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已經離不開手機,打遊戲、刷微信、網購……手指不停地在手機上滑動,一些人感覺大拇指根部或手腕開始發酸、疼痛,手指活動漸漸沒那麼靈活,甚至變得僵硬,這可能就是腱鞘炎找上門了。
什麼是腱鞘炎?
30歲的王先生是位典型的手機控,只要能騰出一隻手,總能看到他靈動的大拇指在手機屏幕上忙碌。不過,讓他鬱悶的是,最近他的大拇指竟然不靈活了,經常早上起來拇指勾在那裡伸不直,用力掰直會發出彈響聲,疼得要命。就診後,被診斷為拇指鞘炎,俗稱「手機手」,病因就是長時間玩手機導致的。
要了解腱鞘炎,我們先了解一下肌腱和腱鞘。武警寧夏總隊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胡葦解釋,肌腱是肌肉末端堅韌的「筋」,牢固地附著在骨頭上,起到連接肌肉和骨的作用,腱鞘包著肌腱,肌腱在腱鞘裡面滑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頻繁活動會使肌腱、腱鞘過度摩擦,肌腱和腱鞘會出現充血、水腫、滲出等無菌性炎症,表現為局部的疼痛及活動受限,我們稱之為「腱鞘炎」。
活動頻繁的手最容易發病
治療:讓手指多休息
腱鞘炎輕微的病症只是手指單純疼痛,只要保證患病手指充分休息,就能自愈。如果比較嚴重,影響了行動,最好還是儘早到醫院進行專業的檢查及治療,或者局部用藥外敷,或者打封閉針治療。最嚴重的,甚至需要手術治療。若不治療,手部有可能發展成永久性活動不便。
預防:糾正不正確的姿勢
腱鞘炎屬於慢性勞損類疾病,糾正長期不正確的姿勢是預防的關鍵。
降低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頻率和時間。玩手機超過30分鐘,最好停下來放鬆一下手指和手腕,緩解疲勞。另外,在使用手機的時候,最好雙手交替使用,防止單手拇指過度勞累。
平時工作或做家務時,注意手指手腕的正確姿勢,不要過度用力或彎曲,感覺手部不適時,可以多用熱水泡手,適宜的溫度能讓人體放鬆,加快血液循環,有緩解疲勞的作用。冬天注重手部保暖,防止手部受寒。
平時,腕關節可做360度的旋轉;或將手掌用力握拳再放鬆,來回多做幾次;或將手指反壓或手掌反壓幾下,都可以有效緩解手部的酸痛。
腱鞘炎屬於慢性勞損類疾病,「得這個病的共同點是手指、手腕等關節反覆使用,時間長、頻率大,導致這些部位勞損患病。以前都是抱小孩的老人、產婦得腱鞘炎的多,現在青年男女也挺多,主要還是長期玩手機給手部造成沉重負擔。」胡葦醫生解釋說。
手指手腕腱鞘炎常見的表現有:早上起床或長時間不動後手指、腕部僵硬,活動後好轉;嚴重時,活動手指可聽見彈指般的響聲;大拇指根部疼痛、觸摸有硬節,嚴重時患病手指拿不了重物;在手指根部或手腕部可以摸到一個鼓包,用力按會痛;將四指包裹大拇指做握拳的姿勢,將拳頭往小指的方向做下壓的動作,會出現疼痛。
小手用大屏手機增加手部負重
生活中,有些女性的手比較嬌小,長期握著尺寸不合適又重的大屏手機,再加上喜歡躺著玩手機,更會給手部增加沉重負擔,更易引發腱鞘炎。症狀多為手無力,指尖麻木,握不住東西,大拇指活動時肌腱會痛等,且治癒後復發率很高。
記者 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