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鄉的一代名相陳廷敬

2021-02-13 樊登讀書



作者·田螺姑娘

樊登讀書會會員

網絡編輯


初中三年級,有一門課叫做《陽城縣誌》,課本是小而薄、字體大的一本書(可能經過刪減,據說原書有700多頁)。當時已有升高中的壓力,常常在這門課上緊趕慢趕的寫其他作業。這門課總是被安排在早上最後一節,講課的是一個頭髮花白的女老師,常常上課上到一半跑回去做飯,然後再帶著菜香味兒氣喘籲籲的小跑回來,讓飢腸轆轆的我們更加難捱最後幾分鐘。

而且,這門課最後沒有安排考試。

所以,如今我不得不去問度娘關於我的家鄉的種種。

遙想當年,「人才輩出」這個詞已經不足以形容我的家鄉的輝煌景象。

順治二年和順治三年,山西省陽城縣分別有十人同時考中舉人,史稱「十鳳齊鳴」和「十鳳重鳴」。

事實上,陽城史上共出123位文進士, 明清是陽城科舉時代的輝煌期,共出進士98位,並誕生了兩個閣老和四個尚書。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代名相——清康熙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


陳廷敬原名陳敬,順治十五年,剛滿20歲的陳廷敬考中舉人,隨即就趕上朝廷舉行會試。

要知道,明清時期會試每三年才舉行一次,分三場舉行。三日一場,第一場在初九日,第二場在十二日,第三場在十五日。跟高考一樣,進考場之前先搜身,每人發三根蠟燭,每人一個小隔間(長五尺,寬四尺,高八尺,想想有多小吧),進去後房門馬上封鎖,考生就在裡面答題,並且連吃喝拉撒睡都一併在裡面解決了。這對考生的腦力和體力都是極大的考驗,考試條件比如今的高考不知道差了多少倍。

陳廷敬頭一次考就高中進士,自此踏入仕途。無奈與同館的順天通州陳敬重名,朝廷因此賜名廷敬。

由於在會試中名次不算太高,陳廷敬被選為庶吉士,留在翰林院繼續學習,大抵相當於如今的後備幹部。康熙即位時,陳廷敬擔任康熙的經筵講官,為康熙講書。

康熙帝八歲時,陳廷敬任戶部尚書,主管錢物。

有一天,他歪著腦袋對陳廷敬說:「陳老官,借給我一些錢吧。」

陳廷敬問:「萬歲爺,您這好好的要錢做啥子嘛?」

康熙說:「隨便玩玩唄。」

陳廷敬說:「萬歲爺您要錢花,等我月底領了工資借給您啊,且等兩天,表著急。」

康熙哼一聲說:「你的工資能有幾個錢,我要國庫的,那兒錢多!借我個三萬兩五萬兩的,才好痛痛快快的玩幾天。」

陳廷敬說:「國庫的銀兩朝廷有規定,誰也不能挪用。萬歲爺,國庫的錢又不是為臣的,為臣怎麼敢隨便借給您啊!」

康熙立馬生氣了說:「那你走!有多遠走多遠。」

陳廷敬一聽立刻說:「得嘞,聽您的。」

他退了幾步扭過頭來正要走,聽見康熙說:「膽兒挺大啊居然敢不借給我錢,明明就是覺得我沒有親政,看不起我。等我親政以後第一個砍你的腦袋!哼!」

陳廷敬假裝沒聽見施施然退下了。

六年後,康熙親政,老早把這件事忘了,可陳廷敬卻仍然記得,幾次向康熙說:「萬歲爺,您可快快允我回鄉吧,不然腦袋不保了我唉。」。

康熙說:「那時我還小不懂事,你做的對!我哪能讓你走,你可別鬧了,且安生待著吧。」

康熙四十九年,陳廷敬已經72歲高齡,多次向康熙提出回鄉,康熙都讓他且留一留且等一等。這一年的十一月,陳廷敬再次以耳疾乞休,康熙帝終於放手,卻讓他主持《康熙字典》的編修。


第二年的正月初六,天氣十分寒冷,大多數人都沒上班呢。

那天康熙帝興致勃勃的來巡視書房,一眼看到早晨清冽的陽光中白髮蒼蒼的陳廷敬坐在一群年輕人中間一絲不苟的審編字典,頓時感慨萬千,寫下「午亭山村」(陳廷敬晚號午亭),及一副楹聯贈與他: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

