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杭中都鎮,有一塊乾隆皇帝題寫的「瑞應重熙」匾額,你知道嗎

2020-12-22 棠梨子樹下

在上杭縣中都鎮瑞香村,有一座建在湖洋田中的溼地古建築「大夫第」。在「大夫第」的正廳頂端,懸掛著一塊清乾隆皇帝親筆題寫的「瑞應重熙」大型匾額。在這個小山村裡,怎麼會有乾隆皇帝的欽賜匾額呢?據說,這和何姓始祖祖源公有關。

何姓十八世祖祖源公,字大川,號涵軒,監貢生,生於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 年),卒於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享高壽九十一歲,是中都鎮瑞香村「大夫第」的創建人之一。他經歷三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他九十一歲壽誕時,已經是

「五代同堂」。這年,恰逢乾隆皇帝八秩壽慶,皇帝頒旨各省,凡五代同堂者,都可具名上奏。經査實,福建當時有三戶恰值「五代同堂」,何氏祖源公即為其中之一。三戶均獲乾隆皇帝欽賜「五代同堂」稱號和親筆題寫的「瑞應重熙」匾額一塊。「瑞應重熙」匾額掛在「大夫第」的正廳頂端。此時,一位同鄉名士也送來木刻漆金楹聯一副, 掛在正廳屏風兩側柱子上,楹聯為:「五代羨同堂多福多壽,一門稱盛德文子文孫。」

