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太后本紀》: 改朝換代,跟性別有關嗎?

2020-12-22 澎湃新聞

陳正宏 中華書局1912

《呂太后本紀》還是《呂后本紀》?

關於《史記》的這一篇《呂太后本紀》,首先要說的是,在許多的《史記》版本裡,它的題目,都寫作《呂后本紀》,這恐怕是不對的。

《呂后本紀》儘管和《呂太后本紀》只差一個「太」字,意思卻完全不一樣。

寫《呂太后本紀》,

是因為高祖去世後,漢惠帝比較軟弱,實際掌握大權的是呂太后,所以有資格讓她入本紀;

如果寫《呂后本紀》,

那就是劉邦還活著的時候,他大太太的傳記了。劉邦既然有《高祖本紀》,憑什麼在一個前後相繼的縱向系列裡面,呂后還要再寫一篇本紀呢?

所以這一篇的題目,只能是《呂太后本紀》——我們看《史記》最後一篇《太史公自序》,其中本篇提要的末尾,司馬遷寫的也是「作《呂太后本紀》」,就可以推知,傳世的《史記》各本正文標題作《呂后本紀》,大概是《史記》早期傳抄過程中文字被減省的結果。清人張文虎整理《史記》,恢復其《呂太后本紀》原題,是對的。

《漢書》在《惠帝紀》後列了《高后紀》,稱「高后」,是用了劉邦死後的諡號。但我想,這篇名還是不如《史記》用「呂太后」更恰當。

呂后為什麼叫「呂雉」?

(圖片出自電視劇《楚漢傳奇》)

《史記》裡沒有出現劉邦的大名,也沒有出現呂后的真實名字。

《呂太后本紀》的第一句話是:「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意思是呂太后,是高祖還沒有發達時候娶的太太。南朝劉宋的時候,注釋《史記》的裴駰,在注釋這句話時,引用了前人的一種說法,兩個字:「諱雉。」諱是名諱的意思,雉就是野雞。這是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比較早的有關呂后名字的記錄。

為什麼呂后他爸會給她取個意思是野雞的怪名字呢?我猜想,呂后可能要麼是屬雞的(但是不是酉年生的,無法確定),要麼是生在地支屬於酉的那一天的。這個猜想,有什麼證據可以支持嗎?

有的。

大家可能知道,現在通行的十二生肖順次,雞對應十二地支中的酉年,是東漢以後才流行起來的。考古發現的東漢以前表示年份的十二生肖裡,比如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日書》(這是一種類似後代看相算命用的書),雞對應的十二地支,不是第十位的酉,而是第六位的巳。不過,在另一種秦簡《日書》——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的秦簡《日書》裡,也有十二地支,那不是用來紀年,而是用來紀日的,那裡面跟酉日對應的動物,寫的雖然是個「水」字,實際的意思,就是跟呂后那個名字一樣的「雉」。

《史記·呂太后本紀》裡寫了什麼?

和前面我們講過的《項羽本紀》《高祖本紀》不同,這一篇本紀,雖然題目標的是呂太后,那裡面寫的,卻並不都是呂后生前的事情。它的紀事,很明確地分為太后生前和太后死後兩大部分。

太后的生前部分,《呂太后本紀》主要記的,是她做太后以後的事情。這中間有三件事特別突出:一件是對付往日的情敵,一件是控制當今的皇帝,再一件是給娘家人封王。

這三件事,說白了,都是宮鬥劇。不過《史記》寫法不同:第一件是恐怖片,第二件是倫理片,第三件是紀錄片。三個片子還是互相關聯的。

恐怖片的主角

是戚夫人,劉邦當年做漢王以後娶的二房。因為當年的戚夫人年輕貌美,呂后被高祖冷落了好一陣;也因為這位戚夫人,執著地想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如意,代替呂后所生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孝惠帝,做太子,雖然沒成功,卻讓大房的呂后感受到了強烈的生存危機。結果待劉邦一死,孝惠帝登基,呂太后就把她囚禁到了深宮永巷,最後還殘忍地砍去她的手腳,挖掉她的雙眼,火燒了她的耳朵,讓她喝了永遠不能再發出聲音的湯藥,把她扔在廁所裡,還送給她一個極度侮辱的綽號——「人彘」,就是人豬。

(圖片出自電視劇《楚漢傳奇》)

