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8日,第六屆中國語言產業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和澳門特區的70餘位代表,在線下、線上圍繞「迎接新十年:中國語言產業研究的使命與任務」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中國語言產業論壇」由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語言產業研究院主辦,旨在促進語言產業問題研究、深入探討中國語言產業的發展。本屆論壇由《山東師範大學學報》《語言產業研究》《語言政策與規劃研究》提供學術支持。
中國語言產業研究院院長賀宏志研究員主持論壇開幕式,他對與會的專家學者、業界代表表示誠摯歡迎與感謝,簡要介紹了本屆論壇的背景與目的:2020年,是中國語言產業研究系統開展的第十年,在國家內政外交、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中,語言產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不斷滿足著語言產品與服務新的消費需求,為增強國民語言能力、推進語言文字工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語言文字工作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抗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開展重大突發事件中的應急語言服務研究;服務國家語言戰略,落實全國語言文字會議精神;作為新興產業在新經濟時代的發展規劃研究及「十四五」時期的具體謀劃……,第六屆中國語言產業論壇的任務是對這一系列重要議題進行探討。
在開幕式上,武漢大學中國語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世舉教授、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陳英傑教授先後致辭。
趙世舉教授在致辭中說: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類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也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應對這些新問題,需要新的思考、新的理念,同時,也需要學者們具有責任與使命意識、奉獻與擔當精神。在這一背景下,第六屆中國語言產業論壇的舉行,既恰逢其時,又十分不易,同時,論壇主題「中國語言產業研究的使命與任務」也顯示出這種勇於擔當的精神。
陳英傑教授代表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向與會代表簡要介紹了中國語言產業研究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情況,他說:中國語言產業研究院在推動「產研結合」及服務國家語言文化建設方面已形成了品牌影響力;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2019年開始招收「語言產業研究」方向博士、碩士研究生,致力於建設語言產業交叉學科。作為學術平臺的依託單位,文學院將繼續為語言產業交叉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提供支持,將其作為我們語言學科新的亮點和增長點。
接下來,第一場主旨報告由中國語言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豔教授主持。中國語言產業研究院名譽院長、北京語言大學李宇明教授,武漢大學趙世舉教授,科大訊飛教育事業群汪張龍副總裁,《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主編李宗剛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傳媒大學姚喜雙教授,廣州大學黨委書記屈哨兵教授做主旨報告。
李宇明教授在《中國經濟新發展與語言學》的報告中認為:中國經濟的新發展需要全面深入認識語言的經濟屬性、形成強大的支撐經濟的語言能力、制定語言與經濟協調發展規劃。為此,可以從管理者的語言能力、經濟活動所需要的語言能力、發展語言產業的能力、語言服務能力等四個方面來進行考慮。同時,也要意識到當前在經濟的新發展中,還存在語言意識薄弱、缺少語言規劃、語言能力不足等問題。希望經濟工作者乃至社會工作者提升「語言覺悟」,認識到語言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研究語言的經濟屬性、研究語言產業,在經濟規劃中要包含語言內容、經濟活動中要發揮語言能量,統計經濟成果時要注意計算語言的貢獻。
趙世舉教授的報告題為《語言服務產業的集約化發展之路》,基於我國語言服務產業現狀,提出了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結構、改善產業體系和產業生態的語言服務產業集約發展之路,並強調集約發展的關鍵在於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協調發展、提能增效、做大做強。
汪張龍副總裁在《人工智慧助力國際中文教育》的報告中分析了人工智慧與語言學習的關係,並以「全球中文學習平臺」建設為例介紹了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全球中文學習平臺」旨在打造中文學習和中華文化傳承傳播的智能語言學習平臺,助力於形成共創、共享、開放的中文學習生態圈。
李宗剛教授圍繞《學術刊物中的語言產業研究專欄建設》,介紹了《山東師範大學學報》在語言產業研究專欄建設方面的具體設想,認為作為新學科的語言產業研究為語言學研究拓展了一片廣闊的天地,準備把語言產業研究作為山東師大學報在語言文學方面的重點關注學科,依託中國語言產業研究院,積極參與到中國的語言產業研究當中,更好地在中國新興學科崛起的時候出力,在為語言產業發展助力的同時,也將學報的發展往前推進,讓學報與新興學科的崛起發展同頻共振,真正實現互利共贏。
姚喜雙教授的報告題為《貫徹五中全會精神 推進語言產業發展》,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五個方面,落實五中全會要求,突出「加大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力度」的主題,在語言產業發展中,尤其要重視創新,以創新驅動語言產業高質量發展。
屈哨兵教授報告題為《語言服務與語言生活》, 提出了對語言生活和語言服務關係的判斷,分析了當前語言生活和語言服務關係理解上存在的一些糾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語言生活和語言服務關係的三種樣態:語言生活和語言服務交替迭代螺旋上升;相對單一的語言生活建設和多樣語言服務需求之間矛盾永在;語言生活和語言服務因果相連、果因相繼。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裴亞軍副主任、光明日報記者柴如瑾老師參加了論壇上午時段的交流。
