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兩方面發育速度落後同齡人,若超6個月以上,警惕是智力低下

2020-12-19 母嬰參考

孕期飲食,與胎兒智力發育息息相關。

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能成為人中龍鳳,擁有好智力,但有時候往往事與願違,不過,研究發現,智力低下的孩子,經過早期的治療幹預,可以有效改善。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案例

露露是一個95後孕媽,日常別的喜好沒有,就是喜歡吃零食,尤其喜歡吃蝦片。懷孕之後孕吐反應嚴重,不少食物聞著味就想吐,但神奇的是對蝦片毫無反應,於是,為了充飢,每天都吃一大包蝦片。

眼見著預產期臨近,家人別提有多開心了,可是寶寶生下來不到兩天,卻都高興不起來,因為寶寶並不會吞咽喝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都長大一個月了,卻還不會喝奶,這樣露露一家又氣又急。

到醫院檢查之後,醫生表示孩子這是智力發育低下了,而經過詳細的了解,發現孕期每日一袋的蝦片是罪魁禍首。

寶寶智力低下會釋放這些信號

1、運動能力差

最初始的表現為吞咽困難、流口水,但絕大多數輕微程度的智力低下會在後續再顯現。

通常,寶寶「三翻六坐九爬」,一歲之後獨立行走是自然的發育規律,雖然個體之間會存在些許差異,但是差距最多在1-6個月,如果超出這一期限,就可能是大腦受損了。

2、語言能力差

正常情況下,寶寶到半歲的時候就能咿呀學語,10月齡時能說出簡單的單詞,在一歲半左右能說短語,兩歲之前能說完整句子。

如果父母發現寶寶語言功能都落後6個月以上,就需要警惕是不是智力低下了,因為當大腦受損時,其語言功能也會被波及,表現出來就是語言能力不佳。

總結:若孩子上述兩方面的能力發育落後同齡人,超6個月以上,警惕就是智力低下了。

除此之外,寶寶的注意力雖說難以做到完全集中,但是像玩具、食物等往往都能吸引其注意力,如果父母發現自家寶寶對上述物品毫無興趣,日常注意力很難集中,甚至是眼神呆滯渙散,需要警惕智力低下。

孕媽這些不良行為易導致胎兒智力低下

1、飲食不健康

主要是吃垃圾食品,如膨化食品、燒烤等,裡面含有的一些有毒物質,易損傷胎兒大腦發育。

例如蝦片,這類膨化食品在製作的過程中,為了保持蓬鬆的外形和酥脆的口感,會加入含鋁的添加劑,而有85%的鋁無法被及時代謝出體外,進入胎兒體內之後會影響腦細胞的增殖分化,造成腦損傷。

此外,像酒精、各種食品添加劑、色素和防腐劑等,一旦被孕媽吃進體內,都會對胎兒大腦發育造成不可逆損傷。

2、環境不注意

生活的各個角落,都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種輻射,一般像手機、電腦等各種電子產品的輻射劑量較小,不會對胎兒智力發育產生影響。

但是特殊工種的孕媽,如在電子、通信、發射機房等環境下工作,就需要遠離,這類強輻射易幹擾胎兒大腦發育。

此外,像剛裝修房間、化學工廠等化學汙染的環境,也容易影響胎兒大腦發育,導致其智力低下。

孕期這樣吃,為寶寶養出好智力

胎兒的智力發育,除了安穩的環境之外,最需要的就是持續的營養支撐,因此,除去遺傳因素,孕期飲食與胎兒智力息息相關,孕媽吃對了,往往能為寶寶養出好智力。

1、多補充蛋白質

不僅參與胎兒組織、器官的構成,還對生理功能的調節發揮關鍵作用,增強抵抗力,是生長發育所必須的物質,更是大腦發育的關鍵元素。

建議孕媽日常可以多喝牛奶,吃雞蛋、豆類食品來補充,蛋白質每日攝入量為60-100克。

2、多補維生素

維生素A、E可以有效預防畸形(包括神經血管等方面),而維生素B12可促進胎兒大腦發育,預防無腦兒出生。

建議孕媽日常可以多吃胡蘿蔔、西藍花、肉、蛋等食物,每日攝入量為:維生素A900微克、維生素E14毫克、維生素B12,2.6微克。

3、多補充DHA

也被稱為「腦黃金」,是胎兒大腦、視網膜發育的關鍵成分,其中,DHA佔大腦灰質的20%及以上,一旦含量不足易導致腦神經發育出現障礙,影響智力發育,反之則增強腦細胞的活躍性,提供記憶力及認知能力。

