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生到1歲,寶寶以驚人的速度成長和變化,每個月都會帶給我們驚喜。
很多爸爸媽媽可能只記得寶寶什麼時候開口說話,什麼時候學會走路,卻忘了其他同樣值得紀念的成長瞬間。
小樣媽給大家總結了1歲前寶寶的10大成長裡程碑,包括什麼時候對媽媽微笑,什麼時候會餵自己吃飯,什麼時候會用手勢和爸爸媽媽溝通等。
還附上了詳細、實用的育兒建議給大家做參考,我們一起往下看吧。
1、微笑
2個月左右,寶寶會主動地衝你微笑。
你可能會說,「我家寶寶月子裡就會笑了。」但那時的微笑不是寶寶主動做出的,而是一種反射性的動作。
至少要到3周大時,寶寶才會出現「誘發性微笑」:當你對他微笑時,他也用微笑回應你。
2個月大時,寶寶會出現「社交性微笑」,光聽這個名字就覺得很厲害對不對?
這種微笑的出現標誌著寶寶的社交能力到達了一個新的裡程碑。當他看到喜歡的人,比如媽媽時,即使你沒有微笑,沒有特意逗寶寶,他也會用這種方式對你釋放善意,告訴你他很喜歡你。
【育兒建議】
寶寶能夠主動地微笑,表明他的大腦和神經系統在健康地發育,他在學習怎麼與人互動,建立親密關係。
爸爸媽媽在照顧寶寶時,要多對他微笑、擁抱、說話,多做肌膚上的接觸,不僅能刺激寶寶大腦的發育,還能幫助他建立起安全感。
2、翻身
4-6個月期間,很多寶寶學會了翻身。他們大多是先學會怎麼從俯臥(趴著)翻到仰臥(躺著),然後再學會反過來翻身。
翻身對寶寶而言,是很重要的一個裡程碑,因為這是寶寶第一次主動地移動身體,用不同的視角去觀察周圍的世界。
同時,翻身也是其他大動作(如坐、爬)發展的基礎。
【育兒建議】
引導寶寶翻身,可以做2件事。
1、每天陪寶寶練習趴。
趴的練習不僅能鍛鍊寶寶頭、頸、背部的肌肉,為早日學會翻身做準備,還能緩解寶寶脹氣,讓小肚肚覺得很舒服。
2、用玩具吸引寶寶。
可以趴在寶寶的旁邊拍手、說話,吸引寶寶的注意,引導他翻身。也可以拿一些能發聲的玩具,像是搖鈴、擠壓玩具等。
3、坐立
6-8個月,很多寶寶能夠在沒有支撐的情況下坐一會兒。當寶寶能夠坐起時,他們就能騰出雙手探索玩具,做一些更精細、難度更高的動作了。
【育兒建議】
1、寶寶能夠抬起自己的上半身後,我們就可以幫助他練習坐立。
可以讓他靠在我們身上,也可以用枕頭或沙發角給寶寶提供支撐。
由於寶寶還在學習怎麼平衡,小腦袋又大又重,很容易重心不穩摔倒,所以寶寶坐著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陪在身邊,避免摔傷。
2、當寶寶坐得比較穩以後,可以多陪他玩一些精細動作的遊戲。
比如把玩具放在他面前,讓他練習抓握;把小球滾到寶寶面前,讓他推回來等。
4、長牙
大多數寶寶會在6-10個月萌出第一顆乳牙。從這個時候起,我們就要堅持每天給寶寶清潔牙齒了。
健康、潔白的牙齒不僅能幫助寶寶更好地咀嚼食物、發音說話,還能提升寶寶的顏值和自信哦。
【育兒建議】
1、寶寶出牙的時候可能會感到不舒服,容易哭鬧、流口水,喜歡咬東西,甚至發燒(不超過38℃)。
我們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磨牙棒、牙膠,緩解牙齦的不適。
2、寶寶出牙後,每天早晚兩次,用指套型牙刷或其他柔軟的嬰兒牙刷給寶寶清潔牙齒,防止蛀牙。
5、自主進食
6個月後,可以給寶寶添加輔食,這是媽媽們都知道的事。不過你知道嗎,8個月左右,就可以讓寶寶學著自己吃東西啦。
給寶寶準備一些可以用手抓的食物,比如煮熟、切成小塊或小條的蔬菜,切成片狀或小條的水果,小片的麵包、饅頭片、手指餅乾等。
把這些食物放在盤子裡,讓寶寶用手抓著吃,不僅能鍛鍊寶寶的自主進食能力、口腔的咀嚼能力,對精細動作也是很好的鍛鍊哦。
【育兒建議】
1、給寶寶吃手指食物的時候,安全是第一位的。食物的質地要相對軟一些,切成小片、小條或小塊。
不要給寶寶吃大塊、質地較硬的食物,如堅果、整粒的葡萄、沒有去核切碎的水果、糖、果凍、火腿腸等,避免引起窒息。
2、手指食物重在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和進食能力,讓寶寶享受吃飯的樂趣。
我們可以在點心時間給寶寶準備手指食物,讓他抓著慢慢吃,不用擔心他會餓著。
6、爬行
7-9個月,大多數寶寶開始學習爬行。
寶寶可能會先向後爬,一段時間後才學會往前爬。也可能不是標準的用雙手和膝蓋爬行。
