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楊陰裏白沙堤」——白居易與白堤

2020-12-17 文旅小貼士

杭州西湖有著名的【三堤】,蘇堤、白堤和楊公堤。【蘇堤】是蘇東坡在當杭州通判的時候修築的,故稱為蘇堤;而【楊公堤】則是明朝杭州知州楊孟瑛所修築的,所以被稱為楊公堤。那麼【白堤】是誰組織修築的呢?相信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吧?

圖片來自網絡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22年7月,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刺史,10月到任。白居易在杭州將近2年,任內興修水利,組織民工蓄積湖水,保護堤防,做到湖、河、田暢通無阻,而且對李泌在杭州修建的六井進行疏浚,給州民用水帶來很大的便利。

那麼【白堤】是他在杭州期間所修築的西湖堤防麼?其實白居易所修築的堤防不是【白堤】,他在西湖邊確實修建過一條堤,從錢塘門到昭慶寺(今少年宮),再到白沙堤的東端,不過此堤因為年代久遠,早已荒廢了。【白堤】是他到任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它的本來名字叫【白沙堤】。該堤東起「斷橋殘雪」,經錦帶橋向西,止於「平湖秋月」,長約2裡。在唐即稱白沙堤、沙堤,其後在宋、明又稱孤山路、十錦塘。白堤橫亙湖上,把西湖劃分為外湖和裡湖,並將孤山和北山連接在一起。此堤在唐朝以前就存在了,但是是誰修築的,無法考證。由於白居易在杭州做了不少實事好事,後人為紀念這位詩人,於是就把【白沙堤】改稱為了【白堤】。所以【白堤】並非白居易所修築,但確因他而得名。

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白居易十一二歲時曾跟父親來過杭州,對杭州的美麗山水留下了深刻影響,一直希望能在杭州生活。在杭州當官的這兩年,除了政務,還沉醉於美麗的湖光山色之中,詩興大發,留下如《春題湖上》,《錢塘湖春行》,《答客問杭州》等著名詩篇。到了晚年還念念不忘杭州,「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在白居易關於杭州的諸多詩詞中,從《錢塘湖春行》中就可以看出白居易很喜歡這條【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白堤的風景,四季分明:春桃夏柳,秋桂冬雪,具是風採獨特。其中白堤上的斷橋,因為白蛇傳的傳說,最為人所知。

