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安全問題的提出由來已久。初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種種警告之下會格外小心注意,久而久之卻「習慣成自然」。
但是,這種「習慣成自然」是從事實驗工作的大忌。那麼,如何營造實驗室的安全環境,確保實驗室工作安全開展?
筆者以為,關鍵在於構建立體的高校實驗室管理網絡,即建立學校、學院、實驗室三級管理網絡,從體制機制上確保實驗室各項工作安全開展。學校要有負責實驗室安全工作的分管校領導和校級管理機構(如實驗辦),進行全面指導和宏觀管理。
校級職能部門應當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和其他規範性文件,並建立有效機制,對學院開展的實驗室安全工作進行有效監督、協調、檢查,督促整改,獎優罰劣等。學院和實驗室負責具體落實管理制度的運行、資質和基本設施運行、安全知識操作規範培訓、廢棄危險品處理、應急預案建立等多個方面。
與此同時,學校與學院、學院與各實驗室、實驗室與工作人員還須層層籤訂安全責任書,將安全責任落實到位,落實到人。
高校實驗室的安全規範,必須貫穿於實驗過程始終。實驗室中的任何一個隱患,任何一個小小的疏忽,都有可能釀成大的事故,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筆者建議,在做實驗之前,要對實驗過程進行初步設計,有效評判,對可能出現的事故做好安全預案。接下來,預先熟悉實驗過程中使用到的儀器設備,檢查水、電、氣的供應狀態,充分了解實驗試劑、藥品、氣體等實驗物品的安全性。
實驗室檢測用水管理制度,分享給大家
實驗室用電,請嚴肅點兒
同時,做好實驗安全防護措施,如穿實驗服、戴實驗口罩和手套、戴實驗護目鏡或配備其他特殊實驗所必備的實驗護具等。實驗過程中,切記遵守實驗規範,嚴格按照實驗操作規程進行實驗。實驗後對實驗廢棄物進行規範化處理,切不可隨意混合,倒入下水道或一棄了之。
實驗室安全知識的內容多種多樣,既包括國家、地方和行業的各種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也包括學校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實驗室工作人員和學生掌握安全知識的途徑其實很多。
比如,可以自學,可以參加課堂學習,或者參加各種培訓和交流活動;可以通過報紙、電視、網絡、自媒體等多種方式獲取相關的安全知識;可以製作實驗室的安全教育片,以直觀形象的圖片、通俗易懂的語言、具體翔實的數據和生動的案例,向實驗人員進行實驗安全基本常識、安全原則教育,加強實驗室人員的安全教育,營造實驗室安全文化,等等。
即使掌握了基本的安全知識,對進入實驗室還必須設立準入制度。比如,學生參加安全培訓之後,必須通過實驗室安全考試,合格後方能進入實驗室。學生在使用儀器設備之前,還須參加儀器培訓取得上崗證方能上機操作。
只有心中有規範,行為有標尺,才能排除隱患於實驗之外。
實驗室向來是存在一定危險的地方,稍有偶然的不慎和疏忽,輕者可能毀壞儀器設備,重者可能損毀實驗室甚至造成實驗人員傷亡等。制度建設是重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與實驗室有關的人員的責任意識。進入實驗室,應隨時繃緊安全這根弦。
關於實驗室建設與安全管理,你不可錯過的三十篇好文!
外國實驗室的安全「情懷」
關注實驗室安全:實驗室中那些曾經的「傷痛」
實驗室安全管理之「八防」
如何安全的「享受」實驗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