倫理片的序幕

是已經做皇帝的孝惠帝被呂太后召去看現場版的恐怖片,得知眼前的人彘就是戚夫人,被嚇得大哭,當場把君權拱手相讓給母后大人,並從此得病,年輕輕的就死了。

於是以眼淚為主題的正片上演了。這回的視角,換成了第三方——年僅十五歲的張公子張闢彊。張公子是留侯張良的兒子,年紀不大,看問題很深刻。在孝惠帝的葬禮上,他發現了一件怪事,就跑去和丞相交流。他問丞相:「太后只有孝惠帝這麼個兒子,現在駕崩了,卻乾哭,不掉眼淚,您知道這事的謎底嗎?」丞相不知道這孩兒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反問他:「此話怎講?」張公子的回答,竟然是:「高皇帝沒有成年的兒子,太后是怕你們這些老臣啊。您如今不妨奏請,讓太后的三個侄兒呂臺、呂產、呂祿當將軍,帶兵控制京城的南北軍,讓其他呂家人都進宮,在中央機關工作,這樣太后才會安心,您幾位才可能擺脫禍害。」如此現實的計謀,出自十五歲的天才,丞相還能說什麼呢?只能照辦。

倫理片就此轉場紀錄片

只是下面這紀錄片免不了都是給這位封侯,替那位封王,或者搞掉這個王,再讓那個上,具體的,我們到講《表》和《列傳》時還會涉及,這裡就不多說了。

這裡我們關心的問題,是司馬遷是依據什麼史料,來寫這宮鬥劇的?

當然,基本的框架,應該會參照漢朝的官方檔案。但前兩部分中,倫理片的細節,應該有別的史料作補充;而恐怖片,則肯定不會出自官方檔案和一般文獻,而應該有特別的來源。

那麼,這些其他的史料、特別的來源,會是上一節我們提到的陸賈的《楚漢春秋》嗎?

我們再去讀一下清人輯佚的《楚漢春秋》吧,發現裡面倒真還有一則呂太后的故事,還跟《史記·呂太后本紀》所寫的眼淚故事有關。說是惠帝駕崩後,呂太后想給英年早逝的皇帝兒子起個高高的墳頭,那樣她從未央宮坐著就能看到。就此各位大將都勸她別這樣,太后就是不肯改主意。這時東陽侯出場了,他流著淚對太后說:「陛下您如果日夜都能看到惠帝陵墓,那會極度悲痛,流淚不止,這是傷害生命啊。臣下我只能為之悲哀了。」據說太后聽了這話,才作罷。

但是我們對照一下《呂太后本紀》,就知道《史記》並沒有選用陸賈《楚漢春秋》裡的這則故事。不過在《史記》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裡,附錄了一位叫朱建的傳記,涉及一位曾經和呂太后有特殊關係的人,闢陽侯審食其,使我們對於《呂太后本紀》前半部分的史料來源,有了新的猜測。

朱建的名號,和戰國四公子之一相同,也叫平原君。他之所以能在《史記》中留名,是因為曾經通過上層關係,幫闢陽侯審食其擺脫欽定罪名,免於一死。審食其怎麼成為欽定罪犯的呢?因為有人向孝惠帝告發,說他跟呂太后關係曖昧,而呂太后又心虛,沒法幫他說話。

那朱建幫審食其脫罪,司馬遷是如何知道的?根據《酈生陸賈列傳》篇末的太史公曰,「平原君子與餘善,是以得具論之」,這話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平原君的兒子跟我關係好,因此我可以比較具體地寫這些故事。因為這句話,後代有不少人指責司馬遷,說他這樣寫史,有徇私的嫌疑。但晚清時期整理《史記》頗有功績的張文虎,卻不那麼看,而認為其中的紀事,「非徒蕪累筆墨也」,就是說也不單單是多餘的文字。

我個人的看法,是《史記》給朱建列傳,尤其是重點寫他和審食其的交往,也許是一種暗示,提示像《呂太后本紀》那些不可能為官修檔案記錄的殘酷內情,很可能是由跟呂太后關係非同一般的審食其獨家講述的秘聞,朱建把它們轉述給了自己的兒子,朱建之子又講給了司馬遷聽。