建議可以通過進食深海魚來補充,每周2-3餐,如龍利魚、鱈魚、黃花魚等,都比較適合孕媽吃,但是像金槍魚、方頭魚等汞含量超標,最好不要吃。

相關焦點

  • 近親結婚一定導致孩子智力低下嗎?從這三個方面可以判斷!
    並不是說近親結婚生下來的孩子一定有問題,而是有問題的概率很大很大。我姨和姨父兩人是近親結婚,生下三個孩子,老大是女兒,智力有點問題,老二和老三都是男孩,特別精明。當然智力低下並不總是近親結婚引起的。還有很多原因,比如父母有一方智力低下。兒童智力低下是指智力發育水平明顯落後於同齡人。
  • 寶寶有幾個異常,警惕是智力低下的信號,2歲前及時幹預還有救
    「智力低下」的標準是什麼?兒童智力低下是指智力發育水平明顯落後於同齡人。一般是由先天性大腦發育不良或後天大腦受到器質性損傷所導致,外在表現是:認知活動障礙和交流障礙、心理活動障礙。2~3個月的孩子開始出現無聲的笑,面對一些感興趣的人事物會自發露出笑容,對大人的逗弄會給出笑的反應;3~4個月的寶寶小的時候開始發出我們熟悉的咯咯聲,這時候他們的笑就開始屬於社交行為的一種,是對他人表現的反饋,是真實反映自己心情。
  • 孩子智力發育遲緩,多半會發出這幾個暗號,中2個以上就危險了
    粉絲三:我家小寶1歲零1個月了,但是還不會走路,我記得當時大寶8個月左右就會走了,小寶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嗎? 粉絲四:我家寶寶剛滿6個月,但是經常失神,還不會目光追隨,該不會是智力有問題吧?
  • 孩子經常晚睡,不只身高和智力落後,這些方面也比同齡人差一截
    導讀:孩子經常晚睡,不只身高和智力落後,這些方面也比同齡人差一截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智力低下的寶寶,一般會有這4個信號,出現一個父母都要警惕起來
    生活中,和曉麗有同樣擔心的父母有很多,看到自己的寶寶某項發育明顯落後,就會懷疑寶寶的發育是不是有問題,甚至是否是智力低下,每天心裡都十分糾結和擔心。什麼是智力低下?嬰幼兒智力發育落後,又稱智力低下,是指嬰幼兒的智力發育水平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的發育水平。
  • 發育落後的兒童伴有智力低下,家長接下來該如何做?
    發育落後的兒童伴有智力低下,家長接下來該如何做?一般智力低下是指智力發育明顯比同齡的孩子要低,孩子智力發育落後一般又被稱為智力低下,智力低下是由於腦發育不良或者是孩子的大腦受到損傷,造成的認識障礙。     智力低下的兒童有不同程度的障礙,比如語言、行為、理解能力等方面的障礙,而且智力低下的孩子會受到其他夥伴的排擠,受到歧視的眼光,長期下去會影響孩子的社交和學習甚至心理也很容易自卑,情緒也隨之暴躁。而且有些嚴重的甚至需要父母長期的照顧,給父母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智力低下的因素有哪些?
  • 【天使科普】智力低下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表現
    智力低下也稱為智力障礙和智力缺陷,是指孩子在小兒發育時期內,智力明顯要低於同齡孩子的平均水平,並伴有一些社會適應行為缺陷的一種疾病。 二.遺傳:遺傳因素是導致重度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發達國家由遺傳疾病所致的智力低下佔重度智力低下總數的一半以上。 三.腦部神經遞質分泌失衡是導致兒童智力低下的根本原因,此外,還有很多外源因素都可能誘發或加劇症狀。
  • 8個月大寶寶不吵不鬧 一查智力居然發育落後
    南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近日接診的一個乖寶寶,不只是「乖巧」這麼簡單,經過系統檢查發現,這個「乖寶寶」其實是個智力低下的孩子。孩子太安靜,有時並不是好事8個月的軒軒躺在嬰兒車裡格外的安靜,與診室中其他哭鬧不止的寶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推著他進來的媽媽和爺爺倒是顯得非常焦急。
  • 孩子智力低下的表現有哪些?
    孩子智力低下的表現 1.正常嬰兒在2~3個月齡時,就可以被逗笑或者笑出聲。如果寶寶到了6個月以後還不喜歡笑,就可能是早期存在智力低下的問題,家長要注意。 2.有的小孩吞咽功能障礙,平時餵養的時候,如果發現他吞咽不好,吞咽反應比較差,就要警惕是智力低下。 3.有些小孩子有聽力障礙方面的問題。由於聽力障礙會影響寶寶與外界的交流,別人說什麼寶寶聽不到,也會導致寶寶的智力問題。
  • 孩子診斷髮育遲緩,必須去醫院幹預治療才能趕上同齡人嗎?
    備註:首先需要確定一下,帶孩子去醫院檢查要去正規醫院,而不是那種以掙錢為目的的個人莆田系醫院。發育遲緩是指在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發病率在6%~8%之間,比例還是相對較高的。
