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鼠手」長期不治 當心手部肌肉萎縮

2020-12-19 中國軍網

李小姐是一名辦公室文員,最近常感覺右手腕關節疼痛和酸脹,時常會出現手指麻木和握滑鼠無力等現象,並常常在入睡後數小時內因出現手指麻木而致醒,後被診斷為腕管症候群,俗稱「滑鼠手」。醫生告訴記者,「滑鼠手」並非單純使用滑鼠所致,手和腕部長時間保持同一動作時,也容易出現這一病症。不少人誤認為這是小病,長期置之不理,殊不知很可能導致手部肌肉萎縮,嚴重時會發展為永久性活動不便。

「滑鼠手」非單純使用滑鼠所致

腕管症候群在病變的初期表現為正中神經的水腫和充血,逐漸由於壓迫性缺血而造成神經內的纖維化,神經軸突壓縮和髓磷脂鞘的消失,最後神經組織轉為纖維組織,其神經內管消失並被膠原組織代替,成為不可逆的改變。

腕管症候群是傷病在手及腕部的症狀表現,不少人以為是用滑鼠產生的,因此稱之為「滑鼠手」,其實並不正確,使用滑鼠不當只是誘發腕管症候群的一個因素,只要是手部和腕部勞動時,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動作或姿勢,都容易出現這一症狀。

腕管症候群的主要表現是手指和手掌麻木,正中神經受壓食指、中指和無名指麻木、刺痛或呈燒灼樣痛,白天勞動後夜間加劇,猛烈甩手後可減輕。麻木主要在食指,其次是中指、拇指和無名指,叩擊掌部中心或掌根部腕管處都可引起手指麻木。局部性疼痛常放射到肘部及肩部,拇指外展肌力差,甚至有提物時突然失手的狀況。少數患者可出現魚際肌萎縮、麻痺,拇指處於手掌的一側不能轉動。若長期置之不理,可能會導致神經受損、手部肌肉萎縮。

女性發病率為男性的5倍

用腕過度勞動者,如計算機操作人員、扶拐杖走路的殘疾人,手指及腕關節在日常生活中反覆屈伸,成為腕管症候群的高發人群。此外音樂家、教師、編輯、記者、建築設計師等職業人群都可能患此種病,30至50歲年齡段的辦公室女性更易患此病症,發病率女性為男性的5倍,白偉傑表示,這是因為女性手腕管通常比男性的小,正中神經容易受到壓迫。

腕管症候群看似小病,但越早治療越易根治,延誤治療不僅錯失治療良機,嚴重者甚至有可能發展成永久性活動不便。不少人將腕管症候群歸咎於肌肉勞累或勞損,認為休息便能緩解,其實不然,長期置之不理,會導致肌肉的萎縮,病症可能會越來越嚴重。白偉傑表示,腕管症候群最常見的症狀包括手掌、手指、手腕、前臂和手肘僵直、酸痛或不適,手部時常感覺到刺痛、麻木、冷,握力和手部各部位協同工作能力降低,夜間疼痛往往會更加厲害,疼痛往往遷延到胳膊、上背、肩部和脖子,出現這些症狀應及早到醫院檢查。

物理治療比藥物治療效果好

醫生透露,不少腕管症候群患者嘗試藥物治療後並未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可以嘗試一下物理治療。目前一種叫「神經鬆動術」的物理治療法效果頗顯著。

據悉,神經鬆動術是一項高級徒手物理治療技術,對神經卡壓或其它神經粘連徵兆的患者有確切的治療效果。當人體軀幹或四肢在做屈曲、伸展等活動時,相應的中樞和周圍神經會隨著軀幹和肢體的活動方向出現延展、回縮。例如當我們伸肘和伸腕時,正中神經比屈肘屈腕時延長20%。神經鬆動技術是依據神經的解剖結構,利用肢體的運動,使神經組織在神經外周的軟組織中進行滑動、加壓、延展、張力變化,改善神經間的微循環、軸向傳輸和脈衝頻率等,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神經鬆動術是國內近幾年才興起的一項高級徒手物理治療技術,它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只要是神經組織所引起的各種問題均可用神經鬆動術進行治療,尤其適用於各種周圍神經卡壓徵和腦血管意外後所導致的異常神經張力、身體局部的感覺障礙、不明原因的持續性疼痛(丘腦痛)、自主神經系統障礙(循環障礙、眩暈)。

相比以往治療神經組織問題的傳統方法,神經鬆動術具有針對性強、作用直接、療效顯著、操作簡便等特點,能應用到腕管症候群、旋前圓肌症候群、梨狀肌症候群的治療上,十幾分鐘就能明顯減輕麻痺疼痛等症狀。

