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語典故之都:名字用了3000多年,1584個成語跟這座城市有關

2020-12-23 惜寒說史

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直存在的國家。我國,擁有著上下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在這五千多年的歷史中,滄海桑田,鬥轉星移。在我國廣闊的國土中,有許多城市換了很多名稱,但是也有一個城市,一直保持著自己原來的名稱,就是邯鄲。

一提到邯鄲,我們最先想到的都是"邯鄲學步"這個成語故事:戰國時期燕國的一位少年,因為羨慕邯鄲人的走路姿勢好看,就專門來到邯鄲學習邯鄲步。但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非但沒有學會邯鄲步,連自己原來的走路姿勢都忘記了。

這個故事現在還被我們拿來嘲笑那個少年,也藉此機會來嘲笑那些一味模仿其他人的人。也有文獻指出:不是那個少年笨,而是邯鄲步太難學了。原因是,古城邯鄲是一個注重禮儀的城市,禮儀習俗特別多特別複雜,所以少年才沒有學會。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能夠看出,邯鄲都是一座禮儀之城

邯鄲不僅僅是一座注重禮儀的城市。邯鄲作為一座3100餘年沒有改名的城市。在這座城市裡沉澱的歷史文化也是其他城市的幾倍,有了這些歷史文化的滋養,才有了在抗日戰場以及解放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將士們,也才有了現在古色古香的邯鄲城。

邯鄲地名的來源

邯鄲這個地名的來源一般來說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邯鄲這個城市以前是被稱為"甘丹"。甘丹的含義就是日升日落之地。因此,看來,在我國古代,甘丹就是日升日落之地。第二種說法就是邯鄲地名是由一個姓氏演變而來的,後來就逐漸變成了城市的名稱。

第三種說法也是最有歷史依據的說法:在《漢書.地理志》中有這樣一段原文:"邯鄲山,在東城下,單,盡也,城廓從邑,故加邑雲。"這段原文的意思就是這樣的:在邯鄲的東城有一座邯鄲山,單這個字的意思就是山脈的盡頭,所以,這座城市就被就被成為"";又因為"城廓從邑",所以,就在單字的旁邊加了一個阝,這樣,就變成了現在的邯鄲。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

除了這些多樣的的名稱來源,邯鄲作為我國唯一一個3100多年沒有改名的的城市,也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在這中間最為有名的就是"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據一名專門研究成語的邯鄲專家指出,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約有1584條,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成語之都。

例如:負荊請罪、完璧歸趙、價值連城等我們熟知出自於邯鄲的成語故事,還有頂天立地、紙上談兵、奉公守法、毛遂自薦、曠日持久等一些我們熟知卻不知道出自邯鄲的成語。這些成語滋養了邯鄲這個文明古城,鑄就了這個城市獨特的文化底蘊。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邯鄲市作為一個擁有著3100餘年歷史的古城,也擁有著很多文化脈系:例如中皇山女媧文化等文化脈系。在這裡就舉幾個著名的文化脈系的例子:

紅色聖地文化

在抗日戰爭時期,邯鄲位於華北敵後抗日戰場的最前沿。在這裡,無數的戰士以及將領們拋頭顱、灑熱血,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邯鄲建立了現代最早的紀念性建築——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除了這些物質性建築以外,邯鄲還是精神力量的源泉:《人民日報》、《人民畫報》都是在邯鄲創刊的,這些報紙帶給了中國人民無窮的力量源泉,也激勵著中國人民走向自由。

雞澤毛遂文化

"毛遂自薦"、"一言九鼎"、"脫穎而出"的典故故事應該是耳熟能詳的。後來,我們就用"毛遂自薦"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敢於主動推薦自己的人。毛遂也給我們一直以來以謙遜為守則的那些知識分子樹立了一個敢於推薦自己的形象。機會都是自己爭取來的。只有你自己做好準備,才能夠在機會來臨的時候更好地抓住機會,表現自己。

毛遂的故鄉就是雞澤縣。於是,毛遂精神就變成了當地的文化遺產,激勵著當地人民勇敢探索、毛遂自薦、敢於人先。毛遂文化這種積極向上的文化,也會有利於當地人才的發展。同時,毛遂文化現在也變成了全中國積極向上的文化,有利於我們全社會積極向上,營造社會主義新風尚。

廣府太極文化

太極,應該說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一大瑰寶。這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這套拳法可以修身養性,也可以強身健體。太極拳創建宗師就是邯鄲永年縣的楊露禪和武禹襄,因此,永年縣被國家授予"太極拳聖地"等榮譽稱號。久而久之,在廣府就形成了太極文化。這種太極文化,現如今,已經成為了向世界傳播健康和友誼的紐帶,也成為了中國獨特的文化旗幟。太極文化,已經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標籤,向全世界傳播開來,讓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中國獨特的文化魅力。

