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抬頭遠望,看到群星消失,月亮隱藏在霧霾裡,難免心情抑鬱;古人仰望星空,看到星河燦爛,除了想到牛郎織女、二十八星宿,難免會生出疑惑: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河圖括地象》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未分,其氣混沌,清濁既分,伏者為天,偃者為地。
1 古人眼中的天
古人把天按照九宮格,劃分成九部分,稱之為「九天」。《呂氏春秋·有始》稱,中央曰鈞天,東方曰蒼天,東北曰變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顥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東南曰陽天。
天上有天神,其中最大的主宰稱為「昊天上帝」,也被稱為「天皇大帝」或「太一」,據說他的名字是「耀魄寶」。
昊天上帝手下有五帝,分別是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葉光紀、中央黃帝含樞紐。
2 天有多高?
"
凡天去地二億一萬六千七百八十一裡半度,地之厚與天高等,天南北相去二億三萬三千五十七裡二十五步,東西短減四步。
——《廣雅》
"
古人認為天高二億一萬六千七百八十一裡半度,地的厚度也是如此,而且南北和東西的長度不同,南北更長一些。
巧合的是,地球的南北直徑為12713.5公裡,東西直徑為12756.274公裡,南北確實比東西長,但不是4步,而是大約42公裡。
但是如果細算的話,我們要搞清楚古人說的「億」是什麼。
現在我們平時使用的「億」指的是100000000,但是古代的情況比較複雜。
億實際上就是「萬萬」,但是對「萬萬」的理解古今不同,今天人認為「萬萬」就是一萬乘以一萬,然而古代並不是這樣,比如:
"
將卒以殺人多少敘功次,共殺男女六萬萬有奇。
——《明史·流賊列傳》
"
《明史·流賊列傳》說殺了六萬萬人,如果按照現在的理解,就相當於殺了6億,顯然不可能,這裡的「萬萬」只能理解為十萬。
另外,《漢書》說「中國之人以億計」,在漢代中國的人口離1億還遠著呢,這裡的「億」也只會是「十萬」。
"
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裡,居天下之膏腴,人眾車輿,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
——《漢書》
"
因此,億有兩種用法,一是10萬,二是一萬乘以一萬。如果億之後的數詞跟著萬,那麼一般把「億」理解為「十萬」。
"
億之數有大小二法。小數以十為等,十萬為億,十億為兆也。大數以萬為等,萬至萬,是萬萬為億也。
——《禮·內則·降德於眾兆民疏》
"
3 古代和現代的差別
搞清楚「億」是什麼,我們可以知道《廣雅》記載,天高216781裡,地厚也是如此。
戰國、秦漢1裡≈415.8米。
也就是說:
天高=地厚=216781×415.8=90137539.8米=90137.5公裡
那麼,現在測量天高、地厚的結果是怎樣的呢?
地球的南北直徑實際為12713.5公裡,遠小於古人估算的90137.5公裡。
天有多高不好說,因為這取決於你如何定義天。
如果我們把天高定義為,從地面到大氣層頂端的距離。一般認為,地面距離大氣層約2000到3000公裡,這種定義離90137.5公裡還遠著呢。
如果把天高定義為地球到月亮的距離,地月距離為38萬公裡,9萬公裡又太小。
總之,9萬真是一個很尷尬的數字,在天文上很難找到對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