下午時段的第一個議程為「中國語言產業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聘書頒發儀式」,由中國語言產業研究院院長賀宏志研究員為聲望聽力集團傅建彤總裁、科大訊飛教育事業群汪張龍副總裁、全球說楊利民副總裁、賽酷雅楊陽副總裁、中譯語通張曉丹副總裁頒發了中國語言產業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聘書。客座研究員為研究院的博士生、碩士生開設行業市場、企業管理、新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前沿講座。
李豔教授對五家企業在中國語言產業研究院十年發展過程中所給予的支持表示感謝,向與會代表介紹了研究院與科大訊飛共建「產學研合作基地」後所開展的工作,2021年將繼續推進與更多企業的合作共建。企業以適當方式支持研究院學術活動和學科建設,為研究生提供實習和現場教學。
接下來,是第二場主旨報告,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副院長董希驍教授主持。北京外國語大學國家語言能力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天偉副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副院長董希驍教授、中譯語通張曉丹副總裁、東南大學亞太語言政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韓亞文教授、山東大學張衛國教授、賽酷雅張琛董事長、中國語言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豔教授、廣西民族大學社科處處長劉金林教授代表學校黨委書記卞成林教授發表了主旨報告。
張天偉副教授報告題為《國家語言能力評價體系構建與語言產業發展》,基於對國家語言能力理論體系、國家語言能力評價指標、能力評價的具體方法的闡釋,探討了國家語言能力與語言產業的關係,認為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建議語言產業研究關注跨界研究、技術賦權以及與我國國情的結合。
董希驍教授的報告題為《我國非通用翻譯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從歷史發展、需求狀況、供給側三個方面對我國非通用語種翻譯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認為政府應減少對非通用語種翻譯產業需求側的幹預,減少翻譯「高消費」現象,同時,加強對供給側的監管,推動行業準入標準的出臺,促進產業良性發展。
張曉丹副總裁的報告題為《新型語言人才需求及應對》,從服務內容、服務方式、服務手段三個方面對新型語言服務供應商進行了定義,指出語言技術的發展既是變革也是機遇,市場對語言技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作為語言人才要學會擁抱技術、接受技術,促進技術進一步發展。
韓亞文教授的報告題為《「一帶一路」背景下江蘇高校外語服務現狀研究》,在調查江蘇各大高校外語網站的語言、內容、結構和來華留學生體驗的基礎上,分析了目前江蘇高校網站存在的問題,提出改善高校外語服務質量的對策和建議,認為高校應重視外語網站語言服務的功能,明確高校外語網站語言服務的定位。
張衛國教授的報告題為《語言的幸福效應:普通話能力對居民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利用2012年和2015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的數據,考察了普通話能力對居民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及機制,認為普通話能力對居民幸福感有積極影響,心理健康和收入水平是影響普通話能力和幸福感關係的重要因素。
張琛董事長的報告題為《面向海外市場的漢語傳播》,從企業視角下國內外語言文化傳播、海外中文教育市場的情況、後疫情時代下海外中文市場的機遇與挑戰三個方面對海外中文傳播現狀進行了分析,希望充分把握海外市場漢語傳播的機遇,深度進行產學研合作。
李豔教授在《中國語言產業十年》的報告中認為:2010-2020年是中國語言產業研究落地生根的十年,基於對語言的生產力屬性的認識,專門、系統的語言產業研究逐步壯大;在此基礎上,語言產業研究者搭建理論研究框架、把握技術變革與語言智能前沿、調查語言產業各業態及區域語言產業狀況、進行語言產業經濟貢獻度研究,並在語言服務、語言扶貧等方面實現研究拓展。面向新的十年,語言產業研究需以「服務國家與社會」作為學科使命與發展要求。
廣西民族大學劉金林教授代表卞成林教授做題為《廣西中越邊境語言產業發展與邊民「多語能力」的培育》的報告,通過分析中越邊境居民語言能力與其收入的相關性,充分表明培育中越邊境居民多語能力是實現居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在此基礎上,提出在中越邊境地區發展語言產業的必要性,針對中越邊境地區語言產業發展現狀的種種不足,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隨後,是兩個專題對話板塊。在專題對話板塊一「區域語言產業發展狀況調查」中,澳門城市大學胡波、澳門理工學院王宇嬰、西安文理學院董洪傑、東北師範大學李青苗、三亞學院程海東、山東師範大學馮紅梅、雲南開放大學餘江英、鄭州輕工業大學尹悅、西藏大學張華娜、湖北民族大學江佳慧、中國語言產業研究院董瀟逸分別介紹了澳門、西安、東北三省、海南、山東、雲南、河南、西藏、鄂西南、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產業調查的進展狀況,湖州師範學院祁亨年教授書面介紹了湖州市語言產業狀況。
專題對話板塊二「語言產業發展與國家語言戰略」由韓亞文教授主持。全球說楊利民副總裁探討了「一帶一路」語言支撐系統的建設,南京農業大學田學軍教授探討了網絡語言的文化構建問題,燕山大學董雪松副教授探討了國際中文在線教學資源以及產業化發展問題,上海外國語大學王陳欣博士從語言治理視角探討了少兒英語培訓規劃問題,北京外國語大學研究生張萬旭介紹了羅馬尼亞的語言智能化建設,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李昊分析了法語聯盟主導的法國語言教育產業及其對孔子學院的啟示,澳門大學助理教授王珊探討了國際漢語歌曲類特色教材的編寫。
第七屆中國語言產業論壇將由廣西民族大學承辦。論壇閉幕式上,賀宏志研究員對全天的會議進行了簡要總結並宣布本屆論壇閉幕,期待明年論壇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