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國都變遷,楚國7個都城,楚國為什麼喜歡遷都?

2020-12-18 天地史話V

戰國時代,七雄的首都都是當時的繁華中心,楚國前後竟然有7個都城,楚國為什麼喜歡遷都呢?

秦國

公元前768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秦國先後共有4個國都,雍城(陝西寶雞鳳翔縣治)、涇陽(陝西涇陽北)、櫟陽(陝西臨潼縣北)、鹹陽(陝西鹹陽市東)。

前350年,商鞅變法,最後一次遷都到鹹陽, 在此成就了秦國霸業。

齊國

西周初年,姜太公幫助周武王滅商後被封為諸侯。齊國最初的都城在營丘,六世齊國國君時,為避東方萊夷侵擾遷都薄姑(今博興縣境內)。公元前859年,七世獻公返都營丘,更名營丘為臨淄。

齊國自立國到亡國,臨淄(山東淄博市)一直是都城。

燕國

西周初年,周王宗室召公被封在燕國。燕國先後經有五個都城,燕城(今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臨易(今河北容城縣)、薊(今北京)、易(今河北易縣)、襄平(今遼寧遼陽縣)。

燕國最初都城在北京附近,兩次向南遷都都因為北部山戎遊牧部落侵擾,然後又返回北京附近。在秦國統一六國時,燕國最後一次遷都逃避。

趙國

公元前453年建國,趙國先後有三個都城,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中牟(今河南鶴壁西)、邯鄲(今河北邯鄲)。

前386年,趙敬侯遷都到邯鄲,邯鄲一直成為趙國的都城。

魏國

公元前453年建國,魏國先後有兩個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北)、大梁(今河南開封)。

前365年,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到大梁,大梁一直是魏國都城。

韓國

公元前453年建國,韓國先後有四個都城,山西平陽、宜陽(河南宜陽),陽翟(河南禹州市),新鄭(河南新鄭)。

前375年滅掉鄭國,都城遷到新鄭,從此一直作為都城。

楚國

西周初年,顓頊的後裔熊繹被封楚國。楚國先後有7個都城,丹陽(湖北枝江市)、郢都(湖北荊州市)、鄀都(湖北襄陽市宜城東南)、鄢都(湖北襄陽市宜城)、陳都(河南淮陽)、巨陽(安徽阜陽市北)、壽春(安徽壽縣)。

還有一種觀點,楚國曾經有10個國都,楚國無疑是最愛遷都的諸侯。

戰國諸侯除了燕國因為山戎入侵多次遷都外,秦齊趙魏韓五國國都很穩定,為什麼楚國最愛遷都呢?有以下原因:

丹陽遷都郢都,是楚國初期擴張需要;楚昭王在位期間,吳王闔閭攻破楚國都城郢都,楚昭王外逃遷都於「鄀」;過了幾年,楚昭王又遷都「鄢郢」;公元前279年,楚頃襄王在位期間,秦軍攻破楚國都城,楚國遷都「陳郢」;楚考烈王為了避秦,前253年遷都矩陽, 前241年,遷都壽春。