講到呂太后的生前事,還有一件跟第二件的控制皇帝有關,就是呂后實際掌握國家最高權力時的公開紀年問題。

根據《史記·呂太后本紀》,孝惠帝死後,在呂太后的操縱下,先後有兩位劉氏小皇帝登基即位,第一位即位時雖然標明是新的「元年」了,還是「號令一出太后」,就是所有的官方命令其實全都出自呂太后;第二位上位時,索性「不稱元年」了,因為「太后制天下事也」,就是太后管著天下的事呢。這兩段傀儡小皇帝的時間,加起來有八年,後來像《資治通鑑》等史書,就直接把這八年用「高后某某年」來標示了。

「高后某某年」的紀年是真實存在過的嗎?對此學界有不同的看法。相關學者認為,那個時段呂太后實際掌權,是毫無疑義的,但紀年是很正式公開的大事,呂太后未必會這麼做。

1980年代前期,湖北江陵的張家山漢墓中,出土了一批西漢初年的竹簡,其中有一篇歷譜,據考古發現簡報,是起於高祖五年,終於高后二年的。但事實上,我們看後來正式出版的《張家山漢墓竹簡(247號墓)》一書,這份歷譜裡從頭至尾都沒有出現「高后」二字,甚至被判定為高后的那兩個年份,文字都正好是缺失的。所謂「高后元年」「高后二年」的說法,是通過文獻考證獲得的。因此,高后紀年是否確實實施過,至今依然是個謎。

呂太后在執掌朝政十五年後死了。她一死,《呂太后本紀》的主題和主人公就都變了。

這部分也寫了三件事:一件是奪南北軍,一件是殺姓呂的人,一件是迎代王做新皇帝。掌控局面的主人公,則都是高祖時代的老臣。

這個部分,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那些重新掌握漢王朝實權的大臣,在選擇新的漢朝皇帝時,特別注意他們的生母的家庭情況。比如當有人提出齊悼惠王作為候選人時,就馬上有反對意見說,這位齊王的母家姓駟,其中叫駟鈞的,是個惡棍;有人提議淮南王,反對的聲音裡就說他「母家又惡」,只有最後被提名的代王,不僅是漢高祖活著的兒子中年紀最大的,為人仁義,尊奉孝道,個性寬厚,而且同樣重要的,是他的老娘薄氏,做人小心翼翼,個性善良,所以最後取得各位大臣的一致同意,把這位代王推舉上去,做新一代的漢朝皇帝——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這樣的結果,當然是呂太后生前不願意看到的。她的意識裡,是劉家和呂家既已結親,就共享漢朝了。所以從宋代的王觀國,到清代的趙翼,都竭力幫呂太后說話,說她根本沒有「盜漢之意」,也就是沒有竊取漢朝江山的意圖。

我也同意這樣的看法。不過,在當時,那些劉邦的老臣們,想法和呂后並不相同,在他們的意識裡,漢家天下,一定是嚴格的狹義的,具有絕對的排他性,說白了,就是男性的劉家必須獨主漢朝。這兩者從根本上說,是有衝突的。而結果是大臣們勝利了,所以母系的呂姓一系的人,就統統得死。

太史公曰

記錄了那麼多的血雨腥風之後,在《呂太后本紀》的末尾,司馬遷寫了這樣一段「太史公曰」:

孝惠皇帝、高后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這段「太史公曰」,翻譯成現代漢語,是說,孝惠皇帝、呂太后當政的時候,黎民百姓得以遠離國家戰爭之苦,國君和大臣都希望休養生息,無為而治,所以孝惠帝放手不管,呂太后以女天子的身份代行皇帝之職,政令不出房門,天下安寧,很少用到刑罰,犯罪的人因此也很少,百姓們一心一意搞農業,衣食一天比一天豐盛。

從這段「太史公曰」,結合《呂太后本紀》的敘事,可以明顯地看出司馬遷的歷史書寫原則和歷史評價標準,是並不相同的:在書寫歷史時,他的最高原則是求真;而評論歷史時,他更傾向於求善。但他不以基於全局因而相對抽象的好評,去掩蓋具體的真實的惡;也不以具體真實的惡,而改變從長時段歷史看作出的總體性的好評。

因此,司馬遷的歷史觀,在他生活的時代,是具有明顯的超越性的。他對於呂太后時期的評價,既超越了姓氏,也超越了性別,而具有更廣泛意義上的評判國家領導者的指向。在他看來,宮鬥也罷,私心也罷,上升到國家治理的層面,一切應該以是否讓老百姓安居樂業,是否合乎普遍的人性,為唯一的價值判斷標準。

大家都能讀懂的《史記》導讀;

