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辦公一族身體健身之當心「滑鼠手」
隨著電腦的普及,除了頸椎、腰椎受到困擾以外,操作滑鼠的手也慢慢變得不好用起來。而困擾很多上班族的「滑鼠手」近年來逐漸受到很多人關注,其症狀主要表現為手部逐漸出現麻木、灼痛,夜間加劇,常會在夢中痛醒,不少患者還會伴有腕關節腫脹、手動作不靈活、無力等症。
北京朝陽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康南介紹,從醫學上講,滑鼠手分為狹義和廣義兩類。狹義上講滑鼠手就是重複性壓力傷害,其臨床表現與腕管症候群類似。是指人體的正中神經以及進入手部的血管,在腕管處受到壓迫所產生的症狀,主要會導致食指和中指僵硬疼痛、麻木與拇指肌肉無力感,這種對神經、肌肉產生的壓力屬於積累性損害,因此典型的滑鼠手的患者往往在其腕掌部偏尺側皮膚會有局部增厚和色素沉著。
而廣義的滑鼠手就不僅僅局限於手腕部,而是由於使用滑鼠而導致的整個上肢(包括:肩部、前臂、手腕、手掌、手指)不適,都應該稱之為滑鼠手或是滑鼠傷害,主要表現為肩部甚至頸部的不適,手腕和前臂的疲勞酸脹,手腕的僵硬,手掌的酸澀。
過度疲勞引起不適
產生滑鼠手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我們常使用的滑鼠多數是平行於桌面,人手在操作時往往也平行於桌面,而從生理上講,我們前臂和手的休息位置是與桌面呈45度角,因此在操作滑鼠時,我們的前臂和手部並不是處於休息位置,如果長期操作滑鼠,局部會始終處「工作」狀態,疲勞引發各種疾病也是可想而知的。
過度使用手指,如長時間用滑鼠或打字等,可造成腕管症候群,即「滑鼠手」,但腕管症候群早在計算機出現前就已經存在,臨床上好發人群很多也不是常用電腦者,女性的發病率較男性更高。腕管症候群還容易出現於孕期和哺乳期婦女,有人認為與雌激素變化導致組織水腫有關,但許多患者在孕期結束後症狀仍然未得到緩解。風溼、類風溼病,糖尿病等可能有一定關係。
間斷休息有助預防
1、儘量選用大號滑鼠:手部的屈指肌腱主要負責抓扶滑鼠,如果經常使用相對於手部較小的滑鼠,屈指肌腱往往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很容易引發腱鞘炎症。
2、調整好電腦桌高度:電腦桌與人坐椅的相對高度決定了人握滑鼠時前臂與手掌的角度,因此電腦桌過高或過低,都會使腕部角度發生異常,腕管內壓力過高會引起神經受壓。
3、注意間斷休息:持續的手腕部壓力會導致其損傷度加重,因此提倡連續使用滑鼠一個小時之後就需要做做放鬆手部的活動,改善神經的血壓供應,降低腱鞘內的壓力。
4、使用人體生物工程滑鼠:近來,在市場上逐漸推出了與桌面夾角為45度的符合人前臂休息位置的滑鼠,專門適用於由於工作和喜好而無法擺脫滑鼠的人士。由於這種專用滑鼠符合人體生物力學,因此甚得辦公一族的喜愛。
交替放鬆鍛鍊
用力展開雙手5個手指,每次持續20秒左右,連續做3次,這個動作可增強關節的抵抗力,促進手部的血液循環,緩解長時間打字的疲勞。另外,還可以用一隻手的食指及拇指揉捏另一隻手的手指,從大拇指開始,每隻手指做10秒,然後換另一隻手,同時保持平穩呼吸。
在辦公室裡沒有其他器械幫助的情況下,可雙手握住普通礦泉水瓶,首先手掌向上握水瓶,做自然下垂到向上抬起的動作,然後手掌向下握住水瓶,做從下到上的運動,每次各做25次,這個動作可有效地幫助鍛鍊腕屈肌,增強手腕的力量。
告別滑鼠手不可不知的數字
55-72釐米:辦公桌高度最好調節在55~72釐米之間。此外,要想讓打字變得更加輕鬆,鍵盤高度最好略低於坐著時手肘部高度,而且在身體正前方,使肘部彎曲可以達到90度。
5-10釐米:要想舒適地使用滑鼠,支撐下臂的桌面面積最好能有5—10平方釐米。
5-10釐米:理想的椅子和桌邊的距離應該控制在5—10釐米,而且椅子的高度最好能夠調節,一個符合解剖學原理的座位和靠背能夠讓身體自由朝前、朝側面運動。
2小時:對於健康的手腕來說,每2小時連續工作之間,務必休息片刻,活動一下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