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杭縣中都鎮瑞香村,有一座建在湖洋田中的溼地古建築「大夫第」。在「大夫第」的正廳頂端,懸掛著一塊清乾隆皇帝親筆題寫的「瑞應重熙」大型匾額。在這個小山村裡,怎麼會有乾隆皇帝的欽賜匾額呢?據說,這和何姓始祖祖源公有關。
何姓十八世祖祖源公,字大川,號涵軒,監貢生,生於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 年),卒於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享高壽九十一歲,是中都鎮瑞香村「大夫第」的創建人之一。他經歷三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他九十一歲壽誕時,已經是
「五代同堂」。這年,恰逢乾隆皇帝八秩壽慶,皇帝頒旨各省,凡五代同堂者,都可具名上奏。經査實,福建當時有三戶恰值「五代同堂」,何氏祖源公即為其中之一。三戶均獲乾隆皇帝欽賜「五代同堂」稱號和親筆題寫的「瑞應重熙」匾額一塊。「瑞應重熙」匾額掛在「大夫第」的正廳頂端。此時,一位同鄉名士也送來木刻漆金楹聯一副, 掛在正廳屏風兩側柱子上,楹聯為:「五代羨同堂多福多壽,一門稱盛德文子文孫。」
可惜這副木刻楹聯在「文革」中被毀,而匾「瑞應重熙」匾額直到21世紀初才從村口一座小型水利工程的陂頭下淤泥中挖出。
圖片來源網絡,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