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返鄉日記作者的家鄉:8個組僅1個通水泥路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對於離開故鄉的人而言,無論生於農村還是城市,都有一份鄉愁。只是鄉愁與鄉愁之間卻不盡相同,因為故鄉與故鄉差別太大。

  正是這些差異,讓春節期間走紅網絡的文章《一位博士生的春節返鄉日記》引來很多爭議,褒貶皆有。日前,新華社記者走進這篇文章中寫到的王家壪,看看博士的家鄉究竟什麼樣。

  山清水秀雲霧繞 8個組只有1個通了水泥路

  從羅田縣城出發,車行10多公裡的盤山路,就到了大別山最美的一段:鳳山鎮大霧山村。沿途風光迤邐,山清水秀,遠處的大別山裡雲霧翻滾,像人間仙境。其間路過兩個水庫,碧水泱泱,如同一塊翠玉躺在山坳之中。一部分山上開闢出了梯田,有的種著農作物,有的荒著,層層疊疊,與山頂的雲霧呼應,十分秀美。

  這裡沒有一些農村常見的汙水河、垃圾山、光山頭,也沒有一些富裕農村裡那麼多的摩託車和汽車。

  這十多年裡,家家戶戶基本都建起了兩層小樓,粉白的樓房掩映在幽綠的大山背景下,看上去星星點點,別有一番詩情畫意。村支書滕夕除告訴記者,全村300多戶人,只有五保戶、低保戶家沒有修房子,其餘都修了小洋樓。

  修建於2006年的通村公路只能通到村部,去王家壪的路還沒有修。連綿陰雨天已經把道路浸泡得鬆軟,春節裡放過的禮炮的紙屑被人們踩著和進了泥土中。

  王家壪在一個「Y」字型的山坳裡,不過十多戶人,是一個自然村,村子頂上是種著蔬菜的梯田,村子腳下是一個水庫。

  十多戶人家的樓房緊緊地依偎在一起,依地勢而建,高低錯落,沒有一些平原農村常見的院子和門戶,都是牆挨牆,房挨房,甚至門對門,路顯得逼仄緊湊。

  正月初九,壪子裡卻很冷清,路過的幾戶人家都閉著門,連狗都沒有看到一條,只有幾隻雞在屋簷下呆著,但能看到幾股炊煙嫋嫋升起。

  與很多農村不一樣的是,王家壪所在的1組沒有通水泥路,整個大霧山村8個村民小組,僅有1個小組修建了水泥路,其餘7個小組都未通路。一到雨天,出門異常困難,本鄉村民一般就閉門不出。老支書晏見明說:「這些年我們的樓房修了,通村的路修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其他的變化就沒了。」

  晏見明一家6口人,只有不到3畝地,女兒女婿都在外地打工,他們老兩口守著土地在家照看外孫。老晏說,這兩年水稻品種好,地裡的收成可以保住口糧了,錢還是要靠別的掙。他養了30箱蜜蜂,靠著這個一年能有5000元到3萬元不等的收入,還在山地上種了7畝的板慄,一年毛收入1萬多。

  有的壪子人去、田荒、屋塌

  近年來,隨著科技、市場、政策的多方利好,農村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王家壪這樣的山村,變化著實不能算大。在很多地方正在搞的土地流轉,在大霧山村還沒怎麼開始。

  做了4年村黨支部書記的滕夕除介紹,全村有899人,外出打工的有300多人,超過三分之一,土地幾乎全部季節性撂荒,但是也沒有一戶人家通過土地流轉成為種植大戶。

  在很多農村發展迅猛的專業合作社,在大霧山村也沒出現。儘管這裡以板慄聞名,但都以各家散種為主。「除了外出務工,村民們沒有別的出路。」

  王家壪算是大霧山村比較大的壪子。因為離通村公路不算太遠,又守著水庫,條件尚且算不錯。大霧山村還有很多小壪子,它們躺在更裡面的深山坳裡,連寬一點的泥路都沒有,只有山路。

  在溫州打了10多年工的周林告訴記者,他家原來就在老山坳裡,每天早上上學要走1個多小時山路才能到村小。前幾年父母花錢在村部所在的2組買了地,才總算飛出了山窩窩,但是土地、老房都留在那裡了。