中皇山女媧文化

女媧,在我國傳說中是人類的始祖。是"女媧造人",才有了現在14億多的泱泱大國;是"女媧補天;才有了現在安居樂業的景象。雖然這是創說,但依然代表著我國古代人民豐富的想像力,以及我國古代人民對於人類起源的原始思考。

著名的女媧皇宮就位於邯鄲的中皇山之上。女媧皇宮所代表的就是女媧文化,女媧文化所體現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於探索的民族精神。正是有了這些民族精神的支撐,才能夠支撐我們中華民族一直矗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邯鄲,一座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城,一座3100多年未改名的城市她不僅承載著更多的歷史故事,更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正是因為這些優秀的歷史文化的存在,才激勵著我們民族戰勝一次又一次的磨難。

這些歷史文化經過漫長的時間沉澱,已經變成了我們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自強不息、勇於探索、敢於人先、無私奉獻。這些民族精神都是我們的瑰寶,激勵著我們中國人民不斷前進。

相關焦點

  • 河南這座地級市,名字沿用3000多年,號稱「成語典故之都」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座3000多年都沒有改過名字的城市。 這座號稱我國最「神奇」的城市就是位於河北省南部的邯鄲市,相信各位小夥伴們在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就已經明白一大半了,「邯鄲學步」這個成語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學習過了。另一方面,從這一個成語也可以看的出來邯鄲市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叫這個名字了。
  • 中國歷史上從未改名的城市,用了三千多年,眾多成語的起源地
    邯鄲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歷史,一提到邯鄲就會想到「燕趙故都」、「成語之鄉」、「太極之城」等,可是你們知道嗎?它是中國唯一一個三千年沒有改過名字的古都,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錫古大罪,價值高昂的符咒,圍困魏國拯救趙國,具造才幹,老天爺不忘公,法之師,持續利慾而返,貧賤之交高壓之戰堆積於紙上談兵,自清,道堯之爭,正道,矢砸碎轉雞、排水、無蹤的(馬、掠奪者)、「黃羊之夢」也不撿起來,全部都發生在一起,根據一位專門研究一段成語和典故的學者的考證,一段有關的成語典故共1584條,作為歷史文化的名城,許多著名的歷史事件發生在這裡,一段與不同的歷史文化聲譽不同的重要的地方
  • 邯鄲3000年不改名,還是著名成語典故之都,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城市
    邯鄲是我國有著30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這裡孕育了8000年前的新時器早期磁山文化,戰國時是趙國的都城,漢代與洛陽、臨淄、南陽、成都共享「五都」之名,是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名城。但「邯鄲」之名,從三國時期起就出現了,因為在邯鄲的東城下,有一座邯山,以單指山頭,而邯山則以此為界,於是就有了「邯鄲」之名,而且這個名字,自建城以來,已有三千多年,這也是中國地名文化的一個特色。而且「邯鄲學步」這個成語讓更多人知道了邯鄲這個地方,它為什麼不改名,也許就有這個原因。這座城市裡的紅牆磚,方寸土地,無不透露著其前世今生。
  • 中國成語之都:上千條成語與這有關,中國一座被遺忘的古都
    單單從咱們國家的歷史上來看,河北絕對算得上是個臥虎藏龍的省份。這裡有著數座在歷史上極盡輝煌的城市,也有著不少文化上影響力、傳承非常深遠的城市,例如之前筆者寫過的普通話採集地承德,也例如咱們今天要來了解的這座公認的中國成語之都——邯鄲。
  •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的哪個成語最有名呢?至今沒有共識?
    邯鄲是一座擁有30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悠久的古城孕育了勤勞的人民和不朽的文明,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被譽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據專家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在邯鄲,你漫步街頭巷尾,隨處都能見到成語典故,每一個典故,都承載著一段歷史,或催人奮進,或引人深思。在邯鄲,有「路不拾遺」的風尚,有「完璧歸趙」的慷慨,更有「一枕黃粱」的春秋大夢。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邯鄲,以成語而聞名的城市,各具特色
    書面語、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習語,但是你知道這些習語的典故來源嗎?這座以成語而聞名的城市,其成語典故遍布大街小巷,這座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從邊塞到中原的邯鄲成語典故,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各具特色。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3000年的歷史變更,這座城市卻一直沒有改過名字,用成語命名!
    當時這個地帶城市繁華,對當時的全國社會經濟起著很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這裡成了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可見這裡在我國歷史上有多麼重要。在我們的歷史上出現的早期大城市,都基本上在我們今天的河南與河北這一帶,很多人會問是什麼原因呢,現在不是沿海的比內陸發達嗎?
  • 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淮南:一千成語一座城
    「百川歸海、一葉知秋、草木皆兵、一寸光陰一寸金……」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都出自淮南。近日,淮南市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成語典故是最能體現漢語優點的一種語言結構,寥寥數語,蘊意無窮。