斷橋

大家有機會的話,去體驗一下遊人如織的美麗白堤吧。

相關焦點

  • 【這就是杭州】白堤:行不足的「綠楊陰裏白沙堤」
    寶石山上俯瞰白堤  寶石山上俯瞰白堤 寶石山上俯瞰白堤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這首詩裡生動形象的描繪出了春日西湖的景色,其中詩人最愛的「綠楊陰裏白沙堤」說的便是白堤了。白堤興修於唐代,東起斷橋,經錦帶橋而止於平湖秋月,長1000米,最初是為了貯蓄湖水灌溉農田而興建的。白堤橫亙西湖上,把西湖劃分為外湖和裡湖,並將孤山和北山連接在一起。以白沙鋪地,故名「白沙堤」,宋代又叫孤山路。
  • 白居易:早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風光無限好,詩人筆下的文字亦是無與倫比,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寫過一首遊春之作,寫儘早春的美麗與生機。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譯文:騎馬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舉目遠眺,只見春水初漲,浮雲低垂。幾隻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是誰家的燕子,為築新巢銜來春泥呢?
  • 清樾輕嵐 生機盎然——讀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春天的杭州,生機勃發。漫步在白堤之上,只見早春的西湖春水方生,水面平漲,雲天倒映,空中舒捲的白雲和湖面蕩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水色天光天地一體。
  • 白居易去西湖逛,然後有了這詩,後人就因這把堤名去掉一字!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當時那白樂天同志正在西湖那當官,杭州知州!嗯,還有蘇東坡也知過杭州。所以這杭州真不錯居然那麼多名人當過父母官司!老賀的詠柳來證明一下柳樹漂亮」白堤「完全是白居易因為去逛這條街,然後賦了這首詩,然後人們就把這」白沙堤「命名為白堤了。
  • 借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欣賞下
    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湖區以蘇堤和白堤的優美風光見稱。蘇堤和白堤橫貫西湖,將西湖分隔為西裡湖、小南湖、嶽湖、外湖和裡湖五部分。每當晨光初啟,宿霧如煙,在蘇堤白堤上行走,就宛若置身仙境。
  • 閱讀鑑賞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生於公元772年,卒於公元846年。是唐朝時期的高產詩人,他的詩通俗易懂,流傳很廣。今天試鑑賞他在杭州任刺史時所作的詩《錢塘湖春行》孤山市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白居易在杭州時對西湖(別名錢塘湖)的湖光山色非常喜愛,作詩讚頌吟詠很多。這首《錢塘湖春行》是其中的佳作。詩中將剛剛進入春季的西湖描繪得生機盎然,讓人流連忘返。對環境和季節的把握,用詞非常精準,細緻入微。
  • 一株柳樹一株桃|白堤上只見柳枝隨風飄舞,不見豔紅桃花迎風搖擺
    白堤白居易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考取進士,進入仕官生活,先後擔任過校書郎、盩至尉、翰林學士、左拾遺等。白堤頭上的斷橋「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 杭州西湖風景如畫,白居易的這首詩,更為西湖增添了一抹文化底蘊
    中唐時期的詩人白居易也曾在杭州做過刺史,在一個溫暖的春天,白居易漫步在西湖,寫下了這首《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 旅遊:白堤——因《錢塘湖春行》而出名,一年四季都有好景象!
    白居易的名句「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裏白沙堤」說的就是這裡。道路兩邊種著整齊的楊柳和桃樹,抬眼便是西湖美景,很適合悠閒漫步。白堤全長約1公裡,步行即可遊覽,錯開遊客高峰期,早晚來此最為合適了。遊覽白堤四季皆宜,若要欣賞白堤經典的「一株楊柳一株桃」的景色,則須在春天三四月前往,而且最好選擇在對面的北山路上觀看桃紅柳綠的白堤全景,拍出的照片也是最美的。
  •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這首詩是小編小的時候就學過的詩還有因為白居易而存在的白堤小編是生長在河北承德的!承德有一處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園林——避暑山莊,避暑山莊的湖區就是仿照江南水鄉的感覺修建的!其中康熙三十六景之一的芝徑雲堤就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蘇堤白堤建造的,只是因為康熙皇帝也喜歡西湖的蘇堤白堤!小編一會把西湖和芝徑雲堤的照片放上,讓大家比較一下!
  • 想寫詩,必須要與一代詩王白居易,達到神交境界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特別適合剛開始寫詩的人,進行效仿。下面我們借白居易先哲的一首《錢塘湖春行》,來簡單介紹一下在寫詩過程中其中一個套路模板。看完,你就會寫詩。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第一句「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我們可以得到地理位置的信息——這個是發生在孤山寺北的賈亭之西。以及,在這西邊有什麼東西。
  •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白居易在杭州的為政與詩歌創作
    這條白堤白居易帶領群眾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的,又寬闊又敞亮。白居易又讓人在堤上密植楊柳,岸邊種滿桃樹,形成了「春桃夏柳,秋桂冬雪」的美麗景觀,既解決了水患,又為西湖平添了幾分秀麗。自此,「瀕湖千餘傾田無兇年矣」。杭州百姓為了感謝這位刺史大人,將此堤命名為「白堤」,讓子孫後代永遠記住白居易的功績。
  • 亂花漸欲迷人眼,最美春景春無限:讀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賦詩填詞寫春景,不難,但寫春行,卻不是輕而易舉,寫不好就會有「春」無「行」,流於一般詩作,且看白居易如何遣詞用字。詩的第一句點出錢塘湖,第二句點出春天:「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寫的是春天常見的景色。接下去就是在情景交融的描繪中,把境界一步一步向前開拓,使讀者分明感覺到作者一邊走一邊欣賞眼前景色。
  • 白居易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鑑賞:這首詩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約創作於長慶三年(823),時年白居易五十二歲。本詩的創作背景是詩人春天去西湖遊歷。詩中抓住一些富有典型特徵的細節,如雲雨、湖水、動植物等,形象生動地展示出西湖初春的美景,成為歷代詠春作品中的佳作。錢塘湖,即杭州西湖。開篇四句由湖上春色寫起。詩人先點明環境,然後才開始描寫春景。
  • 白居易的一首《錢塘湖春行》,全詩短短56個字,令人心曠神怡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這首詩非常有畫面感,仿佛可以看到當時詩人所看到的景色,詩的大意是:從孤山寺北一路漫步到賈亭西邊,春水漫漫初與岸平,白雲重疊低垂仿佛觸手可及。幾隻早起的黃鶯爭往向陽的樹上棲息,誰家新來的燕子正為築巢叼來新泥。繁花漸漸迷人雙眼,淺草剛剛遮沒馬蹄。
  • 楊志華超級記憶力——古詩詞七年級上冊「錢塘湖春行」倒背如流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繪圖必看》首先我們來讀一遍這首詩:【《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讀完課文之後我們來看一下這張圖,背景是湖邊。
  • 白居易:「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做個普通人挺好!
    視察途中,看到一個貧困的婦人懷裡抱著孩子,還在地裡跟著別人撿拾麥穗。白居易看到以後,就上前詢問緣由,婦人告訴他家裡的田為了繳納官稅賣掉了。現在為了謀生,只能到別人家田裡拾些麥穗,大家聽婦人遭遇如此,都感到非常悲傷。寫到這裡,這篇詩話鋒一轉,白居易聯想到自己,「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近日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