楚國曾經被攻破了兩次國都,為了逃難先後遷都4,5次。由此可以看出疆域最大的楚國,戰國時期國力下降,已經沒能力稱霸於諸侯。

相關焦點

  • 戰國七雄的都城在哪裡?7張圖帶你看懂七國的遷都歷史
    韓、趙、魏三家分晉,戰國時代開啟。經過多年的打拼,秦、楚、齊、燕、韓、趙、魏成為戰國七雄。那它們的都城建在哪裡?我特意繪製7張地圖,其中秦、楚、齊、燕四國囊括周朝八百載的遷都歷史。秦國秦國國都的遷徙史,就是大秦帝國的奮鬥史。
  • 白起攻破楚國都城後,為何楚國還能堅持50多年?原因有四個!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國,勢如破竹,攻陷楚國國都郢,燒毀其先王陵墓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向東進兵至竟陵(今湖北省潛江市東北),楚頃襄王在兵敗後,向東北方潰逃至陳(今河南省淮陽縣),被迫遷都於此以自保。由此,在公元前278年,白起正式攻破了楚國都城,並讓楚國損失了大片的土地和眾多兵馬。
  • 戰國七雄都城是哪,是現在什麼地方,有一國居然前後有過八個都城
    春秋和戰國都屬於東周時期,東周與西周一脈相傳,都屬於周武王姬發建立的周朝,周朝的體制是周天子統治之下的諸侯分封制,周天子將諸侯分封到各地建立「國」,諸侯再分封採邑給卿大夫建立「家」,無論是諸侯的國,還是卿大夫的家,都有一個政治中心,這個政治中心就是都城,也稱為建都或者封邑。
  • 戰國七雄均曾歷經多次遷都,你知道他們的都城是現在的哪裡嗎?
    戰國時期,列國伐交頻頻,作為當時最為強大的七個諸侯國,秦、楚、燕、韓、趙、魏、齊七國之中,有不少國家的都城都進行過遷徙,那麼當時七大諸侯國的都城位於現在的哪裡呢?我們逐一來回顧一番。7、涇陽:今陝西鹹陽涇陽縣北。秦靈公時,為了擺脫舊貴族勢力的羈絆,靈公決定遷都於涇陽,作為雍都的陪都或軍事性質的臨時都城。8、櫟陽:今陝西西安市閻良區。
  • 戰國七雄都城今天怎麼樣了?有的已消失,有的成一線城市
    然而,隨著諸侯國之間不斷兼併、吞沒,逐漸形成了7個實力最為雄厚的諸侯國,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他們被稱為「戰國七雄」。 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的都城,分別位於哪裡,今天怎麼樣了? 秦國都城: 秦國是一個老牌的諸侯國,在春秋時期就非常活躍。
  • 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楚國都城被三次攻破呢?
    到了戰國時期,楚國的疆域在巔峰時期佔據了天下之半,是和秦國、趙國、齊國相媲美的強國。不過,對於強大的楚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卻遭到了都城被三次攻破的嚴重打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楚國國君的不得人心,其都城郢都一度被吳國軍隊攻陷。當然,強大的楚國不是吳國能消滅的,最終,楚國成功擊退吳國,收復了自己的都城。之後,吳王夫差在位時期,吳國則被越國所消滅。等到了戰國中期這一歷史階段,楚國則吞併越國,促使自己的疆域達到了巔峰。
  • 楚國遷都為何都叫做「郢」?楚國為何頻繁遷都?原來是因為這樣
    楚國人對「郢(Ying)」這個字真的是情有獨鍾,楚國每一次遷都,遷到什麼地方什麼地方就叫「郢都」,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難道真的就是楚國人喜歡這個字?一:楚國每次遷都所在地都叫郢都?首先:「郢」指能歌善舞的人,正是因為出人認為自己能歌善舞,這是一種特色,也就一直對「郢」這個字有好感,所以每次遷到的都城都叫郢都。其次:可能是因為習慣,楚國從第一次把都城叫郢都之後的每一次遷都都叫郢都,就好比古人建的一所宅院,如果是張府,那麼無論以後他在哪裡在建宅院都會叫張府。
  • 古代戰國七雄的首都,如今都怎樣了?只有兩國都城規模不減當年
    秦朝以前的周王室,到了後期實際上已經無力管轄各個諸侯國,因此春秋時期湧現出了五個強大的國家,後來晉國又分裂成了趙魏韓三家,因此齊楚秦燕趙魏韓七國也就被稱作了戰國七雄。這段歷史到如今,已經有了2300多年,過去各個國家都有過燦爛的文化,,那麼他們建立的都城,如今都怎麼樣了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戰國時期,強大的楚國消滅了哪幾個諸侯國?
    眾所周知,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
  • 戰國七雄的都城設在什麼地方,位於現在的什麼地方?
    於是諸侯國開始自力更生,尋求自身的發展,在禮崩樂壞之下展開奪霸之戰,而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讓東周也分了兩部分,即前面的春秋時期和後來的戰國時期,戰國時期的主旋律就是變法圖強後的兼併戰爭,戰國七雄成為當時的超級大國。而在這漫長的時間內,諸侯國們大部分都經過了數次遷都,真正探究起來比較複雜,這裡只簡單說一下戰國七雄的都城。
