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張軍教授團隊:半焦催化裂解煤焦油試驗研究

2020-12-11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點擊藍字「潔淨煤技術」,進入公眾號主頁;點擊右上角3個小點,在彈出頁面點擊「設為星標」

通過電廠煤粉原位製備的粉狀活性焦進行煙氣脫硫是目前較新的工藝技術。煤粉熱解製備活性焦過程中產生的焦油,一方面會在熱解氣輸送管道上凝結,導致管道堵塞;另一方面,會凝結在活性焦顆粒表面,堵塞活性焦表面的孔隙,從而降低活性焦活性。因此,在該制焦工藝過程中需採取有效的焦油控制方法。

控制熱解氣中焦油含量的方法很多,催化裂解技術因其條件相對溫和、焦油轉化率高而受到重視。研究表明,與鹼金屬、天然礦石催化劑、活性氧化鋁等催化劑相比,熱解過程中產生的半焦經活化後用做催化劑具有明顯的優勢:豐富的孔隙結構、表面含有金屬物質、生產成本低。另外,在電廠煤粉原位製備粉狀活性焦過程本身即產生半焦,因此採用半焦作為催化劑來降解焦油可大幅減少運行成本

現有研究大多關注不同操作條件(溫度、停留時間)對熱解產物分布和焦油產率的影響,但無法區分是由於溫度和停留時間的變化對焦油的影響,還是由於半焦催化劑的加入對焦油產生的影響。熱解氣氛中加入少量O2可明顯增加半焦比表面積,尤其是微孔比表面積增加顯著,有利於焦油的脫除,但其對焦油的催化裂解性能研究鮮見報導。

基於此,本文在實驗室規模的兩段式固定床反應器中,以河北褐煤為原料,研究了制焦溫度和O2活化對半焦催化裂解焦油性能的影響,以期為半焦作為催化劑脫除焦油提供參考。

0 1

試驗裝置

圖1 催化裂解試驗裝置

0 2

制焦溫度對半焦催化性能的影響

隨著熱解制焦溫度升高,H2、 CO、甲烷含量逐漸增加,CO2和CnHm(CnHm包括C2H6、C2H4、C3H8、C3H6)含量變化不明顯。H2含量增加主要是芳香環類化合物被進一步分解的結果,CO主要來自焦油中含氧雜環物質的分解,CH4來自焦油中甲基側鏈的裂解。850~900 ℃,相對未活化半焦,升高活化半焦的制焦溫度,H2、CO、甲烷含量增加更明顯,這可能是由於溫度升高,揮發分和水分脫除更劇烈,使半焦孔隙和反應表面積增加,進而提升其反應活性;尤其是900 ℃下煤中揮發分析出更加完全,有利於半焦性能的提升,從而有利於焦油重質組分進一步裂解為輕質組分和氣體。

圖2 未活化半焦和活化半焦制焦溫度對氣體組成的影響

制焦溫度對半焦的催化性能有一定影響,升高制焦溫度,焦油產率逐漸下降。經O2活化的半焦催化裂解焦油的能力明顯提高,特別是900 ℃製取的活化半焦。溫度對活化半焦的影響較大,低溫時以開孔為主,反應速度慢,形成孔隙小;提高活化反應溫度,參與活化反應的分子數量增加,反應速度加快,形成更多的微孔。半焦的孔隙結構可延長焦油在半焦中的停留時間,為半焦催化裂解焦油提供充分的活性位和反應場所,焦油經半焦催化裂解後,重質組分轉化為輕質組分和氣體,輕質組分繼續生成更輕的組分和氣體,因此焦油產率降低。

圖3 未活化半焦和活化半焦制焦溫度對焦油產率的影響

相對於未加入催化劑時,加入半焦後,單環物質相對含量顯著增多,2環物質相對含量減少,3~4環物質相對含量非常少。總體上,對於未活化半焦/活化半焦床層,隨著制焦溫度升高,單環物質相對含量逐漸減少,2環物質逐漸增加,多環物質(3~4環)含量變化不大。升高半焦的制焦溫度後,單環物質繼續裂解為小分子氣體,而大環物質無法繼續被裂解,因此單環物質的相對含量減少,表明半焦對焦油組分的催化裂解具有一定的選擇性。同時,相對於未活化半焦,活化半焦可繼續將焦油大分子物質催化裂解成少環物質和小分子氣體組分,表現為使用活化半焦後,焦油組分中單環物質相對含量明顯多於未活化半焦。

