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張城市名片 透視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新格局

2020-12-22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編者按:後疫情時代,中國內地經濟格局重新洗牌,新生金融力量暗流湧動。在《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中,杭州、蘇州、成都分別摘得省會城市、新銳城市、西部城市金融競爭力評選桂冠。為何是這三座城市?本文通過解析這三座典型城市,透視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新格局。

  杭州:省會城市

  金融競爭力拔頭籌

  相對於京滬深穩坐金融競爭力城市前三,第四名寶座的爭奪戰異常激烈。《2020省會城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顯示,杭州一舉超過廣州,拔得頭籌,新晉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四強選手。

  省會城市形成3個梯隊

  金融資源集中趨勢明顯

  採用統計軟體對經濟競爭力等4個子項的得分進行聚類分析,可將27個省會城市分成3個梯隊:第一梯隊為杭州、廣州,第二梯隊為南京、成都、濟南、長沙、武漢5城,第三梯隊為西安、福州、合肥、鄭州等20城。

  從總分來看,第一梯隊的杭州和廣州分數遙遙領先,領跑優勢明顯。第三梯隊城市間金融競爭力得分平均差距最小,競爭最為激烈。在資本市場規模、金融機構實力、資本活躍度3個細分維度上,頭尾部城市間的差距巨大,顯示出省會城市金融資源主要集中在杭州、廣州等頭部城市。

  

  杭州資本市場表現

  全面超越廣州

  榜單顯示,杭州金融競爭力得分險勝廣州,僅高出0.95分。

  從城市定位來看,杭州定位為全國一流新金融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廣州立足廣東、輻射華南、面向東南亞,打造區域金融中心,二者在金融實力上各具優勢,而杭州在資本市場規模和資本市場活躍度上優勢更為明顯。

  在資本市場規模方面,杭州上市公司數量及總市值、新增上市公司市值均高於廣州。截至11月30日,杭州境內外上市公司數量為201家,多出廣州12家,總市值8.58萬億元,為廣州的2.64倍,2020年新增上市公司市值為廣州的2.18倍,彰顯其民營經濟發達帶來的充足活力。

  在資本市場活躍度方面,廣州轄區證券營業部股債基交易金額、創業投資額及投資案例均低於杭州。杭州2019年股債基交易額達7.1萬億元,高出廣州兩成;2020年創業投資金額為廣州的2.1倍;2020年創業投資案例數比廣州多出46%。

  

  金融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科技。杭州作為新一線城市,在金融科技尤其是網際網路金融方面發展勢頭迅猛。在浙大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發布的《2019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報告》中,北京蟬聯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榜首,杭州、深圳並列全球第六,國內僅次於北京、上海,位居第三位。

  杭州2019年5月發布了《杭州國際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專項規劃》,致力於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金融科技「四地兩區」,力爭到2022年底,打造10家以上國際知名的金融科技領軍企業,實現杭州市在全球金融科技企業市值總額城市排名中進入前三;杭州金融科技產業增加值達到1200億元以上,佔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20%以上。

  未來誰將更勝一籌?

  與廣州相比,杭州在經濟競爭力和金融機構實力上仍存差距。

  在經濟競爭力上,廣州2019年GDP為2.36萬億元,僅次於北上深,高出杭州逾五成;金融業增加值2079.46億元,高出杭州14%,為其第四大支柱產業。不過廣州金融業增加值2019年增速為8.2%,低於杭州的9.1%。

  廣州在金融機構實力得分上也明顯高於杭州。廣州2018年保險機構保費收入為1153.1億元,高出杭州逾七成;在廣州註冊的券商有中信證券(華南)、廣發證券等4家,合計註冊資本達220.6億元,在浙江註冊的券商有浙商證券(601878)、財通證券(601108)等5家,合計註冊資本為85.2億元。

  廣州今年9月發布了《關於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的行動方案》,明確指出要提升本外幣兌換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推動廣州期貨交易所落地,配合有關部委做好交易所落地及交易品種研究儲備;加快推動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等。

  杭州與廣州各具優勢,杭州作為新一線城市,在金融業增加值增速、民營經濟和金融科技等方面優勢明顯;廣州作為一線城市,擁有經濟體量上的優勢,目前兩個城市的金融競爭力水平得分差距很小,且都對金融業給與了較大的政策支持,未來必定還有一番較量。

  蘇州:新銳城市

  金融競爭力領頭羊

  除傳統金融中心城市外,一批新銳城市的金融競爭力也值得關注。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定義的新銳城市,即除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之外的,產業和金融實力在區域經濟中佔據較重要地位的二三線城市。新銳城市的崛起鞏固了區域城市群的競爭力,對帶動區域金融協同進步功不可沒。