穿越歷史時空,觸摸《史記》文本,

走入司馬遷時代的文化世界。

點書影進入京東購買本書

點此進入噹噹購買本書

《時空:〈史記〉的本紀、表與書》

陳正宏 著

簡體橫排

平裝 32開

978-7-101-13965-5

45.00元

《史記》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讀中國歷史,不可不讀《史記》。本書按照《史記》的內容順序,詳細介紹了說帝王故事的《本紀》、穿越時空呈現歷史的《表》和記錄古代各項制度的《書》,分三部分講故事、說文化。作者以幽默的文風和三十年從教的經驗,用讀者喜聞樂見的方式切入話題:什麼叫改朝換代,為什麼分分合合總是需要一個王,史上為何大王輪流做,分封與為官的背後又有哪些可說與不可說?

因為《史記》中《表》和《書》文化的深度和難度,即使學者也不容易梳理清晰,而本書作者復旦大學陳正宏教授以研究《史記》三十年的深厚功力,以讀者立場深入淺出的呈現能力,「治大國如烹小鮮」,輕鬆講解、故事帶入後,令讀者豁然開朗。

「陳正宏講史記系列」共分四種:《時空:〈史記〉的本紀、表與書》《血緣:〈史記〉的世家》《眾生:〈史記〉的列傳》《絕唱:〈史記〉的史記》。本書是該系列第一種。

原標題:《《呂太后本紀》: 改朝換代,跟性別有關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篇章十二:《呂太后本紀》(據《呂太后本紀》第九)
    篇章十二:《呂太后本紀》(據《呂太后本紀》第九) 題引
  • 論司馬遷《史記·呂太后本紀》中的史家筆法
    關鍵詞:《史記·呂太后本紀》;呂雉;司馬遷;史家筆法《呂太后本紀》①是《史記》中的名篇,關於惠帝劉盈、高后呂雉的統治,司馬遷的總體評價:「孝惠皇帝、高后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 把閱讀之「根」種在孩子心裡——《呂太后本紀》暨《森林報·春》線上研討會總結
    生本教育研究中心關於《呂太后本紀》網上研討會的總結家長們、老師們、同學們、朋友們!又是一年春到來,萬象更新,一切都欣欣然。踏著春天的腳步,我們一如既往投入到《史記》的閱讀中。本周,我們閱讀的是《呂太后本紀》,這個閱讀活動中,我們不講分數,不拘一格,不施壓力,我們只看到孩子們天天向上,展露出日益強大的閱讀能力,非常令我們驚喜。孩子們非常喜歡,家長們看到孩子們喜歡,心裡更是歡欣不已。這一切,更讓我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蘊含著閱讀學習的天性。
  • 劉盈茅廁看人彘,呂太后得償所願
    十六歲的少年天子劉盈接到太監的傳話,來參拜母親呂太后,雖說已經給母親問過安了,但母親又讓人傳,不知道有什麼事。看到太后端坐,劉盈趕緊施禮,給母親請安。呂太后看著自己唯一的兒子,心裡有喜有悲,喜的是兒子子承父業,做了皇帝,悲的是兒子性格軟弱,很難有所作為。「皇帝來了,今天讓你來是讓你看一個人,或者說是一樣東西。」呂太后故意提高了嗓音,尖的有些讓人很不習慣,劉盈怎麼聽都覺得怪怪的,有點不舒服,畢竟這不是母親平時的聲調。
  • 司馬遷說呂后是劉邦「微時妃」,意思是說呂后身份是妾不是妻嗎?
    在太史公司馬遷為呂后所作的傳記中,用這樣一句話交代了呂后的身份: 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生孝惠帝、女魯元太后。——《史記·呂太后本紀》 但在班固為呂后所著的傳記中,卻被簡略到「高皇后呂氏,生惠帝。」
  • 呂太后為何不顧人倫,讓自己的親兒子娶親外甥,易中天如此解釋
