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臺灣的溫泉有多優質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2020-12-18 中國臺灣網

你知道臺灣的溫泉有多優質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2017年11月24日 16:12:06來源:中國臺灣網

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現在愈來愈冷了,身為臺灣人的我,真的很想泡溫泉。

  在臺灣雖然無雪可滑,但上帝是公平的,他給了臺灣人另一個得天獨厚的資源,那就是溫泉。

  臺灣一個彈丸之地,竟然溫泉露頭多達128處,而且質量優,種類多。冬天如果不去泡個溫泉,就像不吃火鍋一樣覺得渾身不對勁。

  臺灣人把泡溫泉叫做「泡湯」,這其實是從日本流傳過去的。因為臺灣的溫泉,大部分都是在「日據」時代開發的。當時日本人發現此地有這麼豐富的「泡湯」資源時,簡直樂開了花,要知道,日本人酷愛泡湯,但他們國家境內其實真正的好湯不多,很多溫泉都是循環再生的。可是臺灣的溫泉不是,泡之不竭,洗之不盡。所以日本人拿出開發「自己家後院」的精神去開發臺灣的溫泉。於是,臺灣的泡湯文化也從此展開。

  臺灣總在深秋的時候,還沒入冬,所有的電視、雜誌、報紙……都開始摩拳擦掌要報導各處的溫泉,「今年泡湯何處去?」是永遠的標題,但它永遠吸引眼球。另一個忙碌的群體當然就是溫泉業者及相關行業:溫泉酒店、溫泉SPA、溫泉民宿、旅行社、客運業……全部都動了起來,準備海撈一票。

  臺北最有名的就是北投地區的溫泉,那裡的溫泉多到每家每戶都是做泡湯生意。為什麼呢?因為自己家的前院或後院隨便一挖,就有溫泉冒出來,自己泡也泡不完,那何必放著錢不賺呢?不過,聽說很少人會用「再生泉水」,大家這麼瘋狂地使用最新鮮的第一手溫泉,溫泉畢竟都是地下水,屬於一次性資源,真令人擔心遲早有一天台灣的溫泉都幹了。

  臺灣的溫泉真的很多,金山溫泉、北投溫泉、烏來溫泉、礁溪溫泉、廬山溫泉、關子嶺溫泉、寶來溫泉、知本溫泉……都是泡湯聖地。我之前就泡過烏來、北投、關子嶺,可能是因為我還算健康,所以感覺不到妙處,就是覺得很舒服。最神奇的屬「關子嶺」,因為那是「泥漿泉」。我一打開水龍頭,泉水挾帶泥沙俱下,整個池子真的都是泥漿,可以敷臉了都。

  但讓我真的認識到溫泉的功效,還是我去單車騎行環島時。那會兒我騎車騎到花蓮安通,雖然我只是騎到第二天晚上,兩腿已經酸痛到不是我的,剛好「安通」是一個有名的溫泉地,於是二話不說,馬上去泡,泡完之後,我的腿輕飄飄的,又長回我身上了。而且本來不只是腿,全身上下都酸痛得都快散架了,這麼一泡,真是舒服得不要不要的。

  溫泉不但可以泡,還可以喝,拿來泡咖啡,泡茶,別具風味而且還健康養生。可是似乎要做特別的處理,而且不是每一種溫泉都可以進肚子的,畢竟它是一種超級礦物質水。

  溫泉也有「不溫」的,那就叫「冷泉」,最有名的是宜蘭的「蘇澳冷泉」。這泉你如果冬天去泡,就是自己找罪受,相反的,它在夏天可是大受歡迎。事實上,在臺灣的確有房地產業者打著「溫泉之家」的名號來招徠賣房生意,為數還不少,如果是真的,我也覺得未免太奢侈了,哪天台灣的溫泉資源要是用光了,這些業者和業主良心會安嗎?

【作者簡介】

  到尾,70後的川籍臺灣人,2008年赴京。資深媒體人,做過電臺DJ,幹過《FHM男人幫》主編和《男人裝》資深編輯,還出過兩本書《遇見臺灣》和《臺灣的臺》。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焦點

