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鑑賞:這首詩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約創作於長慶三年(823),時年白居易五十二歲。本詩的創作背景是詩人春天去西湖遊歷。詩中抓住一些富有典型特徵的細節,如雲雨、湖水、動植物等,形象生動地展示出西湖初春的美景,成為歷代詠春作品中的佳作。錢塘湖,即杭州西湖。
開篇四句由湖上春色寫起。詩人先點明環境,然後才開始描寫春景。「孤山寺」、「賈亭」都是西湖名勝。「水面」,指西湖。「雲腳低」,是指春天湖水上漲,舒捲的白雲和碧波蕩漾的湖面看上去連在了一起,所以有此說法。
第三、四句從小處著手,著重描繪了西湖早春的典型景物。詩人用「幾處」、「誰家」而非「處處」、「家家」來形容「早鶯」、「新燕」,更符合此時的時令,突出了早春的特徵。「爭暖樹」和「啄春泥」,賦予這幅早春圖以動感,將春天的生機和活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後四句中景色由湖上轉到湖岸,由「白沙堤」結尾。與前四句相比,後四句先寫景,再寫環境。「亂花」是說花蕾剛剛綻放,還不是很繁盛。但「漸欲」又告訴人們,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時候很快就會到來了。「淺草」句引用了唐朝到西湖騎馬遊春的風俗,」沒馬蹄」形容嫩綠的淺草,將眼前的初春景色呈現於讀者眼前。最後兩句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由衷喜愛西湖的感情。
全詩構思巧妙,詩人從景點開始描寫,最後又以描寫景點結束,用白描手法將精心選擇的景物寫入詩中,寓情於景,著力描繪了湖上蓬勃的春意,表現了詩人遊湖時的喜悅之情。語言平易淺近,清新自然,遣詞造句獨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