩子還鬧著要再玩一會,父母也別輕易放棄執行。
  • 孩子被盯著才乖?深圳寶媽:讓自律成為孩子的一種生活方式
    經常有家長抱怨:「孩子做作業要大人守著,電腦一玩一整天,睡覺、吃飯、上幼兒園都得催,總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著,否則,別指望他能自己做好。」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現。何謂自律,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自我管理的狀態,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受外在限制或壓力所產生的迫不得已的行為。
  • 自律的孩子有多優秀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能否成功,自律的影響是智力的2倍還多。對於大多數好動的孩子來說,自律是寶貴的稀缺貨。他們常常會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做事也會沒有良好規劃,如果父母沒有適當的引導,那麼將會與成為優秀的孩子失之交臂。因為自律的孩子,遲早是優秀的。自律其實是慎獨的表現,慎獨是自律的最高境界。
  • 自律的生活是一種充滿陽光的生活
    我一直在跟自己制訂各種計劃,比如在孩子教育上,要循循善誘,要多讀讀育兒方面的書籍,對孩子不發火,與孩子做朋友;對於減肥也是制訂了一堆計劃,打球,跑步,少吃多餐;學習方面,多看書,每天記多少單詞,記多少句型等等。
  • 自律與節制,讓孩子把優秀當成習慣
    自律與節制是意義深遠而普遍適用的價值觀。自律包括身體、大腦以及經濟上的自律,節制包括說話、飲食、運動方面的節制。自律與節制是對個人慾望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明白自己的身體和思想能夠承受的極限,避免極端和偏執的看法帶來的危險,自律與節制是自動尋求平衡的一種能力。
  • 教會孩子自律,讓自律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生活不難,難在改變!"習慣了安逸的人,讓他如何勤奮?習慣了拖沓的人,讓他如何堅持?生活其實不難,難在改變;夢想其實不遠,難在堅持!成人如此,更何況還處於成長發育中,自制力更待加強的孩子呢!人的本性難移,要做自己心的主人,只能靠自律。
  • 所有優秀的背後,都藏著自律
    ,小孩十分不忿,又很委屈,終於委屈爆發,對著朋友喊:」誰能做到像他那樣自律啊?「孩子說的只是氣話,卻引發了我的思考,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只能看到事情的表象和某個方向,卻看不到整體和全局。就像朋友教育孩子一樣,他只知道別人家的孩子更優秀,卻並不知道,為了這個優秀,那個孩子付出了什麼。
  • 自律的孩子,是你想像不到的優秀
    對大多數的孩子來說,自律是個稀缺貨。他們常常是朝三暮四,想到什麼做什麼,沒有計劃性,不能有始有終。但優秀和不優秀的孩子之間的差距,恰恰是自律。因為自律的孩子,遲早是優秀的。從此,這個男孩就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半年後,他終於還給了父親12.5美元。這個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裡根。敢於直面自己的過失並勇於承擔,想方設法地彌補,不逃避不推卸更不依賴,是自律的表現。
  • 有一種神仙兒子叫海清兒子,孩子優秀的背後其實是看不到的自律
    這些名人在小時候就已經有了非常自律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伴隨孩子的一生,對孩子的學習、生活、事業都有非常大的幫助。而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主要來源於自律。很多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特別不愛學習。每天放學後家長還得監督孩子寫作業,常常因為孩子偷懶引發「家庭大戰」。這樣的孩子都是被動學習,需要別人督促,否則就會放縱自己。海清的兒子之所以如此優秀,就是由於他的主動學習性很高。
  • 清華學生計劃表引三億人圍觀:高度自律的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很多人都在稱讚學霸的自律和刻苦; 但圈媽覺得,並非因為是學霸,所以他們才自律努力;而是因為他們的高度自律,所以才成為了優秀的學霸。 學習並沒有捷徑,唯有刻苦和自律。 高度自律、不斷努力的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 孩子不自律,根本就是家長不「自律」
    10月14日,清華大學官方微博發了表了一條《這樣學習,想不當學霸都難》的微博,很快就刷爆全網。我們在驚呼別人家的孩子優秀時,卻從來沒有反思過,這些孩子的自律是如何形成的?他們自律的背後又是什麼?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有自律性,他們的自律一定和父母有著密切的關係!
