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散珠成串」的「臥遊」專場中,有這麼一些特別的畫家,引起了我們的關注,他們均籍江南,筆下描繪著江南獨有的氤氳氣候,春來的細雨梅影,夏至的清茶荷香,秋林的斜陽歸棹,冬日的驢背詩思。我們追尋著這份詩情,一同臥遊江南的四時之態。
Lot 522
陳允升(1820-1884) 雪居圖
陳允升(1820-1884),字仲升,號紉齋,浙江鄞縣人。寓居上海賣畫,善草隸,山水簡澹,有《紉齋畫賸》行世,為海上名家。
雪中情思,除了有雪,有詩,還有遠方的紅袖添香。一眼望去,伊人紅衣似火,絕代姿容,不禁想到了林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情態。這幅杭州畫家顧洛的《紅衣仕女》,佳人凝視初綻的梅花,積雪中的樹木如郭熙的「蟹爪枝」一般橫生出來。枯木,折梅,傲雪,飽經風霜的樣子像極了人生的各種境況。湖州名士沈兼士篆書題額「砥節厲行」,無疑不是對此況的又一種詮釋。
Lot 519
顧洛(1763-1837) 踏雪尋梅
設色紙本 立軸
尺寸:131×31cm
顧洛(1763-約1837)字西梅,號禹門,浙江錢塘人,清嘉道時名家,擅仕女、山水,亦工花卉。書法古勁圓厚,畫工人物,山水、人物古雅,山水蒼潤;花卉、翎毛亦見生動,工致妍麗。生平作畫未嘗重稿,亦未授一弟子。
Lot 517
沈兼士(1887-1947) 篆書「砥節厲行」
水墨紙本 鏡心
尺寸:29×123cm
沈兼士(1887-1947),沈尹默之弟。中國語言文字學家、文獻檔案學家、教育學家。1887年7月31日出生於陝西省漢陰縣城。曾與其兄沈士遠、沈尹默同在省立一中、北大任教,有「北大三沈」之稱,為中國新詩倡導者一。
從踏雪尋梅到春光欲翠微,尋覓江南的春意,在崑山人王學浩的四件扇畫最先盛放。那是湖上的清歌,雨後的碧山,驚起的鳥啼,山徑的禪機,元人的青綠法,大痴的筆中意。詩意染醺,一寄於畫。賞畫亦如賞人,驀然回首,再看畫外人,王學浩,得王原祁正傳,為人恬澹曠適,絕意幹祿,時人品論其作畫,「非胸有書卷,筆下無纖塵,不能漫落一筆」。 胸有書卷,江南的書卷氣,脈絡悠遠,文獻薈萃,無錫人秦蕙田薈萃五禮通考,寶貴的文化典籍,傳先哲之精蘊、啟後學之困蒙。這就是江南的人,超凡脫俗的文人雅士,這就是江南的春,鵝黃嫩綠,書香傳家。
Lot 505
王學浩(1754-1832) 仿大痴山水
水墨紙本 鏡心
尺寸:18×54cm
Lot 506
王學浩(1754-1832) 墨筆山水
設色紙本 鏡心
尺寸:18×54cm
Lot 507
王學浩(1754-1832) 春山圖
設色紙本 鏡心
尺寸:18×53cm
Lot 508
王學浩(1754-1832) 仿元人青綠山水
設色金箋 鏡心
尺寸:17×52cm
王學浩(1754-1832)字孟養,號椒畦,江蘇崑山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舉人。為人恬澹曠適,絕意幹祿。遍歷燕、秦、楚、粵。山水得原祁正傳,結體精微,筆力蒼古。初受業於李豫德,豫德父為憲,乃原祁之甥。中年兼涉寫生,賦色極澹,自言略得元人蒼古之趣。著有《山南論畫》,立論精當。於書無不工,篆、隸古勁,直接秦、漢而不自謂能。真書從歐入褚,晚探二王之秘。行書更得瘞鶴銘筆意,堅蒼渾厚,自成一家。
Lot 606
五禮通考二百六十二卷附讀禮通考一百二十卷
(存12函60冊)(版畫)
清乾隆十八年(1753)秦氏味經窩刻本
(清)秦蕙田編輯
12函60冊 紙本
尺寸:27.9×16.9cm
秦蕙田(1702-1764)號味經,無錫人。授翰林院編修,歷任禮部侍郎,刑部尚書等職。所謂五禮,即「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五種先秦禮制。有清一代,薈萃五禮者,當推秦蕙田。其所著《五禮通考》,歷三十餘年,數易其稿,用力尤深,是研究我國古代禮制的重要資料。