圖4 不同熱解溫度下製得的半焦催化裂解焦油後的焦油組分分布

0 3

半焦用量對焦油催化裂解的影響

與未加入半焦催化劑相比,加入半焦後,H2、 CO含量均增加,CH4、CO2和CnHm變化不明顯。加入活化半焦後,H2、CO含量增加幅度比加入未活化半焦明顯,說明活化半焦更利於焦油大分子組分裂解成小分子氣體。增加半焦用量增大了半焦和焦油的接觸時間,有利於焦油進一步催化裂解。增加活化半焦用量,H2和CO含量略有增加,其他氣體組分含量變化不大。

圖5 未活化半焦和活化半焦用量對氣體組成的影響

未活化半焦和活化半焦對焦油的催化能力有明顯差別。加入0.5 g未活化半焦後,焦油產率由15.46%降至14.43%,即使進一步增加半焦用量到1.5 g,焦油產率也只降至13.59%。而加入0.5 g活化半焦後,焦油產率降至10.48%。未活化半焦用量對焦油產率的影響比活性半焦用量的影響要明顯,進一步增加半焦用量對焦油產率影響不大。

圖6 未活化半焦和活化半焦用量對焦油產率的影響

與未添加半焦催化劑相比,加入半焦後,單環芳烴含量顯著增加,2~4環物質含量明顯減少。且使用活性半焦催化裂解焦油後單環物質相對含量增加更為明顯,說明活性半焦更有利於焦油大環物質裂解為單環物質。繼續增加未活化半焦用量,少環物質(1~2環)相對含量稍有減少,大環物質(3~4環)相對含量稍有增加;增加活化半焦用量,焦油組分含量變化不明顯。

圖7 不同半焦用量催化裂解焦油後的焦油組分分布

0 4

半焦性質分析

活化半焦孔隙結構更加豐富。制焦溫度升高,半焦比表面積及孔容均增加,因此900 ℃製得活化半焦活性強於800 ℃製得的半焦。較大的比表面積有利於焦油分子在半焦表面的吸附。活化使半焦中的部分中孔轉化成微孔,微孔的吸附作用更強,對吸附焦油更有利。

圖8 未活化半焦和活化半焦SEM照片

半焦衍射曲線中出現石墨的衍射峰時,半焦的活性可能會降低。為了考察活化前後半焦的結構是否是造成其活性不同的原因,對其進行 XRD分析。經O2活化的半焦,(002)峰和(10)峰均更加尖銳,但變化不明顯,無法說明活化後半焦活性差異的原因是半焦的芳香結構。

圖9 O2活化前後半焦的XRD分析

活化後半焦表面金屬元素總量明顯高於未活化半焦,Ca元素含量由0.30%增至0.90%,Na、Mg元素含量分別由0.10%、0.10%增至1.30%、0.60%,這是因為半焦表面的C與O2反應,使半焦比表面積增大,原位於半焦內部的金屬元素顯現出來。這可能是活化後半焦活性強於未活化半焦的原因之一。

圖10 未活化半焦和活化半焦的表面物質能譜

0 5

結論

1)半焦對焦油裂解具有催化作用。半焦的催化能力與制焦溫度有關,增加熱解制焦溫度,半焦的催化性能顯著提高,焦油產率明顯下降,H2等氣體產率有所增加,有利於大環芳香烴組分裂解成小環物質;升高制焦溫度使半焦孔隙和反應表面積增加,從而提升其反應活性;增加制焦溫度更有利於活化半焦性能的提高。

2)增加未活化半焦用量,焦油產率緩慢減小;增加活化半焦用量對焦油裂解的影響不大

3)相同的裂解條件下,經O2活化後半焦催化裂解焦油效果更好,因為活化半焦比表面積和孔隙結構更為發達,且其表面金屬含量高於未活化半焦。

引文格式

劉思源,張軍,蔡錦羽,等.半焦催化裂解煤焦油試驗研究[J].潔淨煤技術,2020,26(4):104-110.

LIU Siyuan,ZHANG Jun,CAI Jinyu,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catalytic cracking of coal tar by semi-coke[J].Clean Coal Technology,2020,26(4):104-110.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馬力強教授:螺旋分選機研究進展

東南大學段倫博教授:燃煤sCO2布雷頓循環及其工質傳熱特性研究進展

上海理工大學張守玉教授:抗結渣生物質燃料研究進展

西安交通大學楊冬教授:超超臨界鍋爐流動不穩定性的形成機理及研究進展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朱建國副研究員:分解爐空氣分級燃燒及NOx排放特性研究