  「我們那個壪子只有五六戶人家,現在一戶都沒有了,沒人去了,房屋都塌了,土地也沒人種了。」周林說。

  滕夕除說,這樣的「廢棄」壪子,僅她所在的3組,就有兩三處。整個大霧山村應該有十多處。

  「磊光寫的就是我們的村子」

  王磊光的父母是典型的傳統農民,勤勞、樸實,很熱情。家裡新修了兩層樓,房間很大,因為借錢修樓,目前還沒有餘力裝修。客廳的家具很簡單,幾把小木椅子,一臺舊式電視機。

  王磊光的堂哥王曙光說,他家是壪子最後一家修樓的,其他家早就修了。修樓的費用花了20多萬,而且不算王磊光父母的人工成本。「這已經是很不小的數目了,對於農村人來說,修樓大多數都是要借錢的。」

  王曙光說,昨天他從自己孩子的手機上看到了王磊光的文章。「磊光寫的就是我們的村子,很客觀,很真實。」

  滕夕除沒有把文章全部看完,她看了一部分,不過她認為,關於王家壪山村的描寫還是很客觀的。

  「大別山裡,我們這樣的村子很多,隔壁還有個村,比我們村更窮,條件更差。偏遠的山村,跟平原和城市郊區的農村不一樣,這些年發展了、變化了,但是沒有想像的那麼快那麼劇烈。」

  滕夕除介紹,2014年大霧山村的人均GDP上報的數字是三四千,但是實際上只有一兩千。羅田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而大霧山村又是貧困縣的貧困村。村級債務現在還有20多萬,沒有集體資產和資金,村幹部的工作很難開展,連收取新農合和養老保險的保費,每年都要到家家戶戶催要三四次,而山下臨近縣城的村子,農民都是主動交保費。除了經濟原因,山村農民的觀念和意識也保守落後一些。

  關於農村大齡男性單身問題,滕夕除認為現實情況比文章中寫的要嚴重。她沒有做過全村的統計,但是在她生活的3組,一個小組就有10多個大齡單身男性娶不到親。「我隔壁家一個男人快30歲,之前還帶過來一個外地女朋友,都懷孕了,但是女孩回去後就不同意了。原因是他家太窮,兩兄弟住在一棟房子裡,而大哥已經結婚生子,這種情形哪個女孩願意嫁?」

  「我的鄉愁就是想家想父母」

  提到鄉愁,今年31歲的周林羞澀地笑了笑:「我知道鄉愁,我也有鄉愁。」

  初中沒有畢業,年僅15歲的他就去溫州打工,成為了一名製鞋生產線上的工人。十多年來,他每年春節都回家,以前是一個人回家,2012年結婚後,每年兩個人都回家過年。

  今年才22歲的妻子,是在溫州打工認識的老鄉,湖北陽新縣人,另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他們的兒子剛過兩歲生日,在這個充斥著不太好懂的方言環境裡,小孩卻說一口普通話。周林說,我們一直教他說普通話,在家也讓爺爺奶奶跟他說普通話。

  周林理解的鄉愁很樸實,就是思念家鄉、思念家人。「形象一點,再過幾天,我就又要離家去溫州了,這幾天心裡都挺難受的,有一千個一萬個捨不得,家裡有父母有兒子,有重重的牽掛;然後,每到下半年要回家過年,數著回家的日子,覺得過得特別慢,難熬得很,這就是我的鄉愁,我想家想父母。」

  問及如果能留在城市安家,他會不會不回來了。這個80後農民工卻給出了意外的答案。「我肯定是要回來的,在外漂泊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周林說,這些年他也嘗試過回鄉創業,就是想在家門口找到一份謀生的事業。

  2012年,憑藉在溫州製鞋的工作經歷,他和妻子在羅田縣開了一個鞋店。「可能是因為我們進過來的鞋子太時尚了,生意一直虧本,沒辦法又回去打工。」

  周林也想過在家裡搞養殖業,但是終究沒有踏出這一步。他的想法是:「我才30歲,如果現在砸下錢來搞養殖,不管成功不成功,就是困在這大山裡。我想40歲的時候再回來吧。那個時候我肯定不能在外漂了。」

  武漢大學文學院風景史研究專家張箭飛教授表示,在中國30多年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時空如同蒙太奇一樣快速切換,變化比很多國家幾百年都劇烈。中國有千千萬萬的鄉愁,一個王家壪是載不動的。

