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幼兒園後,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媽媽。總是為孩子們的各種事情而擔心,比如能不能自己去上廁所,會不會被別的小朋友欺負,能不能自己睡覺,老師對孩子是否有耐心等等。雖然老師們經常在群裡發視頻,但最終媽媽們還是放心不下。
對家長而言,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好不好一直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想到這兒,不少家長會去學校偷偷地親眼看看。實際上,每一位家長在孩子剛進入幼兒園時,都會被這一問題困擾。
事實上,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態好不好,其實都可以從孩子平時的表現中體現出來,特別是以下3種表現,需要家長多加注意。
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這3個細節看得清清楚楚,父母要多留心!
1、孩子放學後是否願意離開?
這個信號很重要,說明孩子們在幼兒園裡學習的情況還不錯。從前,我家的孩子早上不想上學,放學也不想回家,還總在抱怨為什麼我總是那麼早到學校接她,搞得我一臉疑惑。每天放學後,我們都要到幼兒園操場,還有玩具房去玩一玩,才願意回家。
這個細節是用來判斷孩子在幼兒園裡面的狀態非常有用,如果孩子經常放學之後就不想要回家,說明幼兒園比回家更能讓孩子感興趣,也就說明孩子在幼稚園很開心。所以,家長接孩子時可以故意逗留十分鐘,觀察孩子的反應,是想要趕緊離開還是想要繼續玩。
2、兒童在行為、情緒上是否有異常?
之前朋友跟我吐槽過一件事,她發現自己3歲的女兒,突然變了個人,總是對別人「呸」一聲,態度也很不好。當時她很疑惑,家裡誰都沒有這樣的習慣,於是去幼兒園調監控器。
原來,有幾個小朋友經常對女兒「呸」,因為沒有肢體衝突,所以老師也沒怎麼管。之後朋友及時與老師溝通,把問題解決了,她女兒的怪癖也就消失了。
孩子們模仿能力很強,當老師或者孩子們有了這種行為,他們很容易學會;第二,孩子們在幼兒園裡受到欺負,因為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孩子們不能把事情說清楚,就會跟家長大哭大鬧。
在這個時候,需要我們做父母的給孩子提供一個表達途徑,比如準備一個情緒卡片,讓孩子選出他們今天的情緒。或者玩角色扮演的小遊戲,內容就是幼稚園的日常生活,這樣的方法屢試不爽。
3、在幼兒園裡孩子是否願意大便?
大多數孩子剛上幼兒園,都不會在幼兒園裡大便,導致家長對這個細節視而不見。幼兒是否願意在幼兒園大便,其實有兩個重要反應:孩子是否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以及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怎樣的?
三歲的孩子已經有了很強的自我意識,就拿我家的孩子來說,只有最親近的人才能碰她的屁股。他們認識到上廁所是個人隱私,面對陌生的老師,孩子往往會覺得害羞。
同時,有些老師為了方便管理,規定了孩子上廁所的時間。失去上廁所的機會,就會讓孩子一直憋著不敢去上廁所,所以老師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行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父母可以從改善兒童的生活能力開始:
首先提高孩子的自我照顧能力:在上幼兒園之前,最好教孩子自己去衛生間、吃飯、睡覺、穿衣等。
另一方面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幼兒園有問題的孩子只能找老師,所以教孩子有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和老師說。
家長們在平時還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通過遊戲,家長可以提出各種各樣的具體問題,讓孩子明白該如何表達。也可使用幼兒園相關的繪本故事,讓孩子熟悉幼兒園環境,如何與老師及小朋友相處。
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我為孩子準備了這套《我是幼兒園小主人》。其中包括如何幫助孩子解決吃飯問題,自我照顧,人際交流,安全教育等。
因為買了這套書,在孩子上幼兒園的前半年我就一直陪著孩子看,書裡的孫小聖各種趣事讓孩子都很感興趣,從孫小聖的故事裡孩子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上幼兒園也比較期待。在進入了幼兒園後問題也少了,孩子很快就適應了,慶幸自己為孩子買了這套書。連結分享在下方,有需要的家長朋友點擊下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