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家,與兒子多了聊天的機會,聊著聊著,話題轉到了兒子的校園生活。
「媽媽,你知道我們班誰最調皮嗎?」
「媽媽,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我們班的XXX有一次被我發現在偷偷拿同學東西呢!」
「媽媽,我們班有一個打架大王,每天總是跟同學挑戰誰更厲害……」
這些話題,兒子平時不常與我說;或許他說過,但有可能三言兩語被我打發了。而此刻,我饒有興趣聽著,並問他:
「那如果,很厲害的人來找你打架,你又打不過他,怎麼辦?」
兒子不屑地「切」了一聲,說:「我力氣大著呢!」然後他又不忘悠悠補充一句:「真打不過啊,那就先跑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看著他一副自圓其說、自得其樂的樣子,以及隱隱透露出來的小男子漢氣概,我不禁被逗得「撲哧」一下,卻又覺得煞有深意。
這讓我想起了最近與兒子共讀的一本兒童讀物《警犬漢克》,書裡面就有這樣一句話:
「當優勢不屬於自己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戰而全身而退。」
記得當時我曾就這個話題與兒子討論過:警犬漢克是一條勇敢的狗嗎?能不能算作英雄呢?
「我覺得他是一條有些蠢蠢的狗,有時候很自大,有時候很膽小,但是在關鍵時刻,他還是能夠挺身而出,成為一條對牧場負責任的狗!」
我繼續問他:「那你覺得有時候漢克並不光彩的行為,對嗎?」
兒子歪著腦袋想了一會,回答我:「可能漢克天生就這樣吧……」
是啊,哪有英雄天生所向披靡,所謂的英雄不過是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做了一件不忘初心的事。但是,太多人總愛把「高大上」附加成為英雄的必需要求,卻忘了英雄其實也是一個個的普通人。
這本《警犬漢克》於孩子最深的教育意義,或許就在於此吧!
孩子小,他們的價值觀處在萌芽狀態,父母及早對孩子做好引導,無形之中奠定的是孩子的人生觀。
這本由美國兒童作家約翰·R·埃裡克森創作的《警犬漢克》系列兒童小說,完全顛覆了人們印象中對警犬「英雄印象」的認識。但恰恰在這隻美國西部農場的警犬漢克身上,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小人物的喜怒哀樂。
芸芸眾生間,我們都是小人物,警犬漢克所演繹的動物世界,不正折射出一個小人物活生生的生存智慧嗎?
我想,這也許就是這隻蠢蠢的警犬能夠30多年來暢銷20多個國家,成為至今還未完結兒童讀物的原因吧。因為在它的故事裡面,教給孩子的不是「形而上」的道理,而是「接地氣」的生存智慧。
一、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腳踏實地去生活
在警犬漢克的出場篇裡,有這樣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鏡頭。屋外風雪交加,突然傳來一陣重重的砸門聲,並伴隨著「以法律為名義要來逮捕木屋主人」的高喊聲。從來沒有見過這個架勢的漢克「落荒而逃」——它躲進了起居室裡咖啡桌的下面。
片刻之後,真相大白:原來這是鄰居的一出鬧劇。但作為一名牧場的守衛警犬,在關鍵時刻狼狽而逃,這讓回過神來後的漢克,心情複雜。最終在與卓沃爾(牧場的另一隻狗)相互鼓勵下,終於說出了心中的秘密:因為害怕。
漢克說:說真話對靈魂有益處。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礙於所謂的面子,不敢袒露真實的自己。於是用一個又一個的謊言去掩蓋真相,最終讓自己活得無力。
一個孩子,如果從小不會表達真實感情,那麼就有可能無法接納真正的自己。
就像「別人家的孩子」,他們常常活在別人的評價世界裡無法自拔,明明活得很累,卻又無法抗拒;一旦遇到挫折,更無法面對自己。失敗與壓力,經常讓他們最後以極端方式去解決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針對「自我接納」指出兩點:
1)一個能真正自我接納的人,不會為自己或他人的缺點所困擾,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現狀,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願望,從容地生活。
2)他們能夠真實地對待自己的感情,並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感受,不掩飾自己,自然而單純地表現自己。
很多人理解了第一層,卻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第二層含義,那就是「表現自己」,用行動努力追求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真正的自我接納,不僅僅是讓自己停留在舒適區;真正的接納,是接納自己現在的樣子,也接納自己未來想要的那個自己!
這個世界上,99%的孩子終將平凡。那麼從小教會孩子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能讓孩子學會以最接地氣的方式去生存,而他們正視生活的勇氣,才能讓他們活出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二、在困境裡求生,才能絕壁逢生
都說成人的世界沒有「容易」兩個字,有些人堅韌地生活著,努力讓自己和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有些人遇到困境,時不時哀嘆命運,最終活得一敗塗地。
一個孩子是否有擁有迎面困難的勇氣,並想盡辦法去解決問題,那麼他今天的抗挫力將成為來日的反彈力。
然而觀望現實生活中的孩子,這樣的情景卻比比皆是:
一個孩子在玩拼圖,可怎麼拼都不完整,一怒之下,他手一甩,把拼圖全拂倒在地;女兒跟爸爸玩下棋,可下一盤輸一盤,又氣又急的孩子於是紅了眼,非要爸爸輸給她,才肯罷休;男孩跟小朋友玩賽跑,可怎麼跑都落後於對方,突然,他伸手一推,把小夥伴推到在地,以此發洩心中的不滿……
孩子在困難面前表現出來的種種行為,無不反應出他們內心抗挫能力之脆弱。但孩子小,有很強的可塑性,讓他們從小學著用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一旦養成了這樣的處事思維,那麼未來,當他們面對困境的時候,才不會退縮。
然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最不願意聽的就是說教。但如果通過一個喜聞樂見的角色,以講故事的方式,則容易讓他們接受。
《警犬漢克》,其實就抱有這樣的寫作初衷。在第一部《迷失在暴風雪中》,漢克的經歷如此驚心動魄,牽動著每個孩子的神經。在漫天的暴風雪天氣裡,漢克被委以重任,帶上「咳嗽藥」從牧場出發,去給主人家的小女兒送藥。
半路上,漢克遭遇了兩隻郊狼,怎麼辦呢?漢克沒有乖乖束手就擒,他一直在尋找「求生機會」。
第一步,轉身就跑。但不幸,漢克很快被圍截了。郊狼不斷用「愚蠢的牧場狗」來嘲笑漢克,但漢克並未動怒。 他奉承狼的歌聲,他尋求月光夫人幫助……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漢克在努力著,不輕言放棄。
結局很溫馨,在月光夫人和響尾蛇的幫助下,漢克終於擺脫了兩隻郊狼,順利回到主人家,完成了自己最重要的任務。
故事一波三折,以第一人稱的表述的方式,很容易把孩子帶入到情境中,與漢克共同去經歷。
孩子小,他們的心性還不成熟,也沒有成熟的能力去處理生活的「灰色事件」。也許通過這套書,通過「漢克」的為人處世,會帶給孩子啟迪,讓他們明白人在世上的生存智慧。
(諾媽/白羊小媽一枚。世界很大,理想很小,讀書、寫作、遛娃,笑看窗外事,靜寫心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