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節奏生活中,我們雖不足以精通國學,卻完全可以用國學來養心。養一顆忠孝之心,養一顆赤誠之心,養一顆大愛之心,養一顆淡然之心,養一顆智慧之心。讓我們多讀讀國學,從古典文化中汲取營養,體味中國古人的智慧,也許,你的人生將打開一扇全新的窗!
——寺灣鎮中心學校校長白松濤
品國學經典 引導智慧人生
——記寺灣鎮小「啟蒙國學 經典誦讀」德育品牌創建活動
創建特色學校,是優化學校管理,豐富學校內涵,提升學校品味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寺灣鎮小結合學校實際,找準學校發展優勢,圍繞「啟蒙國學,傳承經典」這一主題,以閱讀為主要手段,課堂為重要抓手,配合多元化的課下活動進行拓展延伸,使師生在國學經典的沐浴下,提升自我修養,深化個人內涵,打造書香校園,最終達到人人寫文明字,讀文明書,說文明化,行文明事,做文明人的育人目的。
一、營造國學育人環境,讓經典育人潤物無聲
(一)利用校園牆體,結合國學內容,布置校園經典文化。前院以名言哲理、古典成語故事、優秀傳統人物介紹為主要內容,告訴學生做人道理;後院以經典楚文化為主要內容,打造楚文化長廊,讓學生知家鄉、懂家鄉、愛家鄉。
(二)根據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設計全校每日一語。利用學校電子屏滾動播放,作為每天第一節課必誦讀內容。周一「仁」,讓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建立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周二「信」,堅定學生學習信念、熱愛家鄉、報效祖國的決心不動搖;周三「智」,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周四「禮」,讓學生明白禮儀之道;周五「義」,讓學生懂得感恩和付出,促進同學友情、父母親情的和諧發展。
(三)班級文化彰顯特色:班級每日一語(一二年級以文明禮儀和做人道理為主要內容,三四年級以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為主要內容,五六年級以愛國勵志和正能量為主要內容);每周一詩(根據學校校本誦讀校本而定)由班主任負責,統一書寫在黑板左上角,作為每天必誦內容。形成學校一品牌,班級一特色的新局面。
(四)社團文化展示自我:成立以「文學閱讀、書法練習、中國古彩畫」為主要內容的「丹青書社」,每周六進行一次經典誦讀展示並背誦一篇優秀文章,每人上交一篇優秀書法作品和古彩畫收集進行展示;以「雅」為主題讓學生用自己的作品參與室內文化布置,展示自我,教育學生雅言、雅行、雅心。
整個校園裡充滿了國學教育的氣息,一句句深情的話語,讓學生們聽懂了聖人的召喚,一塊塊含笑的宣傳牌,讓學生們時時沉浸在書香的氣氛中,一面面溫馨的牆壁,仿佛一陣陣清風陶冶著師生的心靈,一篇篇經典的美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做人的道理,經典育人就是這樣「潤物無聲」的讓學生的道德品質發生了質的升華。
二、構建「國學教育」課程體系,讓經典育人「潛移默化」
(一)將國學經典納入校本課程,開設國學課。
學校制定了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和各年級國學教育的具體目標。安排一至六年級每周二、四下午第四節課為國學課程,以國學課本為主將國學精髓《三字經》、《弟子規》、《竺翁對韻》、《千字文、《增廣賢文》、《論語》作為該校各年級的「經典誦讀」校本課程,構建國學課的授課模式,不同年段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有自己獨特的國學課授課模式。通過全面布置教學內容→領導聽推門課→對教師進行培訓→骨幹教師上引路課→全員教師推進課→教師的集體研討等六個環節,即:一、二年:以故事帶講,聯繫生活實際,熟讀成誦。三、四年:自讀自悟,悟中求實,導讀成誦。五、六年:溫故知新,升華內涵,情讀成誦。通過每周一次的國學課程,使學生形成深厚的文化積澱,最終成為博學於文、約之以禮的謙謙君子。各班還利用每天早自習5分鐘時間進行誦讀,師生們拿著各自喜歡的經文靜靜地讀,輕輕地吟,朗朗地誦,與古人對話,與聖賢交流,整個校園書香蔚然,國學飄香。
(二)重視科學滲透,將誦讀活動引入課堂。
