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的一種爬行動物,它在當時就是食物鏈的頂端,地球的霸主。恐龍的種類相當多,不同的種類體型和習性差得很遠,有無肉不歡的霸王龍,也有隻愛吃素的板龍,但是這種統治了地球的動物卻突然之間消失了,留給人們的只有化石。
恐龍在死亡以後,軟組織會腐爛消失,但是骨骼這些硬組織則會保留下來,被泥沙包圍隔絕了氧氣,在經過億萬年的沉積作用,這些硬組織就會礦物化,形成化石等待著人類發現它。但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夠形成化石的,它需要比較特殊的環境,因此世界上發現大量化石的地方並不多,而被人類發現的化石也只是部分。這些化石經過清理以後,就會被擺放到博物館中,讓更多人看到並認識這種億萬年前的生物。
國內也有發現大量恐龍化石的地方,像雲南祿豐縣、山東諸城等,都在裡面發現了不少的恐龍化石,而在四川自貢更是發現了100多具恐龍化石標本,並且還發掘出來了大山鋪恐龍化石遺址,被稱為恐龍之鄉,而自貢恐龍博物館就是在這個遺址上建造起來的。根據專家的考察,自貢在億萬年前曾是一片開闊的濱湖地帶,這裡資源豐富深得恐龍喜愛,這些恐龍在自貢死亡後,被淺灘上的泥沙掩蓋起來,最終積壓形成了大量的化石。
在這片化石遺址中,陸續發掘出了不少的新恐龍種類,並且還得到了相對比較完整的恐龍骨架30多具,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所以國家就在這片遺址上面投資建造了一個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佔地約7萬平方米,館中的恐龍化石標本幾乎囊括了現在已知的從2.05-1.35億年間的所有種類,和美國國力恐龍公園、加拿大恐龍公園並成為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每年吸引數十萬遊客前來參觀。
在博物館的標本陳列廳中,一具具形態各異的恐龍骨架標本佇立在這裡,龐大的骨架讓人感覺到自己的渺小,站在這些巨大的骨架下,人們可能就只有它的一節骨頭那麼高。雖然這些恐龍已經消失了上億年,但是保存下來的恐龍化石仍然讓人們感受到這些曾經的地球統治者的霸氣,也讓人們再一次地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與殘酷。
世界最霸氣的博物館,裡面全是珍貴的恐龍化石和遺址,就在中國。你認為恐龍滅絕的原因除了和環境有關,還因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