  • 歷史上的楚國,究竟有多少個都城?
    但是,多年前,我去湖北荊州的時候,當地的朋友告訴我說:我們荊州,才是楚國的故都,前前後後,有400多年之久,而且,楚國最興旺的時候,都城就在我們荊州。 那麼,問題來了,歷史上的楚國,究竟有多少個都城?
  • 戰國七雄的都城現在怎麼樣了?燕國的都城是北京,韓國的都城混得最慘
    戰國的時間跨度大約有兩百多年,雖然時間不是很長,但是仍然對後世產生了非常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戰國七雄分別為齊國、楚國、秦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
  • 戰國時期,秦、楚等七雄,他們的都城在哪裡?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秦、楚、燕、韓、趙、魏、齊等七雄,除楚國獨霸南方外,其餘六國皆雄居北方,因此其都城,除楚國在南方外,其餘秦楚燕等六國皆在北方。第七都就是櫟陽(今陝西臨潼縣武家屯東北),秦獻公二年(前383年),為重奪河西之地,獻公、孝工皆以此為都,前後共34年。第八都就是鹹陽(今陝西鹹陽市東北),前350年,秦孝公為與六國爭奪天下,同時防禦六國的侵略,遂遷都於此,隨後經戰國、秦朝兩個時代,共144年。
  • 宜城鄭集 楚皇城——楚國的國都 陪都
    )丹陽為楚國最早的國都。後經歷代楚王楚人篳路藍縷,楚國逐漸壯大。公元前704年,熊通僭越稱王,為楚武王。丹陽無法滿足楚國日益強大、快速發展的需要,因此楚文王將都城遷到漢江中遊、江漢平原北端的鄢(今湖北宜城東南)。
  • 6張地圖,分析戰國時期最後6位楚王,是如何讓楚國走向滅亡的
    如果說戰國七雄當中,除秦國外,誰最有可能一統天下,我想那個國家肯定會是楚國。畢竟司馬遷「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可不是隨便說的。楚威王時期,楚國達到鼎盛時期。當時的楚國沃土千裡,佔據半壁江山,無論是土地面積還是人口數量,在戰國七雄中都是能排第一位的。
  • 古代戰國七雄的首都,如今都怎樣了?只有兩國都城至今輝煌依舊
    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大變革時期,經過春秋長久以來的爭霸戰爭,,在公元前453年,中原脫穎而出了「齊楚秦燕趙魏韓」七個最為強大的諸侯國,這也被後世稱之為「戰國七雄」。這段時間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滅齊國完成統一,才標誌著戰國時代的結束,戰國時代距離現在也已經2200年的時間,他們的都城,又變成了什麼樣子呢?
  • 盤點當年戰國七雄的首都,有一個國家的都城還是如今的首都
    在中華的戰國時期,七個國家相互爭奪天下,你方唱罷我方登臺,而在這場曠日持久的鏖戰中,各個國家都有值得說道的地方,不然也不可能在這麼激烈的競爭中堅持幾百年之久,而當時七個國家定都的地方在經過各自皇帝的裝點之後肯定也是相當壯觀的,不過現在幾千年過去了,當時這七個國家的首都現如今都是什麼樣子了呢
  • 佔小便宜吃大虧,戰國時期的楚國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使得楚國的地盤越做越大,當戰國七雄最終定型時,雖然土地貧瘠且多山脈丘陵,但是從國土面積上來看它是最大的。而且這還只是楚國趁亂「佔便宜」的開始。但是隨著各國政權基本穩固,各國又開始實行各自的改革政策,戰國七雄走到了誰也動不了誰的程度。楚國很幸運的是,在這個都很強的時代,吳起來到了楚國掀起一陣改革狂潮,使得楚在這一輪改革中沒有被落下。
  • 戰國時期諸侯小國逐漸減少,楚國滅過哪些諸侯國?
    戰國時期諸侯小國逐漸減少,是因為他們都被大國兼併。而被楚國滅了的諸侯國有越國,還有杞國,蔡國,魯國,宋國等。做起戰國時期,人們對戰國七雄是比較了解的,因為它們是戰國時期最強大的七個國家,然而在戰國初期,除了這戰國七雄以外,還有很多小的諸侯國,但是都被大的諸侯國給滅了,比如說秦國吞併了八國,還有蜀國,山東六國,韓國吞併了鄭國,趙國吞併了中山國,那麼作為戰國七雄裡面比較強大的楚國,他們又滅了哪些諸侯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春秋時期,除了楚國,還有哪些諸侯國「僭越稱王」了?
    對於這些諸侯國來說,爵位在公爵到男爵之間,也即由高到低,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這五個檔次。其中,就楚國來說,則是一個子爵諸侯國。楚國(?-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一說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雖然楚國一開始受封的疆域比較小,遠遠比不上一些公爵、侯爵諸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