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手部是否過於勞累? 浙二手外科醫生教你判斷預防腱鞘炎

2020-12-20 杭州日報

第三步:手腕向小指方向折

第二步:整隻手摺起來握住

第一步:大拇指放在小指的根部

圖二

圖一

①②③④

不知你注意到沒,最近網絡上在流行一個簡單的判斷手部是否勞累過度的方法,用來檢測是否患有腱鞘炎。見習記者 張煜鋅 通訊員 方序 魯青

照著上圖,如果你在折的時候感覺到很疼,這意味著你的手勞累過度,可能有患上腱鞘炎的風險了。

有網友對此進行了自我檢測後,紛紛表示——

「兩隻手都疼死了……這個有什麼緩解的辦法嗎?」

「啪的一聲,然後痛死了!」

「最近老是玩吃雞,手腕大拇指確實不舒服,看來以後得少玩了。」

「感覺我已經……病入膏肓。」

「握住大家的老年殘疾手。」

確實可以用來自查有無得腱鞘炎

手機電腦普及患病機率增加

腱鞘炎,指的是肌腱和腱鞘的損傷性炎症。腱鞘是套在肌腱外面的滑膜管,能夠固定、保護和潤滑肌腱,避免肌腱被過度摩擦或壓迫。腱鞘炎發生的原因,多是肌腱和腱鞘之間反覆摩擦,引起損傷。

那麼網絡上流行的這種名為Finkelstein試驗的腱鞘炎檢測方法,到底靠不靠譜?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手外科主治醫師胡信雷告訴我們,這種方法確實可以用來檢查自己有沒有得腱鞘炎,而且簡單有效。

現在,隨著人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越來越離不開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患腱鞘炎的人也越來越多了。胡醫師說,以往腱鞘炎的患者一般年齡比較大,在40歲以上,尤其是女性比較多。不少女性由於反覆勞動,造成肌腱、腕部等損傷。不過現在,年輕的腱鞘炎患者也很常見了。

玩了一個暑假「吃雞」遊戲

小夥子兩隻手大拇指到手腕都疼

「胡醫師,你給我兒子看看,他怎麼兩隻手都在疼?是怎麼回事?」前幾天,一位醫院同事帶著自己的兒子,憂心忡忡地找到了胡醫師。

男生20歲,是個眉清目秀的鄰家大男孩,還在讀大學。不過這個小夥子最近卻過得苦不堪言,兩隻手時不時地發疼,大拇指到手腕的地方特別難受。

胡醫師仔細看了看他的手,問道:「平時愛玩手機、電腦遊戲嗎?」

小夥子連忙點點頭,承認自己在過去的這個暑假裡,幾乎天天抱著手機玩時下很流行的「吃雞」遊戲,「早上起來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玩一把。」

像這樣的情況,胡醫師已經見怪不怪了,「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打遊戲,玩手機時兩個大拇指這邊最容易出現損傷」。

這種因手機玩多了而引發的腱鞘炎症狀,多屬於「拇長屈肌腱狹窄性腱鞘炎」,胡醫師說,最好的治療方法是休息,不去碰手機。用熱水泡一泡,也能舒緩疼痛。嚴重的話用點消炎鎮痛藥,再不行,只能打封閉或者做手術了。

聽了胡醫師的囑咐,不許玩手機遊戲,再加上這些日子開學了,小夥子學業繁忙無暇顧及遊戲,手才漸漸不疼了。

程式設計師、醫生也是腱鞘炎光顧的「常客」

除了手機玩多了容易得腱鞘炎,胡醫師還指出,程式設計師和醫院裡的醫生,也是腱鞘炎喜歡「光顧」的兩類人群。

「醫生雙手經常寫病歷,有些時間長了如果不注意,容易得腱鞘炎。」胡醫師說,自己一般寫字寫久了,會適時地放鬆一下,免得自己給自己看病。

而程式設計師因為工作中要碼代碼,長時間使用鍵盤、滑鼠,這些年來,到胡醫師這裡來的患者還真不少。

前不久,三十來歲的程式設計師小高(化名)來找他。小高大學畢業後就成了一名程式設計師。對小高來說,如果一天上班8小時,那有7小時他的手都離不開電腦桌。日積月累,小高的情況變得嚴重起來,手腕處的疼痛一天比一天厲害,

小高找到胡醫師時,簡單的休息已經不能緩解其手部的疼痛。經過胡醫師的診斷,小高的手需要做腱鞘松解術。治療完成後,小高心裡滿是感慨,「這些年只想著努力工作,沒想到身體出了問題,我這算不算『工傷』呢?」他開玩笑道。

如何發現腱鞘炎?

