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將至,提前祝各位中秋快樂。
為何要提前?因為我要搶在話題第一線,用速度來彌補那約等於零的熱度。自娛自樂是我的優良品格。
將中秋定為節日始於隋唐,而中秋活動則早在上古時期已有,只不過那時稱之為「秋夕禮月」。百姓敬月亮為神,認為能有這秋天的收穫需感謝上蒼。於是選定秋分那日的晚上,備上水果糕點,祭拜月神。一表感恩,二為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沒錯,古時民間的秋夕是指秋分,並非八月十五。
在八月十五祭月的習俗,其實源自於道教。道教奉月神為太陰星君,故選定一年中月最圓之夜,設壇祭月。
除了祭月,很多地方也會在中秋這天祭拜土地。因為土地與月亮一樣,皆屬陰,都默默承載著眾生的喜樂安泰。正所謂取法於天,取財於地。
古往今來,月亮總是引發了文人墨客的無限遐想和靈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李白莫屬。一會兒望月思鄉,一會兒邀月共飲,一會兒又擔心白兔忙於搗藥,嫦娥無人作伴。如此日日掛念,若不是因為怕冷,幾欲乘風直奔那天上宮闕了。詩仙尚且如此,凡人更不能免俗。
人們望月圓而心生念,希望家人能年年團圓,盼著遠行的親眷可歲歲平安。尤其是熱戀中的情侶們,月下花前,山盟海誓。即便尚無心上人的,也對月祈禱,希望月老可賜一份好姻緣。
說到這裡,插播一句:我門下尚有幾個單身男青年,十分嚮往愛情的光芒。相貌出眾行格端正,身強體健無不良嗜好。有單身的姑娘們,報名從速。若中秋前能定下此事,我每人送你們一盒月餅,五仁陷的^_^
好吧。寫帖須正經,不可開玩笑。
至於說月餅,是與前文中提過的秋夕禮月同時出現的,稱之為「月果」。彼時的月果並無團圓之意,只是依照月形而造,用於供奉。
中秋美食除了月餅,大約就是品蟹了。稻黃之季正是螃蟹肥美之時,故賞月,贊菊,品蟹亦為中秋三大雅事。
想起今早有學員顛顛地跑來告訴我,她早上蒸螃蟹時,見到螃蟹掙扎,心中竟微微顫抖。這是她第一次有這種感覺。
笑。這個曾說吃素是欺負植物不會叫喚的二貨,居然也會心生顫抖。
其實我只是告訴他們要心存一善,並沒有要求不可殺生。萬法皆靠悟,所悟即所得。就如月圓月缺。從一方面看,那是道法自然,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此乃自然法則。但是換個角度說,月亮何曾變過,所謂圓缺,不過是我們所處的角度不同,看到的表象也不同罷了。
月亮:好好寫你的帖,老瞅我幹啥。
幹啥?我在找嫦娥啊。你們說,這千萬年的漫長光陰中,嫦娥可曾有過悔?廣寒宮真的更勝人間麼。當然也有思慕嫦娥的出現過:一個西天取經,一個門外法伐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