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噹媽媽陪你自我成長,科學育兒。
自律與節制是意義深遠而普遍適用的價值觀。自律包括身體、大腦以及經濟上的自律,節制包括說話、飲食、運動方面的節制。自律與節制是對個人慾望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明白自己的身體和思想能夠承受的極限,避免極端和偏執的看法帶來的危險,自律與節制是自動尋求平衡的一種能力。
今天叮噹媽媽就想和大家來分享如何培養自律與節制的孩子,讓孩子把優秀當成一種習慣。
第一,先做再玩,延時滿足。先做再玩,這是教孩子開始自律的一個好方法。比三四歲的孩子,我們可以派一些簡單的家務活讓他先完成之後才可以去玩耍。當孩子開始上學,我們一開始就要告訴他,必須先完成作業才能開始做其它的事情。
另外,我們要幫助孩子理解等待和期盼某些東西的喜悅,有一種傾向與自律是相悖的,那就是給予孩子太多,讓他們輕而易舉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第二,作息規律,學會設定與完成目標。在生活中我們要幫助孩子體驗守時的感覺,以及頭腦戰勝身體的感覺。從小就要讓孩子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要給學齡前的孩子制定明確的上床睡覺時間,教會孩子認識時間。早起會讓孩子有機會體驗到意志戰勝床墊的滿足感哦。當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我們要給孩子設定一些限制,讓他們明白你的擔心,並給他們練習自律的機會。比如:我們可以確定回家的最晚時間限制,夜晚外出的次數,和同一個異性朋友連續約會不得超過兩次等等。
在新年伊始的時候,我們可以和孩子坐下來談一談他們來年的目標,以及他們能想到的各種各樣美妙的事情,鼓勵孩子設定年目標。以月和周為期限,鼓勵孩子設立目標並思考想要完成這個目標可以怎麼做。其實即使三四歲的孩子,也是可以設立自己的目標的,我們可以把目標用圖畫或者用筆寫下來。
第三,學會事先做決定。在生活中我們會面臨各種各樣的誘惑,如果讓孩子學會事先做決定,能夠幫助孩子做出明確、客觀的正確選擇,而不是事到臨頭意氣用事。尤其是許多不能自律的青春期孩子的決定都是在一時衝動之下作出的,而其影響卻會持續一生。在父母的幫助下,經過反覆思考做出的決定,會成為孩子極其有效的安全衛士和人生目標,指引他們走上自律與節制的正確道路。
自律意味著能夠自我激勵、自我管理,併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節制是能夠控制自己和自己的脾氣,能夠控制自己的欲望。現在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話,最高級的自律,就是要節制自己。作為成年人的我們都知道,自律給我們的人生和效率會帶來很大的益處,其實自律與節制也得從小開始培養。讓我們把自律與節制的培養當做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