  • 你知道臺灣的溫泉有多優質嗎?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現在愈來愈冷了,身為臺灣人的我,真的很想泡溫泉。在臺灣雖然無雪可滑,但上帝是公平的,他給了臺灣人另一個得天獨厚的資源,那就是溫泉。臺灣一個彈丸之地,竟然溫泉露頭多達128處,而且質量優,種類多。冬天如果不去泡個溫泉,就像不吃火鍋一樣覺得渾身不對勁。臺灣人把泡溫泉叫做「泡湯」,這其實是從日本流傳過去的。因為臺灣的溫泉,大部分都是在「日據」時代開發的。當時日本人發現此地有這麼豐富的「泡湯」資源時,簡直樂開了花,要知道,日本人酷愛泡湯,但他們國家境內其實真正的好湯不多,很多溫泉都是循環再生的。
  • 【我在大陸看臺灣】你知道臺灣的這些「怪字」嗎?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在大陸稱呼對方,只會用「你」這個字,不管對方是男是女,都是用這個字。但是在臺灣,除了用「你」,我們還會用「妳」以及「禰」。前者是針對女性,當然,女性我們也會用「你」。後者只針對「神明」(幾乎只針對基督教,其他道教佛教似乎也是不用的),例如,「上帝我愛禰」。
  • 我在大陸看臺灣:你知道臺灣人不用漢音拼音嗎?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打字是不用漢音拼音的,而是用ㄅㄆㄇㄈ,也就是注音符號。而且它的歷史更久。大陸喜歡橫著寫,在臺灣都只會豎著寫,也就是上面是「ㄧ」,下面是「ㄞ」,然後在右邊偏中間注個「ˊ」,表示這是四聲。如果是漢語拼音的話,就是注成ya。至於哪一種拼音方式更好用,就青菜豆腐各有所愛了,大陸肯定覺得經過改良的好,但臺灣也認為謹遵古法的才實用。我自己呢,從小受注音符號的荼毒深了,自然還是注音符號用得順手,要改也改不過來。
  • 你知道臺灣人不用漢音拼音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人打字是不用漢音拼音的,而是用ㄅㄆㄇㄈ,也就是注音符號。而且它的歷史更久。「ㄅㄆㄇㄈ」很多大陸朋友以為是日文字,看起來很像,但它其實和漢語拼音一模一樣,只是前者是用「符號」,後者是用英文字母。例如ㄅ就是b,ㄆ就是p,ㄇ就是m,ㄈ就是f……全都都有對應的。差別就如此而己,和什麼日本阿拉伯韓國甚至閩南都沒什麼關係。
  • 你知道臺灣的「航空級總統座」是什麼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你知道臺灣的「航空級總統座」是什麼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2017年11月24日 16:39:12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
  • 你知道臺灣人還看報紙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在大陸,已經很少有人看報紙了。但在臺灣,卻還是有很多人在看報紙,當然,比起以前也是少很多了。那麼,關於臺灣的報紙,你知道多少呢?首先,臺灣人不「訂」報紙的,都是零售。但臺灣是沒有書報攤的,想零買報紙,就去便利商店。大街小巷滿滿的便利商店,要買報紙太方便了,而且你每天都可以選擇,不用一年都被一家報紙綁死,今天沒啥新聞你就不用買了。臺灣最大的報紙是什麼呢?答案是《蘋果日報》。《蘋果日報》,簡稱「蘋果」,是臺灣的第一大報,不管發行量和廣告量以及傳閱率上都是。
  • 你知道臺灣有家「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大陸有一家「上海銀行」,還有一家「上海商業銀行」,但臺灣竟然也有一家「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這三家到底是什麼關係呢?答案是,大陸的兩家一點關係也沒有。但這家臺灣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和大陸的「上海商業銀行」原來是同一家,可是現在卻不是了。這話怎麼說呢?1915年,陳光甫先生在上海創立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並在大陸和香港廣設分行。新中國成立後,陳光甫既不願意去臺灣,也無意回大陸,只是派出自己的代理人處理在內地的事務。1950年,陳光甫將香港分行更名為「上海商業銀行」,從此與大陸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脫離關係。
  • 你知道牛肉麵在臺灣被發揚光大成什麼樣了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說到臺灣的吃,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牛肉麵。雖不至於臺灣滿街都是牛肉麵,但每條街至少都有一家,甚至還有條「牛肉麵街」。  大陸上不是有什麼「加州李先生牛肉麵大王」嗎?我不太懂吃,說不出有什麼不一樣,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臺灣的牛肉麵就是有一種臺味,一吃就能感覺出來。  臺灣牛肉麵,號稱「川味」,但其實四川根本就沒有這號面,唯一勉強對得上號的,是成都小吃「小碗紅湯牛肉」──將小碗紅湯牛肉配上面,就成了傳說中的「川味紅燒牛肉麵」。這也就是為什麼臺灣牛肉麵絕大多數都是「紅燒」,清燉的很少。
  •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有「五險一金」嗎?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是沒有「五險一金」的,但臺灣人也有好東西,那就是有「凱子健保」之稱的「全民健康保險」,簡稱「健保」。為了這個健保,臺灣當局每年都要支出將近人民幣800億,也就是說,這些就是臺灣當局給人民看病的錢。有次我無故昏倒,被送急診,付了300塊錢臺幣(約60元人民幣)的健保費,一個早上就把腦部斷層掃描、腦波掃描及心電圖,能做的檢查都做了,這些大型檢查要是都自費的話,7萬臺幣(約14000元人民幣)是跑不掉的。也就是說,健保幫我交了13000多人民幣的看病錢。