該校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經典知識點,結合上下文,分析經典內涵,從而達到理解的目的。例如一位教師在講授《孔子拜師》一課時,問「結合你閱讀過的經典說說你認為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有的說「孔子是一個謙虛的人,因為他已經很有名了,但是還是謙虛的像7歲的項橐學習,《三字經》裡的『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就說明了這點」,另一位同學又說「我認為孔子是一個好學的人,《論語》的第一句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還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都是最好的證明」。在這樣的課堂裡,學生引經據典,不僅證明了他們理解了經文的是內容,而且看出他們已經學會運用美德進行價值判斷。
經典走進課堂,讓單純的知識傳授型課堂變成了在知識傳授中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的雙贏課堂,學生們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感悟高尚,品味正直,浸潤心靈。
三、拓展國學教育實踐活動,讓經典育人無處不在
在實踐活動中,該校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國學教育」,有常規國學教育活動,有結合養成教育的系列主題教育活動,還有每年一次的「鎮小夢,國學美」大型文化藝術節,在文化中發送師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誦讀形式。
(一)經典操表演。根據《千字文》、《弟子規》、《三字經》等經典經文,結合經文的主要內容設計動作,配上節奏歡快的音樂,讓學生邊做操,邊誦讀,既鍛鍊了身體,又誦讀了經文。
(二)經典故事表演。在熟讀、熟背經典內容的基礎上,中高段學生開始嘗試深入理解經文的主要內容,並把裡面的小故事進行改編,設計臺詞,搬上舞臺進行表演,如《孔融讓梨》、《孟母三遷》、《鑿壁借光》等,都成了學生進行在想像、再創造的基石。
(三)誦讀知識競賽。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領悟經典內涵,積澱傳統文化底蘊,經典誦讀和古詩詞大賽為學生們提供了學習的動力和展現自我的平臺,目前該校50%的同學詩詞記憶量在100首以上,80%學生能熟練背誦《弟子規》《道德經》部分內容,並按照《弟子規》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言行,孩子們在不斷運用自己的方式實踐者國學經典,許多同學走在了同學的前列,成為「美德少年」、「閱讀之星」、「勤奮之星」……學生綜合素質的成長,使學校的方方面面都在發生變化,學生的讀書熱情漸濃,悠悠的書香已蕩漾在校園,學生的素養在悄然改變,無論何時到來,迎接您的都是潔淨的校園,有序的秩序親切的問候,讓您倍感溫暖溫暖和微笑。
(四)開展社團活動。為了能夠深入理解經文的含義,學校根據學生的愛好成立了以國學、經典詩詞文化為主的「梅香書屋」社團和以書法、水墨畫、海量閱讀為主的「丹青書社」社團。使他們在一起共同探討儒家經典的深厚內涵,共同探討自己的人生感悟,共同展示自己的誦讀成果,師生社團共同組成了誦經活動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四、把經典誦讀融入養成教育中,讓經典育人生根開花。
該校把經典誦讀和感恩教育結合起來,結合《三字經》《弟子規》《道德經》《千字文》等內容,聯繫新形勢要求,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在感恩節組織學生到老年公寓慰問孤寡老人,在家裡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在學校尊敬老師,關愛同學;深入愛國主義教育陣地,在建黨節組織學生到民俗博物館學習老一輩革命先烈紅色文化精神、移民精神等,是學生懂得了學會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應該從小做起。經典活動讓學生找到了民族的根,獲得了名族的源動力,也賦予了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內涵,創新形式賦予了經典鮮活的靈氣,經典的深刻內涵賦予了師生君子的氣質。
寺灣鎮小「啟蒙國學,傳承經典」 德育品牌的創建過程,是一個播撒愛、感受愛的過程,是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教師、家長、學生之間,同行、互愛、共育的過程。該校將通過品牌的創建,不斷積聚教育發展正能量,讓愛充滿校園,讓愛伴隨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國學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為讓民族文化精髓薪火相傳,為學生奠定文化基石,寺灣鎮小「經典潤心」將恆久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