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30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科小麻 蘇州科技城醫院麻醉科
帶娃新手不論爸爸媽媽,基本已經遺忘了帶娃正確姿勢。每天抱娃、幫娃洗澡、做各種家務,長時間腕關節使用姿勢不對或過度疲勞,就容易發生腕關節腱鞘炎,而產後媽媽最常見的就是 「手腕狹窄性滑囊炎」就是俗稱的「媽媽手」。當你出現大拇指底部的腫痛,做抓、握、擰、捏等動作時,會引發腕部的疼痛,做家務常常使不上勁,疼痛的特定部位是大拇指近手腕的地方。
你可以做一個簡單小試驗:即將大拇指握住,並且將您的手腕彎向小指側時,疼痛會加劇。那往往說明你已經患上了「手腕狹窄性滑囊炎」。
當然到醫院檢查如超聲等來確診,以排除其他有類似症狀的疾病。
為什麼會患上「手腕狹窄性滑囊炎」呢?
由於手腕過度使用加上懷孕內分泌因素的影響,懷孕後期及產後,因為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易引起手腕韌帶的水腫、肌腱韌帶也變得鬆弛、強度變差,長時間活動減少,使肌力減退。月子期間由於產婦氣血虛弱,若受風寒侵襲,寒氣則滯留於肌肉、關節間,就容易引起肌腱、神經發炎。產後抱孩子的姿勢不對,常常是長時間用手腕託住嬰兒頭部,從而拉傷手腕的肌腱。
那是否有辦法預防與緩解疼痛呢?答案是肯定!
避免手部的過度使用、手腕關節的運動來預防,當你已經出現疼痛,亦可以試試冷熱溼敷、吃抗炎藥如布洛芬等,當這些方法都失敗後最好選擇手術治療。
下來就來介紹簡單的家庭療法來預防緩解手腕部的疼痛。
1、休息是最好的預防與治療方法
要儘量減少再傷害的機會,避免拇指經常重複的動作,避免長時間做扭、握、壓、扣等動作。
2、帶護腕
分娩後的第一個月,媽媽的手是最辛苦的,很多媽媽都在月子裡傷了手腕,戴一副護腕,能最大限度地保護手腕。
3、單手或雙手抱嬰兒
儘量讓五指併攏,手掌、手腕呈水平狀,平均分攤嬰兒的重量,哺育母乳時注意不要過度使用拇指,或是持續太久。
第一步:逆時針旋轉手腕,然後順時針旋轉。重複每次動作10次,5-6組。
第二步:先握拳再松拳,重複每次動作10次,5-6組。
第三步:手腕向掌心側移動至最大程度,再向背側移動至最大程度。重複每次動作10次,5-6組。
原標題:《當心患上「媽媽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媽媽手,產婦,手腕狹窄性滑囊炎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