  • 你知道臺灣有一款鞋叫「中國強」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大陸年輕人很流行回力鞋,雖然臺灣沒有回力鞋,但仍然有類似地位的老字號球鞋,這個鞋的名字很酷,就叫做「中國強」,我小時候就穿過它。臺灣的橡膠鞋廠接到了美國帆布鞋的大量代工定單後,也學習到製作技術,於是開始推出自有品牌的帆布鞋。  原來匡威鞋的商標上有一顆五角星,五角星在當年臺灣是政治禁忌,所以匡威就不能在臺灣賣了,而且當年臺灣人是不能自由離島觀光的,當年離開臺灣是要申請的,並出示相關單位的證明,所以臺灣人幾乎沒看過匡威帆布鞋的本尊。
  • 你知道臺北去高雄只要一個半小時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你知道臺北去高雄只要一個半小時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2017年10月12日 14:51:33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很多人覺得臺灣很小,但到底有多小?
  • 你看過臺灣人的身份證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畢竟臺灣人在大陸的越來越多,所以你可能看過臺灣人的臺胞證,也就是「臺灣同胞來往大陸地區通行證」,但你應該沒看過臺灣人的身份證。因為在大陸,我們臺灣人根本沒有機會使用這個玩意兒。可是它在臺灣卻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度就像是大陸人的身份證一樣,做什麼事都需要它。當然也不是每個臺灣人都有,像小孩如果不滿14歲,那麼也可以戶口簿或戶籍謄本代替。但14歲之後就一定要申請身份證了。臺灣的身份證字號和大陸的不一樣,除了寫法不一樣:臺灣的「身分證」,是分手的「分」這個字。大陸的是有提手旁的「份」。
  • 你知道臺灣人用「機車」來罵人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很多大陸朋友去臺灣玩,都會驚呼於臺灣馬路上的機車大軍。特別是等紅綠燈時,每次綠燈一亮,一大群機車便如猛虎出閘,那情景真像是一陣大浪襲來,聲勢驚人。事實上,我自己在臺灣,也有多年自己騎機車。在大陸,不叫機車,叫摩託車。現在街頭上也挺多了,但比例上還是沒有臺灣多。
  • 你知道臺灣的「長安街」是哪條路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忠孝東路是全臺灣最熱鬧的道路,一共七段,全長約十多公裡長,走一遍就要花上半天的時間,可謂「臺灣的長安街」。「動力火車」有一首熱唱歌曲《忠孝東路走九遍》,讓很多大陸朋友對這條路產生好奇──這是一條什麼樣的路?它是全臺灣最熱鬧的路嗎?真的有人走九遍嗎?它到底有多長?
  • 你知道臺灣的廁所浴室和大陸有什麼不同嗎?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的廁所和浴室,和大陸的有相同,也有不同。我第一個想到的不同,是臺灣的浴室絕對沒有「浴霸」。我當年第一次看到浴霸,都驚呆了,因為無法理解為什麼要在浴室放那麼亮那麼熱的燈,是要看書嗎?
  • 臺灣人到底用不用微信?(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身在大陸的人都知道,微信已經是超級app了,基本上它不只取代了電話,也取代了媒體的功能,甚至還取代了  那麼,臺灣人用微信嗎?  答案是:有,但不多。  臺灣人最早是用whatsapp,接著用LINE,而微信,在臺灣是不叫微信,是叫wechat,它是比較後期才找羅志祥和楊丞琳代言。現在在臺灣的使用率是:LINE第一,whatsapp第二,再來才是wechat。
  • 臺灣冬天也會下雪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現在也是冬天,不過大約是17度到20度。不像在北京,-7度。即使是冬天,臺灣的最低氣溫會發生在半夜或凌晨,那也就是八九度,從來不會到零下。當然,臺灣潮溼,溼氣會讓人感覺冷入骨髓。所以臺灣的冬天也需要穿羽絨服。那麼,臺灣會下雪嗎?答案是:會。臺灣雖然地處亞熱帶,平常熱得要死。但臺灣的高山也挺高的。冬天一來了比較大的寒流,幾座高山就變白頭山了。
  • 你知道臺北的路名很多來自大陸?(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臺北有非常多的路名,都是大陸的地名,例如「南京」東路、「青島」西路是因為對大陸念念不忘嗎?當然這也是很有可能的事。但還有另一個說法:1945年抗戰結束後,日本歸還臺灣,當時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便將臺北街道名稱由日文改成中文,以消除殖民文化的影響。
  • 你知道臺灣人在高檔書店裡賣大米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另外,臺灣人也很喜歡文藝範,所以這兩樣加起來,連農產品都非常的有文化了。也就是,變成了文創產品。  例如臺灣有一個賣米的品牌,叫「掌生穀粒」,竟然連續兩年獲得德國紅點設計大獎(Red Dot)與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Design for Asia Award)等國際重量級設計獎項。
  • 臺灣大陸差距有多大?看5千人民幣在臺灣能生活多久,你就知道了
    說到臺灣,大家都很熟悉。它與福建省隔海相望,是旅遊勝地。而且這裡經濟發展很快,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已經得到蓬勃的發展。那臺灣和大陸差距的有多大?看5千人民幣在臺灣能生活多久,你就知道了,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