  中國農村也是千差萬別的。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認為,在最近這20年裡,農村幾乎是「自由生長」,發展差距也日益拉大。城鎮化的進程中,人、財、物等資源外流,農村相對於城市,衰落是必然趨勢。這樣一個現象和問題,不同的人、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解讀,有文學的描述,有社會學的觀察,有經濟學的考量等等,這也是「鄉愁熱」「鄉村熱」的原因之一。

  農村所面臨的種種問題,是社會高速發展必經的陣痛。賀雪峰認為,政府在農村基層應當擔負起維護底線生存條件的角色,比如農業生產基礎條件的改善、農村文化生活秩序的重建等。「給農民生活以希望和意義,政府必須作為,也可以作為。」(記者黃豔)

相關焦點

  • 我的「十三五」故事:家鄉這麼美 我堅定了返鄉創業的信心
    綿陽新聞網訊 「這幾年村裡的環境變化太大了,爛泥路變成了水泥路,低矮的老房子變成了別墅那樣漂亮的村居,河裡的水變清了,山上的樹木長滿了,也沒有了以往到處亂扔的垃圾。」
  • 記者探訪援藏一線(一)家鄉畫、家鄉人還有高壓鍋煮出來的家鄉餃子...
    記者探訪援藏一線(一)家鄉畫、家鄉人還有高壓鍋煮出來的家鄉餃子,山東援藏幹部公寓點滴儘是鄉情 2020-08-09 13: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常德市召開交通運輸工作暨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設推進會
    3月22日下午,常德市召開全市交通運輸工作暨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設推進會。市政府副市長湯祚國出席並講話,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向美華作工作報告,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陳柏枝解讀了《常德市脫貧攻堅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設實施方案》。
  • 探訪千年古村落山重村:花海與琴聲相襯 保護與開發並行
    閆旭 攝中新網福建長泰4月20日電 題:探訪千年古村落山重村:花海與琴聲相襯 保護與開發並行作者 閆旭走在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十裡藍山景區一望無際的彩虹花海中,花香撲鼻而來。「家鄉山好水好生態好」,看到家鄉旅遊發展的好勢頭,在外跑了10年銷售並收入頗豐的薛鴻文回到家鄉,成為山重村第一個返鄉創業的大學畢業生。他一面供職於長泰古山重旅遊公司,一面開起了大自然民宿。山重村的旅遊開發,不僅吸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像薛鴻文一樣返鄉創業,也帶動當地村民再就業和增加收入。
  • 泥路變成水泥路 快速催生「生態村」
    原標題:泥路變成水泥路 快速催生「生態村」這是2月10日記者「新春走基層」走進貴港市港北區根竹鄉新民村所看到的可喜現象。   新民村舊村至六岸原為黃泥路,只能容一輛後驅動車通過,失修多年。村民梁明揚感慨,到處坑坑窪窪,每次拉石灰出去搖晃得厲害,「像跳舞一樣」,顛簸得厲害時還會搖下不少石灰;短短的路程要走半個小時;碰到會車那就更麻煩了,看到前面有車來,趕緊找地方停下來,讓對方車輛先過去。
  • 儒商返鄉|儒商董廣興:兩千公裡阻不斷的鄉情
    28年前,董廣興獨自離開家鄉,去了近2000公裡外的珠海打拼。1997年,小有成就的他將父母也接到了珠海。雖然離家千裡,但是董廣興對老家的感情,卻沒有因此淡化。這次山東召開儒商大會,董廣興以澳門山東省工商聯會名譽會長的身份受邀參加。
  • 【迎老鄉 回故鄉 建家鄉】張青山:「返鄉助我上青雲」
    2009年春節,張青山返鄉過年,與縣領導接觸中,談起返鄉創業,雙方一拍即合。 項目規模雖不大,但科技含量高,有市場,有自己的研發團隊,經過培育,「小苗」可以育成「大樹」。 中方縣領導當場承諾:「回來吧,我們為你提供最好的服務。」 「回鄉有家鄉情結,更是看中家鄉投資環境好。」張青山介紹,2009年11月,他返鄉成立了懷化亞信電子有限公司。
  • 戰地日記 |楊鵬飛:"已經8天沒有回家了,家裡的燈泡還沒來得及換..."
    戰地日記 |楊鵬飛:"已經8天沒有回家了,家裡的燈泡還沒來得及換..."這8天,到底發生了什麼?楊鵬飛在自己的「戰疫日記」中這樣寫道2020年1月26日 正月初二 正在家中做飯的我突然接到所長電話,德平鎮胡王村村民因瑣事打群架,相關人員較多,所裡實在忙不開了。我放下電話,飯也沒吃,開車奔向德平。
