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青州市委宣傳部、青州市文化和旅遊局主承辦的「青州十景」評選活動自啟動以來,得到廣大市民的積極響應,共有60餘個景點參選。即日起對候選景點進行宣傳展示,並於8月份開展網絡投票。
佳山偶園
青州古城素有「江北名園」之美譽的偶園,原為明代衡王府東花園,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後為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馮溥告老還鄉之住所。
康熙二十一年(1682),馮溥告老還鄉,將奇松園取「無獨有偶」之意,名曰「偶園」。光緒《益都縣圖志人物誌九》記載:馮溥任上回到青州,「闢園於居地之南,築假山,樹奇石,環以竹樹,優遊其中者十年」;還有「輦石為山,佐以亭池林木之觀」的記載。
因為偶園以前曾是明萬曆年間皇家園林衡王府的東花園,因此布局和規模都跟皇宮內的御花園相仿,尤其是園內的假山,構思巧妙、手法高超。甬道兩旁桂花有六株,左右對稱排列,乃明朝衡王府的遺物,至今已經歷了450餘年。金秋桂花盛開,花香滿園。
佳山園是一個獨立的院落,因園內假山而得名。院中「佳山堂」,是馮溥待客和寫作的場所,也就是會客室和書房。他在偶園內生活了十年,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記錄他晚年的悠閒生活。其中,著名的《佳山堂詩集》就是以這個佳山堂命名的。
佳山堂南邊半月形環列的假山,是鎮園三寶之一。其藝術構思與疊石風格技巧與中南海瀛臺完全一致,出自明末清初著名的疊石家張南垣之子張然的手筆。假山分為東、中、西三峰,山上有石澗、石洞、暗道、平臺等,形體渾厚多變,充分體現了古代園林假山連、接、拼、挑、飄、透、懸、垂的組合形式,給人以山巒疊障的感覺。佳山堂東邊建築即為「松風閣」,它為全石無梁建築,結構奇特,冬暖夏涼。登松風閣,舉目四望,全園景色可盡收眼底。
松風閣北是距今300多年史的清康熙年間牡丹園,裡面遍布各種名貴牡丹。其中最有名的是「鞓(ting)紅」,因其色類腰帶鞓,故名鞓紅。康熙十六年(1677),偶園的修建已經完成,需奇石、樹木、花草布置園子。
偶園內的「福、壽、康、寧」四大奇石,彌足珍貴。傳說,這四塊奇石是明衡王朱祐楎過壽時,地方官宦貴人贈送的禮品貢石。每一塊都玲瓏剔透,氣度不凡。專家評價,四石「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取中國書法行草的字型與神韻,因其神似「福壽康寧」四個字,故分別取名為「福」「壽」「康」「寧」四大奇石,也象徵著家族興旺,福壽康寧。
偶園佳色似京華,這裡的一木一景、一石一峰、一池一橋、一亭一閣,皆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無論是亭下聞風、廊中聽雨,還是橋上觀雲、堂前書聲,皆是絕勝佳境,讓人贊而觀之,流連忘返。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