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第一雙城古堡」:清代文淵閣大學士陳廷敬的故居

2020-12-19 山西新聞網

  雲南網訊(記者 熊強)8月8日,「2017全國網絡媒體晉城行暨百萬粉絲走進山水晉城」大型採風活動團,走訪了位於山西省東南部的晉城市陽城縣皇城村的皇城相府生態文化旅遊區。這是一座集軍事防禦設施和官宅民居於一體的城堡式建築群落。為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閱官、輔佐康熙皇帝半個世紀之久的一代名相陳廷敬的故居,有大型院落16座,房屋640餘間,被廣譽為「東方第一雙城古堡」。

 

  據介紹,皇城相府生態文化旅遊區地處山西、河南兩省交界地段,與河南省焦作的雲臺山、洛陽的龍門石窟及鄭州的少林寺等著名旅遊景區近在咫尺。周邊晉長、晉焦、晉洛、晉侯高速公路縱橫交錯,鄭州、洛陽、長治三大空港和新鄉、洛陽、焦作、侯馬多處高鐵毗連其境,交通十分便利。因其是一座集軍事防禦設施和官宅民居於一體的城堡式建築群落,為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閱官、輔佐康熙皇帝半個世紀之久的一代名相陳廷敬的故居,康熙皇帝曾兩次下榻於此,因此,人們把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堡稱為「皇城相府」。這裡是國家5A級景區,總面積15平方公裡,由皇城相府景區、九女仙湖景區、生態農業觀光園景區、小康新村景區四部分組成,文化積澱深厚,人文特色顯著,自然風光迷人,新農村建設卓有成效,是一個多元化複合型的旅遊產品。

  其由內城和外城兩部分組成。內城系明代遺構,外城為清代所建。內外城牆總長達780餘米,平均高度12米左右,寬度在2.5與3米之間,總佔地面積為10萬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6座,房屋640餘間。內城(原名鬥築居)與外城(中道莊)緊密相連,渾然一體,為依山而建的全封閉雙城堡建築群。外觀,城中有城,順物應勢,蔚然壯觀;其內,庭院錯落,曲徑通幽,博大精深。總的特點是: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且將明代建築與清代建築巧妙結合,形成了集古代民居、官宦宅邸、廟院宗祠、書院學堂、防禦工事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獨特建築風格。再加之典雅別致的磚雕、木雕、石雕藝術裝飾和大量卓爾不群的皇家御賜牌匾、物件之遺存,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內城,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主要建有御史府、世德居、樹德院等8座大型院落、125間層層疊疊的藏兵洞和七層百尺高的河山樓及春秋閣、文昌閣、陳氏宗祠等。其建築設計古樸粗獷,渾厚堅固,給人以奇特的神秘之感。

 

  外城,緊依內城西城牆而築,平面近乎方形,為清康熙盛世主人陳廷敬入閣拜相後所建,故而民間又稱其為「相府」。主要建有御書樓、相府、點翰堂、內府、管家院、繡樓、東書院、內宅、西花園、望河亭等。其建築布局沿襲了清代前堂後寢的規制,並且在建築規格上彰顯了「正一品光祿大夫」門第的尊貴,給人以富麗堂皇的印象。

  另外,內城和外城的總體布局,以「神龜」祥瑞之象組合建造,寓有「千秋永固」之意。

  此地枕山臨水,依山而築,城牆雄偉,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鱗次櫛比,是一組別具特色的古代建築群。

據了解,皇城相府作為清代早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詩人陳廷敬的居所,文化內涵豐富,歷史遺存甚多。其建築的選址、定位、布局、體量、形制、意象,無一不在詮釋著以陳廷敬為代表的陳氏家族傑出人物的諸多奧秘及其生前死後所享有的榮耀,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優秀範例。因此,被我國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鄭孝燮兩位老先生盛讚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明清兩代,生活在這座相府內的陳氏家族,科甲鼎盛,人才輩出,著述繁多,冠蓋如林,僅有著作流傳至今的詩人達36位,曾出現過41位貢生,19位舉人,並有9人中進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的美譽。

 