  • 不自律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家長必讀)
    女兒從小都是班級前三,去年剛考上重點高中,是家人的驕傲。俞敏洪說過:「如果家庭是一臺複印機,父母是原件,那麼孩子就是複印件。」複印件若出現了問題,必然要追溯到原件身上。也就是說,孩子身上的問題都是父母的折射。自律的父母,孩子基本不愛偷懶。
  • 怎樣在7天之內讓孩子成為自律高手?
    前言自律對孩子而言,是個稀缺貨。很多孩子都有以下症狀:拿起手機就不肯放下;制定的計劃總是完不成;作業拖拉做題慢;學習效率低……真正給孩子的教育就是自律!自律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有志的青年,一個積極向上的青年,一個成熟的青年!
  • 培養孩子,生活環境是「基礎」,注意這些「細節」孩子不優秀都難
    前言睡著社會競爭的激烈,現在,怎樣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是很多父母都關注的問題,要讓孩子將來在社會上更好地生存,父母就要從小開始培養孩子,家庭是孩子人生的起點,也是生命旅程的第一站,在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孩子也會逐漸的走向幼兒園、小學高中
  • 《讀者》:讓孩子的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和夫人的閱讀習慣影響著孩子們,孩子們也都愛上了閱讀,一家人的這一習慣一直延續了下來,後來煤油燈換成了汽油燈,再到有了電燈,即使託爾斯泰不在家的時候,孩子們圍著母親閱讀,父母都不在的時候,孩子們自己圍著燈讀,他們「常常是充滿期待地等著晚上的全家共同閱讀」。於是,久而久之便在每個孩子的心裡有了一盞燈。
  • 學霸的「草稿紙」走紅,網友感嘆:自律的孩子連草稿都這麼優秀!
    在演算一些題的時候,草稿紙一直都是雜亂不堪的,草稿紙上面的字歪七扭八地寫著,不仔細看根本無法找到一道完整的題。而且一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垃圾桶也就成為了草稿紙最後的歸宿。就當很多人都認為草稿紙就應當如此的時候,一張學霸的草稿紙突然走紅。
  • 9歲男孩想當軍人,每天伏地挺身100個:父母多自律,孩子就有多優秀
    9歲能每天堅持做到,這自律,直讓人咂舌。嚷著減肥的成年人,能每天堅持10個都少有人在。孩子說:爸爸特別厲害、特別光榮,我想像爸爸一樣,做優秀的軍人。媽媽接受採訪時說:一直有家長問我怎麼培養的孩子,我並沒有特別的培養,只是從小幫他養成習慣,同時家長也要自律,而不是在孩子旁邊拿著手機。父母都非常自律,孩子優秀就不奇怪了,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曾看過一句話:想要讓孩子成為精英,你先要成為精英的父母。
  • 缺愛的孩子培養不了自律
    ,所以母親們對於孩子自律性的培養再怎麼重視都是不過分的。,我不知道我到哪兒去了、我的自我在哪裡,我覺得我從來沒有來過這個世界,我過去十幾二十年的日子都好像是在為別人活著,我不知道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這些孩子沒有根基,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父母、為了適應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考上好大學,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 學霸「草稿紙」走紅,工整字跡引眾人稱讚,自律的孩子都很優秀
    其實,有些孩子之所以能把草稿紙都寫得那麼工整,多半是因為這些孩子非常的自律,而自律的孩子往往都能養成許多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他們的學習成績才會那麼出色,因此,自律的都很優秀,也不無道理。給孩子制定計劃想要孩子成為一個自律的人,給孩子制定一份合理的計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孩子還小的時候認知水平都不高,對自身水平的判斷很有可能會出現偏差,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給孩子制定一份合理的計劃,讓孩子能通過這份計劃養成自律的習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