可惜這副木刻楹聯在「文革」中被毀,而匾「瑞應重熙」匾額直到21世紀初才從村口一座小型水利工程的陂頭下淤泥中挖出。

圖片來源網絡,圖文無關

相關焦點

  • 清秘閣是一家文房四寶的老字號,與乾隆淵源頗深,還親筆題寫過匾額
    清秘閣位於琉璃廠西街,是一家出售「文房四寶」和字畫的老字號,創辦於清乾隆年間,歷來為書畫界人士往來雲集的場所。戶力平據傳,清秘閣最初是清代乾隆皇帝賜給奶娘周嬤嬤之子的一家南紙店。但這「清秘閣」之名非乾隆的「原創」,而是宋末元初著名書畫家倪瓚藏書閣之名(清閟閣,閟,古通秘)。清,純也,秘,稀也,其意為純正稀少的書畫寶物置於此閣之中。乾隆還親筆題寫了「清秘閣」匾額,懸掛於店門簷上,只是沒有「乾隆御筆之寶」的落款。清秘閣剛一開業,便引得議論紛紛。當此大清之朝,何人敢以「清」字為店鋪之名?
  • 清太宗皇太極聽信喇嘛大師遊說建造「盛京四塔」,乾隆帝題寫匾額
    塔四邊各有一座寺院,即人們常說的「盛京四象」,史稱「護國安民,威鎮四方,四塔四寺」。圖為西塔所在的護國延壽寺。(王子瑞)西塔延壽寺供奉「無量壽佛」,建於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癸未仲春,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乙酉仲夏告竣,乾隆皇帝曾為該寺題寫匾額"金粟祥光"。南塔所在的廣慈寺供奉「千手觀音」,建於清代崇德八年(1643年)。乾隆皇帝曾為該寺題寫匾額"心宏彼岸"。
  • 清朝,宮廷中很多地方帶有匾額,每一塊匾額都有著很大淵源來歷!
    看過清廷劇的人都知曉,在清朝宮廷中,無論是議事廳、書法閣,還是起居室都帶有二到四字的匾額,其實匾額的命名是很有講究的。一、「正大光明」匾此匾掛於乾清宮,這四字是由清世祖順治皇帝親自題寫。三、「勤政親賢」匾養心殿裡其實大有乾坤,其中皇帝寶座放在明間(或者說客廳)正中,明間西側有一屋閣,明曰西暖閣,西暖閣又可以分為幾個小房間(居室),有一個小房間皇帝專門用來批閱奏章、與臣子們秘議事務,這個小房間裡也有一塊匾額,上書「勤政親賢」四個大字,由雍正親書。
  • 一塊匾額的故事(小說)
    村婦讓小木匠進了小院,她指著靠在牆上一塊深色的木板和幾條方料說:「你看,這塊板有一寸之厚,把它從中間咔開(山東方言,鋸開),然後拼起來做桌面,用這幾條方料做桌腿。你能做嗎?」小木匠上前,把鼻子湊近靠在牆上淡黃微紫的厚木板,聞了聞,回頭看了看村婦,沒吭。他把木板翻過來。板上刻著「難得糊塗」四個大字,這是塊匾額。
  • 應縣木塔上有12個「錯別字」,有2個是皇帝書寫,你能認出來嗎?
    塔內有明、清及民國歷代名人包括皇帝題寫的匾額54塊,下面要說的是:12塊匾額上存在「錯別字」,且有兩塊還是皇帝題寫的。(王子瑞 攝)應縣木塔位於佛宮寺內,因此又名「釋迦塔」。這塊位於第三層外簷的「釋迦塔」匾是三塊豎匾之一(另外兩塊是「天下奇觀」兩側的「金城」「雁塔」),匾正中豎刻三個雙鉤黑字,顏體楷書,渾厚遒勁有力,由金代「昭信校尉西京路鹽使判官王獻書」。
  • 紫禁城那些牌匾背後的國家哲學,你知道多少?
    故宮舊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建築,也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在故宮的每個大殿上,都會有皇帝親筆題寫的匾額,如大家經常從宮廷劇中看到的「正大光明」、「中正仁和」等等,其實故宮裡不光有這些匾額,故宮還有很多匾額,這些匾額都集中反映了古代帝王治國的思想和策略
  • 乾隆皇帝為何如此寵愛和珅?和珅與紀曉嵐又是因為什麼結怨的?
    分享歷史小故事、揭秘你不知道的歷史常識,我是認真的,喜歡歷史的朋友點關注,每天分享歷史故事!紀曉嵐與和珅的故事是現在很多影視劇的題材,尤其是至今還有很多人喜歡看的《鐵齒銅牙紀曉嵐》其中講述的就是和珅和紀曉嵐的故事,兩個人都是乾隆時期的朝廷大官,在影視劇中兩個人是一直處於一種爭鬥的過程,但是我們都知道影視劇多少都會有一些影視劇的成分,其實兩個人在歷史上首先年齡上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兩個人並不像影視劇中有那麼多的關係,但是因為和珅是一個大貪官
  • 頤和園建園270周年系列之十八|頤和園中的建築匾額
    頤和園匾額介紹頤和園中的匾額撰寫製作可分為兩個時期,以乾隆為主的清漪園時期和以慈禧為主的頤和園時期。這兩個時期的匾額在內容形式上既有聯繫又有差別。頤和園中的匾額主要有以下幾類:第一類:豎匾鬥匾:形狀像量穀物的鬥,也稱「陡匾」,文字常豎寫。由一塊平板(匾心)和四塊協板圍合而成。
  • 故宮牌匾的秘密,看完這3點你就明白了!
    但比起這些,萃花的注意力卻被宮殿上掛著的匾額吸引住了。我們很多人都去參觀過故宮,但卻很少留意過每個宮殿上掛著的匾額。最著名的「正大光明」匾是哪個皇帝寫的?匾額上的字你都認識嗎?有些匾額上還有「錯別字」,但幾百年過去了都沒人修改,你知道是為什麼嗎?不要急,萃花馬上告訴你!你發現匾額上的「錯別字」了嗎?
  • 早在清華大學建校前,就有皇帝預言並題寫了最早的「清華」校名?