  皇城相府自1998年修復開放以來,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來數百萬海內外遊客,被廣譽為「東方第一雙城古堡」。並先後有10餘部影視劇上門拍攝。其中,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在央視播出後引起轟動,收視率達到空前高度。

 

(責任編輯:林曉慶)

相關焦點

  • 清代名士陳廷敬,從政53年,歷經28次升遷直至文淵閣大學士
    哈嘍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個性歷史」的專場時間,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一位清朝名臣陳廷敬,可能大家對此人不太熟悉,畢竟歷史文獻上關於此人的筆墨極少,話說這陳廷敬為清代名士,生活在康乾時期,因考取進士入宮為官,先後任職於禮部、吏部、戶部、刑部等重要部門,長期擔任侍讀、侍講學士,
  • 晉城皇城相府是陳廷敬的老家,讓我們看這位文淵閣大學士的府第
    皇城相府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其由內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組成,御書樓金碧輝煌,中道莊巍峨壯觀,鬥築居府院連綿,河山樓雄偉險峻,藏兵洞層疊奇妙,是一處罕見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築群,被專家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陳廷敬生於1638年,卒於1712年。
  • 皇城相府-被康熙稱為幾近完人的陳廷敬的超豪華太行古堡家宅群落
    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中坐落著一個國家AAAAA級的景區——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分內城外城, 內城為陳廷敬伯父陳昌言於明崇禎六年所建,名為「鬥築可居」。
  • 陳廷敬的故居,康熙下榻地,罕見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築群
    皇城相府,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經筵講官、一代名相陳廷敬的故居。圖片為御書樓,建於1741年(即清康熙五十三年),因樓上珍藏有康熙皇帝御書而得名。皇城相府,在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又稱為午亭山村、中道莊、陳敬廷故居。
  • 陳廷敬詩歌藝術受關注
    本報訊(記者張春麗)「名相陳廷敬詩學研討會」日前在陳廷敬故居山西北留「皇城相府」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60餘名專家學者以陳廷敬詩作為主題展開深入研討。曾任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閱官的陳廷敬,是康熙皇帝的老師並輔佐康熙達半個世紀之久。
  • 皇城相府:陳廷敬家風
    陳廷敬(1638年-1712年),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清代澤州府陽城(今山西晉城市陽城縣)人。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後改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給他加上「廷」字,改為廷敬。
  • 清代文淵閣大學士,蔣閣老蔣廷錫繪《花鳥冊頁》四幀欣賞
    蔣廷錫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間的高官。他科舉入仕,從翰林院編修做起,到了雍正六年官至文淵閣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是正一品官職,相當於今日的常委。蔣廷錫在政治上的建樹已經無人關注,如今提到他,很多人會誤以為他僅僅是一位宮廷畫師。
  • 陳廷敬的三位夫人月圓 獲康熙帝超高稱讚