江南的初夏,大約梅雨將至前後,風物卻最是迷人,朝陽透過花葉的輕盈,軟風拂過耳邊的微癢,萬物在天光下日益清明起來,卻還沒有溽暑來折騰,綠意和煦卻不熱切,默默守著盛夏來臨前的溫柔與沉默。太倉人王鑑的《夏麓橫雲》中,江南的夏是「芳菲為錦繡,雲水作衣裁」,是樹影涵空,滿眼的碧綠,是遠方搖櫓的船夫,野草肆意鋪陳的水面。在蘇州人王犖的眼裡,江南的夏,是泡一壺好茶,與友人默默地坐著,偶爾喝上一盞,觀賞著亭下若淡,若深,半淺,半濃的荷花,此處不必是名山大川,或許半畝方塘,只得銷夏拾趣,便可偷得浮生半日閒。
Lot 510
王鑑(1598-1677) 夏麓橫雲 收錄於:王鑑畫集
《王鑑畫集 》裡記載了王鑑,字元照,一字圓照,號湘碧,又號香庵主,江南太倉人,明末清初畫家,「四王」之一。與李攀龍等並稱「後七子」,為文壇盟主,富收藏,爾雅樓中藏書萬卷,書畫文物無數,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藝苑後言》等。
Lot 533
王犖(清)仿荊浩山水
水墨紙本 立軸
尺寸:156 cm×44
王犖(清),字耕南,號稼亭,又號梅嶠,吳(今江蘇蘇州人)。與王翬同時,仿其畫得神。
春風一度,草木一秋,過了春又過了夏,那便是秋,太陽明朗卻不張揚,經歷過日子的長久滋養,不再著急顯露光澤,溫柔地籠著江南的粉牆黛瓦,「最是晚涼詩思好,隔江遙見夕陽山」,這是錢謙益在常熟人程嘉燧《松溪泛艇》中詩題,畫中那蒼茫水色從湖裡一直漾到天上,一任槳聲漫催斜陽歸去,如倪雲林筆下滿山蕭疏的林木開始和天空沉默地對話,風聲沙啞,只留下元人的空寂與曠逸。
Lot 544
程嘉燧(1565-1643) 松溪泛艇
水墨紙本 立軸
尺寸:121×50cm
說明:1.査士標、錢謙益題本幅。2.潘季彤舊藏。
程嘉燧(1565-1643)明代書畫家、詩人。字孟陽,號松圓、晚年皈依佛教,釋名海能。南直隸徽州府休寧縣(今安徽休寧)人,應試無所得,僑居嘉定,折節讀書,工詩善畫,通曉音律,與同裡婁堅、唐時升,並稱「練川三老」。謝三賓合三人及李流芳詩文。
Lot 797
楊堯棠「松鼠石榴」成扇
1把 紙本
尺寸:14×41.5cm
楊堯棠,1944年生,江蘇省蘇州人。專業畫家,受家父海上畫家楊的影響,自幼喜好繪畫。先從吳琴木習山水,後從江寒汀習花鳥畫,專攻畫松鼠。現為上海美術家協會海墨畫會會員、上海海上書畫院畫師、上海市華僑書畫院畫師、中國書畫社研究員。
江南的四時之態,良辰好景,千種風情,最後在張熊、董耀、孫祖經、朱華四人合繪的《山水書法四屏》中變幻。道一句:「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Lot 545
張熊、董耀、孫祖經、朱華等 山水書法四屏
設色紙本 四屏
尺寸:26.5×33cm×4
張熊(1803-1886)秀水(今浙江嘉興)人,又名張熊祥,字壽甫,別號鴛湖外史,擅長畫花卉,縱逸似周之冕,古媚似王武。繪畫注重寫生,亦善八分書。繪畫用色豔而不俗,作品雅俗共賞,時稱鴛湖派。
董耀(1800-1883)字繼華,一字小農,號枯匏,秀水(今浙江嘉興)人,棨子。
張熊、董耀、孫祖經、朱華等 山水書法四屏丨局部
張熊、董耀、孫祖經、朱華等 山水書法四屏丨局部
(圖文/少白公子)
註: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公子趣說中國畫事》 主講人:湯發周
庚子年 【鼠年】發布於華東齊白石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
白石山堂館藏:齊白石與黃牧甫原石原印,感受古人印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