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中國商業模式的變化速度實際上是非常快的。
尤其是,新零售商業模式提出之後,不管是線上的電商平臺,還是線下的商超,都在迅速迭代和探索。
新模式開了又關,關了又開,資本市場的燒起錢來就跟燒紙一樣,一場星星之火還沒來得及燎原,突然間又灰飛煙滅。
不過,在各種利益藍圖、宏大市場前景的大餅面前,越來越多的人變得迫不及待,更願意提前去把那些掛在枝頭卻還未成熟的青果,一顆顆摘下。
今天這個商業模式對末端的農民和養殖戶好,明天那個商業模式對終端消費者好,後天還有一個模式對企業和工廠有利,各種利益的驅使,卻仍舊沒有解決根本的價格、品質和食品安全等最根本的問題。
相比較而言,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人們卻很平靜的享受著健康的食品,生活中也很少擔心食品安全的問題。
我來講一講,我的好朋友在美國堪薩斯州東北部城市曼哈頓(manhattan)的生活。
美國超市買不到反季節蔬菜
好朋友夫婦二人是堪薩斯州州立大學的老師,已經在美國定居多年。我們經常會聯繫,相互了解和交流一些在國內和美國的生活,包括日常的物價等等。
其實,他們的生活方式與我們差不多,上班時間非常忙,平時也沒有多少時間去超市購物,只有周末的時間才能去消費,比如,逛逛超市,下下館子。平日裡也會在網上買東西。
不過,相比較而言,很多生活細節上,他們與我們比較起來,又有著天壤之別。
他們居住的小區與我們居住的小區環境不同,周邊社區小賣部之類的超市非常少。也沒有我們國內零售商每天吹捧的什麼盒區房(盒馬先生周邊的房子)、什麼一小時生活圈,什麼線上下單3公裡內半小時送達什麼的。他們概念當中的社區超市,基本上在國內算是中等規模的商超了,但是距離並不近,最起碼有幾公裡遠。
比如,我朋友經常去的一家超市ALDI(奧樂齊),這家連鎖超市在國內並不多見,目前只有在上海有一家實體店和一家線上天貓旗艦店,但是在美國的中部和東部很火。選擇這裡的原因是,這裡的蔬菜水果新鮮平價,距離也比較近。
不過,除了這裡,他們還會去Kroger旗下的連鎖超市Dillons。
奧樂齊超市門口有一個很大的停車場,超市門外有很多大型購物小推車。因為美國的家庭習慣更傾向於周末集中購買一個星期所需的食材。同樣,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很多小區周邊沒有類似中國小區周邊的小賣店。美國家庭基本上,在周末的時候已經購齊。
超市中的瓜果蔬菜種類還算可以,有的蔬菜經過打包,有的可以散稱。朋友說,在美國,他們水果蔬菜的種類與中國比起來,要少很多,因為幾乎見不到反季節的蔬菜。
反季節蔬菜在前幾年在國內被炒的很火,很多人質疑反季節蔬菜不好,首先是違背的植物的生長規律,其次是在大棚裡培養的反季節蔬菜生命周期短,並且使用了很多農藥和化肥等化學物質,再者反季節蔬菜的口感也會略差。
但是近幾年,除了很多中醫養生家對此有頗詞之外,其他反對的聲音機會沒有了。因為反季節蔬菜確實滿足了中國人的胃口。
沒有反季節蔬菜,冬天想起西瓜買不到,中國人豈不是比美國人幸福很多。但是,按朋友的話來說,其實並不然。在美國普通老百姓的意識中,仍舊存在著尊重自然規律對反季節蔬菜牴觸的情緒在。所以,在美國的超市裡面,你可能看不到,也買不到反季節蔬菜。
國內的有機食品靠概念,美國的有機食品靠法律
除了沒有反季節食品之外,美國超市中還有有機和非有機食品的區分,有機食品的價格要比非有機的食品價格高出很多。
其實,我們在國內的超市中也會看到很多有機食品,但是朋友對此嗤之以鼻。用她的話來說,那些都是假的。
我完全不能否認她對國內有機食品的評價。因為,我自己就經歷過和看到過很多作假的有機食品。
比如,市場上的有機草雞蛋。一般的草雞蛋會從雞蛋皮、雞蛋黃的顏色中觀察出來,還有就是包裝。很多人其實根本分辨不出來。我曾在養雞場裡看到過這樣的一幕,同是一茬雞下的蛋,經過工人的區分,好看的裝入一個區域,普通的裝入一個區域。好看的,也就是市場上的有機草雞蛋,它們被裝進好看的盒子裡面以高價出售。
比如,我們吃到的很多水果。2019年下半年,我有一次在四川成都蒲江和一個水果商朋友喝酒,他跟我說,他的產品從不上拼多多平臺,因為不賺錢。他的產品都賣到了一些會員制社交電商平臺。他曾經賣過一批石榴。那批石榴成色不好,但是他把做了一批包裝盒。一般的包裝盒,商戶為了節省成本會使用泡沫墊層,而他用紙盒,不僅如此,他還在把包裝升級,在裡面做了一個精緻的小冊子說明書,來介紹這個石榴的原產地,種植過程,以及營養。他跟我說,買了這盒石榴的人,誰還會在乎石榴的成色怎麼樣,誰還會在乎好吃不好吃。看到包裝和說明,買的人就已經心滿意足了。更讓人吃驚的是,這款石榴還被很多人推薦,並且無一差評。
比如……
我還是少舉點反面的例子吧,國內的市場監管體系和跟蹤體系缺失差很多。如果嚴格,也不會出現國內知名火腿腸採購死豬病豬,加蓋檢疫部門公章的檢疫單上也不會出現第二年的日期。
而在美國,這些是被嚴格控制的。從原產地、到供應鏈,再到消費者手中,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是失控的。
美國超市的東西便宜,還是中國的便宜?
美國的家庭月收入收入大約是三四千美元,人均也就是一千多美元,美國超市的雞腿肉2.46美元一磅,一磅是0.454千克,也就是說,雞腿肉差不多在美國是3美元一斤。牛肉大概是6.99美元一磅,7塊多美元一斤。
1.89L裝的有機牛奶大概是4美元,而是它兩倍分量的普通牛奶是2美元,3.78L每桶,折合我們普通的牛奶是1.8元每500ml。
2019年公布的2018年中國人均月收入2352元,城鎮人均月收入3271元。目前,國內的雞胸肉在10元左右一斤,牛肉大概35元左右一斤。平時500ml普通包裝的蒙牛或者伊利牛奶零售價是3.5元,特侖蘇是5.5元。
與國內的物價比起來,美國老百姓的消費水平與國內相差也差不多,只是生活品質可能會好一些。朋友也說,實際上,普通美國人的收入也不高,他們生活其實還是挺艱辛的。她有個同事,有四個孩子,平時幾乎不買牛肉,因為吃不起,只能用雞肉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