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後疫情時代,中國內地經濟格局重新洗牌,新生金融力量暗流湧動。在《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中,杭州、蘇州、成都分別摘得省會城市、新銳城市、西部城市金融競爭力評選桂冠。為何是這三座城市?本文通過解析這三座典型城市,透視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新格局。
杭州:省會城市
金融競爭力拔頭籌
相對於京滬深穩坐金融競爭力城市前三,第四名寶座的爭奪戰異常激烈。《2020省會城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顯示,杭州一舉超過廣州,拔得頭籌,新晉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四強選手。
省會城市形成3個梯隊
金融資源集中趨勢明顯
採用統計軟體對經濟競爭力等4個子項的得分進行聚類分析,可將27個省會城市分成3個梯隊:第一梯隊為杭州、廣州,第二梯隊為南京、成都、濟南、長沙、武漢5城,第三梯隊為西安、福州、合肥、鄭州等20城。
從總分來看,第一梯隊的杭州和廣州分數遙遙領先,領跑優勢明顯。第三梯隊城市間金融競爭力得分平均差距最小,競爭最為激烈。在資本市場規模、金融機構實力、資本活躍度3個細分維度上,頭尾部城市間的差距巨大,顯示出省會城市金融資源主要集中在杭州、廣州等頭部城市。
■
杭州資本市場表現
全面超越廣州
榜單顯示,杭州金融競爭力得分險勝廣州,僅高出0.95分。
從城市定位來看,杭州定位為全國一流新金融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廣州立足廣東、輻射華南、面向東南亞,打造區域金融中心,二者在金融實力上各具優勢,而杭州在資本市場規模和資本市場活躍度上優勢更為明顯。
在資本市場規模方面,杭州上市公司數量及總市值、新增上市公司市值均高於廣州。截至11月30日,杭州境內外上市公司數量為201家,多出廣州12家,總市值8.58萬億元,為廣州的2.64倍,2020年新增上市公司市值為廣州的2.18倍,彰顯其民營經濟發達帶來的充足活力。
在資本市場活躍度方面,廣州轄區證券營業部股債基交易金額、創業投資額及投資案例均低於杭州。杭州2019年股債基交易額達7.1萬億元,高出廣州兩成;2020年創業投資金額為廣州的2.1倍;2020年創業投資案例數比廣州多出46%。
■
金融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科技。杭州作為新一線城市,在金融科技尤其是網際網路金融方面發展勢頭迅猛。在浙大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發布的《2019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報告》中,北京蟬聯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榜首,杭州、深圳並列全球第六,國內僅次於北京、上海,位居第三位。
杭州2019年5月發布了《杭州國際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專項規劃》,致力於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金融科技「四地兩區」,力爭到2022年底,打造10家以上國際知名的金融科技領軍企業,實現杭州市在全球金融科技企業市值總額城市排名中進入前三;杭州金融科技產業增加值達到1200億元以上,佔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20%以上。
未來誰將更勝一籌?
與廣州相比,杭州在經濟競爭力和金融機構實力上仍存差距。
在經濟競爭力上,廣州2019年GDP為2.36萬億元,僅次於北上深,高出杭州逾五成;金融業增加值2079.46億元,高出杭州14%,為其第四大支柱產業。不過廣州金融業增加值2019年增速為8.2%,低於杭州的9.1%。
廣州在金融機構實力得分上也明顯高於杭州。廣州2018年保險機構保費收入為1153.1億元,高出杭州逾七成;在廣州註冊的券商有中信證券(華南)、廣發證券等4家,合計註冊資本達220.6億元,在浙江註冊的券商有浙商證券(601878)、財通證券(601108)等5家,合計註冊資本為85.2億元。
廣州今年9月發布了《關於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的行動方案》,明確指出要提升本外幣兌換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推動廣州期貨交易所落地,配合有關部委做好交易所落地及交易品種研究儲備;加快推動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等。
杭州與廣州各具優勢,杭州作為新一線城市,在金融業增加值增速、民營經濟和金融科技等方面優勢明顯;廣州作為一線城市,擁有經濟體量上的優勢,目前兩個城市的金融競爭力水平得分差距很小,且都對金融業給與了較大的政策支持,未來必定還有一番較量。
蘇州:新銳城市
金融競爭力領頭羊
除傳統金融中心城市外,一批新銳城市的金融競爭力也值得關注。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定義的新銳城市,即除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之外的,產業和金融實力在區域經濟中佔據較重要地位的二三線城市。新銳城市的崛起鞏固了區域城市群的競爭力,對帶動區域金融協同進步功不可沒。
江浙兩省霸榜新銳30強
《2020新銳城市金融競爭力30強》榜單顯示,新銳城市金融競爭力分層現象明顯。從經濟實力與金融地位來看,新銳城市30強GDP佔全部新銳城市近五成、上市公司總市值佔比達八成、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規模佔比超五成、營業部交易額佔比達六成,金融競爭力優勢凸顯。新銳30強中,排名首位的蘇州與排名最後的唐山綜合得分相差15分,頭部效應顯著。
分區域來看,新銳城市30強有13個城市來自於江蘇與浙江,江浙兩省上榜城市佔比超四成;廣東與山東各有4個城市上榜,四省份數量佔比達七成。
新銳30強城市中,來自江浙兩省的蘇州、無錫、溫州等多個城市明確提出了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的設想。建設「對接上海、服務蘇州、延伸輻射」的蘇州區域金融中心是蘇州金融業的目標;無錫明確表示,要緊緊圍繞增強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把無錫市建設成為金融強市和區域性金融中心;溫州也提出了致力於打造服務民營經濟的區域性金融中心。
蘇州憑啥成領頭羊?