胡醫師說,當我們發現腱鞘炎易發的一些部位,如橈骨的莖突(見圖一),或者手指的底部(見圖二),出現疼痛的症狀時,就需要休息了,這說明腱鞘炎可能已經發生了。

還有一種測試腱鞘炎的方式,我們稱之為Finkelstein試驗,主要用來檢測狹窄性腱鞘炎。胡醫師為我們進行了演示。

①將一隻手的大拇指先轉到手心,

②整隻手握住。

③用另一隻手去輔助進行尺偏,即將手腕向小指方向彎曲。

④如果在胡醫師大拇指按的地方,出現橈骨莖突疼痛,就說明有腱鞘炎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腱鞘炎,容易發生在大拇指底部,這裡往往是最痛的部位,並且疼也可以向手腕或指間方向蔓延。在疼痛的部位,往往可以摸到一個滑動的結節(見下)。

另外,中指和無名指上也容易發生腱鞘炎。

狹窄性腱鞘炎時間久了,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扳機指」。在大拇指彎曲的情況下,不能自行掰直,只能靠另一隻手去扳正它。

「扳機指」形成的原理,是拇長屈肌腱在狹窄的腱鞘兩端會形成增粗的結節,結節容易卡在腱鞘的狹窄處,而造成手指屈伸時,肌腱在腱鞘內滑動受阻,形成如槍的扳機樣的阻擋感。

如何緩解腱鞘炎?

一般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讓手休息,休息到手不痛為止。胡醫師說,網上的那些給手指做操,活動手指,只能緩解手的疲勞,不能根本上緩解腱鞘炎症.

對於因做家務而患上腱鞘炎症的女性來說,停止做家務,當然是首選。即使不能馬上斷了一切家務,也要減少家務量。而對於上班族來說,工作、打字兩三個小時,中間留出十幾分鐘休息時間,讓腱鞘休息一下以恢復血液循環。嚴重的話,要採取藥物或者手術治療。