不管用哪種方式爬行,寶寶都實現了自主移動身體的目標,能夠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了。
【育兒建議】
爬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裡程碑,能夠促進寶寶身體協調能力、精細動作、視覺能力、空間能力的發展,加強左右腦的協調工作。
但是有些寶寶會跳過爬行階段,直接學習走路。對於這些寶寶,我們仍然要鼓勵他們多爬。
腦科學專家尹文剛教授曾說過,「爬行是水平方向的運動,直立行走是直立方向的運動,兩者各有側重,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我們可以和寶寶比賽誰爬得快,用紙板或隧道玩具鼓勵寶寶鑽洞爬,或者把枕頭放在地上當做障礙物的方式鼓勵寶寶多爬。
7、揮手「再見」
9-10個月,很多寶寶學會了用揮手的方式說「再見」。
這其實是用手勢表達語言的一種方式,寶寶只有理解了「再見」的含義,才會在恰當的時機做出這個動作。
【育兒建議】
在寶寶學會開口說話前,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聽語理解能力,能夠聽懂爸爸媽媽說的話,按照指令做出一些動作,還會用手勢表達自己的意思,比如舉起雙手要媽媽抱,指著奶瓶表示要喝奶。
語言學家認為,學習手勢能夠促進寶寶的語言發展,還能增進親子間的溝通,讓我們在寶寶會說話前就了解他的意思。
我們可以教寶寶學習一些簡單、固定的手勢。比如把兩隻手的指尖相碰,表示「還想要更多」,把手放在嘴邊,表示「要吃東西」等。
8、說第一句話
大部分寶寶會在9-12個月說出第一句有意義的話,比如「爸爸、媽媽」。也有不少寶寶開口會晚一些,尤其是男孩子。
不管怎樣,這個階段是寶寶學習語言的重要時期,我們要持續地陪寶寶說話,談論你們看到的東西,正在做的事,讀繪本上的圖片,一起玩遊戲。
爸爸媽媽說的話越多,使用的詞彙和句式越豐富,越能促進寶寶的語言發展。
【育兒建議】
雖然寶寶開口說話的時間因人而異,但有些因素確實會延遲寶寶說話的時間,阻礙他的發展。
比如家長太「善解人意」,從寶寶的眼神、動作就猜到了他想說的話,第一時間滿足寶寶的需求,這樣寶寶就失去了說話的動力。
經常糾正寶寶的錯誤發音,也會打擊他的信心,讓他變得不敢說話。
9、獨自站立
10-12個月,很多寶寶能夠學會站立。他們會扶著沙發、茶几獨自站一會兒,或者抓著家具的邊緣站起來。
站立是學步的前奏,能夠幫助寶寶鍛鍊腿部肌肉,學習保持平衡。如果你的寶寶已經學會了站立,那他就離邁出第一步不遠了。
【育兒建議】
1、這一階段,我們要格外注意家庭環境的安全。
當寶寶拉著家具站起來時,可能會把不穩固的家具拉倒,可能會拿到危險的物品,還可能會摔倒撞傷,被家具上掉落的物品砸到。
只有環境安全了,寶寶才能放心探索,鍛鍊自己的運動技能。
2、寶寶練習站立時,可以讓他扶著沙發邊緣,在離他一定距離的地方放一個吸引他的玩具。
鼓勵寶寶一隻手扶著沙發,另一隻手夠玩具,學習保持平衡,延長站立的時間。
10、邁出第一步
寶寶能夠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是第一年裡爸爸媽媽最盼望的事了。不過很多寶寶要到一周歲生日後才能達到這個裡程碑。
寶寶學步的正常時間可以從9個月跨越到17個月,大部分寶寶會在14-15個月時學會走路。
所以一方面,我們要尊重寶寶的節奏,不要太焦慮。只要寶寶沒有生理性的疾病,最終都能學會走路的。
另一方面,我們要用正確的方式幫寶寶鍛鍊肌肉和平衡性,使他早日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更自由地探索世界。
【育兒建議】
寶寶學走路,不建議使用帶輪子的學步車,也不建議用毛巾綁著寶寶拉他走路,那樣不僅會傷害寶寶,還會延遲他學步的時間。
可以多讓寶寶練習爬行、站立,還有扶著家具走路。也可以使用圍欄,寶寶既能扶著走路,又相對比較安全。
今天給大家盤點了1歲前寶寶會經歷的10個發展裡程碑,以及對應的育兒建議,希望能讓爸爸媽媽更了解寶寶,更懂得如何去引導他。
我是小樣媽,復旦學霸,腦功能培訓師。為了給孩子更好的養育,從金融行業辭職,從零學起,成為了一名育兒作者。
歡迎關注我,用簡單的方法輕鬆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