  江浙兩省霸榜新銳30強

  《2020新銳城市金融競爭力30強》榜單顯示,新銳城市金融競爭力分層現象明顯。從經濟實力與金融地位來看,新銳城市30強GDP佔全部新銳城市近五成、上市公司總市值佔比達八成、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規模佔比超五成、營業部交易額佔比達六成,金融競爭力優勢凸顯。新銳30強中,排名首位的蘇州與排名最後的唐山綜合得分相差15分,頭部效應顯著。

  分區域來看,新銳城市30強有13個城市來自於江蘇與浙江,江浙兩省上榜城市佔比超四成;廣東與山東各有4個城市上榜,四省份數量佔比達七成。

  新銳30強城市中,來自江浙兩省的蘇州、無錫、溫州等多個城市明確提出了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的設想。建設「對接上海、服務蘇州、延伸輻射」的蘇州區域金融中心是蘇州金融業的目標;無錫明確表示,要緊緊圍繞增強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把無錫市建設成為金融強市和區域性金融中心;溫州也提出了致力於打造服務民營經濟的區域性金融中心。

  蘇州憑啥成領頭羊?

  新銳城市金融競爭力30強榜單中,蘇州在本次評選的四個維度中均處於領先地位,當之無愧摘得榜首;無錫、佛山位居其後。

  經濟競爭力方面,蘇州以2019年度1.92萬億元的GDP規模,遙遙領先於其他新銳城市;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金融業增加值方面都具備優勢。

  資本市場規模方面,蘇州的得分最高。蘇州上市公司數量排名全國第六。蘇州市2020年10月金融運行數據顯示,蘇州共有176家上市公司;截至10月末,蘇州境內上市公司總市值達12327億元;此外,蘇州申報企業44家,在江蘇監管部門備案輔導企業67家,後備軍團儲備充足。

  金融機構實力方面,蘇州在保費收入、券商註冊資本總額、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貸款餘額等多項指標上均佔據優勢。人行蘇州中支的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蘇州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與貸款餘額分別為3.81萬億元、3.47萬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1.79%、13.35%,存貸款均實現有力增長。

  在資本活躍度方面,蘇州以19619.12億元的營業部交易金額(股票、基金、債券)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在創業投資金額、創業投資案例上也具有較大的優勢。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蘇州累計備案創投企業139家,累計註冊資本522.8億元,實收資本350.7億元。

  蘇州VS「江浙滬」經濟圈主要城市

  蘇州金融競爭力在新銳城市中遙遙領先,但與「江浙滬」城市圈主要城市相比,蘇州金融競爭力得分落後於上海、杭州,僅以0.58分之差遜色於同省份的南京。具體來看,蘇州在經濟競爭力與資本市場規模方面佔據優勢,但金融機構實力與資本市場活躍度與南京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

  

  國際上通常採用金融相關率(金融資產總量與GDP之比)來衡量一國或一個地區金融發展水平,金融相關率越高,表明經濟金融化程度越高。以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近似代表金融資產總量,2019年蘇州金融相關率為3.2,較2010年上升近25%。與「江浙滬」經濟圈主要城市相比,蘇州市金融相關率高於無錫,但低於上海、杭州、南京和寧波。

  

  除經濟金融化程度外,金融效率反映了金融系統實現資金配置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程度,也是金融業發展情況的重要參考標準。數據顯示,2019年蘇州金融內部效率(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存款餘額)為0.95,低於寧波;蘇州金融外部效率(地區生產總值/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為0.64,低於無錫。

  儘管蘇州經濟發展水平佔有極大的優勢,但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相對偏低。數據顯示,2019年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僅為7.91%,明顯低於上海17.3%、杭州11.64%、南京11.39%;較寧波和無錫則有一定的優勢。

  整體來看,蘇州金融業發展處於上升的態勢,但與「江浙滬」經濟圈中的先進城市相比,蘇州在經濟金融化程度、金融機構資本配置能力、金融業增加值佔比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

  成都:西部

  最強金融中心城市

  西部省市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力量,證券時報社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與新財富編制的《2020西部城市金融競爭力10強》榜單中,成都、重慶、西安位列前三。

  成都躋身

  全國金融競爭力城市10強

  成都不僅摘得西部城市金融競爭力桂冠,成都和重慶也同時躋身全國金融競爭力城市10強,分別位列第八位、第十位,是西部金融業發展的翹楚。

  

  從總分看,成都競爭優勢顯著,在經濟競爭力水平、資本市場規模、資本活躍度三個維度方面,成都均領先於重慶。重慶金融機構實力略優於成都,銀行註冊資本高出成都近40%,二者的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旗鼓相當。西部城市第三名西安在經濟規模和資本市場各項重要指標方面,和成都、重慶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