相關焦點

  • 手機刷到手腕痛,警惕滑鼠手引起手部肌肉癱瘓萎縮
    手機刷到手腕痛,警惕滑鼠手引起手部肌肉癱瘓萎縮網友們都開始調侃現在再也沒有人提"網癮"這個詞了,因為上網變得像吃飯、喝水一樣與我們的生活形影不離,絕大部分人在工作、生活、學習、購物等方方面面都要涉及到使用網絡、手機、電腦。
  • 關注辦公一族身體健身之當心「滑鼠手」
    關注辦公一族身體健身之當心「滑鼠手」 發布時間:2017-05-19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蔣亞明 字體: 大 中 小
  • 「滑鼠手」是這樣「煉成」的,了解一下
    最近小張經常感到手部很不舒服,手腕僵硬,手掌酸澀,有時候剛下班接連著整個手都是酸痛的。小張去醫院尋求醫生的診斷,醫生告訴小張,這是現代人常出現的一種病,由於過多地使用手部導致手部酸痛的一類病,俗稱「滑鼠手」。什麼是滑鼠手呢?「滑鼠手」其實是腕管綜合症,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神經卡壓性疾病。
  • 「滑鼠手」傷不起!沒轍了嗎?
    手外科專家指出,長時間接觸和使用電腦,每天重複在鍵盤上打字和移動滑鼠,手腕關節會形成「滑鼠手」,學名「腕隧道綜合症」或「腕管綜合症」。腕管綜合症是一種很常見的文明病,主要和以手部動作為主的職業有關。得了這種病會出現手大部分麻木(小指不麻)、灼痛、脹痛、無力等症狀,常常夜裡疼痛加劇,甚至讓患者從夢中痛醒,需要甩動手腕來緩解。
  • 「滑鼠手」好發於女性!如何判斷是否中招?
    女性手腕通常比男性小,腕部正中神經更容易受到壓迫,因此女性發生「滑鼠手」的概率要比男性高。 2.辦公族們逃不掉。編輯、程式設計師、教師、音樂家、建築設計師、繪圖工作者等也易患上「滑鼠手」。 3.勞動工人需注意。家庭主婦、技術工人(木工、修理工等)、司機等反覆使用肘腕部勞作的人群,也是「滑鼠手」高發人群。 4.中老年人要當心。
  • 長期用電腦滑鼠整成「滑鼠手」?治療腱鞘炎有「三項注意」!
    指導專家:塗小華 重慶市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醫師 朱玉(化名)今年58歲,據她說,她已經和「滑鼠手」以及腱鞘炎鬥爭了很多年。 「早些年,我們單位開始用電腦進行網上辦公;我家裡也很早就買了電腦。
  • 一個動作測出滑鼠手 滑鼠使用要正確
    上班族中電腦族佔有大部分人數,人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電腦前敲擊鍵盤、點擊滑鼠,日復一日地重複這個勞動,很多人發現手部出了問題。你有沒有手指或者手肘出現發麻、疼痛或者使不上力的症狀呢?這是患上滑鼠手的表現,久而久之會產生副作用,必須要預防滑鼠手,看專家教你正確用滑鼠。
  • 告訴你"滑鼠手"有多恐怖
    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說說恐怖的「滑鼠手」。    所謂「滑鼠手」,是一種通俗的叫法,主要症狀有,手腕、食指或中指關節疼痛、麻木,拇指肌肉感覺無力,如果不及時治療,還會導致手部功能受損、力量減弱。因為電腦使用者多得此症而得名。用醫學上的話來說,就是「重複性壓力傷害」。一般來說,手腕在正常情況下活動不會妨礙正中神經。
  • 手指麻木、手腕酸痛 你握滑鼠的手還好嗎?
    臨床上,經常遇到很多患者因長時間的使用滑鼠,引起手或腕部麻木、酸脹、疼痛、甚至活動不靈等不適感前來就醫,我們把這種病症形象的稱為「滑鼠手」!其實,臨床診斷中並沒有「滑鼠手」這個概念,我們使用滑鼠時間過久,手腕、掌指或指間關節長時間反覆、高頻率的在一個相對固定的範圍內活動,容易造成韌帶或腱鞘增生、肥厚、發炎,使神經組織或肌腱受壓,從而引起「腕管症候群」。
  • 手麻手痛、抓握有問題?警惕「滑鼠手」!
    當你出現手麻、握力下降、手部肌肉萎縮的時候,你就要小心了,你可能得了「滑鼠手」——也就是「腕管症候群」。那麼什麼是「腕管症候群」呢?這是一個發生在集體宿舍的故事。集體宿舍裡住著一個工程隊,有九個工人(九條屈指肌腱)和一個工程師(正中神經)。他們居住在一個叫「腕管」的小屋子裡。
  • 告別「滑鼠手」,麥塔奇66度準垂直滑鼠專為電腦工作一族設計