華中科技大學傅培舫教授:煤粉高壓著火特性及影響因素

清華大學楊海瑞教授:300 MW循環流化床鍋爐大比例摻燒煤泥試驗研究

華中科技大學鄒春教授:煤粉富氧燃燒著火溫度預測的優化隨機森林(GA-RF)模型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解強教授:高鹼低階煤熱解及熱解半焦研究進展

中科院過程所聶毅研究員:中間相炭微球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應用進展

太原理工大學張永發教授:煤基碳納米管制備技術和生長機理研究進展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白進研究員:煤灰流動性研究方法進展

哈爾濱工業大學孫飛副教授:碳材料對燃煤煙氣硫脫除及資源化研究進展

精彩回顧

END

本平臺刊登的《潔淨煤技術》所有稿件均按照國家版權局有關規定支付了相應稿酬,《潔淨煤技術》享有稿件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本平臺所使用的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

聯繫我們:

電話:010-87986452/87986451

郵箱:jjmjs@263.net

網址:www.jjmjs.com.cn

微信客服:438351866

電子期刊

交流群

我就知道你「在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潔淨煤技術,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解強教授講解高鹼低階煤熱解及熱解半焦研究進展
    因此,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解強教授對煤熱解過程的研究現狀進行調研,歸納、總結針對熱解半焦的研究進展,著重探討煤中AAEM對熱解過程及半焦影響,以期為高鹼低階煤的潔淨利用提供理論指導。摘 要我國鹼金屬、鹼土金屬(AAEM)含量高的低階煤儲量豐富。
  • 前沿| AI在5G中的運用……東南大學最新研究成果來了!
    (IEEEVR)近期發布了論文錄用結果,東南大學自動化學院魏海坤教授團隊關於虛擬實境中全向運動輸入問題的2篇研究成果被大會同時接收,並做口頭報告。東南大學王雁剛團隊在三維人體重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近日,東南大學自動化學院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學科組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複雜工程系統測量與控制」王雁剛副教授團隊在虛擬實境領域中三維虛擬人重建取得重要進展。團隊首次考慮了帶物體遮擋的三維人體重建難題,重建結果與精度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 陸安慧教授團隊:低碳烷烴氧化脫氫制烯烴非金屬催化體系研究進展
    硼催化劑顯現出高的催化活性和優異的烯烴選擇性, 產物中幾乎沒有完全氧化產物CO2生成, 這為選擇性斷裂C H鍵開闢了新路徑. 大量的譜學以及動力學研究表明催化劑表面BOx物種為催化劑的活性位點. 這種打破傳統認知的非金屬催化劑的催化作用在國際上已經形成一個新的研究熱點.
  • 生物質催化氣化實驗研究
    生物質催化氣化實驗研究 許慶利,張素平,王復,李洪宇,亓偉,藍平,顏湧捷(華東理工大學生物質能研究中心,上海 200237)  摘要:在常壓流化床上進行了生物質在水蒸氣條件下的實驗研究。實驗裝置主體由常壓流化床反應器和固定床催化裂解反應器組合而成。
  • 吉大鄒曉新課題組AEM:含「硼烯」水裂解催化材料活性規律研究
    正如我的導師時常激勵我們:   明確目標,一直在路上」   前言   今天非常榮幸邀請到吉林大學鄒曉新教授課題組來對他們最近發表在AEM上的文章進行解析。本文主要研究了含「硼烯」催化材料在水裂解反應中的活性規律。
  • 硫煤焦化過程硫遷移機理及添加劑作用效果研究 重慶大學碩士學位...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熱點>煉焦煤>硫煤焦化過程硫遷移機理及添加劑作用效果研究 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學術學位 指導教師溫良英教授 冶金工程學科門類 工學 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二一二年四月 目前由於煉焦煤資源短缺及價格飛漲 導致 硫煤焦化過程硫遷移機理及添加劑作用效果研究 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學術學位 指導教師溫良英教授
  • 德國徠卡煤巖偏光顯微鏡檢測噴吹煤中半焦
    綜合所有性質分析可知其雜質為半焦。關鍵詞:煤巖組織;半焦;偏光1 研究背景高爐噴吹煤是指從風口向高爐內直接噴吹煙煤、無煙煤或二者的混合物,是現代高爐煉鐵生產廣泛採用的新技術,可以代替部分焦炭提供熱量與還原劑,降低焦比,降低能耗,因此很多特大型高爐都積極採用高噴煤這一措施降低生鐵冶煉成本。
  • 上海卓然催化裂解、丙烷脫氫項目順利通過中國石化聯合會技術評審
    2020年6月17日,上海卓然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催化裂解、丙烷脫氫項目」順利通過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北京組織的技術評審,其中丙烷脫氫技術各項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湘潭大學劉平樂教授團隊連續在頂級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今年上半年,我校化工學院劉平樂教授團隊先後在《應用催化B》(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催化學報》(Journal of Catalysis)、《綠色化學》(Green Chemistry )、《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ACS Applied