相關焦點

  • 腱鞘炎如何預防和治療 海醫二院醫生解答
    隨著電腦、手機的廣泛應用,我們在享受各種按鍵不離手、一鍵搞定的便捷與快感時,很可能患上了腱鞘炎。很多人對腱鞘炎這個病名有些陌生,腱鞘炎又稱「鍵盤手」、「滑鼠手」。  腱鞘炎並不是大病,可一旦得了讓人非常困擾,除了疼痛外,相關手指的功能受影響,不能自如活動、不能用力。好不容易好了,又很容易復發。那麼,腱鞘炎該如何治療,如何預防復發呢?
  • 手部出現這些症狀當心腱鞘炎來了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頻繁活動會使肌腱、腱鞘過度摩擦,肌腱和腱鞘會出現充血、水腫、滲出等無菌性炎症,表現為局部的疼痛及活動受限,我們稱之為「腱鞘炎」。 活動頻繁的手最容易發病 治療:讓手指多休息 腱鞘炎輕微的病症只是手指單純疼痛,只要保證患病手指充分休息,就能自愈。
  • 腱鞘炎網球肘 不能只去痛
    如果肌腱長期在此過度摩擦,即可發生肌腱和腱鞘的損傷性炎症,引起腫脹,即會形成人們熟知的腱鞘炎。要想遠離腱鞘炎,就要避免長時間讓手部處於工作狀態。如休息時,除了讓身心放鬆外,也應讓手指和手腕喘口氣,如條件允許,不妨用熱水泡泡手,來放鬆手部。對於需要長期使用電腦者,可在鍵盤和滑鼠前放個軟墊,讓手腕有個撐託,以此來減緩手腕的疲勞。
  • 腱鞘炎難自愈!預防腱鞘炎,你需要掌握這5點
    腱鞘炎,指的是肌腱和腱鞘的損傷性炎症,以手部最為多見,多是因長時間、過度使用手部所致,電腦辦公人員自然而然也成了該炎症的高發群體。炎症會引起疼痛不適,妨礙日常勞動,需及時處理治療。那麼,如果不治療,腱鞘炎能否自愈?
  • 當心得了腱鞘炎!教你4招巧遠離~
    前幾日,小李突然覺得自己手指、手腕不太對勁,稍一動就又酸又痛,大拇指指根處還拱起一個小包,去醫院檢查後,居然是腱鞘炎!小李鬱悶了:我年紀也不大,平時手部勞動也不大,怎麼會有腱鞘炎?醫生解釋道:隨著人們對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迷戀程度的加深,腱鞘炎發病人群正不斷年輕化。
  • 腱鞘炎,讓你手部疼痛的罪魁禍首!
    肌腱長期在某處過度摩擦,即可發生肌腱和腱鞘的損傷性炎症,引起腫脹,稱為腱鞘炎。若不治療,便有可能發展成永久性活動不便。腱鞘炎的分類(一)拇長屈肌腱鞘炎常見於舉重運動員,病變部位一般在掌骨頸掌側。(四)腕背側指伸總肌腱腱鞘炎指總伸肌腱在腕背側橫韌帶下通過骨性纖維鞘,當做手倒立反覆調整平衡及手翻時,手腕支撐等動作,肌腱在腕背側的骨性纖維鞘內反覆摩擦,撞擊,久之可引起本病。
  • 腱鞘炎怎麼根治 腱鞘炎的預防方法有哪些
    什麼是腱鞘炎?可能很多人對這個病的名字比較陌生,那麼患上了腱鞘炎怎麼根治呢?怎麼知道自己患上了腱鞘炎?腱鞘炎的症狀有哪些?在平時的生活中腱鞘炎的預防方法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腱鞘炎怎麼根治1.
  • 你知道「媽媽手」嗎?
    如果寶媽常感覺到拇指活動受限,且下方的手腕處疼痛、使不上力氣,在活動時疼痛感增強,那可能就是媽媽手,又稱為「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 之所以被稱為「媽媽手」,是因為新手媽媽得腱鞘炎的機率要比一般人高得多。為什麼這麼說?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媽媽在妊娠、分娩時內分泌激素水平發生了變化,所以手腕部肌腱韌帶容易受傷。
  • 剛敲了一天鍵盤的社畜們或許你們得過腱鞘炎?這種自測方法靠譜嗎?
    嘶,手腕怎麼有些酸痛,莫不是得了腱鞘炎?   你或許見過下面這組圖。據坊間傳言,按著圖做,如果最後手腕彎折的時候感覺很疼,就說明手部過度勞累,有腱鞘炎的風險。   不過,我在周圍朋友雙盲(臉盲、心盲)測試了一圈,發現幾乎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左手疼、右手疼,乃至悲慘的雙手都疼。由於變量太多,無法確定是否和職業、習慣、利手、環境呈相關性。
  • 「背帶腰凳」寶媽的帶娃法寶,預防成「媽媽手」
    當上媽媽後,都避免不了要抱寶寶,但長期抱娃雙手施力不當或過度使用不正確的抱娃姿勢,很容易得「媽媽手」,媽媽手」是「腱鞘炎」的一種,又稱為狹窄性腱鞘炎。尤其是新手媽媽是患「媽媽手」概率比較高的人群。由於她們剛經歷了分娩,她們的韌帶、肌腱都比較脆弱,很容易受傷。