    有人說早在清華大學建校以前就有人為這所當今中國排名第一的高等學府題寫好了校名,似乎有某位高人未卜先知,預言了所要發生的一起,而且這位高人竟然還是古代帝王。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揭開這個謎底。現存最早的清華園門匾是清代鹹豐皇帝所賜,「清華園」三個大字則是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的葉赫那拉·那桐題寫的。
  • 你知道嗎?酥脆香甜的車輪餅與乾隆皇帝有淵源
    據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曾五次途徑宿遷,而且每餐都有車輪餅,甚至他還題詩誇其曰經乾隆皇帝的御筆品題,自那時起車輪餅便聲名遠揚。從此,「好看好吃又好聽」的車輪餅,被代代相傳,更是成了宿遷的著名美食。乾隆不睬,徑直入小店,喊來巧師傅。那巧師傅亦滿臉堆笑地說:「客官,小店要是有不到的地方,還請過海涵。」乾隆道:「明天中午,我要在這裡用餐。」巧師傅又笑到:「不知道客官要吃點啥,小店也好去準備。」乾隆冷笑幾聲:「照我的車輪去做塊餅,要金黃酥甜咯吱,好看好吃又好聽,做得好,我就有賞,做不好,就砸掉門前對聯。」
  • 沈 傑:為乾隆皇帝「代筆」的燈謎狀元
    乾隆御碑的「代筆」者  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自詡為「十全老人」。他對自己的書法尤為得意,每到一處,都喜歡題字,在無錫惠山公園內,便有多處刻有乾隆書法的碑刻。可「文革」中,公園內的石碑、匾額、祠堂遭到毀滅性的破壞,乾隆皇帝留下的遺蹟,包括最為有名的「御碑亭」內乾隆皇帝的御碑無一倖免。
  • 一代名將閬中人蒙應瑞~三百年前一戰定乾坤,三代拜大將
    也因此蒙應瑞戰功顯赫祖孫三代同時同地封將後,康熙皇帝欽賜蒙應瑞家庭封地四處歷史原因才有了今天的官菜園街和雙龍鎮蒙家灣之名。多年曆練自從蒙應瑞薦升為武將(將軍)安排家事後前往華夏各地歷練。在歷練期間從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至乾隆8年(1743年)止。歷練22年期間。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因軍功和他先父驍騎將軍蒙元亨(公元1724年)。
  • 【匾額書法大家談】匾額是建築物的臉面——崔樹強談匾額書法
    給人印象深刻的,比如紫禁城內乾清宮中的「正大光明」匾(圖1),是由順治皇帝御筆親題,那是王朝集權的象徵;山海關上的「天下第一關」(圖2),那是氣勢恢宏的典範;曲阜孔廟裡的「萬世師表」(圖3)、「斯文在茲」,分別是康熙皇帝和光緒皇帝御筆所賜,表現了古代帝王對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尊崇;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則體現了人生感悟和處事智慧;其他商業老字號如「同仁堂」「榮寶齋」「全聚德」,則凝聚了多少代人的兢兢業業和職業操守
  • 這些夢寐以求的大學,校名書法你知道都是誰題寫的嗎?
    這些夢寐以求的大學,校名書法你知道都是誰題寫的嗎?信中還附寄了題寫校名的紙張,紙張上有劉椿年鉛筆畫的方框以及方框下楷書標註的「北京大學」。3、復旦大學:毛澤東復旦大學原名國立復旦大學,匾額為中國近代草書大家
  • 故宮裡的匾額都出自哪位皇帝之手?又都是什麼用意?
    馬未都先生曾說,古人的語義比今天的人嚴謹,許多詞拆開,在古代其實有不同的含義。比如匾額,在今天指懸掛於門屏上做裝飾,反映建築的名稱或性質。 但在古代還得細分:表達經義、感情之類的稱「匾」,例如「正大光明」;表達建築物名稱和性質之類的稱「額」,例如「勤政殿」。
  • 千年香山寺恢復昔日宏偉壯觀 乾隆年間有何特別之處?
    天王殿後面南北兩側是鐘鼓樓,靠中間的平臺上則有兩座八角碑亭。再向北,經過「永安」牌樓,便來到了香山寺中規模最為宏大的殿宇——圓靈應現殿。這就是香山寺的「中寺」部分,也是最為精彩的部分之一。圓靈應現殿相當於一般寺院中的大雄寶殿。
  • 連乾隆皇帝都嘖嘖讚嘆的寶貝:桐蔭仕女玉山子
    桐蔭仕女玉山子就是這件玉雕,曾經讓愛玉如痴的乾隆皇帝大加讚賞、嘖嘖稱奇,甚至喜悅激動之餘,還特意為這件玉器題寫了「御題詩」和「御識文」刻於器底,以資紀念。要知道,乾隆一朝在清代近300年歷史中是比較富足繁榮的時代,這位對藝術品情有獨鐘的皇帝不僅熱衷修建壯麗宏大的圓明園,同時藝術鑑賞力也是非比尋常,但正是這位富有四海又「吃過見過」的盛世之君,在故宮大內琳琅滿目的奇珍異寶之中,為什麼會對一件玉山子大發感慨、激動不已呢?
  • 看乾隆皇帝如何打造4.8平米精緻小書房
    卻是乾隆皇帝的最愛三希堂位於養心殿的西暖閣(圖中編號9是養心殿的位置)故宮整體平面圖圖片來源 | 故宮博物院乾隆是一位文人皇帝追求儒家的「內聖外王」思想所以他為心愛的書房取名為「三希堂」以此實現「希賢、希聖、希天」之志三希堂位置示意圖圖片來源
  • 在德州,皇帝曾經給他題寫牌匾
    黔有績,治河有方,人稱「德州先生」,是清初政壇上的名臣。田雯學識淵博,著述豐富,詩名尤重。其著大多收入《四庫全書》。紀念館大門採用灰磚灰瓦材料,古樸莊重,棕紅色的大門上方的棕色匾牌上,寫有五個燙金大字「田雯紀念館」,兩米多高的翠竹輕拂匾沿。院落不大,分左右廂房和正房,兩側廂房邊上種植著松樹和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