  • 青島能源所多糖裂解酶高溫適應性研究獲進展
    隨著溫度的升高,酶的催化活性會相應地提高,但酶與底物之間的親和力會下降。金屬離子能夠增強金屬酶的活性、穩定性和底物親和力,但是金屬離子螯合胺基酸在高溫適應性過程的作用尚不明確。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微生物資源團隊針對多糖裂解酶高溫適應性的相關研究結果,證明金屬離子螯合胺基酸在酶的高溫適應過程中有提高底物親和力的功能。
  • Procleave: 基於蛋白質序列和結構特徵的蛋白酶特異性底物和裂解位點的預測算法
    我們的「要文譯薦」欄目很高興邀請到宋教授親自為大家解讀Procleave這種準確的基於機器學習技術的蛋白酶底物和裂解位點預測算法。近年來,宋江寧教授的團隊開發了一系列基於蛋白質序列的蛋白酶特異性底物和裂解位點預測工具,包括Cascleave,PROSPER,Cascleave 2.0,iProt-Sub,PROSPERous,這些生物信息工具成功地指導了尋找新的切割位點和更好地理解蛋白酶—底物相互作用的實驗,並被實驗生物學家應用。
  • 【催化】福州大學王緒緒教授等在PNAS 發表光催化研究成果
    近日,福州大學化學學院/能源與環境光催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王緒緒教授課題組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臺灣大學、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等大學學者的合作研究論文「Defect engineering of metal–oxide interface for
  • 【催化】Ni-Si/ZrO2催化劑上CO2重整甲烷的低溫催化研究
    近日,四川大學胡常偉課題組研究了在低溫條件下,使用Ni催化劑催化二氧化碳重整甲烷(DRM)反應。高溫條件下更容易發生甲烷直接裂解反應、逆水煤氣變換反應(RWGS)和CO的歧化反應等副反應。根據理論計算可知,低溫下的DRM反應在熱力學上是可行的(在400 ℃下DRM反應的CH4和CO2平衡轉化率分別約為47.6%和35.0%)。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集中在低溫DRM反應。這樣不僅可以降低能耗和成本,而且可以抑制金屬的燒結。
  • 耶魯大學Pfefferle & Batista團隊JACS:三氧化二鐵對催化甲烷氧化反應及過程中間體和反應機理的研究
    Batista通訊單位:耶魯大學論文DOI:10.1021/jacs.0c07179圖文摘要成果簡介近日,耶魯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Lisa Pfefferle教授團隊和化學系Victor Bastista
  • 【有機】銅催化下叔丁氧基自由基介導的烯烴醯基-氰基化反應及機理研究
    然而,叔丁氧基自由基進行β-甲基裂解的影響因素卻尚不明了,這一困擾化學工作者和學習者近60年的問題深深激發了本文作者的研究興趣。因此,本文作者以TBHP為例,通過機理實驗和理論計算對叔丁氧基自由基的β-甲基裂解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研究。
  • 湖南大學張世國教授團隊在碳基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湖南大學張世國教授課題組以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為第一單位在國際材料類頂尖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27.398)上發表題為「Electro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Driven by the Intrinsic
  • 南洋理工大學樓雄文教授Angew. Chem:單位點反應中心應用於電催化...
    成果簡介近年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樓雄文教授課題組在具有不同結構的單原子催化劑的設計和製備及其在電催化水裂解和CO2還原應用領域取得了許多優秀的成果,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近期撰寫了題為「Atomically Dispersed Reactive Centers for Electrocatalytic
  • 上海交大研究團隊與合作者揭示細菌P450催化吡咯並吲哚骨架的立體...
    近日,國際權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瞿旭東教授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賈新穎博士及Bostjan Kobe教授的合作成果「Molecular Basis of Regio- and Stereo-Specificity in Biosynthesis of Bacterial
  • 生物質平臺化合物丁二酸催化高效轉化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張平媛 日前,大連理工大學梁長海教授研究團隊在生物質平臺化合物丁二酸催化高效轉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祝賀東南大學交通學院劉志遠教授團隊劉洋博士、呂呈碩士喜獲KDD CUP兩項大獎
    東南大學交通學院劉志遠教授團隊博士生劉洋、碩士生呂呈於2019年7月獲得人工智慧領域頂級國際會議的兩項競賽大獎,分別是KDD CUP Regular Machine Learning Competition Track-Task2亞軍,以及Task 1第4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