之後陳廷敬終於得以還鄉,入禁苑謝恩,康熙帝諭曰:「卿是老大人,是極齊全底人。」並動情的跟他說:「我特意為你書寫了匾聯送給你,將來啊,我都不會再給其他人提字了。」

大有「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味道啊。

又隔一年,康熙五十一年,陳廷敬去世。

陳廷敬在家鄉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就是如今家鄉的皇城相府。


康熙在位61年,陳廷敬從政53年間,歷經28次升遷,一直做到文源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輔佐康熙長達半個多世紀,與康熙皇帝這一長一少、一師一徒、一漢一滿、一臣一君各顯才華,終以輔佐重臣和曠世明君而載入史冊。

作家王躍文在他的長篇小說《大清相國》中曾這樣寫他:清官多酷,陳廷敬是清官,卻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陳廷敬是好官,卻精明強幹;能官多專,陳廷敬是能官,卻從善如流;德官多懦,陳廷敬是德官,卻不乏鐵腕。

後記:我已目睹二十年間,村落向小鎮,小鎮向縣城,縣城向城市的人口遷移。

十年之前,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每年都有五六個,如今,幾乎沒有了。因為好的老師和學生也在遷移。

我的朋友,開春之後,也要將老母親和弟弟接到他發展的城市去,留下一院老宅子。


於是,在飛機落地於上海之後,面對突如其來的繁華,忽來一問:二十年後,家鄉是否還在?應該大家一起走出來,還是讀完書再走回去?是否有人記得它昔日的輝煌?還是多年之後,如他本來在海底寂寞沉積的時光一樣,一切重新恢復寂靜和荒涼,如同沒有人來過一樣?


