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00年,人類所有知識加起來不足100萬字,現在人類知識已經無法用字數來統:2016年僅SCI論文就多達189.67萬篇,而中國每年各層次論文數量更是超過1000萬篇;全球每年出版新書60-100萬冊;據科研機構估計,全球現存各類書籍達2萬億本!
中國科舉時代,一個人需要學習的知識主要是四書五經,共計62萬多字,這已經是當時世界最龐大的知識體系了。按照古人的學習進度,一般3-5年就可以把四書五經學完,剩下的就是練習書法、博覽群書、詩詞歌賦、寫作策論等個人修行為主了。
現在人類的知識比以前多的多,小學到高中畢業一共需要學習100-150冊書籍,閱讀量超過1000萬字,是科舉考試知識量的30-50倍!隨著人類對世界探索的深入,形成的知識會越來越多,學習的負擔會越來越重。今天的學生,學習量已經是40年前的3-5倍!而高中畢業後,還有更多、更深、更難的專業知識等待學習。
知識傳承不僅考驗的是學生,也是對語言文字效率的考驗,尤其是文字!知識傳承的主要工具是文字,因為文字的識別效率是語音的3-5倍,即使未來人類發明腦機接口,也無法取代文字在知識傳承中的地位。
文字的識別效率,決定不同國家人民在未來學習中的效率,學習效率決定知識水平,知識水平決定國家科技和文化水平,最終決定國家的未來。在知識繼續爆炸的未來,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將不僅僅是技術的競爭,更是學習效率的競爭,文字效率的競爭。
世界主流文字哪些效率更高?
文字效率取決於以下因素:1、字符數;2、字符長度;3、字符識別速度;4、助詞、介詞等輔助詞數量;5、語法複雜度;6、語句結構複雜度。
讓我們以一段例句為例,看看不同文字的效率。
一、英文
英文內容共計239個字母,長度2.8行(A4紙,標準頁面設置,下同),識別效率平均3-5個字母/每秒。有介詞、助詞10個,語句撕裂感較重。語法非常複雜。全文信息識別需要20-25秒。
英文是線性文字,單詞較長,篇幅較長,對視野有較高要求,在人類有限視野寬度內,想提高識別效率有點難。而且長單詞較多,有些複雜的單詞需要延遲0.5秒才能識別。總的來說,英文的結構影響了其信息識別效率。
二、中文
大量研究表明,玩電子遊戲會導致腦結構變化,包括增加某些區域的大小,或導致大腦產生功能性改變,如激活負責注意力或視覺空間技能的區域。
中文內容共計60個漢字,長度1.8行,有助詞、介詞1個,識別效率平均每秒3-5個漢字。全文分為5句,語意清晰無滯澀感。語法非常簡單。全文信息識別需要10-15秒。
中文是最高效的文字:首先是信息密度非常高,字符最少最短;其次是文字是塊狀而非線性,進入視野的速度快,不需進行目光的遊移;第三,漢字以詞彙形式出現較多,信息識別是以詞彙為單位,不需要細看就能識別,效率翻倍。漢字即使詞序錯位,也對信息識別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如:
研表究明,漢字的順序並不定一能影閱響讀,比如當你看完這話句後,才發現這裡的字全是亂的。
三、韓文
韓文內容共231個韓字,長度3.4行,識別效率平均每秒2-4個韓字。有助詞、介詞5個,語意有一定滯澀感。語法較為複雜。全文信息識別需要30-35秒。
韓文是比較低效的文字,因為其文字是表音,但詞彙卻大多來源於表意的中文,同音歧義單詞很多,需要通過上下文意進行猜測,在閱讀複雜度比較高的科技、法律類文章時,效率非常低下。
四、越南文
越南文內容共254個字母,長度2.8行,識別效率平均秒2-3個單詞。語意有一定滯澀感,語法比較簡單。全文信息識別需要25-30秒。
越南語也是一種孤立語,文字是表音文字,語法簡單,沒有各種時態、單複數的變化,但由於受中文影響,許多詞彙來自中文,漢字詞彙變成表音文字後,在單詞識別上效率稍低。
五、日文
這段內容共228個漢字和假名,長度3.4行,識別效率平均每秒3-4個字符。語意有一定滯澀感,語法非常複雜。全文信息識別需要25-30秒。
日語語法是世界上最複雜的語法之一,變化多端,而且詞序不走尋常路,學習起來難度還是比較大的。但是由於引入了漢字,大大提高了日文的識別效率,否則日文的學習效率並不高。
六、效率排名
五種文字信息識別效率排名如下:中文100%>英文45%>日文35%=越南文35%>韓文30%
未來隨著人類知識越來越龐大、複雜、困難,中文將體現出更高的學習效率,讓中國在學習和知識傳承上獨步世界。一些低效率文字國家,為了提高知識學習效率,不得不學習更高效的中文。
歡迎關注城市帝國,城市、地理、經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