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跨境電商新聞比較多,對我們影響最明顯的,海外倉開始爆倉了,因為上半年疫情影響很多賣家海外倉都缺貨,我們公司因為在2019年底就備了很多貨在海外倉,因此受到的影響比較少。
後面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中國工廠都可以正常生產備貨了,於是賣家瘋狂補貨。造成了今天這個局面。往年只有到10月份以後才會出現旺季爆倉的現象,今年提前半年爆倉。
一、首先收到海運貨代發來通知:
尊敬的客戶:您好
很抱歉的通知您:由於美國亞馬遜預約時間遙遙無期,從2周到1個月,美西洛杉磯碼頭短缺車架,幾乎所有海外倉都爆倉,公司從6月中旬開始陸續到港的美西專線櫃都產生大量的額外費用:
滯箱費,滯港費,超時等候費。 鑑於收貨方亞馬遜預約時間和無人卸貨導致的額外費用,公司決定於6月28日開始到港的柜子,採取如下和客戶公攤的額外費用收費方式。
1,專線的柜子,如果我司預約時間在到港後8個自然日,還是繼續選擇專線派送,給客戶提供免費5個小時等候,5個小時以後按USD85/HOUR來分攤,從最近1-2周的情況來看,超時大概在10-20個小時。其他額外費用,如車架費,堆場堆存費我們承擔。
2,專線的柜子,如果8個自然日內還沒有拿到預約,我司將安排拆櫃打託派送,產生的額外費用(提櫃,拆櫃,打託,派送),我們承擔50%.其他50%客戶分攤,其他費用如倉庫倉庫費,車架費我們承擔(具體可能會產生多少費用請參考後面附上的費用標準)
3,拆櫃的柜子,如果我司提櫃後8個自然日還沒有拿到預約,將按照USD25/PALLET/月來收取倉儲費,客戶分攤。
4,不管是拆櫃還是專線,如果由於亞馬遜原因送貨後被亞馬遜因為人手不足原因拒收,產生的拒收費用客戶分攤。我司始終是與客戶共擔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非常感謝各位客戶的理解和支持 。
我已經有2票貨在海上了。看到這些信息的時候,內心是崩潰的。
二、收到海外倉發來的通知
大意就是說,最近收到太多賣家發來的貨,入倉需要排隊,預約直接爆滿。一般情況入倉需要等待15-30天甚至更久。因為海外倉缺少人手,入倉後,上架需要再等10-20天。
結合這兩種情況。問題就來了。貨要不在貨代手裡,超時後每天按小時收費,因為不能按時入倉的,所以幾乎是沒有得選擇的餘地,一切仿佛只能聽天由命。
我們來大概算一下,一批貨從中國發到美國倉的倉庫正常情況下需要40-50天左右可以上架開始銷售。流程是這樣的:
貨代上門提貨,裝船後在海上飄30-35天左右;然後清關3-5天左右,貨進入貨代倉庫放3-5天左右(正常可以放7-8天是免費的),再預約送到海外倉,入倉上架需要3-5天左右。所以主常規流程需要40-50天可以上架銷售。
現在爆倉了,情況就變了,很多環節就變得不可控了:
貨代上門提貨,貨到港口的貨倉,因為爆倉,訂船需需排隊等5-7天,訂倉排隊貨上船後在海上漂30-35天左右;然後清關3-5天左右,貨進入貨代倉庫放(正常可以放7-8天是免費的),因為很難預約到海外倉,送倉時間需要排隊等上15-30天,排上隊後送倉入倉上架需要10-20天左右。所以爆倉流程需要65-97天才可以架銷售。從發貨到海外倉上架銷售的時間增加一倍。
這其中佔用貨代的倉庫,需要平攤費用,這算下來,費用不是一筆小數目,真等到97天後才上架,還賣個屁,錯過時機不說,光這個些費用都把利潤吃沒了。
遇到這種情況,必須要想一個解決方案,儘可能地讓產品及時能夠上架,減少排隊的時間。我聯繫我海外倉服務商,還直的找一種方案,可以有效地縮短入倉上架的時間:
因為我們原來一直走的是海外倉驗貨上架模式:就是國內把貨包裝好,發到海外倉後由海外倉的人員來進行開箱驗貨,然後才能正常上架。
現在我們準備用工廠自驗貨模式,直接在出貨前,直接通過聯網的PDA掃描槍進行自驗貨,然後發貨到海外倉的時候,海外倉人員不需要再驗貨,直接可以上架,解決了他們人手不夠的問題。能夠申請這個自驗貨的前提是每箱貨物產品單一,產品沒有違規違禁。
然後我們只需要買一臺手持式PDA掃描槍,直接和後臺系統對接,封箱前,對每個產品條碼進行掃描錄入到系統就行。
PDA 2500元, 自驗貨每個產品入倉只收費0.2美金,發海外倉驗貨每個產品0.4美金。節省了0.2美金/個產品。這個省下來的費用剛好可以用來支付人工費用。這樣我們就可以減少排隊入倉15-30天的時間。貨代那邊也可以減少佔用倉庫的費用。
很多時候遇到問題後,不要著急,總會有一些辦法解決問題的。其實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都會經常遇到各種問題,各種情況。
後來,我意識到很多時候這樣煩惱焦慮下去,並不能解決問題。於是,我試著想辦法來擺脫這種讓人擔憂的狀態,非常簡單,可以分三個步驟:
第一步:冷靜下來,問我自己,如果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麼?產生大的倉庫費用,利潤下降。第二步:找出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後,試著讓自己接受它。如果是我們所改變不了的情況,就必須去接受,認識它。我們遇到這種情況,別人也是一樣的;讓老闆賠得血本無歸也不至於,至多讓他少賺一些,或者不賺錢罷了,貨還是可以賣出去的。第三步:當把最壞情況想清楚之後,就平靜地把時間和精力用來試著改善那種最壞的情況,看一下從發貨到海外倉上架,整理流程裡面,有哪些環節我們是可以努力去改變,可以掌控的。
聯繫貨代,聯繫海外倉服務商,最後終於找到了解決的辦法,這個辦法不但可以縮減了上架所需要的時間,也可以減少排隊所產生的費用,產品能比別人早點上架,就意味著佔了先機。利潤也會比別人要好一些,至少掌握的主動權要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