    對於長期用電腦辦公的上班族來說,滑鼠可以說是最常接觸的一個電腦外設,長時間的使用滑鼠會增加手指、手腕、前臂和肩部肌肉勞損,最後變成所謂的「滑鼠手」。沒錯,筆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所以一直想找一款能夠有效減輕肌肉勞損的滑鼠,結果換了很多款滑鼠一直無果。「滑鼠手」是什麼?
  • 小夥長期敲擊鍵盤工作患上「鍵盤手」
    本報訊(記者 葉惠娟)家住江北區小苑的小李左手中指最近經常莫名其妙地僵硬,彎不了,周圍的人都陰陽怪氣地叫他「中指哥」。原來小李因長期使用鍵盤患上了腱鞘炎,導致中指無法彎曲。這也是近年來醫學上流行的一個新名詞——「滑鼠手」或「鍵盤手」。
  • 手麻、無力、肌肉萎縮?可能是腕管綜合症!
    當你出現手麻、握力下降、手部肌肉萎縮的時候,你就要小心了,你可能得了腕管症候群!什麼是腕管症候群?腕管症候群通常發展在45至64歲之間,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它可以出現在一個手腕或者同時兩個手腕上。女性比男性更常見(是由於孕期的關係還有女性天生腕管就比男性狹窄的關係,而不是女性更脆弱的關係)。
  • 這個病可能會導致肌肉萎縮,萬萬不可忽視!
    直到5月份,周琪發現自己扣紐扣也不利索了,吃飯連筷子都拿不動了,嚇得趕緊來到浙大一院就診。「醫生,我的手是不是廢了?我是不是要癱瘓了?」情緒激動的她,在路上就「腦補」了很多結果。當尺神經的感覺功能受影響,會有手指或手掌麻木的症狀,而當其運動功能也受影響時,則會出現手指或肌肉無力等現象,如果長時間影響,極易引起肌肉萎縮,嚴重的甚至會造成不可逆的後果。
  • 「滑鼠手」「家務手」愛長東西?別慌,幾招教你消掉!
    腱鞘囊腫是最常見的手部軟組織腫塊。可發生於所有年齡段個體,但在  10-40歲最常見,女性稍多  。 腱鞘囊腫可發生於身體任何地方,最常見於腕部的背側,其次是腕部的掌側,還可能發生於足背,較少情況下可能出現在膝、肩、脊柱或其他關節內和關節外軟組織。
  • 腰酸肩痛還有「滑鼠手」!這才是電腦的正確使用方法,趕快GET!
    使用電腦一般採用坐姿操作,長期處於這種情況下,容易出現局部性骨骼肌肉系統的疲勞和負擔,例如肩膀、手部與手腕、上臂及背部與頭部等出現疲勞、酸痛、麻木甚或僵硬,有時還容易引起多種併發症,如關節炎、肌腱發炎等。
  • 手指麻了1個月,拿筷子都困難,醫生說:大爺得了滑鼠手
    及時做了微創手術治療後,李大爺的症狀明顯緩解,他高興地說:"過不了多久,我又可以回去打球了!" 1、什麼是腕管症候群?腕管症候群也就是最近幾年大家都知道的「滑鼠手」。患者腕部因為長期過度用力而導致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到慢性壓迫、損傷,最後引起三個半指酸痛、麻木的症狀。2、什麼人容易得腕管症候群?木工、廚工等職業,由於腕管內壓力反覆出現急劇變化,所以比較容易患上腕管症候群。一般女性患此病的概率要高於男性。因為女性手腕通常比男性小,腕部正中神經容易受到壓迫。
  • 馬尾神經損傷肌肉萎縮是什麼原因?
    肌肉萎縮根據其發生的原因,分為四種: 一、神經源性肌萎縮 二、肌源性肌萎縮 三、廢用性肌萎縮 四、關節源性肌萎縮
  • 手部出現這些症狀當心腱鞘炎來了
    武警寧夏總隊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胡葦解釋,肌腱是肌肉末端堅韌的「筋」,牢固地附著在骨頭上,起到連接肌肉和骨的作用,腱鞘包著肌腱,肌腱在腱鞘裡面滑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頻繁活動會使肌腱、腱鞘過度摩擦,肌腱和腱鞘會出現充血、水腫、滲出等無菌性炎症,表現為局部的疼痛及活動受限,我們稱之為「腱鞘炎」。
  • 預防「滑鼠手」,盤點好用不貴的滑鼠護墊
    如果經常長時間使用電腦工作、學習,不僅我們的頸椎會出現問題,而且你的手腕正在承受著長時間抓握而帶來的沉重壓力,甚至還會換上你都沒想過的「滑鼠手」,進而讓我們的健康身體出現問題。滑鼠手簡單的說就是因為手腕處的腕管內受壓而引起的手指發麻等情況,特別是一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來說,一開啟工作模式就抓住滑鼠一整天不放手,所以就長時間下來,就更容易患上滑鼠手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