    呂太后是封建歷史上,最出名的女人之一,她的前半生也是非常艱辛的,她和丈夫劉邦一共有一兒一女,女兒先出生的,在女兒大概只有兩三歲的時候,她的兒子也出生了,那個時候劉邦是不在家的。為了等張嫣,劉盈的成年禮推遲了四年,其實他也並不是很想娶張嫣,但是沒有辦法,皇后的位置,輪不到他做主,幕後的操控者就是呂雉,呂太后究竟是為什麼,讓自己的親兒子,娶了自己的親外孫女呢?
  • 「羋月」是古史第一位「太后」
    對義渠也予以攻伐(《史記·秦本紀》)。對於秦國的持續進取與不斷擴張,秦武王有積極有效的推進。《史記·秦本紀》和《史記·六國年表》都突出記錄了秦武王二年(前309)「初置丞相」事,前者還記載:「裡疾、甘茂為左右丞相。」「初置丞相」是對後世有長久影響的重要的制度發明。秦武王「伐義渠」「窺周室」,成為後來秦昭襄王時「宰割天下,分裂河山」的歷史先聲。
  • 光遇:女裝男有意思嗎?或跟四種情況有關,撩妹的心不分性別
    當然每個人的目的、想法都不一樣,小叔總結了其中的原因,跟這四種情況有關,一起來看看吧!今日話題:女裝男有意思嗎?或跟四種情況有關,撩妹的心不分性別!第一種:更有優勢這跟光遇的現狀有關,畢竟女生太多,而男生作為稀缺的「物種」,在女玩家的眼裡,大概是「一男難求」!
  • 準媽媽肚皮被「盯上了」,孕肚的幾個特點,跟胎寶性別有關嗎?
    知道男孩女孩嗎等等。嗎?所以導致孕媽長小黑毛的原因, 不完全是由胎寶性別決定的。孕婦肚子的形狀跟胎位、胎兒的姿勢、還有胎兒大小等條件有關,實際上跟胎寶性別沒太大關係。還有有人開玩笑地說,孕婦肚臍凹是胎寶「拉進去」的,肚臍變化跟胎寶有些關係但不是性別原因。
  • 孕媽是「下懷」還是「上懷」,跟性別有關?看看有什麼區別
    小蘭當時聽到婆婆這樣說,好像是知道我這胎懷的是兒子是的,難道一看肚子就能知道性別嗎?小蘭當時懷孕的肚子是「下懷」的。孕媽是「下懷」還是「上懷」,跟性別有關?看看有什麼區別。相信很多孕媽都不知道自己的孕肚究竟是「下懷」還是「上懷」?
  • 孕吐不同,寶寶的性別也不一樣嗎?寶寶的性別與什麼有關?
    準媽媽們懷了寶寶後,最關心的一件事情莫過於肚子裡寶寶的性別了。於是乎,各種&34;的理論鋪天蓋地而來,比如孕吐的厲害可能是男寶;如果孕媽媽的肚子偏圓的話,則是男寶的可能性較大;甚至還有從孕媽媽走路姿勢看出寶寶性別的等等說法五花八門。不過風最大的當屬&34;的說法了。
  • 孕媽是「下懷」還是「上懷」,跟胎兒性別有關?孕婦要知道這些區別
    在民間,一直有各種民科說法,比如"上懷是女,下懷是男",老人僅僅憑藉肉眼觀察孕媽肚子的形狀,就能判斷出寶寶的性別,並且對此深信不疑。如果判斷出的結果讓老人滿意,倒也沒啥好說的,大家都開心,關鍵在於,並不是所有孕媽肚子的形狀都順老人意,很多情況下,結果並不理想。
  • 孕婦是上懷還是下懷,跟胎兒性別有關?醫生的答案跟大家想的不同
    女人一旦懷孕後,最關心的莫過於肚子裡的胎寶寶是否健康可愛,最讓全家關心的莫過於胎寶寶的性別。「肚子那麼高,肯定懷的是個丫頭」欣欣是個外地媳婦,婆家經濟條件較好,婆婆不但有點傲嬌,還非常希望欣欣能生個男孩。懷孕前,婆婆就說:「個子這麼小,將來生的娃肯定很小。」
  • 賢惠的呂雉,為何會做出人彘事件和冤殺韓信,權力嗎?
    呂皇后還想接著問,但是劉邦說:「以後的事你也不會知道了。」劉邦去世,孝惠帝繼位,尊其為呂太后。呂太后在孝惠帝期間極力打壓其他劉姓諸侯王,以維持皇帝的權威;然而孝惠帝並不贊同,反而親趙王如弟,尊齊王如兄。因為戚夫人及其子趙王劉如意,數次欲奪劉盈太子之位,呂太后視為威脅、十分記恨,於是有了「人彘事件」。
  • 這是人幹的事嗎
    這是人幹的事嗎,又稱人幹事,是一句用來吐槽不可接受之事物的成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