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是廣東省建成教育強省和人力資源強省的關鍵期,廣東開放大學作為一所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新型高等學校,通過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動教育理念變革,促進教育教學模式創新,引導資源共建共享,可有效促進教育公平,必將在廣東的教育發展、人才培養中發揮獨特作用。根據對新形勢的研判,學校進一步明確了自身定位,確定了「十三五」發展目標,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開放發展和特色發展,建設成為開放、卓越、特色鮮明的新型高等學校和全民終身學習的服務平臺,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終身教育的服務能力,打造終身教育領域的「南方教育高地」。為實現這一發展目標,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廣東開放大學採取「一體、兩翼、三化」的發展戰略。
廣東開放大學校長劉文清介紹說,「一體」即一體化辦學,既指中職、高職、本科縱向一體化人才培養,也指職業教育、普通教育、繼續教育的橫向貫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早就提到,到 2020年,要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提供多次選擇機會,滿足個人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要。
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是學校的「兩翼」。學歷教育是廣東開放大學的主戰場。建校39年來,廣東開放大學累計培養了各類畢業生約112.3萬人,學校現有各級各類在校生25.4萬人,辦學規模一直保持在全國電大系統的前列。非學歷教育包括社區教育、老年教育、職工教育、新型農民教育等。廣東省政府、省教育廳已經將引領全省終身教育的職能賦予了廣東開放大學。目前已推進全省50所基層電大創辦了社區大學(社區學院),促進構建全省社區教育辦學網絡體系。同時受教育廳委託起草了廣東省教育廳老年教育實施方案,正籌備成立廣東老年開放大學。對廣東開放大學而言,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要並駕齊驅。
廣東開放大學的「三化」即特色化、信息化和國際化。廣東開放大學在專業設置上一直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發展原則。例如,繼中國計量學院之後,廣東開放大學是全國第二個開設「標準化工程」專業的高校,是全國唯一遠程開辦該專業的高校,到目前為止,也是唯一一個拿到了標準化協同育人省級平臺的高校。
開放大學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的高校,信息技術是其看家本領。開放大學的信息化程度一定要高,一定要領先普通本科院校。劉文清校長告訴記者,廣東理工職業學院中山校區佔地1 000餘畝,實現 WIFI全覆蓋,正致力於打造智慧教室、智慧實訓室、智慧校園。
國際化是必然趨勢,開放大學要走向國際化舞臺,要逐步培養國際競爭力。廣東開放大學、廣東理工職業學院在學歷教育領域,跟紐西蘭、英國和加拿大有關高校已開始合作。如與紐西蘭尼爾森馬爾伯勒理工學院合作共建聯合學院、科技中心,計劃合作開辦適應中山先進位造業、文化創意產業需求的動漫設計與製作、計算機信息技術等專業,引入國際先進的辦學理念、教學方法、課程內容、課程標準、職業資格標準、實踐教學體系,共同開展人才培養。這是學校在國際化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廣東終身教育學習網、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是學校的重要平臺和重要載體。作為廣東省全民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廣東終身學習網以「1+N」模式構建省、市、縣(區)三級聯動學習平臺,面向社會成員提供公益類課程,服務於全民終身學習,目前有效學習約50萬人次。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是面向廣東省全體社會成員,服務終身學習的省級學分銀行,由廣東省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統籌領導和協調,由廣東省教育廳主辦和管理,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等相關部門和廣東開放大學共同建設。
任何一所學校,只靠自己的單方力量,走不遠,做不強,做不大。廣東開放大學與中山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國內首個教育物聯網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學校所有專業均堅持行業企業參與。如智慧機器人學院,與強大的上市公司合作,創新發展「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企業投入了2 000多萬,與學校共建生產性實訓,並與企業合作創辦無人機專業,中山校區目前實現使用無人機巡邏。
廣東開放大學組織了由100多個單位、200多位專家參與研製的《廣東終身教育資歷框架等級標準》,參考採用了歐盟資歷框架等級描述,將資歷成果分為7級,明確了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貫通,並從知識、技能、能力三個維度確立了各等級的標準,使各級各類資歷成果可以等值互認,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的溝通和銜接,暢通終身學習的通道。學校依託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這一大樞紐,致力於建成「中職高職融通、專本銜接的示範性人才培養基地」,使更多社會成員受益。
「所有學校要發展,尤其是開放大學要發展,一定要整合社會各方的力量。」劉文清校長表示,學校與中山大學等10所高校建立教學支持聯盟;與廣東省標準化協會、廣東省文化產業促進會等8個行業組織建立行業支持聯盟;與中國電信、廣船集團等9家大型企業建立企業支持聯盟,推進協同育人、促進協同發展。學校與廣東省和國內知名高校共建優質課程,與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等國家和省級示範高職院校開展專本銜接協同育人試點。
校企深度融合、產教深度融合,是所有應用型大學和開放大學、高職院校發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工科專業,沒有企業參與生產性實訓難以實施,無法可持續發展。該學校構建以企業學院為載體的行業辦學體系,校企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試點,形成了校企協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共編教材、共管頂崗實習、共設「學徒制」與「訂單班」的「校企合作6共同」培養模式。另外還與中國人壽中山分公司合作投資與理財專業,與美的公司合作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開展高職「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試點。投資與理財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經省教育廳檢查獲得優秀。
「開放大學未來的競爭力,關鍵體現在:『網際網路+』,在辦學理念與特色育人模式方面的創新,體系協同、凝聚共識形成命運共同體,整合資源的共享以及質量等幾個方面。其中,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必須堅持質量立校,寧肯少一點學生拿到學位證書,一定要確保質量。」劉文清說。(光明融媒記者雷愛俠)
[責任編輯:孫宗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