新銳城市金融競爭力30強榜單中,蘇州在本次評選的四個維度中均處於領先地位,當之無愧摘得榜首;無錫、佛山位居其後。
經濟競爭力方面,蘇州以2019年度1.92萬億元的GDP規模,遙遙領先於其他新銳城市;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金融業增加值方面都具備優勢。
資本市場規模方面,蘇州的得分最高。蘇州上市公司數量排名全國第六。蘇州市2020年10月金融運行數據顯示,蘇州共有176家上市公司;截至10月末,蘇州境內上市公司總市值達12327億元;此外,蘇州申報企業44家,在江蘇監管部門備案輔導企業67家,後備軍團儲備充足。
金融機構實力方面,蘇州在保費收入、券商註冊資本總額、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貸款餘額等多項指標上均佔據優勢。人行蘇州中支的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蘇州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與貸款餘額分別為3.81萬億元、3.47萬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1.79%、13.35%,存貸款均實現有力增長。
在資本活躍度方面,蘇州以19619.12億元的營業部交易金額(股票、基金、債券)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在創業投資金額、創業投資案例上也具有較大的優勢。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蘇州累計備案創投企業139家,累計註冊資本522.8億元,實收資本350.7億元。
蘇州VS「江浙滬」經濟圈主要城市
蘇州金融競爭力在新銳城市中遙遙領先,但與「江浙滬」城市圈主要城市相比,蘇州金融競爭力得分落後於上海、杭州,僅以0.58分之差遜色於同省份的南京。具體來看,蘇州在經濟競爭力與資本市場規模方面佔據優勢,但金融機構實力與資本市場活躍度與南京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
■
國際上通常採用金融相關率(金融資產總量與GDP之比)來衡量一國或一個地區金融發展水平,金融相關率越高,表明經濟金融化程度越高。以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近似代表金融資產總量,2019年蘇州金融相關率為3.2,較2010年上升近25%。與「江浙滬」經濟圈主要城市相比,蘇州市金融相關率高於無錫,但低於上海、杭州、南京和寧波。
■
除經濟金融化程度外,金融效率反映了金融系統實現資金配置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程度,也是金融業發展情況的重要參考標準。數據顯示,2019年蘇州金融內部效率(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存款餘額)為0.95,低於寧波;蘇州金融外部效率(地區生產總值/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為0.64,低於無錫。
儘管蘇州經濟發展水平佔有極大的優勢,但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相對偏低。數據顯示,2019年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僅為7.91%,明顯低於上海17.3%、杭州11.64%、南京11.39%;較寧波和無錫則有一定的優勢。
整體來看,蘇州金融業發展處於上升的態勢,但與「江浙滬」經濟圈中的先進城市相比,蘇州在經濟金融化程度、金融機構資本配置能力、金融業增加值佔比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
成都:西部
最強金融中心城市
西部省市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力量,證券時報社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與新財富編制的《2020西部城市金融競爭力10強》榜單中,成都、重慶、西安位列前三。
成都躋身
全國金融競爭力城市10強
成都不僅摘得西部城市金融競爭力桂冠,成都和重慶也同時躋身全國金融競爭力城市10強,分別位列第八位、第十位,是西部金融業發展的翹楚。
■
從總分看,成都競爭優勢顯著,在經濟競爭力水平、資本市場規模、資本活躍度三個維度方面,成都均領先於重慶。重慶金融機構實力略優於成都,銀行註冊資本高出成都近40%,二者的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旗鼓相當。西部城市第三名西安在經濟規模和資本市場各項重要指標方面,和成都、重慶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
從分差來看,西部地區城市的金融發展水平分化嚴重,榜單中的半數城市得分低於10分,在國內總排名處於30名之後。
經濟實力雄厚
政策積極助力金融中心發展
成都在金融競爭力方面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經濟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發展勢頭迅猛。2019年成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萬億元,排名全國城市第七,較上一年上升1位。
成都重視金融業發展,2018年成都金融業增加值為1750億元,較2010年大增3倍,佔GDP比重為11.4%,較2010年提升3.5個百分點。截至2018年末金融業從業人員達12.47萬,較2015年增長40%。
■
資本市場保持活躍。成都積極鼓勵轄區內企業藉助資本市場力量,並在2019年5月啟動「交子之星」經濟證券化倍增行動,當年為10萬餘家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截至今年11月末,成都共有境內外上市公司107家,市值1.16萬億元;營業部交易額3.85萬億元(包括股票、基金、債券等),比上年增長40.5%。
金融機構實力雄厚。成都定位西部金融中心,聚集了實力雄厚的金融機構。成都目前共有證券公司4家、期貨公司3家、證券公司分公司55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4家、證券營業部222家、期貨營業部48家。根據成都產業規劃,到2022年引進5~10家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法人金融機構或區域性、功能性總部。
西部金融中心之爭
成都VS重慶誰將勝出
為了建成西部金融中心,成都先後發布多項政策支持行業發展。成都市金融辦表示,近年來成都積極推動金融產業政策落地,形成以人才吸引、金融科技產業創新發展、普惠金融等領域近30項配套政策為支撐的「1+X」政策體系。
成都和重慶在西部金融中心的爭奪上從未止步,重慶在經濟總量規模、金融機構實力、地理位置方面略有優勢,政府也積極加強金融業對外合作,推動各項有力政策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和重慶也在探索更廣泛的合作,提出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今年6月籤署《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合作備忘錄》。我們認為,區域金融中心不存在唯一性,尤其是在新經濟、新金融蓬勃發展的當下,能夠結合地方區域的經濟特點,形成差異化、特色化的金融產業,更強有力地服務於實體經濟,才是金融業做大做強的本質所在。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