  •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邯鄲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2500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燦爛的古典文化,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是當之無愧的「成語之都」。據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趣學活用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怎麼運用「葉公好龍」這個成語了嗎?給大家舉個例子:他家的書架上擺滿了各類書籍,但他一本也沒有讀過,只不過是葉公好龍罷了。
  • 中國有座城市,名字沿用3000年沒有改過,還創造了3000多個成語
    他們中,有認為胡服騎射,並被譽為古時候中國改革開放、變法維新圖強先行者的趙武靈王;有統半個中國,且能賦詞的一代梟雄曹操;有三國諸葛亮每以自喻、與管仲並稱的將軍樂毅。趙姬作為始皇帝的媽媽而出名,母以子貴,她是中國在歷史上第一個皇太后;羅敷為漢樂府《陌上桑》的女一號,其忠貞不二、玉潔冰清的品行打動著後人往者。邯鄲文化《漢書》記載,「邯鄲南據大河(古黃河),北有燕、代,楚雖勝秦,必不敢制趙,若不勝秦,必重趙,趙承秦、楚之弊,可以得志於天下。」
  • 趙孝斌和「中國成語典故名城」
    一本書奠定了一張城市名片   2016年4月1日,在開封清明文化節開幕式上,中國文聯、中國民協向開封市政府頒發了「中國成語典故名城」牌匾,並在開封建立「中國成語典故文化研究基地」。使古城開封成為全國首座「中國成語典故名城」,也是開封在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書法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等榮譽稱號之後的又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
  • 此城為「成語之都」,戰國時的都城,古代一線城市,曾經無比輝煌
    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紙上談兵、價值連城、毛遂自薦、梅開二度、銅雀春深、寧可玉碎,不能瓦全、黃粱美夢、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南轅北轍、河伯娶妻、挾天子以令諸侯、下筆成章、步履蹣跚、三寸之舌、驚弓之鳥、不遺餘力、捨本逐末……這些膾炙人口的成語的誕生都與一座城市有關,它被譽為中國成語之都,你猜出來是哪座城市了嗎
  • 淮南:細品成語典故 看盡城市春秋
    淮南是中國成語典故重要的歷史文化源地之一,其中千古奇書《淮南子》便貢獻了眾多成語,這既是淮南人引以為傲的文化符號,同時也成為淮南爭創「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條件和優勢。「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是由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的與成語典故有深厚淵源城市的一項榮譽稱號。
  • 河北千年古城,被譽為「成語之鄉」,可惜只是三線城市
    歷史長河滾滾向前,每個地域的發展,也有不同的命運,就拿河北省邯鄲市來說,這裡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古城,迄今有30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成語之鄉」、「典故之鄉」,可惜現如今只是三線城市,對比歷史上曾經的輝煌,未免令人嘆息。
  • 享有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美譽的河北邯鄲,有什麼出名的東西麼?
    邯鄲農業生產條件優越,是中國小麥,棉花、玉米等五種農產品優勢產區,小麥、棉花年產量達200萬噸和8萬噸,有「北方糧倉」、「冀南棉海」之稱,形成了雞澤辣椒、臨漳獺兔、館陶蛋雞、魏縣鴨梨等10個特色產業之鄉。邯鄲市目前有邯鋼、天鐵、新興鑄管等鋼鐵企業40餘家,鋼鐵年產能4000萬噸,是全國重要的鋼鐵基地。
  • 擦亮國家級金字招牌 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來了
    淮南網訊 淮南是「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為加強成語典故文化建設,進一步形成成語典故傳播熱潮,使這一國家級「金字招牌」更閃亮,12月7日,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將在淮師附小山南校區舉行,來自淮南大中專院校及中學、小學3個組別的18支隊伍將展開激烈比拼,一決高低。通過大會活動的舉辦,進一步擴大「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 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鳴鑼比武
    為加強成語典故文化建設,進一步擴大「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形成成語典故傳播熱潮,使「中國成語典故之城」這一國家級「金字招牌」更閃亮,12月7日,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在淮師附小山南校區舉行,來自淮南大中專院校及中學、小學3個組別的18支隊伍展開了激烈比拼。
  • 這些成語都和南京有關?源於南京的成語有100多個
    詩仙李白的一首《長幹行》讓「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這兩個成語得以流傳千年,也讓中華門外的長幹裡聞名於世。如今,這裡豎著一男一女兩個孩童的雕像。每每形容起幼年相識、感情純潔的男女,人們便會立刻想到長幹裡。得意忘形、鳳毛麟角、一往情深……你知道嗎,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都源於南京。
  • 成語典故與寶都街道
    魯網12月13日訊 全市「四個城市」建設動員大會強調,打造產業強市、文化名市、活力城市、品質城市,為順利實現現代化強市目標提供堅強保障。會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曙光在著力打造文化名市時要求,深度挖掘和宣傳推介與濰坊有關的成語典故,不斷提升濰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