  • 我和我的家鄉||喜看家鄉新面貌——返鄉實踐大學生走進禹王臺區
    8月18日下午,全市五城區「我和我的家鄉」千名大學生返鄉實踐行動大學生代表及五城區團幹代表110餘人走進禹王臺區,開展「喜看家鄉新面貌 青春奮進新時代」實地觀摩活動。團市委副書記孫楠、禹王臺區委副書記和海新參加活動。
  • 最新通知:潁上28日後返鄉注意事項!回家請你這樣做!
    為什麼村裡突然通知,凡是在皖事通上進行了返阜登記的,回去後一律隔離,沒有在網上登記的不需要隔離。這是怎麼回事?查看市縣兩級的文件都是要求做核酸檢測後,陰性的做個個人防護和自我監控檢測,就可以有序流動。為什麼村裡會說登記的一律隔離,不登記的不用隔離?我們是潁上縣六十鋪鎮的潁上縣衛生健康委員會回復如下:尊敬的網友:您好!
  • 相告:水泥路村村通還沒完,又來了新的村村通,農民高興了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如今農村的面貌煥然一新,以前泥濘的道路,已經改造成了水泥路,一直通到了家門口,出門買東西或辦事也挺方便,主要還是得益於農村的村村通工程,對於村村通,很早以前就已經開始實施,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  或者效果不好。那麼炒糖色到底怎麼做方便呢?用冰糖還是白糖?
  • 深圳復工探訪:人員到位僅20% 車站商場依然冷清
    (原標題:深圳復工探訪:貨櫃車多了 疫情防控不鬆綁)
  • 提醒大家:9月1日起!水泥路村村通還沒完,又來了新的村村通,農民高興了
    如今農村的面貌煥然一新,以前泥濘的道路,已經改造成了水泥路,一直通到了家門口,還可以節省一筆企業所得稅。當然對於有錢人來說。很潮範。不要選擇設計太複雜的衣服小個子女生在搭配時最忌邋遢。桃花纏身。但在她看來這都不是事。BJ90不是迎合普通消費者的。一年下來總銷量都不足500輛。愛情能夠破鏡重圓的四大星座在8月上旬。畢竟奧迪的老闆也沒請我吃過多少飯。雷凌相比起卡羅拉要更加運動。
  • 【家國網聚·網絡旺年】返鄉大軍「獨行俠」越來越多是好事
    2018年02月12日 21:03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朱永華 編輯:陸地
  • 話務女兵揭秘:1分鐘背8組64個打亂順序數字
    話務女兵揭秘:1分鐘背8組64個打亂順序數字 2020-01-06 0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發現生命的希望 中國紅基會開展貧困大病兒童探訪活動
    探訪組由中國紅基會、江蘇省紅十字會、甘肅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醫療專家志願者及媒體志願者組成,通過入戶和入院兩種方式探訪了26名患有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以下簡稱「先心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大病的兒童,總行程超過6600公裡。
  • 返鄉創業者開辦社區工廠 拓寬當地就業扶貧路
    迄今,陝西建成社區工廠1365家,吸納就業5.12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55萬人。從6年前返鄉創業者開辦的小作坊,到如今能夠解決6000餘群眾就業,一路走來,平利社區工廠何以發軔、成長、壯大?記者日前走進秦巴深處的平利縣實地探訪。
  • 告知:水泥路村村通還沒完,又來了新的村村通,農民高興了
    用刀切成8個劑子。大眾汽車更勝一籌。這款全新的硬派哈弗H9更多的是面向硬派越野用車領域。在完成升級之後究竟變成了什麼樣子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比新途觀更大更便宜!全新日產奇駿實拍。今天的饅頭就做好了。南瓜刀切饅頭小貼士:1、南瓜要涼至溫熱。
  • 「我和我的家鄉」返鄉大學生實踐活動——走進禹王臺區
    喜看家鄉新面貌 青春奮進新時代中新開封網8月19日訊>(付海濤 劉記 胡豫青)8月18日下午,團禹王臺區委聯合團市委,帶領全市五城區「我和我的家鄉」返鄉實踐大學生代表及五城區團幹代表110餘人走進禹王臺區,開展「喜看家鄉新面貌」實地觀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