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教育功臣、復旦大學教授聞玉梅帶領下,新入職教師代表們莊嚴宣誓。 朱水苗 攝
中新網上海9月9日電 (記者 陳靜)從新冠肺炎疫情警報拉響,醫生奮戰在抗擊疫情的前沿,教師奮戰在抗疫後方。
「人們都說教師和醫生是這個社會的良心,而我想說,教師和醫生還是這個社會的希望」,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陳爾真9日動情地說。「我們是醫生,更是老師」「我們付出的每一份心血和汗水,都是在播種,播種春暖花開的春天,播種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
陳爾真動情地說:「我們是醫生,更是老師」 鄭逸潔 攝
在第36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中共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上海市教委9日舉行「教育,我們忠誠的事業——2020年上海市慶祝教師節主題活動」。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教育功臣、復旦大學教授聞玉梅帶領下,新入職教師代表們莊嚴宣誓。首次亮相的上海高校校長合唱團同唱一曲深情磅礴的《不忘初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危急時刻,上海9支醫療隊共1649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樊民說:「我2003年出徵抗擊非典時,兒子還在他媽媽的肚子裡。從『小湯山』到『雷神山』,兒子已經17歲。」
樊民說,教師、醫生,一個塑造靈魂,一個挽救生命。 鄭逸潔 攝
樊民說:「生命有時脆弱得可怕,但更多的時候卻堅韌得超乎想像。在抗疫一線,我將這種感受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給學生們上了特殊的『開學第一課』。這堂課在學生中反響強烈,因為在這堂人生大課上,他們所學到的不僅僅是先進的醫學,更有使命的崇高和人性的光輝。教師、醫生,一個塑造靈魂,一個挽救生命,都是無悔的選擇,都是神聖的事業。抗疫是一時的,而為師為學、救死扶傷的事業卻是一生的,醫者仁心、師者慧心,孜孜不倦,生生不息!」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應急救治項目被醫護人員稱為「最美應急病房」。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應急救治臨時醫療用房項目設計的總負責人——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集團同勵院總建築師陳劍秋教授說,這是自己從事建築工作近三十年來最特殊的一個項目:在60小時內完成300餘張施工圖,用20多個日夜在超常規進度下完成了項目。陳劍秋教授將當時的情景比作「將時間掰開了用」。陳劍秋團隊還第一時間將設計經驗與社會共享,帶領設計師和研究生開展了應急醫療及戰略儲備中心的研究,為上海打造全球公共衛生最安全城市持續努力。
陳劍秋教授介紹「最美應急病房」。 鄭逸潔 攝
作為上海「空中課堂」探索者代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譚軼斌說,疫情期間,上海中小學校143萬名學生,居家開始了集中時段大規模全日制、全學段的「空中課堂」在線教學。優質視頻課是怎麼「煉成」的?譚軼斌的回答是:「那是每一個平凡又不凡的老師與時間賽跑、與常態搏弈、與觀念碰撞、與慣性脫鉤,用愛與責任鑄就的。」
當日,上海市副市長陳群、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虞麗娟等出席活動,並為榮獲「上海市特級教師」稱號的教師代表和2O2O年上海市「四有」好教師(教書育人楷模)頒發證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