  • 盤點孩子智力低下的6大表現,作為爸媽的你應當注意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王玲主任說道:「智力低下的孩子,如果能早期發現,儘早尋找病因,加強啟蒙教育和訓練,智力是有可能提高的,甚至能恢復正常水平,因此,識別智力低下的症狀就顯得特別重要」。孩子智力低下的症狀表現:1、智力障礙的兒童比正常兒童明顯運動發育遲緩。俯臥抬頭、坐、站、走等動作的起始年齡都比正常同齡兒童要晚。
  • 父母初步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智力低下,又應怎麼辦?
    點擊查看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發育過程都是各不相同的,有一些孩子發育會遲緩一些,但是也有不少家長擔心這樣的現象究竟是遲緩還是孩子智力低下的表現?等下去的話會不會拖延了治療?今天小編就教大家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智力低下:
  • 寶寶智力低下最常見的11個症狀,語言發育最明顯
    寶寶的發育問題一直是家長最關心的,但是有時候孩子可能會出現發育遲緩的現象。一般來說,3歲以內的寶寶如有下列一項以上異常表現的話,爸爸媽媽要高度注意了,這可能提示著寶寶有智力發育遲緩的可能性。1、9個月時仍不能主動伸手去拿東西一旦發現寶寶到了9個月時仍不能主動伸手去拿東西,同時在有大人攙扶時也不能用自己的雙腿支撐體重。
  • 四個因素易引發兒童智力低下,孕媽了解清楚,能提早規避和預防
    這兒不檢查還好,一查就是大問題,醫生診斷結果表示,婷婷兒子屬於智力低下,發育遲緩,智商水平遠遠低於正常同齡人,這一結果對於婷婷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她完全無法接受從小乖巧的兒子居然智力低下!但其實,孩子智力低下早就有所表現,只是家長並沒有引起重視。
  • 寶寶智力低下有先兆,當娃出現三個行為,家長就要提高警惕了
    一般輕度智力低下的孩子,在專業的指導下,可以具備社會適應能力。智力低下是指嬰幼兒的智力發育明顯落後同齡孩子,一般說是由於大腦發育不良或是腦部受損,而造成大腦神經、認知活動障礙等。智力低下的孩子,在行為上、語言表達上、理解方面等會出現多重障礙,因此在學習、交流、玩耍上都會與常人存在差異,因此,通常就會受到別人異樣的眼光或是歧視,從而對心理造成一種傷害,變得很自卑,情緒也容易暴躁。
  • 兒童智力低下的症狀,家長知多少?兒科醫生是這樣說的
    寶寶從降生開始,便不斷的成長發育,尤其是在1到2歲之間發展的十分快速的,不僅是身體發育快,在智力方面發育也是很猛的。親們,智力低下跟發育晚是有差別的!下面,我們就了解一下,孩子智力低下都有哪些表現吧~
  • 孩子若有這10種表現,有可能是智力發育遲緩!一定要及時幹預!
    智力發育緩慢的嬰兒最早表現出來的症狀往往就是哺乳困難,不會吸吮,吐奶頻繁,如非神經系統有嚴重損傷,家長應及時加強啟蒙教育和訓練,不然的話,日後孩子智力發育將受影響。 2、超過9個月仍不能伸手拿東西 如果你的寶寶已經9個月以上,仍舊不能主動伸手去拿東西或缺乏主動伸手夠東西的意識,同時在有大人攙扶情況下,也無法用自己的雙腿支撐體重。這就表明寶寶可能智力發育異常,家長鬚及早帶寶寶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
  • 心理學案例分析:智力低下的他,該如何融入正常人的生活?
    1歲半時即會說話、走路,2歲8個月時曾出現高熱,體溫達40.5℃,伴有昏迷抽搐。,當時正值乙型腦發病高峰期,醫院按乙型腦炎給予急救治療,治療1周後,患者體溫降至正常,但此後患者不會說話,可發「啊」等音,智力明顯落後於同齡人,大小便失禁。
  • 心理學案例分析:智力低下的他,該如何融入正常人的生活?
    1歲半時即會說話、走路,2歲8個月時曾出現高熱,體溫達40.5℃,伴有昏迷抽搐。,當時正值乙型腦發病高峰期,醫院接乙型腦炎給予急救治療,治療1周後,患者體溫降至正常,但此後患者不會說話,可發「啊」等音,智力明顯落後於同齡人,大小便失禁。 家人四處求醫,經多方治療,療效不顯,1年後做CT顯示雙側額葉局限性腦萎縮,診斷為流行性乙型腦炎後遺症。
  • 如何初步判斷孩子是否屬於智力低下?家長如何護理?
    寶寶出現智力低下的狀況時會讓家長十分的擔心,可是家長知道寶寶智力低下的症狀有哪些嗎?要怎麼才能提高孩子的智力嗎? 1、運動和精神神經發育落後自幼落後者多為先天性原因,如生後1~3個月內異常安靜,少哭或多動,4個月對母親無反應;6個月尚不會笑;1歲尚不能坐;2歲尚不能走路和說話。正常同齡兒要晚。動作笨拙、行為異常。2、吃奶困難出現在嬰兒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