  從分差來看,西部地區城市的金融發展水平分化嚴重,榜單中的半數城市得分低於10分,在國內總排名處於30名之後。

  經濟實力雄厚

  政策積極助力金融中心發展

  成都在金融競爭力方面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經濟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發展勢頭迅猛。2019年成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萬億元,排名全國城市第七,較上一年上升1位。

  成都重視金融業發展,2018年成都金融業增加值為1750億元,較2010年大增3倍,佔GDP比重為11.4%,較2010年提升3.5個百分點。截至2018年末金融業從業人員達12.47萬,較2015年增長40%。

  

  資本市場保持活躍。成都積極鼓勵轄區內企業藉助資本市場力量,並在2019年5月啟動「交子之星」經濟證券化倍增行動,當年為10萬餘家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截至今年11月末,成都共有境內外上市公司107家,市值1.16萬億元;營業部交易額3.85萬億元(包括股票、基金、債券等),比上年增長40.5%。

  金融機構實力雄厚。成都定位西部金融中心,聚集了實力雄厚的金融機構。成都目前共有證券公司4家、期貨公司3家、證券公司分公司55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4家、證券營業部222家、期貨營業部48家。根據成都產業規劃,到2022年引進5~10家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法人金融機構或區域性、功能性總部。

  西部金融中心之爭

  成都VS重慶誰將勝出

  為了建成西部金融中心,成都先後發布多項政策支持行業發展。成都市金融辦表示,近年來成都積極推動金融產業政策落地,形成以人才吸引、金融科技產業創新發展、普惠金融等領域近30項配套政策為支撐的「1+X」政策體系。

  成都和重慶在西部金融中心的爭奪上從未止步,重慶在經濟總量規模、金融機構實力、地理位置方面略有優勢,政府也積極加強金融業對外合作,推動各項有力政策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和重慶也在探索更廣泛的合作,提出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今年6月籤署《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合作備忘錄》。我們認為,區域金融中心不存在唯一性,尤其是在新經濟、新金融蓬勃發展的當下,能夠結合地方區域的經濟特點,形成差異化、特色化的金融產業,更強有力地服務於實體經濟,才是金融業做大做強的本質所在。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相關焦點