    最近正在熱播的《一代名相陳廷敬》相信大家都在追,這部歷史古裝劇成為電視劇裡一股清流,一經上映,就受到大家的追捧,歷史上陳廷敬是一個怎樣的人?隨小編一起來文中了解一下吧。   陳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清代澤州府陽城(山西晉城市陽城縣)人。
  • 陳廷敬在康熙朝的地位如何?雖官居一品但很難躋身第一梯隊
    此後的十多年的時間內,陳廷敬一直擔任的是翰林院官,主要從事的也是文字性的工作。康熙繼位後,34歲的陳廷敬被任命為起居注官,侍直內廷。這個官職雖然不高,但可以接近皇帝,陳廷敬與康熙帝的感情,正是在這一階段逐漸加深的。康熙十二年,陳廷敬轉侍讀學士,充當年的會試副主考。十四年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 文淵閣為何以黑色琉璃瓦覆頂?寓意以水克火
    古代帝王以五色土築社稷壇,東方鋪青色土,南方鋪赤色土,西方鋪白色土,北方鋪黑色土,中央覆蓋黃色土。分封諸侯時,到壇前舉行儀式,封於某方,即從壇上取某色土一把,授予新封諸侯。中央的黃色土是萬萬不可授人的,因為它是皇權的象徵。  建於乾隆時期的藏書樓文淵閣,儘管地處紫禁城皇宮裡面,但它不同於故宮的其他宮殿建築,是專門為庋藏《四庫全書》而建的。
  • 咱家鄉的一代名相陳廷敬
    陳廷敬原名陳敬,順治十五年,剛滿20歲的陳廷敬考中舉人,隨即就趕上朝廷舉行會試。陳廷敬頭一次考就高中進士,自此踏入仕途。無奈與同館的順天通州陳敬重名,朝廷因此賜名廷敬。由於在會試中名次不算太高,陳廷敬被選為庶吉士,留在翰林院繼續學習,大抵相當於如今的後備幹部。康熙即位時,陳廷敬擔任康熙的經筵講官,為康熙講書。康熙帝八歲時,陳廷敬任戶部尚書,主管錢物。有一天,他歪著腦袋對陳廷敬說:「陳老官,借給我一些錢吧。」
  • 大學士
    內閣首輔張居正明成祖始開內閣於文淵閣,選翰林官解縉、胡廣、楊榮等入職文淵閣,參預機務,閣臣政務自此始,有人漸升為大學士,但品階只有正五品。但有清一代,正式詔書等均由內閣擬出,臣下正式奏章也遞交內閣,所以內閣仍是清代名義上正式的宰相機構。三殿三閣大學士大學士的名稱前要改加殿、閣銜,數目為六人。最初明朝大學士共「四殿」、「兩閣」。四殿者,中極殿大學士(原為華蓋殿),建極殿大學士(原為謹身殿),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兩閣者,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 山西的這座城,名人故居、皇帝曾兩次下榻這裡,你知道是哪嗎
    說到晉城名人,就不得不提到皇城相府,這是清朝文淵閣大學士、《康熙字典》總閱官、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就連皇帝也曾兩次下榻於此,皇城相府有內外之城,皇城相府各院都很講究,喜歡古建築的遊客千萬不要錯過這裡。
  • 陳廷敬是康熙朝的名臣,其家世也不容小覷
    陳氏家族世代重視讀書與科舉,從明朝到清朝,陳家走出41位貢生、19位舉人、9位進士、6位翰林,是名滿天下的書香世家,其中最著名的人物當屬康熙朝的陳廷敬。陳廷敬生於崇禎十一年,原名陳敬,字子瑞,號說巖、午亭。他的出生時間與地點都是幸運的,皇城村遠離明末戰火,等陳廷敬懂事,改朝換代已經完成。
  • 被康熙贊為「寬大老成,幾近完人」,陳廷敬為何能成為清初的政壇...
    「房姚比雅韻,李杜並詩豪」,說的就是康熙的老師、文淵閣大學士、一生28次外遷、歷任過四部尚書的陳廷敬。作為一位對康熙皇帝影響極為深刻的人物,陳廷敬在康熙年間並不像明珠、索額圖、高士奇那般不得善終,從政53年間,仕途可以說四平八穩,甚至連康熙都稱讚他為「寬大老成,幾近完人」。陳廷敬為何能得到康熙如此之高的評價?
  • 陳廷敬用了20年,那劉墉呢
    明明只相差半級,陳廷敬更是花了整整20年,而劉墉卻只花了16年,從明代開始,宰相這個官職就被廢掉了。 因而到了清朝,就設立了軍機大臣和大學士這一類官職,實權和宰相一樣。在清代的管理制度中,文職中品級排名最高的是內閣大學士,在滿清,什麼東西都分正級和副級,比如正黃旗,加上一個正字,就代表了更高的權力而這個內閣大學士,就屬於正一品。
  • 清文淵閣大學士真跡,豐縣高氏家族捐贈一批文物!
    雍正元年(1723年)起,高斌歷任內務府主事、蘇州織造、廣東布政使、浙江布政使、江蘇布政使、河南布政使、江寧織造、江南河道總督,官至吏部尚書、直隸總督、文淵閣大學士等職務,其女為乾隆皇帝慧賢皇貴妃。高氏祖塋出土文物有陶罐、銅錢、銅鏡、髮簪。目前文物已得到安全保管,縣博物館正在委託有資質單位做修複方案,修復後將在新博物館對外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