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醫亦師 「抗疫」英雄詮釋「醫者仁心」「師者慧心」

2020-12-14 騰訊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教育功臣、復旦大學教授聞玉梅帶領下,新入職教師代表們莊嚴宣誓。 朱水苗 攝

中新網上海9月9日電 (記者 陳靜)從新冠肺炎疫情警報拉響,醫生奮戰在抗擊疫情的前沿,教師奮戰在抗疫後方。

「人們都說教師和醫生是這個社會的良心,而我想說,教師和醫生還是這個社會的希望」,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陳爾真9日動情地說。「我們是醫生,更是老師」「我們付出的每一份心血和汗水,都是在播種,播種春暖花開的春天,播種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

陳爾真動情地說:「我們是醫生,更是老師」 鄭逸潔 攝

在第36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中共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上海市教委9日舉行「教育,我們忠誠的事業——2020年上海市慶祝教師節主題活動」。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教育功臣、復旦大學教授聞玉梅帶領下,新入職教師代表們莊嚴宣誓。首次亮相的上海高校校長合唱團同唱一曲深情磅礴的《不忘初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危急時刻,上海9支醫療隊共1649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樊民說:「我2003年出徵抗擊非典時,兒子還在他媽媽的肚子裡。從『小湯山』到『雷神山』,兒子已經17歲。」

樊民說,教師、醫生,一個塑造靈魂,一個挽救生命。 鄭逸潔 攝

樊民說:「生命有時脆弱得可怕,但更多的時候卻堅韌得超乎想像。在抗疫一線,我將這種感受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給學生們上了特殊的『開學第一課』。這堂課在學生中反響強烈,因為在這堂人生大課上,他們所學到的不僅僅是先進的醫學,更有使命的崇高和人性的光輝。教師、醫生,一個塑造靈魂,一個挽救生命,都是無悔的選擇,都是神聖的事業。抗疫是一時的,而為師為學、救死扶傷的事業卻是一生的,醫者仁心、師者慧心,孜孜不倦,生生不息!」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應急救治項目被醫護人員稱為「最美應急病房」。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應急救治臨時醫療用房項目設計的總負責人——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集團同勵院總建築師陳劍秋教授說,這是自己從事建築工作近三十年來最特殊的一個項目:在60小時內完成300餘張施工圖,用20多個日夜在超常規進度下完成了項目。陳劍秋教授將當時的情景比作「將時間掰開了用」。陳劍秋團隊還第一時間將設計經驗與社會共享,帶領設計師和研究生開展了應急醫療及戰略儲備中心的研究,為上海打造全球公共衛生最安全城市持續努力。

陳劍秋教授介紹「最美應急病房」。 鄭逸潔 攝

作為上海「空中課堂」探索者代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譚軼斌說,疫情期間,上海中小學校143萬名學生,居家開始了集中時段大規模全日制、全學段的「空中課堂」在線教學。優質視頻課是怎麼「煉成」的?譚軼斌的回答是:「那是每一個平凡又不凡的老師與時間賽跑、與常態搏弈、與觀念碰撞、與慣性脫鉤,用愛與責任鑄就的。」

當日,上海市副市長陳群、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虞麗娟等出席活動,並為榮獲「上海市特級教師」稱號的教師代表和2O2O年上海市「四有」好教師(教書育人楷模)頒發證書。(完)