  • 杭州、蘇州、成都三張城市名片 透視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新格局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三張城市名片 透視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新格局編者按:後疫情時代,中國內地經濟格局重新洗牌,新生金融力量暗流湧動。在《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中,杭州、蘇州、成都分別摘得省會城市、新銳城市、西部城市金融競爭力評選桂冠。為何是這三座城市?
  • 三張城市名片透視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新格局
    後疫情時代,中國內地經濟格局重新洗牌,新生金融力量暗流湧動。在《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中,杭州、蘇州、成都分別摘得省會城市、新銳城市、西部城市金融競爭力評選桂冠。為何是這三座城市?
  • 三線城市許昌,擁有10張國家級城市名片,令人羨慕!
    綜合實力已躋身全國三線城市之列。經濟競爭力居全國第73位、河南第2位。城市宜居度和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4項指數均居全省第1位。民營經濟繁榮,在全國都是出了名的。許昌創造了中原城市群發展中的一個奇蹟。
  • 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京滬深三足鼎立 第二梯隊城市...
    由證券時報社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和新財富編制的《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近日揭曉。京滬深三大金融中心城市的國際話語權日益提升,杭州、廣州、南京、成都等區域金融中心城市的輻射效應明顯,為區域產業及經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 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榜單發布:深圳在副省級及計劃單列城市中...
    據介紹,本次評選設置了嚴格的評價體系,採用德爾菲、層次分析等專業分析法,從經濟競爭力、資本市場規模、金融機構實力和資本市場活躍度四大維度選取了29個指標,綜合評估了內地31個省(區、市)、141個城市的金融發展成果與潛力,最終遴選出6個榜單。榜單結果顯示,「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榜中,廣東、北京、上海位列前三名,凸顯出三地在全國的金融中心地位。
  • 2020年中國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50強排行榜
    中商情報網訊:12月15日-12月17日,「2021聚中國投未來——新財富資產管理年會」在深圳舉行,在此次年會上,由證券時報·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與新財富共同編制的《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榜》正式發布。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已成為衡量一個區域或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核心指標。
  • 深圳金融競爭力穩居內地前三,副省級城市排名遙遙領先,多項指標...
    來源:證券時報網證券時報社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與新財富12月15日聯合發布了《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系列榜單,從經濟競爭力、資本市場規模、金融機構實力、資本市場活躍度四大維度選取了29個指標對141個城市金融競爭力進行了評估。
  • 2020年中國新銳城市金融競爭力30強榜單發布 蘇州居榜首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2020年中國新銳城市金融競爭力30強榜單發布 蘇州、無錫、佛山位列前三 12月15日-12月17日,「2021聚中國 投未來——新財富資產管理年會」在深圳舉行,在此次年會上,由證券時報
  •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出爐,中國內地城市南京第6
    2020-12-11 10:59圖文來源:紫金山新聞 記者12月11日從南京市城市國際化推進辦公室獲悉,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和聯合國人居署日前共同在線上舉辦《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發布暨國際研討會
  • 金融競爭力排行榜:深圳位列內地第三 全球第九_城市·商業_地產...
    金融競爭力,是衡量一個地區綜合實力的核心指標之一。一個城市能發展為頂尖城市,離不開金融業的高質量發展和創新驅動。近日,《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揭曉,榜單顯示,在副省級及計劃單列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中,深圳排名第一,綜合得分遙遙領先;在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中,深圳僅次於北京、上海,居第三位,穩居第一梯隊。
  • 中國9個世界級最具競爭力城市!
    城市綜合競爭力是城市整合自身經濟資源、社會資源、環境資源與文化資源參與區域資源分配競爭及國際資源分配競爭的能力。而全球城市競爭力指在全球一體化和市場經濟主導視閾下,一個城市經濟實力、資源潛力、文化蘊力、科技動力、創新能力、開放張力、管理效力、民生保障等諸多因素綜合而成的綜合競爭優勢。下面本文就為大家盤點了2018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以及2018全球城市競爭力排行榜。
  • 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十強:杭州第4,重慶第10,蘇州領先成都!
    日前,證券時報旗下的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正式發布了2020年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證券時報作為目前我國金融主流媒體,通過全面研究分析我國各地在金融競爭力方面的發展現狀與潛力,得出了這份權威的榜單。
  • 深圳金融競爭力穩居內地前三 在副省級城市排名居首,多項指標領跑...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詹鈺葉 由證券時報社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與新財富共同編制的《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新鮮出爐。「中國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50強」榜單中,深圳位居第三名,其內地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十分穩固,並在副省級及計劃單列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中奪得榜首。深圳在細分指標上頗具亮點,在發展金融科技方面有明顯優勢。
  • 《2005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首發暨城市競爭力研討會
    2005-03-17 09:15:20中國網: 出席今天會議的主要專家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佳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所長裴長洪,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所長李揚,南開大學副校長、組合數學研究中心主任陳永川,國家統計局城市調查總隊司長黃朗輝,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副局長王延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牛鳳瑞,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副所長王振中
  • 為遂寧設制一張「城市名片」(圖)
    營銷遂寧這種新的提法,和遂寧城市的發展、和這個地區的人有何關聯?  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城市的經濟和發展已經被納入整個社會分工體系之中,遂寧的財政狀況、消費水平、居民收入、福利待遇以及勞動就業等一系列問題,都與遂寧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市場競爭力密切相關。
  • 頂級城市洗牌!全球競爭力「北升南降」,誰在領跑中國城市?
    同時,2020~2021年度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全球排名相對2015年有所上升,在291個中國城市樣本中,有183個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全球排名處於上升狀態。要素競爭力分項指標分項指標表明,資本市場融資便利度、專利申請指數和年輕且高素質人口指數對當地要素競爭力影響最大,其變異係數分別為0.94、0.82和1.09,各城市在這三個關鍵要素上的差異顯著較大,其高低決定當地要素競爭力的高低。
  • 2016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上海排首位
    1月3日,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在香港發布2016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上海繼續排名第一,香港及深圳則位居第二及第三名。 上海 據新華社3日報導,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會長桂強芳在3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本次發布的榜單是該機構歷時一年、對中國358個地級以上城市的綜合競爭力進行分析比較後的最新研究成果
  • 爭奪國家中心城市,哪些省會城市更有競爭力?
    不只是山西,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在多地「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強省會」成為關鍵詞,包括山東、江西、貴州、廣東、湖北等地都提出了做強做大省會,江蘇南京、浙江杭州、山東濟南等省會城市更有爭創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做強做大省會城市「十年前,第一次來太原的人會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太原不像一個省會城市,更像一些發達地區的三四線城市。」土生土長的太原人小申說。
  • 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成都為何能夠排第四
    像浙江有烏鎮網際網路大會;重慶有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貴陽有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而成都目前比較知名的還是糖酒會,屬於傳統產業的會展經濟。成都提出的定位是國際會展之都,沒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產業展會來充當城市門面,當然說不過去。
  • 當前中國城市人口新格局探析(下):從人口遷徙視角看城市前景
    文/楊科偉、邱娟、柏品慧、俞倩倩、李思潼  2017年,熱點城市搶人大戰如火如荼的進行,各城市使出渾身解數來招攬人才,線上落戶、購房租房優惠、就業創業方面給予補貼等措施層出不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中國人口紅利正在消失,城市人口危機逐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