相關焦點

  • 美加佳出演電視劇《一代名相陳廷敬》
    網易娛樂9月4日報導 史詩巨作《一代名相陳廷敬》由雷獻禾擔任總導演,匯集了陶澤如、曹力、薛山、朱宏嘉、鄭衛莉等一眾實力老戲骨領銜主演,主要講述了清朝康熙年間,正直鐵面無私的清官陳廷敬坐上相位,經歷眾多磨難整頓吏治的傳奇故事
  • 陳廷敬詩歌藝術受關注
    本報訊(記者張春麗)「名相陳廷敬詩學研討會」日前在陳廷敬故居山西北留「皇城相府」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60餘名專家學者以陳廷敬詩作為主題展開深入研討。曾任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閱官的陳廷敬,是康熙皇帝的老師並輔佐康熙達半個世紀之久。
  • 陳廷敬的三位夫人月圓 獲康熙帝超高稱讚
    最近正在熱播的《一代名相陳廷敬》相信大家都在追,這部歷史古裝劇成為電視劇裡一股清流,一經上映,就受到大家的追捧,歷史上陳廷敬是一個怎樣的人?隨小編一起來文中了解一下吧。   陳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清代澤州府陽城(山西晉城市陽城縣)人。
  • 皇城相府發祥地,一代名相康熙皇帝的恩師陳廷敬出生的世德院
    陳廷敬是陳氏大家族的傑出代表,自然抱著許多好奇想有更多了解,只知道他誕生在「世德院」,按圖索驥費了周折,方才城牆邊如願以償。世德院是皇城相府內城的早期建築之一,創建於明正德年間,依山而築,正房三層,雄偉壯觀。院門上有「酉山」二字不得其解,兩旁對聯摘此陳昌言詩句「竹窗清幽可倚徙,滿架縹緗貯圖史」。由兩座類似四合院布局的院子組成的這裡是陳氏家族走向鼎盛的發祥地。
  • 「東方第一雙城古堡」:清代文淵閣大學士陳廷敬的故居
    為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閱官、輔佐康熙皇帝半個世紀之久的一代名相陳廷敬的故居,有大型院落16座,房屋640餘間,被廣譽為「東方第一雙城古堡」。  因其是一座集軍事防禦設施和官宅民居於一體的城堡式建築群落,為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閱官、輔佐康熙皇帝半個世紀之久的一代名相陳廷敬的故居,康熙皇帝曾兩次下榻於此,因此,人們把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堡稱為「皇城相府」。
  • 陳廷敬的故居,康熙下榻地,罕見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築群
    皇城相府,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經筵講官、一代名相陳廷敬的故居。圖片為御書樓,建於1741年(即清康熙五十三年),因樓上珍藏有康熙皇帝御書而得名。皇城相府,在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又稱為午亭山村、中道莊、陳敬廷故居。
  • 陳廷敬是康熙朝的名臣,其家世也不容小覷
    陳氏家族世代重視讀書與科舉,從明朝到清朝,陳家走出41位貢生、19位舉人、9位進士、6位翰林,是名滿天下的書香世家,其中最著名的人物當屬康熙朝的陳廷敬。陳廷敬生於崇禎十一年,原名陳敬,字子瑞,號說巖、午亭。他的出生時間與地點都是幸運的,皇城村遠離明末戰火,等陳廷敬懂事,改朝換代已經完成。
  • 皇城相府-被康熙稱為幾近完人的陳廷敬的超豪華太行古堡家宅群落
    那麼,陳廷敬是什麼時候走進康熙的生活呢?最初的時候,康熙身邊是他最寵信的大臣喇沙裡,還有孫在豐,這些都是當時的一代大儒。康熙以前聽的都是四書五經,後來康熙皇帝發現,歷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從康熙十六年三月初四開始主動提出,要講《資治通鑑》。▲ 石牌樓大家知道,司馬光修《資治通鑑》花了20多年,最後眼睛都修瞎了。
  • 皇城相府:陳廷敬家風
    陳廷敬(1638年-1712年),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清代澤州府陽城(今山西晉城市陽城縣)人。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後改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給他加上「廷」字,改為廷敬。
  • 中國古代十大名相:誰才是天下第一名相?
    二:秦朝名相——李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秦朝丞相,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後與趙高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為趙高所忌,腰斬於市。五:初唐名相——房玄齡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唐朝初年名相。房玄齡跟隨秦王十年艱辛徵戰;終生「效父清白」的飽學之士,輔佐太宗二十載穩任首宰。房玄齡智能高超、功勳卓越、地位顯赫。但他善用偉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讓賢。
  • 一代名相與皇室公主的千年故事
    圖 | 房陵公主墓出土畫作《託果盤仕女圖》憑以上內容看來:名相魏徵和房陵公主之間在一千多年前的交集也僅僅是富平二字。(一個曾客居富平,一個喜好富平的柿子果,後又長眠於富平。)那麼,時間穿越到一千多年後的今天,他們的交集又在哪呢?
  • 陳廷敬在康熙朝的地位如何?雖官居一品但很難躋身第一梯隊
    在《康熙王朝》中,漢臣陳廷敬的戲份雖不多,卻也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他在劇中所說的「皇上修宮殿沒錢,要是裁撤三藩用兵,掘地三尺也要挖出銀子來」,此話擲地有聲,讓人看到了陳廷敬身上的那股子倔勁。影視劇中的角色我們不必過於在意,筆者要探討的是歷史上真實的陳廷敬,是否如《康熙王朝》中那樣備受康熙帝的器重?
  • 一代名相杜如晦:秉懷忠義 揚名萬世
    一代名相杜如晦:秉懷忠義 揚名萬世  唐朝統一之後論功行賞,雖然李世民兄弟幾人各有功勞,但李世民功績最大。總結其取得最大功勞的原因,杜如晦的悉心輔佐是不可忽略的因素。杜如晦運籌帷幄之中,對戰況能夠悉心把握,最終千裡馳聘,三軍將士都十分佩服。杜如晦不久便被任為本官兼文學館學士。李世民開天策府,設立了文學館,以招徠天下學士。
  • 他是成語一箭雙鵰的主人公,兒子是一代名相,女兒是千古賢后
    長孫晟的兒子正是唐太宗帳下第一功臣,唐朝的一代名相長孫無忌,也為大唐做過不少貢獻。長孫晟的女兒,正是唐太宗一生的摯愛長孫皇后,有著千古賢后的美譽。
  • 清代名士陳廷敬,從政53年,歷經28次升遷直至文淵閣大學士
    哈嘍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個性歷史」的專場時間,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一位清朝名臣陳廷敬,可能大家對此人不太熟悉,畢竟歷史文獻上關於此人的筆墨極少,話說這陳廷敬為清代名士,生活在康乾時期,因考取進士入宮為官,先後任職於禮部、吏部、戶部、刑部等重要部門,長期擔任侍讀、侍講學士,
  • 中國古代的十大名相,你感覺誰最厲害
    NO.1 文膽武略官場楷模——清代名相曾國藩 曾國藩,清代名相,也是個清官。他步入仕途後,曾十年七遷,37歲當上二品京官。他奉行「立言、立功、立德」。立言,他著述、家書、日記,廣為流;立功,他挽救了大清朝;立德,他事事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