相關焦點

  • 教師節|致敬是醫者也是師者的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務人員
    所謂醫師亦醫亦師為醫,救死扶傷為師,教書育人一個言傳身教、醫身醫心一個授業解惑、塑造靈魂擁有雙重天職的他們用大愛與神聖詮釋著醫者仁心和師者良心追根溯源,作為歷史名院同樣也擁有悠久的教學歷史,為了培養湘西地區的醫療衛生人才,1950年,湖南省衛生廳同意在洪江成立衛生技術學校,定名為「湖南省第四衛生技術學校」。
  • 身兼治病救人、教書育人的雙重身份── 醫者亦師者(圖)
    大醫精誠,仁心仁術醫者為師,除傳道、授業、解惑,更以人為本,傾盡韶華,無私奉獻。隨著知識的積累,以及不同階段導師們的言傳身教,讓他漸漸明白,醫者仁心,身正為範,好醫生和好老師是相輔相成的。多年來,他堅持實踐出真知、獲真知,除了將自己所學、所思、所得傳承給自己的學生外,更在此過程中逐漸完善自我。「科研和臨床相輔相成,而教學則是對科研和臨床最好的傳承!」
  • 如何正確理解古人所說的「醫者仁心」和「師者厚德」?
    古人說得好「醫者仁心」、「師者厚德」,由此可見,「救死扶傷」是醫生的本分,「教書育人」為教師的天職。那麼,我們要如何理解這兩種要求頗高的職業呢?幹這兩種行業的人,又該如何做得更好呢?所謂「醫者仁心」就是說,凡是做醫生的人,都應該具有一顆仁愛正義慈悲之心,需要心懷天下的老百姓,悲天憫人宅心仁厚,精益求精治病救人,救死扶傷醫療病痛。
  • 袁雅冬:醫者,逆風而行;師者,為師亦為範
    我想,這是每個醫者(呼吸人)的情懷和責任。我常說,選擇了學醫,就選擇了奉獻,選擇了終身學習,要迎風而動、逆風而行。當我們能為人民的健康做點事的時候,是發自內心地高興,會覺得此生無憾。新華網:在武漢抗疫期間,您和團隊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麼成效?袁雅冬:解決「一床難求」等問題
  • 師說心語 | 互信共勉、亦師亦友 精耕細作育人「責任田」
    師說心語 | 互信共勉、亦師亦友 精耕細作育人「責任田」 2020-12-22 1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致敬醫者仁心——滿莊一中組織收看戰「疫」公開課活動
    公開課以四名援助湖北醫療隊成員的戰「疫」故事為主要內容,師生們聆聽白衣戰士感人故事,接受思想感情的洗禮,更加深刻體會到大愛無疆、醫者仁心的最生動詮釋就在身邊。相信大家齊心協力抗疫,勝利指日可待!  此次活動,讓同學們認識到白衣天使的艱辛與偉大,開學在即,同學們紛紛表示做好自我防控的同時,更應學會感恩,接力奮鬥,致敬醫者仁心
  • 懸壺濟世「寶芝林」醫者仁心「黃飛鴻」
    說起懸壺濟世、醫者仁心。這八個字也許是對行醫之人最高的評價了吧,所謂懸壺濟世意思就是頌譽醫者道者救人於病痛的一個詞語。何為醫者仁心意譽為醫技普濟眾生世人之功。所有人都知道黃飛鴻的武術造詣算的上是出神入化了,但是黃飛鴻的醫術在當時的那個年代也是很厲害的,當時被成為「忍者仁心」這也是對他醫術的最高評價。黃飛鴻自認也是受之無愧。
  • 市立醫院白衣天使為愛擼袖,詮釋醫者仁心
    市立醫院白衣天使為愛擼袖,詮釋醫者仁心 2020-08-01 1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愛在婦產科》雲南衛視將播 女性視角詮釋醫者仁心
    原標題:《愛在婦產科》雲南衛視將播 女性視角詮釋醫者仁心   由芒果影視出品,朱丹、何晟銘、孫堅、魏千翔等聯袂主演的行業劇《愛在婦產科》即將在明晚(5月20日)登陸雲南衛視黃金檔。
  • 醫者仁心 師者仁愛——記「攀枝花英才」蘭瑪
    醫者仁心 師者仁愛——記「攀枝花英才」蘭瑪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09-27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 百利集團致敬南方醫科大學抗疫歸來的仁心醫者
    致敬最美抗疫者!通過這種方式成為記錄抗疫事跡的烙印,為全社會營造致敬英雄、學習英雄的良好氛圍!同時百利集團捐出價值73萬的物資贈與我們的抗疫英雄,鼓勵大家的奮鬥與堅持。  特別這次能聯動百利等多家企業參與到致敬抗疫英雄的公益活動中,匯聚大家的愛心,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 有種精神叫醫者仁心!
    【有種精神叫醫者仁心】連貫動作一氣呵成,有力有效,專業;治病救人無暇他顧,用心用情,專注。 近日,黑龍江哈爾濱西城紅場室外,一名男子突然倒地,身體抽搐,自主呼吸和脈搏停止。哈醫大附屬第三醫院醫生項丞剛好路過,立即上前施救。