  • 腕關節疼痛,原來是這些原因在作怪,醫生教你如何緩解疼痛
    本期《壹點問醫》採訪了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手外科/足踝外科副主任醫師、手外科副主任曹松華,為大家解讀腕關節疼痛。病因多樣且相似,容易被誤診「從生理解剖機構上來說,腕關節包含皮膚、肌腱、骨關節、血管和神經等組織,每種組織的病變都會引起手腕疼痛。」
  • 背帶腰凳寶媽們的帶娃法寶,預防成媽媽手
    當上媽媽後,都避免不了要抱寶寶,但長期抱娃雙手施力不當或過度使用不正確的抱娃姿勢,很容易得「媽媽手」,媽媽手」是「腱鞘炎」的一種,又稱為狹窄性腱鞘炎。尤其是新手媽媽是患「媽媽手」概率比較高的人群。由於她們剛經歷了分娩,她們的韌帶、肌腱都比較脆弱,很容易受傷。
  • 淺談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的預防和治療
    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又叫德奎爾萬腱鞘炎,是由於拇指或腕部活動頻繁,使拇短伸肌和拇長展肌腱在橈骨莖突部腱鞘內長期相互反覆摩擦,導致該處肌腱與腱鞘產生無菌性炎症反應,局部出現滲出、水腫和纖維化,鞘管壁變厚,肌腱局部變粗,造成肌腱在腱鞘內的滑動受阻而引起的臨床症狀。
  • 如何判斷患上「媽媽手」?教你做個簡單小試驗
    如何判斷患上「媽媽手」?教你做個簡單小試驗 2020-03-30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腱鞘炎是什麼 這些是腱鞘炎的症狀
    如何預防腱鞘炎生活瑣碎的事情就是預防腱鞘炎的關鍵,例如要適當的休息不要勞累,要避免冷水侵泡等都是預防腱鞘炎的關鍵所在。3、冬天洗衣服時最好用溫水,下雪後掃雪也要戴上棉手套,防止手部受寒。4、對於長期伏案辦公人員來說,應採用正確的工作姿勢,儘量讓雙手平衡,手腕能觸及實物,不要懸空。
  • 「媽媽手」疼起來太難受!如何預防關鍵看這5點
    「媽媽手」是腱鞘炎的一種,它的專業名字是橈(ráo)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之所以被稱為「媽媽手」,是因為新手媽媽得腱鞘炎的機率要比一般人高得多。為什麼這麼說?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媽媽在妊娠、分娩時內分泌激素水平發生了變化,所以手腕部肌腱韌帶容易受傷。
  • 腱鞘炎能自愈嗎 5大方法有效預防腱鞘炎
    在我們生活中,腱鞘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有些人現在還受著腱鞘炎的困擾,那你知道腱鞘炎能自愈嗎?平日裡我們應該怎樣預防腱鞘炎的發生呢,患有腱鞘炎的患者在飲食方面要注意些什麼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當心得了「媽媽手」!這幾個動作幫你緩解
    又過了1個月,這位媽媽和他的先生再次來到疼痛門診向醫生道謝,連連稱讚這「神針」技術讓她的腕部疼痛消失了。圖文無關,僅為配圖「媽媽手」不是只有媽媽才有的「專利」「媽媽手」,醫學上稱之為腱鞘炎,或狹窄性腱鞘炎,是手部一種常見的疾病,多發於手腕橈骨莖突部及拇指與中指
  • 明星Ella說一抱寶寶手就疼,原來是患上了傳說中「媽媽手」-手腕...
    這個問題同樣也困擾明星ELLA,前日在微博中曬出自己的「媽媽手」,這個在產後媽媽當中並不少見,有沒有什麼辦法預防呢?「媽媽手」其實就是產後患上「手腕腱鞘炎」,主要是由於頻繁地活動導致肌腱和腱鞘的過度摩擦,肌腱和腱鞘會出現充血、水腫、滲出等無菌性炎症,表現為局部的疼痛及活動受限。
  • 【圍產保健】孩子抱不對,「媽媽手」找上門
    媽媽手的疼痛主要位於哪個位置?手腕側上方疼痛,也就是大拇指手背面向手腕延伸的交界處疼痛,有時疼痛還能輻射到近端的前臂或者大拇指。尤其是在主動或被動活動大拇指的時候,疼痛會有些劇烈。由於產後,寶寶對大人的依賴特別強,哭鬧時需要抱一抱才能更好的安撫,哄睡、餵奶,都需要抱著,這就讓手部過去勞累,長期過度使用手部,就會導致媽媽手找上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