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日睡眠不好,今天中午睡覺醒來有些頭痛,整個人感覺有些昏昏沉沉。出門上班的時候,發現陽光很好,忽然覺得有些恍惚。
明明中午下班的時候,天空還飄著小雨,這一刻,陽光卻如此燦爛,估計是因為起床後看到知乎推了一個問題:你認為華南農業大學怎樣?順手點開,看到很多人放了華農的圖。
所以,在這個陽光讓我不覺眯起眼睛的午後,我忽然想起了遙遠的大學生活。
那一年,我高考失意,因為自己最得意的語文在高考中考出了全校倒數第一,縱使是數學英語等科目考得還不錯,在廣東那個考前填志願、按照排位計分的年代,我的一個同學僅有語文考得比我好,雖然他的與語文分數也不高,但結果是,他去了第一志願華南理工大學,我去了隔壁的華南農業大學,遙看著我的第一志願中山大學。
也有和我同分的同學第一志願填了華南師範大學,也如願了。
雖然一開始到華農是帶著一些失落。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喜歡上了這個東南亞最大的校園。
大一大二我們在東區,前面幾屆師兄師姐每天要過隧道去西區上課,紅滿堂論壇上還流傳著當年他們舉著單車過隧道的照片,或者當年他們著實無奈,只是等到後來我們看到照片時,卻覺得十分豪邁。
我們這一屆剛好啟用了東校區的教學樓和實驗樓,所以免去了往返奔波於東西校區之苦,除了軍訓的時候。
印象中大學以前我應該是膚白如雪的,卻因為大一開學後一個月的軍訓,直接曬成了黑人。
看著網上說斑點潛伏期七八年才在表皮出現的觀點,再看看自己滿臉的斑點,想來大概就要追溯到大一的軍訓了吧。因為我身上的皮膚,多虧當年有迷彩服的掩護,至今還是白得可以看見血管。
由於當年東區尚且屬於建設期,所以外出一趟也並不容易。後來華農最出名的景點之一紫荊橋,雖是我們大二時開通,但當時尚未成為風景,也乏善可陳。
那個時候的東區,大概只有教學樓後面的情人坡吧,只是直到搬離東區,我僅有路過。
大二的暑假,我們搬到了華山區,感覺出入比東區方便很多。出正門是五山路,後來正門地鐵開通後更加方便,記得當年我們還搞過要求地鐵站名更名之類的活動,類似於說佔用了華農的正門卻叫「五山站」,要求改為「華農站」。
西門、北門出去也都有各個高校都必有的美食一條街,食物物美價廉,沒有人會去在意衛生是否也在線。
那時候,我們吃膩了飯堂,便會去美食街吃東西,高鈣鹹骨粥配蒸餃,章魚小丸子、山東煎餅,燒烤,糖水……還有我很喜歡去的潮州大排檔,常常讓人十分想念。
但是離開學校這麼久之後,我發現我懷念的卻不是校外的這些小吃或美食,而是芷園的皮蛋廋肉粥和蛋撻,稻香園的土豆燒雞小腿,西園的辣子雞、五柳炸蛋和冬天的各種煲菜。
飯堂1塊錢一份的炒粉在被我們挖掘為美味早餐擔當後,成了我們大四沒課還早起的動力。我們還曾為湯粉面窗口的叔叔每次都給我們其中一個舍友較多的榨菜而打趣了她一個學期。
最最讓我懷念的大概就是1元窗口的五柳炸蛋吧,顏色是那麼鮮豔,讓人看著十分有食慾,吃起來也十分酸甜可口,酸甜度適宜,秒殺現在各種餐館和大排檔的五柳炸蛋。
因為對它的念念不忘,導致這麼多年來外出吃飯,只要看到菜單上有五柳炸蛋,我都忍不住想點,與記憶中的「色香味」俱全相比,愈發想念。
只是前幾年回了幾趟華農,卻不見五柳炸蛋的身影。想起當年一開始也沒發現它,是有一次發現我們班家裡守著整棟樓出租的一個廣州同學天天在1元窗口排隊,好奇跟著她買了一份之後才猛然愛上了。
說起來,我覺得應該為母校點讚,當年專門開設1元窗口,菜品還不少,自我發現了五柳炸蛋後我又嘗試了榨菜肉絲等菜品,覺得肉少榨菜多太適合我這種喜歡榨菜更甚於肉的人了。
說了很多吃的,竟然沒有說西區的「魔鬼大草原」,那一大片的草地,見證了多少校園情侶的情與愛?
我記得當年校園裡很流行一首歌,是華農人自己改自己唱的《江南》。我曾在偶然的情況下認識了作者,還曾經和他在QQ上聊過很長一段時間,後來,QQ被微信取代,我們也沒再聯繫,但當年他的歌聲帶給我們的感動,一直留存在我的記憶裡。
想起那些陽光透過課室窗簾縫隙,我的思緒隨著陽光下跳舞的粉塵四處飛舞的日子,是多麼的美好。
我知道,時光推著我,不知不覺已經走了好遠。
而母校,開始變成了心底一個美好的符號,我知道,她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