  • 以醫者仁心,承生命之重!2020「榮耀醫者」名單揭曉
    丁仲禮副委員長在致辭中說,在2020這個特殊的年份,能有一個公益活動將醫者聚在一起,很了不起,意義重大。這是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構建和諧文明醫患,傳播尊醫重衛風尚的正能量舉措,更是對廣大醫務工作者辛勤工作的肯定和致敬。在這次戰疫中,人民要為你們的擔當鼓掌,人民要向你們的努力道謝,人民要向你們的堅守致敬!
  • 醫者仁心,懸壺濟世——致敬逆行者(明德書院)
    醫者仁心,懸壺濟世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遂在《背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中所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醫者精神」中的「仁」與儒家思想一脈相承。
  • 師者仁心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傳道授業,發「仁」於心,為師以德,方不愧「教師」二字。師者仁心,修身為先。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修好身,才能育好人。如何修身?為師修身,異於他人。不攻農,不攻商,不攻政。學無止境,師道亦無境。「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實為千百年讀書人修身治世之最高理想。欲達此目標,修身是「承上啟下」的關鍵一環。師亦有師,「三人行必有我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理念要長植於心,並日積月累,不斷積澱,「修身」彼岸,才會漸行漸近。修身亦是修志。教師要志存高遠,不可執著名利。平時求一「靜」字,所謂「靜以修身」。要忍受住寂寞,耐得住秉性,如此定會曲徑通幽,豁然開朗。
  • 易者當如醫者般仁心,「但願世間人無病,何惜架上藥生塵」.
    佔卜有佔與不佔之分;「善易者不佔」這句話首先關係到,是出於為人闡釋,還是私心目的。君子立易以佔,為人為公者,可求諸於神而設卦佔卜,為己為私者,則不佔不問卜。比如,預測師不應該佔卜求測者會給多少紅包,有多少業務量,這就狹隘了。
  • 習近平稱讚醫護工作者:大愛無疆、醫者仁心
    上午9時55分,習近平來到唐山地震遺址公園,在紀念牆前敬獻花籃,緬懷40年前在那場大地震中罹難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災中捐軀的英雄。   習近平:肢體殘疾同樣可以活出精彩人生   楊玉芳和高志宏都在大地震中受傷截癱。1981年他們住進唐山市截癱療養院,在這裡相識相戀、喜結連理。見到習近平總書記來看望他們,楊玉芳特別激動。他把自己創作的小說和詩歌集贈送給習近平。
  • 戰「疫」 中小學生徵文:《醫者仁心,吾輩頓首》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同舟共濟 全民戰「疫」 山東省中小學徵文大賽中學組徵稿展示:作品:《醫者仁心,吾輩頓首》作者:王一彤  臨沂第三中學高一四班指導教師:任治蘭醫者仁心,吾輩頓首僅太平不易之元,桃花紫荊競芳之月,無可奈何之日,弟子於家中,僅以流水之源,群山之巔,沁芳之泉,其三者雖微,聊以達誠中信,以此文示在外戰之醫護,致聖敬。
  • 鞠躬禮,書寫醫者大愛
    鞠躬禮,書寫醫者大愛  猶如第一聲春雷,響徹大江南北!  曹玲玲和兩周歲男孩的鞠躬禮照片,全網點擊量為2.5億次,《人民日報》、新華社等輪番點讚……  3月7日,中宣部等4部委發布「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曹玲玲作為全省唯一入選。  憑什麼讓一名平凡的護士獲此殊榮?
  • 馬寧惠:紮根鄉村 用大愛詮釋醫者仁心
    作為一名村醫,她始終銘記父親對她的教誨:「行醫必有德」,用大愛詮釋醫者仁心。在村民王秀萍的家裡,馬寧惠在給王秀萍癱瘓在床的婆婆測量血壓。「每逢農忙時,馬大夫經常來給我們檢查身體,我們沒時間拿藥,她還給我們送藥,可熱心了。」王秀萍說。「我們主要為轄區內65歲以上慢性病、糖尿病、精神病、高血壓患者提供一年4次面對面隨訪,對老弱病殘行動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門服務,開展健康知識宣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